吟诵心得体会
吟诵心得体会
某些事情让我们心里有了一些心得后,将其记录在心得体会里,让自己铭记于心,这么做可以让我们不断思考不断进步。到底应如何写心得体会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吟诵心得体会,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吟诵心得体会1
10月25日,我们有幸参与由**市吟诵学会副秘书长、吟诵团副团长xx老师对我们进行的吟诵培训活动,这是我第一次接触吟诵,收获颇多的同时也让我了解到了吟诵的重要性。
首先,郝老师详细地向我们介绍了“吟诵的目的”“吟诵的价值”“吟诵的一般规则”这几个方面的内容。
随后,在郝老师的带领下,我们一起对《关雎》、《春晓》等古诗词吟诵进行了复习,郝老师一边复习一边用生动的古代名人事迹向我们阐述了古诗的意境,告诉我们吟诵时我们应该用怎样的感情来吟诵。
紧接着,郝老师给我们讲述了诗的各种文体,在讲述时,她利用各种诗对我们进行了解释说明,她那好听的声音,加上有规则的`旋律,让我觉得似在欣赏音乐一般,越听越有滋味,越听越想听。然后,郝老师给我们讲述了蒙学吟诵的特点,让我们知道了孩子在学习吟诵时需要达到的目标。最后,郝老师就《三字经》的由来和第一部分的内容进行了详细的解释。
本次活动让我感受到了国学之美不仅仅是从服饰、礼仪等方面来表现,同时从它的语言美,音韵美中更能表现出它的意境和志趣。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我们现在了解也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我们在以后的日子里还需不断的学习,不断的充实自己,教孩子们认识中国传统文化,就像在郝老师培训内容里说到的《三字经》的历史作用“手里有孩子,就有希望”,我们要让孩子们从小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感受其中的魅力,他们必将自觉地承担起传承中华文明、弘扬民族精神的历史重任。
吟诵心得体会2
中华民族文化源远流长,内容博大精深,从《诗经》到诸子散文,从唐诗宋词到元曲无一不蕴涵着丰富的哲理,高远境界.中国几千年来灿烂的传统文化,诗歌、散文、辞赋园地中奇花斗艳,姹紫嫣红,佳作琳琅,吟诵品读之会感受古圣先贤的熏陶,智慧的启迪,情感的滋润。学习古诗词,首先就要反复吟诵,吟诵的目的在于把枯燥的视觉文字转化成生动的听觉声音,使声情并茂的朗读如同涓涓细流淌入学生心田,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让学生在吟诵中体会古诗词的优美。
一、在吟诵中领略古诗词的音乐美
朗读、吟诵是学习古诗词的重要方法,也是诗词教学的基础。诗词讲究严格的音韵格律。节奏感强,有音乐美的特点,诵读时注意诗歌的节奏和韵律。诗的节奏即间歇、停顿,相当于音乐的节拍,它是由诗的内容决定的,特别是与诗的内在情绪相一致。喜悦之情表现为明快轻松之节奏,昂扬之情表现为急促有力之节奏,悲凉之情表现为低沉缓慢之节奏。韵律是指诗歌的平仄格式和押韵规则,主要体现在诗的末尾用韵母相同的字(韵脚)。韵律使诗歌的语言形成一种和谐的关系,使前后的句子相呼应,便于吟诵。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通过反复吟诵,充分感受古诗词的音韵之美。如李白的《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该诗以平声入韵,押“an”韵(间、还、山)这种开呼的韵脚,口腔大开,气流通畅,通过大声吟诵,能给人畅快淋漓的感觉。配上诗的欢快节奏,能生动地表达作者当时大声放歌的欢快心情。学生在吟诵中体会到了音乐美,也就能把握好诗歌的主旨,教师无需过多讲解。
二、在吟诵中体会古诗歌的情感美
吟诵是用一定的语气、语调,用抑扬顿挫的声音对诗文进行有节奏的诵读。它使学生在领略诗歌音乐美的同时,更能体会诗词的情感美。如杜甫的《望岳》,开笔即用了豪迈的韵调,“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表达了作者对泰山雄伟高峻的`感叹。吟至“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时,随着诗歌的韵律和节奏,能让人感受到气象开阔、荡气回肠的气概。在吟诵中,作者对祖国壮丽山河的赞叹、热爱之“情”,已尽在吟诵者的感悟和体会之中了。
三、在吟诵中感受古诗词的意境美
吟诵古诗词,在领略古诗词的音乐美,情感美的同时,还能感受到作品优美的意境。所谓“意”,即诗人主观的思想感情;“境”,是境况,境界,即诗中所描绘的客观生活图景一定是广义的。不单指景物描写而言,也包括诗人所见所历的事情.如“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之类的描述。意和境高度融合在一起,就自然形成一种可以引发读者想象和联想,使人恍若身临其境的艺术境界。如杜甫的《闻宴军收河南河北》,可以说诗人的狂欢形象跃然纸上。诗里的喜极而泣(一、二句)——欢喜若狂(三、四句)——心花怒放(五、六句)——归心似箭(七、八句),展现了诗人听到安史之乱的平定消息时那种欣喜若狂的形象。学生在快节奏的反复吟诵中,不仅可以体会到诗的韵律美和节奏美,也容易把握诗人那无法抑制、难以言说、欢庆胜利的喜悦之情,从而进入诗词的意境之中。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没有现代科学,没有现代先进技术,一打就垮;而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没有优秀历史传统,没有民族人文精神,就不打自垮。做为中国人,我们应该引以为傲,它是我们中国人的国粹!我们应该一起传承国学经典,弘扬我们的民族文化,让中国这条巨龙永远腾飞在世界的东方!
