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品牌调研报告

  随着社会不断地进步,我们使用报告的情况越来越多,报告具有双向沟通性的特点。那么一般报告是怎么写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农业品牌调研报告,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农业品牌调研报告

农业品牌调研报告1

  我县是农业大县,为了建成农业强县,就必须充分利用本地资源,走农业产业化之路,把我县建成农副产加工基地,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业品牌建设与农业产业化密不可分,它是推动农业产业化的重要举措,是促进新型工业化的重要途径。

  ”品牌”是市场经济的产物,是能够给创建者和社会带来经济效益和财富的商标或标识。它既是有形财富,也是无形资产。创建品牌就是以高质量的商品或服务为根基,以满足市场需求为目的,通过一系列运作,提高某种商品在市场上的知名度,消费者对商品的认知度。,

  一、我县农业品牌建设现状

  我县农业资源丰富,商品量较高。农林牧渔产品产量在全市、全省不仅占有靠前的位次,且总量较大。加之我县工业污染少,农产品品质有保证。借此天然优势,我县农业品牌建设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到今年初,全县已注册41个农业品牌商标。有”鑫禾”、”桂山”3个精制大米品牌;”2个食用油品牌;”芙蓉”、”董河”、”绿阳春”3个茶叶品牌;””草鱼、草鱼、鳙鱼、”大闸蟹”3个水产品品牌;”天宝”、”绿杨桥”、”状元郎”等6个酒类品牌;””3个鱼面品牌;还有”金绿环””葡萄””藕粉””豆油等其他品牌。其中”和”天宝”、”状元郎”是省精品品牌,是著名商标;”食用油、”董河”茶叶、””草鱼、””草鱼、鳙鱼等6个品牌中,有29个品种是国家认证的绿色食品。这些品牌产品,部分已进入中百等大型超市或通过网络销往全国各地,品牌所发挥的经济效益越来越大。我县尽管创出了一些农业品牌,但与先进地区、与跨越发展的要求存在”五个不足”。

  一是商标品牌意识不到位,重申报注册轻保护。截止去年底,我县已注册的41件农业品牌中,被闲置的农产品商标达11件,占24.3%。失效达8件,占19.5%,注销1件,占2.4%,转让1件,占2.4%。超过一半品牌商标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是品牌企业无规模,”作坊”多,市场占有量小。规模相对较大的”大米去年才生产1.3万多吨,不仅在全省的市场所占份额很有限,与蕲春县的”珍米”也有一定的差距。而其他的一些品牌规模更小,甚至是小作坊。如”芙蓉”茶年产不过5吨,鱼面是我县较有特色有知名度的商品,但在当地却有几家作坊企业在生产,产量不过几吨。洗马豆油也是这样状况。

  三是质量保证难,生产缺标准。目前全县仅有”大米等6个通过绿色食品认证的品牌,是按国家规定的标准进行生产,其他农业品牌的产品一是产品源头客观存在农业生产标准难控制,二是质量标准没有检验通过,这都增加了市场认可难度。优质水稻生产开发标准化还处于起步阶段。

  四是绝大部分品牌知名度不高。我县农民的农产品,销路以自产自销为主,优质难优价。如农民种植水稻大多追求产量,不是根据市场需求种植。中汇米业等龙头企业订单的优质水稻如”中5号”、”Ⅱ优航1号”收购价尽管高出30%,优良水稻如”金优928”高出15%,但订单比重太少。所以产业化程度低既扩大不了品牌的知名度,自产自销就又很难实现优质优价。

  五是品牌有”空白区”。我县有一批有优势有规模有潜力的产品,如蔬菜、”三元猪”、鸡蛋等,但至今没有注册一个商标,更没有形成品牌。

  二、我县农业品牌建设的优势

  为提高农业产业化程度,加强农业品牌建设,我县农业品牌建设应有所为有所不为,抓”大”活”小”。抓”大”的,就是把品牌建设重点放在有规模、有潜力、有一定知名度的农产品上,如大米、蔬菜、”三元猪”、鸡蛋、水产品。对同一类产品,重中之重放在1到2个品牌上。活”小”的,就是突出地方特色,求”独”求”特”求”精”,市场开发求”宜”,能大则大,宜小则小。

  我县发展农业品牌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有规模基础。以去年为例,全县水稻产量38万吨,优质比例60%以上,商品率高达65%,可提供稻谷加工量为25万吨。生猪出栏41.8万头,水产品产量1.4亿斤,鸡蛋产量2.万吨,都位居全市、全省前列。

  二有品质好的基础。我县工业污染相对少,甚至可以说没有工业污染,这为提高各类农产品品质奠定了良好的环境基础。

  三有品牌基础。注册的大米品牌有”2个品牌各有10个系列产品是国家绿色食品。”还获得了省精品品牌的称号。””牌食用油、”董河牌”茶叶获绿色食品认证。

  四有群众基础。去年我县农民出售农产品”原料”收入占总收入的39.6%,加工转化收入(含从加工转化企业中获取工资收入)只占不到3%,全县农副产品转化增值率不过60%。广大农民盼望品牌建设带动产业化增收致富,我县农业生产水平一向较高,农民对新技术接受较快,只要品牌建设能给他们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广大农民会积极参与。

  三、我县农业品牌建设的出路

  一要优化结构,实行区域化生产。目前我县农业生产突出表现为”散”字。如水稻,全县水稻种植者有近20万农户,且品种杂,全县共有近百个品种。早中晚稻种植面积居前三位的品种产量只占总产的44%。虽然全县优质水稻比重占62%,但优质没能体现出优价。油菜生产面临同样的问题。因此,我县要主打几个优质品种,划分种植区域,实行万亩连片种植。加工企业要通过订单以实惠引导农民种植市场需要品种,农业部门要从种子、栽培技术等方面标准化服务区域种植。

  二要整合加工资源,形成龙头拳头。目前,全县农副产品加工企业规模小且分散,开工不足,全年开工率为44%。全县大米加工企业20xx年40家,加工大米能力日产1300吨,实际生产力日产580吨。朱店生产粉丝的有3家,年生产能力1300吨,去年仅生产180吨。而且为了争市场,互相恶性竞争,导致两败俱伤。有鉴于此,必须对现有加工企业进行整合,从政策上、环境上大力支各类农业加工企业,做到四个”统一”即统一标识、统一商标、统一标准、统一包装,形成拳头,扩大规模。

  三要标准化生产,保证产品质量和安全。这是创品牌、树品牌的核心。农业品牌与工业品牌不同,农产品的质量从源头很难控制,农产品加工既要优质又要实行无公害生产。因此,要实行加工工艺标准化,严格按照国家标准生产,以保障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和食品安全。

  四要品牌共享,利益共享,互信互利。一个品牌不仅龙头企业受益,而且千家万户受益。通过加强品牌建设,成建制地整体推进农民进入市场,可增强农民抵抗市场风险的能力。以龙头企业+农户形成产业化,共同创建品牌、共享品牌可避免各自利益走向极端。农民作为相对弱势群体,在农业产业化中,不仅生产销售环节获取直接利益,还应在加工转化中有实惠,这样产业化创品牌就有群众基础。去年,我县三家大米龙头企业通过订单,与6万多农户以契约合同的形式种植”中5号”、”Ⅱ优航1号”等优质稻14万亩,企业收购价高出常规稻价30%以上,每亩增收270元。

农业品牌调研报告2

  关于全县农业主导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县政协调研组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促进农业生产力与农业生产关系相适应,培育和发展新的生产力的重大举措,是实现农业有效供给与需求匹配的新途径。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落实发展新理念加快农业现代化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若干意见》对“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一重大战略进行了进一步明确和阐述。省市就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出了具体贯彻意见。2017年县政协农业专委会就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做优农业主导产业、做强现代农业开展了一系列调研和探讨,现就调研情况总结如下:

