如何在音乐课堂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如何在音乐课堂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如何在音乐课堂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重庆市万盛经开区教师进修学校 李财军

  【摘要】 音乐的本质与价值就在于激发人的创造性,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将为培养全面发展的创造性人才产生积极的深远的影响!在音乐教学中,我尝试着把创造的思想用于课堂实践中,努力对学生进行创造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创作;创编;多样化

  我国传统的小学音乐教育目标主要是为了传播音乐知识,培养音乐技能和陶冶情操。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现今许多世界发达国家,根据社会发展需要,提出在音乐教育中培养儿童的探索精神和创造力。音乐是一门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重要学科,我在音乐教学中,尝试着把创造的思想用于课堂实践中,努力对学生进行创造能力的培养。实践证明,这不仅会充分发挥音乐教育的长处,还有利于开发学生智力潜能,激励学生锐意创造的开拓精神。

  一、在发声练习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发声练习即练声,常使用于一堂课音乐课的开始阶段。练声不但可以训练学生的声音,还能激发起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烘托课堂欢快的气氛,为以后的音乐教学奠定一个较好的基础,是唱歌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之一。

  音乐课上, 我有意识地选择一些有利于进行创造思维的练声曲,让学生大胆发挥想象力,利用所掌握的知识去创编不同情绪的曲子,常常能够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例如:老师向学生出示一条简单短小的曲子:学生通过识谱后很快学会了,教师再问,如何将这条发声曲唱得连贯、圆润呢?大家可以试着添加我们以前学的音乐符号。有的学生通过联想和视唱,有的同学会想到用“连音线”(⌒),把它添加在音符上方。这样一唱,声音果然连贯圆润了,教师再问,我们如何才能让曲子变得活泼、跳跃呢?学生试着唱出跳跃的感觉,马上有同学想到用跳音记号(。)

  通过一次次小小的创造性尝试,学生们个个兴致勃勃,因为他们创造出了不同情绪,不同唱法的新练声曲,产生了成功的喜悦。与此同时,他们也从中真正理解了这些音乐符号的作用和唱法,进一步掌握了有关的音乐知识和技能。

  二、在节奏创作上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万物之始,先有节奏。奥尔夫更是提出了“节奏第一”的口号。(www.fwsir.com)节奏是由许多相同或不同的音符组成的,是组成乐曲旋律的要素之一,它可以使学生直接感受到歌曲所表达的喜怒哀乐等情绪。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常常是让学生先读会歌曲的节奏,然后再学习曲谱。这样表面上看,学生们把歌曲学会了,但让他再读一读节奏,还是有一部分学生不会读,也就是说,教师并没有达到教会学生的目的。为了避免出现这种情况,我着重在节奏创作上培养学生的创造力。音乐课上,我除了把歌曲中的重点节奏提出来让学生读外,还让学生听我拍节奏,然后跟拍,最后让学生把这节奏写出来。大多数学生会读,只有少部分学生能写,经过多次这样的训练,会写的孩子就越来越多了。我还让学生在写的基础上给节奏稍作变化,改变它的速度和情绪,学生通过这样的训练,对节奏的时值和变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对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进行了充分的.锻炼和培养。例如,我在教唱歌曲《小白船》时,先让学生闭上眼睛,边听边想象歌曲所表达的意境,把想象中的小白船在银河里荡漾的感觉找出来,当我唱完《小白船》时,孩子们都争先恐后地描绘出一幅幅色彩斑谰的图画。有的说:“蓝蓝的天空飘着几朵白云,微风吹着海水轻轻泛起波浪,小白船扬起帆远航去了,渐渐地越开越远,终于消失在地平线上,因此在演唱中到结束就会越来越轻,似乎渐渐远去。”但有的孩子不同意,认为:“小白船是乘着黄昏的余辉,远航归来,他们认为在演唱结尾应逐渐慢下来,但并不是轻下来,仿佛小船越开越近慢慢靠岸了。”不同想象力产生不同的演唱效果,这就是创造的萌芽,教师不必强求一致,可以让孩子张开想象的翅膀,无拘无束地自由飞翔。通过编创故事,使乐曲充满了生命力,变抽象为直观,学生也更容易理解和记忆。

  我发现,教学形式的多样化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重要手段,这样学生的视野不断扩大,思维不断活跃,敢于想象,既激发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又使学生牢记了歌曲中的重难点,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在歌词创编上培养学生创造能力

  歌词教学是学习歌曲的重点。歌词表达的是歌曲的内容及情绪,是音乐教育中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重要环节。歌曲学会以后,让学生自己深入理解歌曲,去挖掘教材中的内容,因此,歌词创编过程也就成为一种创造性的活动。如:在教二年级《数蛤蟆》时,学生已经学会了歌词:一只蛤蟆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乒乒乓乓跳下水呀/蛤蟆不吃水太平年……我启发学生,让每个学生都动脑,展开想象,换种动物编写一段歌词,看谁创编的好?学生们都放声唱起来,顿时,教室里充满了歌声。有的学生不仅创作的歌词很好,而且唱时音调也很准。有的同学编《数兔子》:一只兔子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爱吃萝卜和青菜呀/蹦蹦跳跳真可爱……还有的编《数鸭子》、《数猫咪》……

  孩子们一个个踊跃地展示自己的创作,不仅锻炼了创作能力,还鼓励了他们的原动力,让不爱动脑筋的孩子也受到了启发。这种在歌词教学中不拘一格,在教学方法中注意表扬和肯定学生创造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从敢于表现内容到善于表现内容, 从而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创造能力。

  四、在表演和打击乐器上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为歌曲配上打击乐器,不但可以烘托课堂气氛,还能表达歌曲气氛及孩子们内心喜悦,再通过几个简单的动作,更会把歌曲的情绪表现得惟妙惟肖,这样做,也符合孩子们好奇好动的心理。对于一些情绪优美、抒情的歌曲,首先要求学生选择适合歌曲伴奏的打击乐器。如:三角铁、碰钟、铃鼓等等。然后再请同学们为歌曲设计伴奏型,并请学生考虑,为什么这样设计?这样设计有什么好处等?如第一册《国旗国旗真美丽》一歌,要求学生用响板和碰铃为歌曲伴奏。我首先让学生听辨两种打击乐器的声音,一个清脆,一个悠扬。那么它们选择的节奏就不一样,响板应该用四分节奏,碰铃有延音,就应该用二分节奏。把学生分成两组,用响板和碰铃一起为歌曲伴奏。学生很快就掌握了。再让学生把响板用八分节奏拍出来试试,让学生说出在速度和情绪上有什么不一样?学生明显感觉快些,急促些。引导学生说说哪些情景可以用这种快的节奏,学生说了好多:跑步、骑马、火车声音……这样,学生对不同时值的节奏所表达的情景和情绪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实践证明,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尊重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营造轻松愉快的音乐教学,扎扎实实地上好每一节课,抓住每一个可以利用的教学环节,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激发学生创造的灵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