吟诵心得体会3
时间飞逝啊,一个星期这么快就过去了。
又来到星期三了,昨晚上完课后很多老师就连夜把学习感受写了出来,看来真的是学习心切啊!那我作为林老师命定的一班的“班长”似乎显得落后了好多,真有点汗颜。所以不能太被动,要争取主动。
昨晚我是两个迟到中的一个,自然是被批评了,虽说是下班高峰期,车速慢,人流多,导致花了更多的时间,所以才迟到的。但这也确实不能成为自己可以迟到的理由,因为比我远的老师都到了。其实每一次去和回的路途中真的觉得特别的辛苦,尤其是回来,每一次都是千辛万苦才挤上公车,颠颠簸簸地回到后就几乎累垮了。所以常常在问自己,每周这么辛苦过去,而没有真正学到东西或者说当时学到了但又还给了林老师,有何意义?难道只为了不愿意拒绝林老师的希望吗?或许隐约中真的存留有这样的因素。但是看到那些刚刚参加学习的老师们,她们如此地积极热忱,无论是从学习的热情还有对学习的坚持,都是因为主动而彰显出来的。所以她们的进步是大的,当自己慢慢地进步的时候,兴趣也就越大;兴趣越大,学习的动力就会越强,效果就越好。相反的情况就可想而知了。而我差一点点就要成那个相反的人了,这样不仅让自己累,而且也是学无所成。要批评自己啦!自我反思,自我批评也已经有了。现在就简单地总结一下昨晚的学习:
一、练气
我作为有点基础的学习者,教学员们“练气”是我的责任。我也为我能教他们而感到开心,不过教是为了不教,下周就要开始由其中的一位老师来带领了我们“练气”了。林老师培养的目标是:个个成为实践型的老师。所以轮流起来带领是最好不过的`了。
二、吟诵
提前让三位老师到黑板上书写本次要过关的诗歌,然后我们开始以《木瓜》为例进行吟诵教学,我和其他的三位老师因为是学过的,所以我们不用吟诵,但要学会“听”,也就是听他们的吟诵是否会倒字、发音是否正确,有哪些建议。每一个人都有每一个人的特点,但总的来说我们一班的老师音色都很好,感觉比二班的好些呵呵。“字正腔圆”“橄榄形发音”这些在声情并茂的吟诵中都是要注重的,而这些都需要靠我们平常自己的练气慢慢提高。昨晚最特别的是我们学习了《木瓜》的动作,记得第一次看这个表演的时候是我在实习结束时林老师让全班的学生在操场上为我送别时特别的献唱,一直都很感动!昨晚学习后动作虽比较简单,但还是较为生疏,要课后练习啦。
三、书法指导
书法很重要的是方法指导,但最重要的是练习。汉文字中“横、竖”这两个笔画的书写很大程度上决定你书写的水平,因为这连个笔画基本上出现在每个汉字中,而且常常占重要位置。横不是平就好,但竖是一定要直的,从学生平常的书法练习中可以发现横的由轻到重及竖不直是常出现的现象,自己平常的黑板字也是,所以基本笔画没练好,硬笔书法就难以提高。
吟诵心得体会4
第一部分:吟诵有用
各位老师下午好!我是来自扶轮小学的郭健。每次我进行吟诵宣讲的时候,我在介绍自己时都愿意说我是一名来自教学一线的语文老师。我这样说并不是因为我故作谦虚,是因为不管我的工作有了怎样的调整,我都从来没有离开教学一线,没有离开语文课堂。我一直都喜欢当语文老师。但是工作了20多年后,当最初的教育激情退去后,当一波又一波的教学改革大潮席卷而来的时候,特别是传统文化强势回归的时候,我开始茫然了、心虚了。压力一下子剧增。因为传统文化回归来势太强了!我们看一看。
1、纲领性文件的出台:
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手里都有一本《语文学科新课程标准》,这个我们教学的纲领性文件,也是国家考试的指挥棒。(贴出相应内容)
在《语文学科新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
第一学段: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
第二学段: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意。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
第三学段: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语调、韵律、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
第四学段: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背诵优秀诗文80篇(段)。
老师们能算出古诗文背诵的量吗?义务教育九年一共背诵230篇古诗文!