  一、我县现阶段农业主导产业发展情况

  1.农业结构调整优化,生产效益稳步增长。近年来,我县农业生产呈现粮食生产稳定发展、主导产业快速发展、产业区域布局合理、种植品种优良、产品提质增效的可喜局面。全县粮食种植面积常年稳定在38万亩左右,粮食产量稳定在14.5万吨左右;蔬菜种植面积年年递增,去年种植面积8.75万亩,较上年增长2.34%;茶叶种植面积近三年来以每年新增3000亩速度上升,到2016年全县已有茶园8.2万亩,茶叶产量和产值也呈现逐年上升的态势,去年产量2486吨,产值2.9185亿元;畜禽养殖业等均现增长态势。据20016年年底统计:全县生猪出栏11.9433万头,存栏5.8865万头;大牲畜存栏0.5832万头;山羊存栏0.5543万头;家禽出栏1939.38万羽。肉类总产量30864.94吨。蜜蜂蜂群10500群,产值达到1.07亿元。

  2.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和规模化经营发展加速。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保持良好增长势头。到2016年底全县农业龙头企业146家、农民合作社368个、家庭农场362个。新型经营主体促进了土地规模经营的发展,全县已经流转土地面积14.5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45.3%。

  3.农产品品质提升和品牌创建工作加快推进。2016年我县“三品一标”新增无公害农产品产品14个、新增绿色食品产品10个、组织申报的有机产品1个、汀溪兰香茶申报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获评审通过。全县已有“三品一标”61个,其中无公害农产品36个、绿色食品20个、有机产品3个、农产品地理标志3个。涌现了红星宣纸、云岭锅巴、泾县兰香、丁渡酱菜等诸多知名品牌。尤其是茶叶品牌的创建力度大、企业积极性高、成效突出。目前,茶叶品牌创建引领全县农业,已经拥有“泾县兰香”、“汀溪兰香”、“绿环兰香”、“大南坑兰香”、“中徽乌龙茶”、“涌溪火青“等多个安徽省著名商标和名优产品,为提升我县茶叶的知名度、促进产品销售等发挥了积极推动作用。

  二、农业主导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1.供给结构不够合理。从“布局”上看,我县农业产业表现主导产业不强、优势产业不优。种植业中水稻由于栽植方式由双季为主,改为以单季为主,复种面积由以前的45万亩,下降到如今的30万亩左右。茶叶种植面积虽然增加迅速,但中低产茶园面积仍然占总面积的40%以上,茶叶加工企业普遍规模不大,带动力不强,“泾县兰香”等茶叶品牌影响力提升不快,茶产业效益不高,示范区建设投入力度不大;蔬菜生产城镇居民保障性蔬菜基地不足1000亩,特别是乡镇的蔬菜基地发展滞后,形成乡镇蔬菜从城镇倒流的现象。酱菜原料生产基地面积小且不稳定,加工原料80%以上靠从外调进。特色蔬菜生产分散且规模小,产品的产加销体系没有形成;养殖业方面在养殖数量上表现家禽数量多,生猪次之,草食性动物少。在规模养殖上表现小规模养殖户多且标准化养殖小区少。从“产量”上看,全县农产品供给还没跟上供求关系变化的步伐,市内市场需求空间仍然较大。比如,我县粮食生产仅仅满足自给;果蔬自给率更低,70%以上的果蔬产品从县外调入;畜牧业方面,牛羊和蛋鸡养殖比重较小,外地生猪进入我县市场比重较大,适度规模养殖不规范,按规矩养殖的企业进不来,违规的养殖户遍地开化,既对环境不利,也对农民增收有影响。从“品种”上看,优良品种的应用步伐缓慢,种植业上水稻生产近年来,常规糯稻种植占到30%以上,优质品种种植面积有所压缩。茶叶生产无性系良种茶园面积17000亩,占总面积的20%。蔬菜生产优新品种覆盖率不足45%。畜禽养殖中散养户中基本以本地老品种为主。

  2.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业水利设施建设相对滞后,排灌系统不健全,一些地方农业生产几乎还是“望天吃饭”,抗灾能力弱。设施不配套,机耕道建设覆盖面较小,很多地块农业机械难以直接下田,生产工具主要还是锄头镰刀,生产方式只能依靠肩挑背扛,很难实现规模化、机械化生产。科技支撑不足,良种良法推广面有待进一步拓宽。

  3.农业生产经营粗放。我县农业供给不能完全适应市场需求变化、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不高、缺乏有真正实力的龙头企业、基地建设没有形成规模化等等,严重制约我县农业经济结构调整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传统耕种方式仍占主导。“化肥当家,农药护航”模式在创造粮食连年增产的同时,也带来土壤质量下降、水体污染乃至农产品安全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农业一二三产业融合步伐不快,农业生产经营服务体系不完善,影响了我县农业产业化发展。

  4.农业组织化程度低。农民合作组织的数量达到368家,平均每个村有2家。但由于合作社运行不规范,功能发挥差,部分合作社应对市场和自然风险能力较弱;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全县有44家,但年产值过亿元的没有一家,而且他们的带动能力有限;家庭农场达到362家,他们的生产也是仅限于自己家庭成员之间,带动周边农户共同发展的能力不足;社会化服务组织主要在农机和植保方面,大多名不副实,不能发挥应有作用。农机合作社全县实际成立有二十多家,但目前仅存几家。

  5.体制机制不够活。农村金融发展迟缓,企业和农户融资渠道狭窄;土地流转不畅,一方面由于外出务工人员较多,加之农田基础设施不完善,中低产田较多,弃田抛荒现象严重。另一方面,集体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和资源变股权、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三变”改革尚处于试点探索阶段,农用地、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宅基地“三块地”尚未完全盘活;农技服务最后“一公里”由于体系不健全,技术干部从事专业的不多等原因而没有到位。

  6.农业经营者素质不高。一方面传统农业生产效益不高,对农村青年缺乏吸引力,导致外出务工人员增多,在家从事农业生产的85%以上为老年和妇女,他们接受先进技术的能力不强,影响了农业科技的推广应用,不利于现代农业的快速推进。另一方面许多农业从业者,守旧意识较强,对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新材料等不敢先行先试。

  三、推进我县农业主导产业发展的建议

  1.立足供给侧改革,抓好农业结构调整。

  要把调整结构作为核心任务,“十三五”期间要认真贯彻落实县政府出台的《关于加快现代生态农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泾政办〔2016〕43号)、《关于印发加快推进保障性蔬菜基地建设实施办法的通知》(泾政办〔2016〕38号)、《关于印发加强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区建设推进茶产业发展意见的通知》(泾政办秘〔2016〕170号)、《泾县畜禽养殖布局规划》(泾政秘〔2016〕138号)、《关于促进烟叶生产稳步发展实施意见的通知》(泾政秘〔2016〕224号)等五个政策性文件。在优化产业结构和品种结构上下功夫,在做强农业主导产业上下功夫,在提升优质特色农产品供给水平上下功夫,做足山地特色现代高效农业这篇文章。