2、教材的重编:
部编教材的问世
3、考试的变革:
语文考试,不管是小学、初中还是高中,加大了古诗文的考查力度。
例子:考必背的古诗文、楹联、对偶、吟诵。
三、面对这样的教学改革,我们家长、教师的无奈与苦恼
于是,我们学生、老师、家长都知道古诗文必须学,还得好好的学。但实际情况又是怎样的呢?(出示PPT)就是这样。(贴出相应图片)
我看到的很多的孩子在面对古诗文学习时都是这样的(PPT,厌学的)。即便像这样,(孩子头上裹着白条,表示在努力背的样子,但学生没有体会到快乐,是在痛苦的挣扎(PPT)。所以我就一直很苦恼呀。为什么是这样,是不是我们学校的孩子是特例,别的学校的孩子就不会这样呢。还真不是这样。几年年前北京市有一所特别有名的中学,做了这样一项调查。问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这五个科目,请你用喜欢的程度排序,看看最喜欢哪一科,最不喜欢哪一科。结果语文排第五。语文老师很生气,我们这个学科怎么能在喜欢程度上排在最后呢?所以就拉来了音乐、体育、地理、生物15科大排队,结果语文排在了第15。这就是语文教学的现状,如果拉来学生问问在语文学习中最怕什么,学生怕三个“N “那三个”N“呢?古诗文,写作文,周树人。怕学古诗文,怕写作文,不知道鲁迅在说什么。
我这个老师有没有什么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我希望寻找到答案,所以我参加了很多的,各种各样的培训。我也尝试了改变很多的教学方法。我们老师可能都这样做过。比如说,我们可以做精美的课件,图文并茂,配音朗诵;我们还可以讲故事吸引学生。我们还可以搞活动,玩中学;还可以演情景剧,诱惑的方式,发糖。所以这些我都研究过,让我做这些我都会,写课本剧,搞活动,我都能做好,让我给学生发糖,我都知道买什么糖学生最喜欢。可是这些好像都不是最靠谱的方法。我们孩子还都是在奋斗、挣扎的状态中经历中。比如我们说一个简单的事情,一节语文课你是有不讲故事的时候的,比赛有停止的时候,你的每一个活动都有搞完的时候,你的糖也有发完的时候。就在这个时刻,所有的外界包装的事情都已经结束了,一个学生只要读书,学习兴趣就下来了。
那我就在想,其实我们中国的古人比我们现在读得多。(ppt:要读的书)如果你了解一点古代教育,在课堂上,老师基本是不怎么讲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孩子自己读书。古代孩子要读这么多,今天我们的孩子哪读这么多呀!我们读得少而又少,而我们的孩子还恨上了读书。那么我们就很容易产生一个疑问:古代的人是怎么做到的呢?我经常会给孩子两个选择。第一种选择,他们是忍过来的,他们有强大的坚忍的性格,一下忍了三千多年。学生们都会笑,不可能!如果这个选择不对,第二种选择就是,那一定是有一种我们不知道的,神秘的绝招一样的方法。这个方法,我们是不是在大量的生活当中,学校当中没有传承下来?如果我们掌握了这神秘的读书方法,是不是可以整个改变我们今天的这种读书的状况呢?这个方法到底有没有?后来我才知道原来真的是有的。我们现在读古诗出现的所有的问题都集中在一点上,这就是――读法。其实任何事情都是要讲“法”的。今天我们都说传承传统文化,是不是我们把四书五经的内容摆在我们孩子的面前,我们的孩子就能成为谦谦君子了呢?这里到底有没有方法呢?这里有没有灵魂性地东西呢?这个方法到底是什么?这个方法就是今天要和大家谈的吟诵!