  种植业方面:首先要稳定粮食生产面积,确保常年粮食种植面积在38万亩以上,其中水稻种植面积要稳定在30万亩以上。要加快引导粮食生产适度规模经营,尽快改变单户生产存在的良种引进、农业机械配置、社会化服务发展缓慢、品牌创建力度不大等现状。利用我县独特环境气候条件,切实抓好现有的8万亩水稻绿色增效示范基地的综合建设,全面推行粮食绿色生产技术,提高粮食生产产量和质量,培育一批粮食生产龙头企业,创建2个以上在市场唱得响的优质粮食品牌。其次是特色优势作物生产。茶叶产业是我县重要的支柱性产业,必须在抓好产业布局、茶园更新改造、推广无性系茶树良种上下足功夫,建设好以“泾县兰香”为主的汀溪、蔡村、茂林、桃花潭等茶叶标准化生产基地、以“涌溪火青”为主的榔桥镇黄田茶叶标准化生产基地、以“乌龙茶”为主的蔡村标准化生产基地、以“一品天下”为主的榔桥红茶标准化生产基地。要以建设省级汀溪现代农业示范园(茶叶)为契机,抓好标准园区的建设,将茶园打造成公园、将茶区打造成景区。要继续以加大无性系茶树良种推广和改造老茶园为基础,切实加快我县良种茶园的建设步伐。力争到2020年,全县无性系茶园发展到3万亩,通过改造全县中低产茶园面积减少到30%以内,全县茶叶总面积达到10万亩以上;蔬菜生产要继续抓好保障性蔬菜、酱菜原料、特色蔬菜三大基地建设,其中在泾川镇五星村和琴溪镇马鞍村建设2000亩永久性的保障性设施蔬菜生产基地要在2020年如期完成,鼓励全县各乡镇建设一批基础设施好的稳定性蔬菜生产基地,满足城镇居民生活需求。酱菜原料生产面积近年来不稳定,主要受到市场行情和加工企业实力不强的影响。要切实采取措施,在我县蔬菜酱制品加工重点乡镇的丁家桥、云岭、黄村抓好原料生产基地建设,力争到2020年基地面积突破0.8万亩。针对特色蔬菜生产分布散且生产规模小的状况,要有重点的抓好布局,引导农户生产。建议抓好以桃花潭为主的雷竹笋、以茂林和泾川为主的食用菌、以山区乡镇为主的高山蔬菜等几个主要基地建设。通过蔬菜常年种植面积逐年递增,力争到2020年全县蔬菜种植面积突破10万亩。

  养殖业方面:要认真落实《泾县畜禽养殖布局规划》和《泾县禁鱼制度实施方案》,坚决实施禁养区内养殖场(小区)搬迁、关闭制度和在主要河流实施禁鱼管理措施,在养殖区按照规划、环评达标、审批要求适度发展养殖业。在主要河流实行增殖放流,人工补充生物资源到水里去,改善生物的种群结构,同时也能够维护生物的多样性。以昌桥、琴溪、云岭、蔡村等乡镇为主发展肉蛋鸡生产;以榔桥、茂林等乡镇为主发展生猪生产;以黄村、丁家桥等乡镇为主发展肉鸭生产,以汀溪、蔡村、泾川等乡镇发展蜜蜂养殖,以青弋江、徽水河等优质水源区域,大力发展特色优质水产品养殖。丘陵地区加大草山草坡开发力度,提高有效载畜量。山区地方充分利用山场资源,适度养殖牛羊和有机畜禽产品生产。同时,在引进名优畜禽水产品和保护开发本地特色产品上下功夫,提高我县畜禽水产品的品质、产量和效益。

  2.立足补齐农业短板,夯实现代农业发展基础。

  要根据我县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尽快解决,只有弥补农业供给的薄弱环节,才能为优化农业供给创造条件、提供支撑。通过政府扶持、整合项目、广泛集资筹劳等措施,加快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以补齐基础设施薄弱的短板;通过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科技下乡、科技结对服务、技术培训等方式,广泛深入地对农业经营者开展培训,以补齐农民综合素质不高的短板;通过全面开展先进实用技术、优质良种等示范推广,切实提高科技对农业的贡献率,以补齐科技水平不高的短板;通过加大财政补贴、项目扶持等途径,加快引进先进的农业机械,特别是大型的农业机械,特别是加大对农业机械作业、粮食烘干收藏、茶叶自动化清洁化加工、蔬菜冷冻保鲜等机械设备的扶持力度,以补齐农业机械全程全面应用步伐慢的短板;通过全面实施绿色农业、加强对农产品质量和安全的监管、保护农业生态环境、打造优质品牌等措施,以补齐农产品质量不高的短板。

  3.立足制度完善组织建设,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发展。

  农业主导产业要健康稳定发展,必须要彻底改变一家一户的生产方式,走适度规模经营的道路。围绕建立健全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意见、培育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和社会化服务组织等,推进土地合理流转和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一是加快实行土地“三权分置”,引导土地有序流转,实现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完善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进一步明确农民的“产权”,让农民吃定心丸,放心流转土地,放心转移就业;尽快制定出台《泾县农村土地“三权分置”实施意见》,放活土地经营权,进一步提高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和农业产业化水平,夯实基础。二是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鼓励土地流转,实现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大力发展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加快构建集约化、专业化、规模化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走“公司(合作社、家庭农场)+基地+农户”的`生产模式,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三是培育社会化服务组织,通过开展农业生产托管服务,实现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建议对《关于印发加快现代生态农业发展若干政策意见的通知》(泾政办〔2016〕43号)文件进行修改,增加扶持社会化服务组织的政策内容,进一步加大扶持培育培育一批农机作业、病虫害防控、水肥管理等多种形式的社会化服务组织,为规模种养大户的农业生产提供全程服务或阶段生产管理服务,解决生产关键时期用工难、季节紧的难题。让农民在不流转承包权和经营权的情况下,既能从事其他产业,以不影响农业生产,同时也促进了土地规模经营的发展。

  4.立足农业产业发展,培育农业新业态新产业。

  一是促进农产品生产产业链的延伸。支持现有大中型农产品加工企业做大规模、提质增效;扶持小型农产品加工企业、家庭作坊升级改造。全面落实扶持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各项政策,大力发展农产品贮藏、保鲜、分级、加工、包装、运销等,推动农产品加工业转型升级。重点抓好蔬菜、茶叶、畜牧业、特色经果、粮油、中药材等规模种养殖农产品的精深加工,培育一批实力强的龙头企业。如:云岭锅巴、中徽茶业、章渡酱菜、榔桥木梳等一些实基础较实、产品市场看好、带动能力强的企业,要重点扶持,加快发展。二是加快农业经营者综合素质提升。继续加大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劳动就业技能培训等,确保“十三五”期间完成1000名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任务,确保每个新型主体的负责人和多数的劳动者都接受培训,从而提高他们的生产、管理能力。三是构建“现代农业+互联网”。我县宣纸书画纸企业、茶叶企业、木梳企业、粮食企业以及部分畜禽企业都开展了农产品电子商务,网上销售已发展成为营销的有生力量,有效地降低了企业在大中城市开设专卖点的销售成本。要认真落实《泾县促进电子商务发展扶持政策》,进一步推进农业电子商务发展。要认真落实《泾县信息进村入户试点建设实施方案》(泾政办秘〔2016〕168号),加快推进“泾县县级农业信息中心”和村级农业信息站室建设,健全县乡一体的农业信息服务网络,力争到2018年底实现信息进村入户工程全覆盖,为农业生产提供全程服务。通过农业信息网络为农业生产提供农业技术服务、农业生产信息、农用物资配送和农产品销售等服务。

  5.立足农业持续增效,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

  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是新农村建设的必然选择,也是促进农业持续增效、农民持续增收、农业持续发展的关键工作。我县优美的生态环境和良好气候条件,为生产高品质的农产品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因此,要高度重视农产品品牌的创建,从政策上、组织上、领导上和措施上全面落实,为创建农产品品牌开通畅通渠道。县政府要继续加大对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的扶持力度,加大对“泾县兰香”、“红星宣纸”、“章渡酱菜”、“云岭锅巴”、“榔桥木梳”等品牌的宣传推广、开发创新力度。特别是对我县农业主导产业茶产业品牌宣传上,坚持每年由县政府主办“泾县兰香”茶叶交易会,以进一步扩大“泾县兰香”的知名度和品牌影响力。支持地方和经营主体举办针对性的农业休闲旅游和产品生产交易会等。相关职能部门针对农产品品牌,要切实做到措施到位、管理到位、目标明确、责任明确。

  6.立足营造发展活力,加大工作推进和扶持力度

  一是组织领导到位。县委县政府要始终将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作为全县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性工作,认真务实抓好,做到各项工作组织到位、领导有力。二是政策落实到位。认真落实好2016年出台的5项扶持政策。要制定完善相关扶持政策,加大对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土地规模经营、农业社会化服务、品牌创建等方面的扶持力度;要认真落实《泾县畜禽养殖布局规划》和《泾县禁鱼制度实施方案》,举全县之力,抓好组织、宣传、执法、监管等,严格落实禁养区、限养区和可养区的划分,严格执行禁鱼令、对非法捕涝水生植物和底栖动物的行为保持高压打击态势,为全面保护泾县生态环境夯实基础;构建农业新型经营主体融资担保平台,为他们发展生产提供服务。县政府要制定执行《泾县农业信贷担保“劝耕贷”工作实施方案》,尽快组建县级农业信贷担保公司,为农业新型经营主体解决生产资金难以筹集的问题;四是完善农业保险制度,以政策性农业保险为主导,扩大农业保险覆盖面、增加保险品种,提高农业保险保障水平。三是项目整合到位。要将涉农项目进行整合,向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倾斜,以项目作为支撑,推动现代农业发展。

农业品牌调研报告3

  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推进,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已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作为一个农业大县,必须适应新形势发展要求,牢牢抓住有利时机,立足资源优势,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强化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全面提高农产品品质,加快实施农业品牌战略,开发一批名、优、特、绿、新的高效农产品,为全县经济社会快速协调发展提供动力。

农业品牌调研报告4

  一、法库县农业品牌建设基本情况

  20xx至20xx年,法库县立足农业资源优势,大力实施“品牌兴县”战略,不断提升法库农业的外向度和知名度。一是积极创建国家、省市农业品牌。目前,法库成功创建国家级农业品牌4个,包括国家级出口红树莓质量安全示范区、国家级出口果蔬质量安全示范区、国家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省级品牌10个,主要有辽宁省出口果蔬示范区、辽宁省农业标准化示范县、辽宁省农业投入品监管示范县等。二是加快“三品一标”认证步伐,不断增强农产品竞争力,全县认证“三品一标”260个,“三品一标”主要包括地理标识保护产品4个、有机食品48个、绿色食品18个、无公害食品190个。三是积极申报注册商标。目前,农事企业(农民经济组织)注册各类商标38个。四是积极创建国家级、省市品牌产品。共创建13个,其中国家级2个、省级3个、市级8个。被评为省级著名商标3个,分别是沈阳爱新觉罗祖家坊酒业有限公司(爱新觉罗)、沈阳宏君葡萄科技有限公司(五龙山)、法库县淑云蛋鸡专业合作社(鑫丰)。市级著名商标6个,沈阳名牌2个。

  20xx年至20xx“三品一标”补助款发放104.2万元。

  二、开展的主要工作

  1、狠抓标准化生产,着力提升农产品品质

  围绕出口树莓、辣椒、寒富苹果、西红柿等重点行业,大力推进标准化生产,建设标准化示范园23个,面积55万亩。制定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相配套的技术操作规程、农产品生产标准17项,集成转化为通俗易懂的操作图或明白纸,逐村逐户发放宣传,做到家喻户晓、一看就懂、一学就会,有效提高了农产品生产标准化程度。

  2、强化政策扶持,全方位开展品牌建设服务

  以大力发展无公害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稳妥培育地理标识保护产品为战略思想,坚持数量与质量并重、认证与监管并举原则,围绕县优势农产品,积极推进农业品牌和农产品质量认证,制定出台一系列“三品一标”发展政策,在技术支持、资金补助、申报创建等多个方面给予大力扶持,有力推动了农事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的“三品一标”认证工作。截止目前,“三品一标”产品生产面积占全县耕地面积的77%,认证总量达到260个。

  3、建立健全监管体系,为农业品牌保驾护航。

  为确保农业品牌建设可持续发展,法库县建立了农产品质量监管体系,确保农业品牌建设不断发展。以龙头企业、“三品一标”单位为重点,在全县农产品生产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推进生产主体备案和生产档案记录制度。通过采取产品上市前检测、发放农产品《产地证明》、规范农产品包装标识等有效监管措施和手段,实现“生产有记录、流向可追踪、质量可追溯、责任可界定”的产销一体化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确保全县不发生一起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

  4、实施产业化经营,以龙头企业争创名优品牌

  品牌的发展,离不开产业化经营的发展壮大。法库县依托农业产业化经营,把农业品牌建设与开发特色农产品紧密结合起来,以新产品创建新品牌,以名优名牌带动特色农产品提档升级。目前,全县规模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24家,其中省级重点龙头企业达到了10家,先后开发了“五龙山”等著名商标。同时,还依托农民合作社发展农业品牌,全县已有46家合作社4家家庭农场新注册了自己的产品品牌,这些品牌已成为合作社产品走向市场、发展壮大的有力支撑。

  五是强化品牌营销,树立品牌形象。为提升全县农业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法库县政府加强引导,积极组织参加各类农博会,先后参加了沈阳农业博览会等国内外大型展览会,多个企业在展销会上获得了各种奖项,销售业绩不断提升,进一步扩大了法库县特色农产品和农业品牌的影响。

  三、存在主要问题

  主要是农产品整体品牌形象的塑造、标准化体系、评价体系、营销推广体系和政策支持体系的构建和完善等方面,都有差距和不足。

  一是精品名牌少。目前,省级名牌产品仅有3个,品牌多、小、散,影响力不大,加之产业链条较短,精细深加工产品缺乏,许多品质优良农产品只能以原料和中间产品形式销售,不仅价格上不去,影响农民增收,也影响了整个产业的长远发展。

  2、品牌意识还不强。多数农业经营主体忽视品牌形象塑造和优势培育,特别是农民自己创立的经营主体,更是缺乏品牌创建理念,“酒香不怕巷子深”的传统观念在一定程度上仍然存在。比如养牛方面,规模化养殖场有59个,但是注册品牌的仅有4个。

  3、品牌应用影响力不大。同质化品牌较多、差异化的品牌较少,同产品不同商标、不同品牌的现象普遍存在,有的甚至还在市场上发生相互压价恶性竞争的现象,难以形成组团出击、集中打响品牌的合力;同时,现有品牌还存有宣传推广不足,品牌创建与使用脱节,商标内涵单一,存在简单模仿,缺乏个性等问题。

  4、特色农产品品牌不够响亮。法库县带有地域特色的高质量农产品不少,拥有“三品一标”农产品已达到241个,但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认证、省级名特优产品认证的却不多,能在国内外市场上真正享有较高知名度的品牌还比较少,像法库牛肉、五龙山葡萄、叶茂台花生等被消费者熟知的名牌产品更是屈指可数,大多农产品品牌对于消费者来说还很陌生,农业品牌效应没有得到充分释放,导致高质量农产品有品牌叫不响,难以获得市场认可和发展空间,制约了农产品价值提升,影响了生产经营主体标准化生产、品牌化发展的积极性。

  四、下一步工作思路

  发挥好政府、企业、社会作用,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持之以恒,攻坚克难,着力解决制约品牌发展和供需结构升级的突出症结,明晰未来发展的.方向和路径,既顺应全县经济形势发展的要求,也是法库农业实现新跨越的重要一步。

  遵循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理念,紧紧围绕现代农业发展,充分发挥市场决定性和更好发挥政府推动作用,以标准化生产和基地创建为载体,通过规模化和产业化,推行全程控制和品牌发展战略,促进农业品牌持续健康发展。

  1、壮大农产品品牌。农产品品牌建设和农业产业发展相伴而生,相互依存,没有雄厚的产业基础,就不可能有好的品牌;没有知名品牌;产业也很难做大做强,只有品牌化与产业化相结合,才能凸显效益,增加附加值。培育更多的地理标志和名特优产品。建议以获批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国家级出口果蔬(及加工品)质量安全示范区为契机,充分发掘优势、特色产品(如西红柿、甜瓜、杂粮等),在提高产品质量的前提下,积极做好申报工作,力争早出、多出地理标志和名特优产品。形成特色产业带和农业块状经济新格局。

  2、培育更多的农副产品深加工品牌。建议按照“扶大、扶强、扶优”的原则,扶持成长性好、潜力大的农副产品龙头企业,支持和鼓励重点龙头企业以资本运营为纽带,开展兼并、联合,形成产业集群和销售网络体系。积极开展内联外引,吸引国际、国内著名企业和民间资本参与农产品深加工业经营,并积极推广“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