第二部分:自古以来皆吟诵
出示图片:我们来看几张图片。
第一张:太白行吟图
图片中所画的人物是李白。这是南宋的梁凯所画的画,这个画家有个外号,这个外号叫梁疯子,如果有兴趣的老师或同学可以到网上去搜搜梁凯的画,看到会觉得这很像是现代的印象派画家吧。几笔就能勾勒出李白的神韵。太白在行吟,什么是行吟,就是边走边吟诵,这是古人的一种习惯。
第二张:
我们再来看,这张图片主人公是谁大家知道吗?对,就是屈原,屈原个子很高,很瘦,插着把宝剑,行吟于渭水河畔,这个图片叫屈子行吟图。
第三张:
我们接着看,这是一个明代的人画的画。这个画家叫徐卫。我们看他的每一个笔道很有意思。看驴的蹄子呀,驴的脚,驴的耳朵呀,似乎都是书法的笔道。我们有好多小朋友在学书法,就知道那是一个捺,那是一个点,那是个顿,撇。所以有人评价徐卫的画叫做:画中有书,书中有画。这画的名字叫《驴背吟诗图》。
第四张:
《观》
第五张:
这是清朝的画,这画不同的地方是女孩子也在吟诗。叫《春园吟诗图》
第六张:
《风雪吟诗图》
时间关系,我没有找更多的让老师们欣赏。如果我们从这些图中提取一个公因式的话,除了图字,就是“吟”吟诗的'吟。自古以来中国是没有朗诵的,都是吟诵。中国人用吟诵的方式读书,用吟诵的方式创作,用吟诵的方式交流。这是中国古人的基本方法。
第三部分:尝试吟诵
说了这么多,想告诉大家的是:自古以来皆吟诵。可是吟诵什么样呢,跟朗诵有什么区别呢?它这么神奇吗?好学吗?有很多老师听说过我在学习吟诵,我也听过很多老师跟我说,你嗓音条件好,容易学,我觉得太难了,学不了。其实这都是认识的误区。第一,我五音不全,从来唱不好歌,跑掉。第二,吟诵人人都能学,这是很自然的事情,不是懂音乐的才能做到。我们想啊,这是古代的读书法。古人都有音乐细胞吗?不是吧!但古人都能这样读。所以这不是音乐天才才能学的,它特别简单。难的事情咱就绝对不学了。3分钟就能学会。咱们试一回。
学习吟诵四声啊(过程同第一模块,略)
拉长了就可以唱,所以非常好办,比如”孔仲尼啊“三个字就能唱。
(引出唱古人明星班的名字歌。互动唱自己的名字。过程同第一模块,略)
好,既然如此简单,咱们一起学习一首古诗《静夜思》。一挥右手就能唱了,我就不带着了,给大家起个头就行了。“窗前明月光......”大家开口吟诵完。(师:带动大家给自己一个掌声。)我相信我们第一次很多同学很多老师能瞬间就学会了。
好了!我们现在记一个重要概念:什么是吟诵?就是依字行腔。这个词是哪来的呢?是从戏曲来的。戏曲就是依字行腔。所以戏曲和吟诵同宗同源的。我们再用一个特别简单的话来说,原来汉语是可以歌唱的!如果汉语有两条腿,一条腿是文字,就是从甲骨文、金文、小篆所过来的汉字的字理,它传承着全息的文化。另一条腿就是声音。它从声音当中带来了很多的情感。所以汉语是有两派,是有两个好处的,一个是它有美妙的字理,一个是它有美妙的声音。我们讲一首诗歌,一定把这两点都看到。如果只看到了一半,那么很有可能中国文化也只看到了一半。如果看到一半也不错,更可怕的是连一半也没看到呢?如果也不讲汉字,如果也不讲声音,只是干巴巴地读一下,即便把四书五经都读一遍,你也什么都读不到。
第四部分:吟诵的价值(略讲)
那就是这一个字(ppt)就是它“美”。我们孩子缺的是美。“德智体美劳”好像那一门课都有,就是“美”没有学科,不知道怎么教。我们让孩子读一首诗,跟孩子说这诗很美,特别特别美。美不美?孩子说“美”回答的很齐,问孩子,孩子说老师愿意听。这就麻烦了,“美”是一种感悟,美的方式才能打动孩子,孩子才可以接受。吟诵的方式会美的。美有什么神奇的效果?我们来看一看。
1、(PPT)首先我们说吟诵是美读。便于记忆。
2、吟诵还有重要的作用,是更好的来帮助我们理解汉诗文,也能更好的表达诗文的涵义。
3、吟诵能滋养孩子的心灵,起到美育的作用。
吟诵心得体会5
国学吟诵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都受到人们的热爱和追捧。无论是在学校的诵读课堂,还是在文艺演出中的吟诗活动中,国学吟诵都以其独特的韵味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吸引着人们。在长时间的学习和实践中,我渐渐体会到了其中蕴含的深刻哲理和内涵,下面就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心得体会。