  3、在主体建设、产业规模、产品品质上下功夫,不断推动农业品牌发展。不断丰富产品品种,提升产品品质,建立品牌管理体系,提高品牌培育能力,切实增强品牌意识,适应需求,做大做强品牌。继续推进“三品一标”认证工作,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

  4、强化品牌宣传力度。树立“品牌就是生命力”、“品牌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然要求”、“品牌是法库现代农业发展的关键”的意识,进一步营造农产品品牌建设氛围,在全县形成重品牌、树品牌、保品牌的工作合力。建议充分利用农交会等重大农业展会,加强品牌展销传播,对“法库牌”农产品进行集中推介,将国际国内的采购商“请进来”,促进“法库牌”农产品“走出去”。鼓励和支持企业、行业协会等品牌持有人,加强与权威广告经营商的合作,通过电视台、广播、网络、报刊等广告宣传,叫响法库品牌。积极组织农业企业参加各类展销会,全方位、多层次、持续性地宣传法库县农业品牌,提高法库县影响力。要从营销半成品到营销精深加工产品,从“游击战”发展到主攻大超市、大卖场或大城市设立营销窗口的“阵地战”。

  5、健全品牌保护机制。加强政府引导,落实优惠政策,充分调动企业和生产经营者创建农产品品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强农产品质量监管,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经营,健全农产品准出准入制度,推行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制度,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和监管,为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品牌创建提供保障。

农业品牌调研报告5

  6月13日,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李秀侠带领办公室、农工委、城建工委有关同志在农林委主要负责人的陪同下,深入临涣双林生物质燃料公司、百善昊晨食品有限公司、永民种业集团、淮北中瑞农产品批发市场,就我县农业产业化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县农业产业化成绩和亮点

  我县农业产业化工作在市场向导、政府指导、政策引导“三轮驱动”下,以重点龙头企业为牵引、农产品加工企业为依托、大户经营为基础,经过近几年的努力,已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20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15家,市级龙头企业46家,年营销收入超亿元的龙头企业23家(皖雪食品进入20xx全省民营企业制造业50强榜单);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已达67家,初步形成了面及面制品加工、畜禽养殖肉制品加工、瓜果蔬储运产销、良种繁育生产加工推广、秸秆综合利用等五大主导产业,基地面积160万亩次,辐射带动20万农户,20xx年,全县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产值达159亿元,为我县稳增长、惠民生发挥了重要作用。

  其亮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124”现代农业发展布局基本形成。宿永路一线“良繁带”。

  建设50万亩标准化良种生产基地,打造全省良种生产大县和国家优势农作物制种基地。20xx年,我县被安徽省认定为第一批小麦、大豆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种子基地每年生产小麦良种1.9亿公斤、大豆良种0.25亿公斤以上。百善现代农业示范区,五铺现代农业科普示范区。重点推进百善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区争创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和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五铺现代农业科普示范(生态循环)区重点申报国家现代农业生态旅游庄园。培育发展四大主导产业。一是培育发展品牌粮食产业;二是培育发展高效瓜菜产业;三是培育发展健康畜牧产业;四是培育发展农产品加工业。

  (二)健全市场网络促进产品流通。

  以中瑞农产品批发市场为代表的众多“农”字号企业着力构建信息沟通、网络连通、货物互通、物流融通的大生产、大货源、大市场、大物流、大集散贸工农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的格局,形成完整地保全县、供周边、买全国的全开放农产品产业链。

  (三)提高创新能力加大品牌建设。

  联合国家级、省级科研院所及大专院校专家与我县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交流合作;支持龙头企业申报和推介驰名商标、名牌产品及“三品一标”产品,全县农产品注册商标已达186件,“鲁王”牌面粉、“幸运”牌方便面等7个品牌获省级名牌称号,15个农产品获中国绿色食品标志使用权。华瑞公司“永航”牌面粉经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审定为绿色A级食品。20xx年8月,我县创成安徽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县。

  二、存在问题

  (一)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培育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投入多、利润小、见效慢、风险高,小农户投不起,大企业不愿投。

  (二)农业产业化基地培育难。由于当前农业规模经营面积偏小、档次不高,多数基地农户没有及时得到来自龙头企业的.市场信息、技术指导和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农户仍承担较高的自然和市场风险。

  (三)农业企业发展融资难。由于农业产业化企业投入大、资产负债率偏高、企业固定资产少、缺乏有效抵押资产、金融部门惜贷以及担保体系不健全等因素,造成资金短缺、融资困难,制约了企业发展和市场开拓。

  三、几点建议

  大力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做好农产品提质、延链、增值文章。

  (一)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优化农业产业化发展环境。县政府要把农业产业化发展放在突出位置,加强对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组织协调、宏观指导和服务工作,继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对有比较优势、有市场潜力、有竞争实力的特色产业和企业予以重点倾斜。

  (二)做大做强龙头企业,持续增强产业化发展的内生动力。多方筹措资金,促进龙头企业发展。把产业扶贫、科技扶贫、金融扶贫、技术扶贫等扶贫资金与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有机融合起来;支持龙头企业通过发行企业债券间接融资,帮助大型骨干企业通过上市直接融资。一要扶大扶壮扶强一批骨干龙头企业。对现有的国家级、省级、市级重点龙头企业,要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把农产品加工“蛋糕”做大,把品牌交响,把市场打开;二要通过大力招商引资和科技创新,发展一批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创新型龙头企业。促进农产品转化增值。

  (三)抓好延链补链,建设规模化标准化农产品基地。加大配套基地建设力度,搞好规划布局。鼓励支持龙头企业通过租赁、承包、股份合作、土地流转和订单等形式建设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的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增强品牌意识,提高产品竞争力。农业品牌化是衡量一个地区农业产业化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要把培育名牌农产品、加快推进农业品牌化建设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抓紧抓好。要积极引导龙头企业增强质量意识和品牌意识,加大技术研发投入,不断研发新产品,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优化产品结构,争创知名品牌,全面提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农业品牌调研报告6

  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推进,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已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作为一个农业大县,必须适应新形势发展要求,牢牢抓住有利时机,立足资源优势,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强化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全面提高农产品品质,加快实施农业品牌战略,开发一批名、优、特、绿、新的高效农产品,为全县经济社会快速协调发展提供动力。

  一、充分认识发展品牌农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在当今日趋激烈的农产品市场竞争中,造就一批知名度广、影响力大的农业名牌产品,是抢占农村经济发展制高点,加快推进农业市场化、商品化和专业化进程,促进农业持续稳定发展的关键,也是粗放农业转变为生态农业、精品农业和高效农业的必然要求。

  第一、发展品牌农业符合现代农业发展的特点,有利于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为改变传统农业的“弱质性”,形成优势产业创造了良好条件;

  第二、发展品牌农业能充分体现农产品生产地区的资源特色和优势,有利于提高产品质量,打开市场销路,提高经济效益,发展区域经济,促进农民增收;

  第三,发展品牌农业有利于满足消费者的健康需求、品牌意识和追求高质量生活的需要,为消费者提供方便,有效保护消费者的利益;

  第四,创建品牌、树立品牌有利于维护农业科技工作者的知识产权,使农业科技人员的智力劳动得到承认,从而进一步发挥科技在农业生产中的贡献力。

  二、我县品牌农业发展情况及存在问题

  (一)品牌农业发展现状:

  ××县位于江西省中部、鄱阳湖南岸,是省会南昌市的东大门,面积1971平方公里,人口79万,辖21个乡镇,具有文化底蕴深厚、区位交通优越、资源生态一流、特色产业蓬勃的鲜明特点。境内有59。84万亩山,91万亩水,82。62万亩耕地,号称“三山三水三份田,一份道路和庄园”,素有“鱼米之乡”的美誉。境内湖山壮美秀丽,气候四季宜人,森林覆盖率25。6%,具有一流的青山、一流的绿水、一流的空气、一流的生态。尤其是面积达32万亩的全国最大县域内湖——军山湖,更是××得天独厚的资源财富,有着巨大的开发潜力,被誉为××的北部明珠和绿色聚宝盆。

  我县现有绿色食品a标志一个:雨飞牌纯天然饮用矿泉水;有机产品aa标志十四个:永湖牌黑芝麻、军山湖牌翘嘴、鳊鱼、鲤鱼、鲫鱼、中华绒螯蟹、鳙鱼、草鱼、鳜鱼、黄颡鱼、银鱼、河蚌、清虾、甲鱼;十二个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中粮江西米业有限公司蒸谷米生产基地、江西省鄱湖实业有限公司藜蒿基地、军山湖清水大闸蟹养殖基地、江西省××县皖赣特种水产开发有限公司军山湖东港湖汊鱼蟹养殖基地、江西省××县青岚湖水产养殖基地、××县衙前菌菇基地、××县南台蔬菜基地、××县淑萍大棚蔬菜基地、南昌市马兰农业生态发展有限公司生猪基地、××县新辉煌养殖场生猪基地、江西省国恩宾馆生猪基地、××县茅岗春风良种场基地;三个无公害产品认证:清水大闸蟹、黄颡鱼、鳙鱼:五个典型的“一品”村:温圳镇湖南朱家村养鸡专业村、衙前乡贯坑村菌菇种植专业村、泉岭乡仓头村甲鱼养殖专业村、前坊镇茅岗焦家养猪专业村、三里乡爱国村网箱养鳝专业村;九个农副产品基地:生态畜牧小区、河蟹养殖基地、珍珠养殖基地、食用菌生产基地、双低油菜生产基地、黑芝麻生产基地、果业生产基地、油茶生产基地、药材生产基地;三个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大米加工—中粮江西米业、粮食加工—××县粮友绿色食品有限公司、食用菌加工—××县食用菌开发责任有限公司。

  目前,中粮江西米业有限公司大米生产能力居亚洲之首,公司已获得“省级龙头企业”、“优秀农业龙头企业”证书,并被iso9001haccp管理体系认证,生产的“金地牌”蒸谷米远销国内外; “军山湖清水大闸蟹”取得了“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证书和“著名商标”、“江西名牌产品”等称号;“香庐峰”牌菌菇是“江西省知名品牌”,取得了“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证书;“贤湖牌”大米、黑芝麻也是闻名遐迩、响誉中外的绿色食品。××已成为“全国商品粮基地县”、“全国瘦肉型猪生产基地”、“全国淡水渔业重点县”、“国家河蟹生产出口基地”、“特色农业国家绿色食品(黑芝麻)标准化生产基地”、“江西省优质农副产品供应基地”、“南昌市都市型农业绿色环保生物食品生产基地”、“无公害茶叶生产基地”。通过包装和品牌宣传,我县农产品品牌知名度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一些历史悠远、具有传统特色的传统农业品牌产品已被越来越多的经销商和消费者所熟知和了解,效益逐步显现,有效促进了农民增收。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我县发展品牌农业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还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农业创牌工作缺乏统一规划和指导,农产品品牌较为混杂,存在“小、散、弱”现象,管理难度大。

  二是农民和农产品加工企业品牌意识淡薄,求精求高意识不强。不少农副产品尚停留在出售原成品或初级加工品阶段,加工精度和开发深度不够,科技含量不高。一些传统食品守旧有余,创新不足,影响了产品和品牌的`生命力。

  三是农业标准化工作滞后,产品附加值不高,科技含量较低。即使是获得注册的品牌农产品,其生产、加工等各环节仍是常规生产、传统做法。

  四是对名牌产品广告宣传力度不够,资金投入不足,使得名牌不名,品牌作用难以发挥。

  五是农民营销观念与方式陈旧,产品流通渠道单一。

  三、发展品牌农业的对策措施

  (一)转变政府职能,加强引导和服务、完善创牌体系。

  1、转变政府职能,为品牌农业创造良好环境。县里要成立专门机构,认真制定××县农业品牌发展规划,督促有关部门、社会中介组织、各类经纪人和生产基地共同把培植名牌、发展名牌、保护名牌工作落到实处。各类农村投资项目的安排、新品种新技术引进和推广、农产品基地建设、农业综合开发、扶贫开发、退耕还林还草等,都要与品牌农业发展有机地结合,并加大扶持力度。要安排专项经费,对获得省级以上名牌农产品称号的有关企(事)业单位、人员给予适当奖励。对申报使用绿色食品成功的企业,应采取以奖代补的办法,给予企业适当的奖励。对农产品注册商标及农产品质量监测认证的费用均应给予适当补助或扶持。

  2、加快引导步伐,推进土地使用权的流转。尤其要尊重农户对土地的承包经营权,在自愿、有偿、依法、规范的原则下,正确引导,加强管理,适应产业化发展的需要,逐步建立和完善土地使用权流转机制。

  3、加强部门协作,形成发展品牌农业的合力,为名牌农产品企业发展提供宽松环境。发改委、农业、财政、税务、工商、技术质量监督、环保、卫生防疫、金融等相关部门,要及时有效地提供政策服务、技术服务、信息服务。尤其在税收、信贷、商标注册及各种管理费用收取上给予农业龙头企业一定的倾斜,为企业提供宽松环境,促进企业快速发展。

  (二)围绕资源优势,打造特色品牌。

  1、突出区域布局。根据我县农业经济布局,要优化调整区域产业布局,不搞“小而全”,不搞重复布局,该调整的立即调整,该优化的马上优化,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按照“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的要求,把优势主导产业做大做强,以科学布局来实现产业开发的规模效应。

  2、发展特色农业名牌产品。发展农业特色名牌产品必须紧紧围绕全县农业结构调整的总体目标,立足资源、区域优势,培育特色基地,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综合运用经济、行政等手段,着力提高农产品的产品质量、市场占有率、科技水平、品牌知名度,集中力量扶持、发展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业名牌产品。

  3、要切实加强优势农产品基地建设。基地建设要充分调动农户、龙头企业、区域性合作组织和各方面的积极性,高起点规划,多渠道筹资,建立和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在农户家庭经营的基础上,走“小规模,大群体”的路子,加强粮食、水果、畜牧水产等优势农产品基地建设。相关部门要将生产基地建立与各类农业基础设施投入、农业综合开发、生态农业、扶贫开发、农业产业化项目、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技术推广和技术改造等项目资金捆绑起来使用,并予以重点支持。

  (三)牢固树立品牌意识,加大名牌产品宣传塑造力度。

  我县著名的农产品种类很多,且多具有悠久的历史,很有地方特色,但就是生产形不成规模,市场形不成影响,其原因就是品牌不响,名气不大。要改变这种现状,必须重视对名牌农产品的“包装”,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名牌农产品的知名度。一是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刊等新闻媒体,扩大名牌农产品的社会影响。二是积极参与各种农产品展销会,开展节假日促销宣传;三是举办名牌农产品文化节活动等,把名牌农产品的名声做大、做响、做强。在宣传工作中注重品牌文化、品牌形象的宣传,从注册商标,到产品包装全过程都要注重品位、档次和预期效果,不断扩大××名牌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四)加强培训引导,抓好农产品标准化体系建设。

  1、加大对农产品生产企业、农民的宣传引导和培训教育力度,促使其充分认识到农业品牌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尽快提高素质、转变观念、掌握技术,改变原有粗放管理和生产方式,自觉地走农业创品牌之路。

  2、大力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建立起一套规范的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使农产品产前、产中、产后都有技术标准作为技术依据,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要加快建立农产品检测监督网络,使产品品种标准、质量分级、专用标准,生产技术规程、药物残留等符合安全卫生标准;大力开发好绿色资源,建好绿色基地,积极组织申报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认证,扩大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生产基地面积。

  (五)加快流通体系建设,开拓营销市场。

  进一步深化流通体制改革,建立健全农产品市场营销体系和网络,通过开展多形式、多层次的营销活动,搞活农产品流通,不断扩大我县名牌农产品的影响力,提高市场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充分发挥名牌产品对全县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一是加强营销管理,积极开展市场调研,进行科学的市场预测和决策,确定企业的营销策略和发展规划;二是抓好农产品交易市场体系建设;三是引导和鼓励农民发展专业协会、产销服务队等多种形式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大力发展和规范农民经纪人队伍;四是要加强农业信息网络建设,为农民提供产品、技术、价格信息服务。

农业品牌调研报告7

  白河是典型的山区农业县,自然资源较为丰富。然而,长期以来,全县农产品加工却较为滞后。为此,我们深入田间地头、加工企业,与种植户、企业经营者进行座谈,掌握了我县农产品生产、销售、供应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形成了粗浅的思考。

  一、我县农产品品牌建设现状

  白河素有“秦头楚尾”之称,汉江穿境而过,农产品资源较为丰富。目前,全县年产生猪27万头、养鸡32万只以上,蚕茧4600吨。林特野生资源丰富,盛产茶叶、魔芋、竹笋、板栗、核桃、春芽、山野菜、香菇、黑木耳等。山泉水藏量丰富,水质均为低钠低矿化度、偏硅酸型天然型矿泉水。特色养殖资源丰富,有野猪、梅花鹿、孔雀等。白河是中国生态富硒木瓜基地,目前种植面积达10万亩。

  虽然农产品资源较为丰富,但是全县在全市、全省乃至全国并没有可以叫得响的农产品加工品牌。目前,主要存在以下不足:

  一是农产品加工企业少,知名度低。目前,我县农产品加工企业17家,农产品注册商标仅10件,主要有蚕茧加工企业1家、绿色腊肉加工企业1家、木瓜酒饮品生产加工企业5家,茶叶加工企业6家等,其中有2家企业均获得安康市知名商标和陕西省级著名商标称号。农产品品种较为单一,产品更新换代慢,包装比较粗糙。企业开拓市场力度不够,市场知名度低,产品销售局限于县内、安康市内。

  二是企业产值低、带动能力弱。全县农业龙头企业年产值千万元的仅有永宏化工、逸酒酒业、安凯肉食品加工、恒泰丝绸4家企业,其中有2家企业今年处于半停产状态或没能满负荷生产。作为我县农业主导产业的木瓜、黄姜、蚕桑、畜牧、烤烟以及茶叶,均有龙头企业,但龙头企业与基地、农户之间关系松散,对产业的带動能力较弱。如我县作为国内最大的光皮木瓜基地,种植木瓜达数10万亩,xx年木瓜产量达6930吨,但我县5家木瓜加工企业仅收购木瓜2130吨,大量的木瓜资源白白浪费。同样,作为我县目前唯一一家中药材公司秦巴药业,一直没有产品加工,对中药材的带动作用也很小。

  三是企业工艺水平参差不齐、总体水平有待提高。近年来,我县农产品加工企业总体工艺水平逐步提高,如逸酒酒业获得陕西省著名商标称号、歌风茶厂获第十届“中华杯”名优茶特等奖,但是全县农产品加工企业总体水平还不高,企业之间工艺水平参差不齐,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品牌的知名度。如我县茶叶产业在品牌整合之后,市场占有率和市场知名度有了明显提高,但6家茶企之间工艺水平差距较大,需要进一步制定详细的品牌标准进行规范,确保“白河春燕”品牌知名度不断提升。

  二、思考与建议

  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然选择,也是我县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基础。当前,农产品市场竞争已从产品外观质量竞争上升到产品安全质量竞争的新阶段,着力打造品牌、商标、包装、信誉等无形资产形象,显得十分重要,其中品牌建设尤为突出。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要充分发挥企业、行业协会和政府三个层面的作用,共同做大做强农产品品牌。

  一是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农村产业化是农产品品牌建设的基础和关键。农产品品牌建设和农业产业化相伴而生、没有雄厚的产业基础,就不可能有规模,没有知名品牌建设,产业化也不可能做大做强,只有品牌化与产业化相结合,才能显现效益。立足县情实际,明确一个具有发展潜力的主导产业,如山林经济,坚持不懈的抓到底,抓出效益。进一步完善有关农产品品牌的创建激励政策,充分调动企业和生产经营者创建农产品品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大对品牌宣传和策划的支持,对获得省、市级的农业名牌产品予以奖励:建立农业龙头企业服务机构,对农产品品牌建设进行策划和指导。

  二是着力打造龙头企业。根据我县农业产业的特点,必须着力培育、打造一批牵动力强的龙头企业。逐步建立起龙头企业与农户联合运作机制,采用“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以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协会作为载体,在主体建设、产业规模、产品品质上下功夫,充分发挥各自作用,不断推动农业品牌的发展。

  三是进行科学的品牌规划。根据我县资源优势和产业发展状况,针对当前品牌“少、杂、小”的问题,应当突出特色主导产业,科学制定全县农产品品牌发展规划,合理布局,提升整体优势。注重产品整合,握紧“拳头”,集合有限的资金,进行品牌的整合宣传,不断提高我县品牌的认知度和美誉度。要高度重视地域品牌建设。地域品牌即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具有区域产品特色,一个成功的地理证明商标,能带动一个地方的产业发展。“阳澄湖大闸蟹”、“吐鲁番葡萄”、“宁夏枸杞”这些众人皆知的`农产品品牌落脚点虽在产品本身,但无一不被打上了鲜明的地域印记,这也无疑是值得我们学习借鉴并为之努力的方向。我县建设地理证明商标具有一定的基础,应该充分发挥资源优势,积极申报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加大推广应用的力度,将企业各自为战转变为以地域品牌为龙头统一开拓市场。

  四是加大对农产品的科技投入。不断加大农业科技开发、引进和推广力度,积极进行以提高农产品质量为核心的技术改造和技术攻关,建立完善农科教结合机制,通过多渠道、多形式培训,不断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进一步强化农业标准化生产,建立完善品牌农产品相关的系列标准,构建新型农技推广组织体系,指导企业和基地提高产品科技含量,提升农产品档次和水平。由政府搭桥,与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加强合作。

  五是开发无公害、绿色产业品牌。食品安全是当前全社会关注的一个主要问题,无公害绿色安全食品是消费者产生信任感和重复购买的最直接因素,无公害绿色标志已成为农产品质量和安全的象征。从某种意义上说,实施品牌战略就是在打无公害绿色安全品牌。我县现有的农产品中,如柿子、食用菌、核桃等,它们受环境条件限制少,病虫害少,本身就是天然的无公害食品,只要稍加引导规范,就是一个无公害、绿色食品产业群。力争每种农产品都要获得国家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和市无公害管理办公室的认证,获得无公害绿色食品标志使用权。有关部门借鉴先进地区经验,遵照国家有关规定,抓紧制定、落实本县的各类农产品的生产标准,实行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并建立田间档案。建立农产品质量检验、监测机构,健全农产品检验监测体系,切实保证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打造农产品的“诚信”品牌。

农业品牌调研报告8

  今年以来,全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围绕农民增收致富,狠抓各项政策落实,大力发展农村经济,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推进高效生态农业发展,拓宽农业生产空间,确保农业经济保持稳定增长。

  一、农业生产及农村经济运行情况

  (一)农业生产经济总量平稳增长。前三季度全县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亿元,比上年增长。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亿元,比上年增长。

  (二)夏粮丰收,秋粮略减。据统计,今年全年粮食播种面积为万亩,增加万亩,总产量预计达到万吨,比去年增加万吨,增长;亩产预计公斤,比去年增加公斤,增长。其中小麦播种面积万亩,总产达万吨,比去年增产万吨,增长;平均亩产公斤,比去年增产公斤,增长;全县秋粮播种面积万亩,比去年减少万亩;预计总产万吨,比去年减万吨,减;平均亩产公斤,比去年略减。

  (三)畜牧业生产平稳发展。到三季度末,全县存养奶牛万头,同比增长;生猪存栏万头,同比增长;羊存栏万只,同比增长;家禽存栏万只,同比增长。出栏生猪万头、羊万只、家禽5596万只,同比分别增长、、—1%。实现肉类总产量达万吨,同比增长3%;禽蛋产量万吨,同比增长1%;奶类产量万吨,同比增长。

  (四)农民现金收入大幅度增加。“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收入的增长。前三季度全县农民人均现金收入达元,同比增加元,增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一是家庭经营收入大幅度回升,这是农民收入实现较快增长的主要动力。农民家庭经营现金收入人均4725元,同比增加827元,增长。二是工资性收入保持较快增长,这是农民增收的最大来源。农民工资性收入人均元,增加647元,增长。其中:农民外出打工得到的劳务收入人均2436元,比上年增加594元,增长。三是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保持较快增长,前三季度人均1002元,比上年增加502元,增长。

  二、需要关注的问题

  (一)农业生产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仍然较弱。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还较薄弱。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依然有限,“靠天吃饭”的状况还没有根本改善,粮食生产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受今年8月3日的10号“达维”台风的影响,县山区遭受特大凤灾和水灾,致使山区群众的生命财产受到了严重损失,生产、生活受到了影响。部分粮食作物倒伏、受淹,影响了粮食的丰收。

  (二)畜牧业规模户所占比重偏低。一是全县畜牧业生产方式仍然落后,散养仍然占有很大比重,全市生猪存出栏中规模户(生猪存栏40头以上的户)占的比例在80%左右,而全县仅在40%。二是由于受到冶源水库水资源保护地限养、禁养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畜牧业发展。

  (三)农村市场价格不稳定。虽然农产品整体价格平稳,但是市场经济的不稳定性,将会成为制约农民增收的不确定因素。例如,今年的山楂生产,虽然山楂丰收了,但是价格的不稳定,造成了农民丰收不增收。

农业品牌调研报告9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和现代农业发展,居民的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健康安全意识不断增强。与居民消费需求相适应,近年来农产品市场也发生了很大变化。比较明显的是,超市、连锁店以每年30%的增长速度取代着传统的农贸市场。而对进入超市的农产品,各地都制订了严格的商标和品牌标准。可以预见,今后没有商标、没有品牌的农产品,将很难进入消费主渠道。作为一个传统农业大市,如何在未来农产品市场上占得先机,非常值得我们去探讨与思考。

  一、我市农产品品牌建设现状及存在问题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全市上下紧紧围绕具有地方特色的水果、畜牧、小麦、棉花、蔬菜、林业等六大主导产业,按照农业产业化“121强龙工程”实施意见的统一部署,集中主要精力,实行政策倾斜,寻求重点突破,培育和发展了一批具有一定牵动力的产业龙头,打造了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品牌农产品。如安徽省东方面粉厂的“东鼎”牌系列面粉各项指标均达到或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国内久负盛名的符离集烧鸡和砀山酥梨畅销北京、上海等大中城市,近期新开发的名优农产品丰原梨汁、锦丰方便面、科技牌罐头、皖王面粉等也表现不俗。截止xx年底,全市共有省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71家,资产总值28.8亿元,年销售收入59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91.9%、80%、72.5%,其中超亿元企业17家,较上年增加4家;有省级名牌农产品14个,国家免检产品4个,安徽省著名商标1个,地理标志产品1个,获绿色食品证书8个,无公害农产品8个,经过认证的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17个,认证面积40多万亩。以兴达罐业、科技食品、欣诚、田源等公司生产的各类水果、蔬菜罐头出口势头良好,出口创汇1731万美元,较上年增长16.9%。

  总的说,近年我市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产品品牌建设均有较大进步和长足发展,既有数量的增长又有质量的提升。但在看到已经取得的成绩和发展潜力的同时,我们更应该看到存在的差距。我市农产品品牌建设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一)龙头企业数量少、规模小,牵动性弱。目前我市资产总额在1000万元以上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有50多家,但真正在全国或全省有一定知名度的企业却很少,全市还没有一家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在71个省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中,加工型企业40家,其中面粉加工企业就占18家,结构单一,规模较小,企业与基地、农户之间关系松散,对产业的.带动性较弱。另外从现有的农业产业资源看,企业与产业之间比例失衡,出现有产业,没龙头;大产业,小龙头;小产业,大龙头等现象,这势必对我市龙头企业的发展壮大和品牌建设造成不利影响。

  (二)品牌意识薄弱。受传统农业生产经营观念的影响,当前许多农业生产者经营的核心仍然是农产品,而不是品牌。品牌意识淡薄,加之品牌建设风险高、费用投入大,品牌效益短期内难以显现,企业创新品牌的积极性不高,不仅制约了新的品牌产生,而且导致我市一些历史品牌逐渐衰弱。

  (三)农业标准体系和农产品质量认证体系建设有待加强。我市的农业标准化工作虽起步较早,并取得一定成绩,但由于部分农业生产经营者对标准化生产、品牌经营和商标注册等认识不足,加之农业标准化及农产品质量认证体系建设滞后、多头认证等,不同程度地影响了农产品品牌的建设。

  (四)农产品加工包装发展滞后。我市农产品加工业近几年虽有较快发展,但仍显滞后。突出问题是结构不合理,规模小,加工层次低。粮食中仍有70%以上以原粮方式出售,一些经过初级加工的产品,因加工不细,包装不精,给人以档次较低和质量不高的印象,从而直接影响到品牌的附加价值,也对品牌创建形成一定制约。

  二、对我市农产品品牌建设的几点建议

  随着农业经济发展和农产品市场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农业品牌化发展的氛围已经形成。实践表明,实施农产品品牌建设,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同时也是拓宽农民就业渠道、促进农民增收和农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根本保证。为此,对我市农产品品牌建设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加强领导,形成合力,营造全市积极创建名牌的良好氛围。各级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要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强化服务,尽心尽职为品牌培育“铺路搭桥”,努力营造“创建名牌,人人有责”的良好社会氛围。另外,鉴于目前我市经济总量低,企业规模偏小,申报安徽名牌、中国名牌和国家免检产品还有一定困难,建议市政府在全市范围内开展“知名品牌农产品”评选活动,一方面是先行打造一批市级知名品牌;另一方面旨在对企业负责人和农村合作组织经纪人进行实战培训,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为下一步争创安徽名牌和中国名牌奠定基础;

  (二)扶持壮大龙头企业,推动农产品品牌发展。要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就需要有一定规模和实力的企业积极参与,企业的规模和经济实力是创建品牌的前提。当务之急,一要做大做强本土企业,对重点企业和品牌产品给予重点培育、重点扶持,鼓励知名品牌利用品牌资源进行扩张和延伸,促进规模企业早出名牌、多出名牌;二要外联内合,一方面通过采取贴牌生产方式,加强与省内外一流企业的合作,学习他们在品牌建设上的成功经验,逐步打造自己的品牌,另一方面利用自身产业优势,联合同行业或同产业链企业,抱起团来创名牌。

  (三)加强农产品质量管理,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体系和质量体系认证制度。食品安全和质量是农产品品牌的生命线。在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过程中,必须大力推行农产品的标准化工作,突出抓好农业质量标准体系、农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体系和农业标准化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做到质量有标准,生产有规程,产品有标志,市场有监测。企业要把质量管理和标志管理贯穿始终,用严格的产品质量培育品牌信誉,以优良产品满足市场的需求。要大力推进农产品商标和地理标志注册,把地理标志和农产品商标列入品牌创建重点,积极申报绿色农产品和实施原产地保护。同时要积极运用商标来保护自己、扩大市场份额,并采取多种形式宣传推介品牌产品和品牌企业,以扩大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

  (四)推进科技创新,提高品牌的市场竞争力。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必须重视科技创新,走“科技兴农”道路。要广泛运用生物工程技术、现代先进种养技术、加工技术和信息技术等,发展科技含量和附加值高的品牌产品,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市场竞争力。

  (五)注重品牌整合,加强农产品品牌营销。要充分利用好农博会、招商会、展销会等平台,打造良好的品牌形象,并利用媒体广告、网络营销、专题报道以及公共关系等多种促销手段,进行品牌的整合宣传,提高公众对品牌形象的认知度和美誉度。同时还要重视现代物流新业态,广泛运用现代配送体系、电子商务等方式,开展网上展示和网上洽谈,增强信息沟通,搞好产需对接,以品牌的有效运作不断提升品牌价值,扩大知名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