首先,国学吟诵让我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国学诗词中凝聚着中国智慧的精髓,经典之作如《论语》、《诗经》、《离骚》等常常被文化研究者津津乐道。通过吟诵这些经典作品,我领略到了其中蕴含的深邃思想和卓越文学艺术。例如,在《离骚》中,屈原感慨万端的情感与对真理的追求使我深深折服,而在《论语》中,孔子的言谈举止以及他对做人道义的诠释更是让我受益匪浅。通过国学吟诵,我逐渐了解到了自己的`文化根源,对中国传统文化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其次,国学吟诵培养了我的审美情操和语言表达能力。在学习国学吟诵的过程中,我逐渐培养了自己敏锐的审美意识。通过品味经典之作,我逐渐理解并欣赏到其中蕴含的音律美。例如,宋词中常常采用平仄对偶的技巧,使得诗词在朗朗上口的同时蕴含着独特的韵味。同时,在吟诵过程中,我也逐渐提高了我的语言表达能力。为了做到准确地吟诵,我不断锤炼着自己的发音和语调,使得我的表达更加准确和生动。这种锤炼不仅提高了我在吟诵中的表演力,也对我在其他口头表达活动中有着积极的影响。
此外,国学吟诵也使我增长了世界观和价值观。国学经典作品中渗透着丰富的哲理和人生智慧,通过对其的吟诵,我逐渐感受到了其中的真理和道理。例如,在《论语》中,孔子对立命、治国、为人的教诲使我对做人处世态度有了新的认识。而在《诗经》中,我感受到了诗词的生活化和情感化,以及其中对美的追求和热爱。这些古代智者的教诲不仅影响了我对世界的认识,也深刻影响了我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最后,国学吟诵让我感受到了言传身教的教育方式的独特魅力。在国学吟诵的过程中,传统文化不仅通过文字传达给我们,更通过吟诵者的诵读和表达传承给我们。在做一个吟诵者时,我将自己融入诗词之中,用真情实感去演绎其中的情感。而在作为观众时,我深深感受到了诗词中所蕴含的情感、智慧和哲理。这种言传身教的教育方式独特而有效,使我们对国学吟诵产生了更深的感情和认同。
总之,国学吟诵是一种独特而美妙的文化体验。通过吟诵国学经典,我领略到了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培养了我对美的审美情操和对语言表达的能力,增长了我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同时也让我感受到了言传身教的教育方式的独特魅力。国学吟诵不仅是一种文化活动,更是一种精神享受和人生启迪。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我能继续沉浸在国学吟诵的乐趣中,不断丰富自己的文化修养和生活智慧。
吟诵心得体会6
“传承百年经典---古诗文吟诵”|学习体会、银河小学---陈晓玲
我国历史悠久,古典诗文更是灿若星河,它语言精湛,意境深远,情韵悠长,经典诗文亲近自然,启迪人生,修身养性,自强不息。它像丝雨一样润物细无声地滋养了一代又一代学子的心灵,润泽着一批又一批炎黄子孙的生命。让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汲取中华经典之精华,打造我们人生美好心灵。随着时光飞逝,蓦然回首,我于20xx年7月10-16日参加了由北京民族大学的徐顺建老师在东莞松山湖试验小学主持的第10届”传承百年经典---古诗文”吟诵培训班学习.通过学习,让我的思想认识得到升华:经典诗文诵读不再是语文教学的延续而是成为建设书香校园的途径,是推进素质教育的载体,是师生生命成长的需要。也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喜悦:学生在经典诵读中,知仁爱、懂礼节;有了读书的兴趣和阅读的习惯;感受、体验着传统文化的博大,无痕的溶入了爱的教育。经典诗文能伴随孩子们快乐成长。
随着诵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也就能逐渐得到培养,学校的德育工作也就得以贯彻.一个爱读书、爱学习,敢于发表自己的想法,乐意与他人交流、合作,帮助有困难的同学的好风气就会得以彰显经典诗文中蕴含着丰富的品德教育和审美教育因素,开展经典诗文诵读活动是对学生进行品德和审美教育的`最佳方式之一。经典诗文历经岁月淘洗,千锤百炼,是美文中的美文,其中积淀了中华先民几千年来的价值观念、人格精神、审美意识,流淌着历代贤达志士忧国忧民的情怀和悲天悯人的精神。让孩子们在记忆的黄金时期诵读这些经典,毫无疑问,会对孩子人格的养成和情操的陶冶,对民族精神的养育,都有着任何其他手段所无法代替的作用。
诵读经典提高教师素养.“已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多么精炼的八个大字,它告诉我们,做一件事如果连自己都不想去做,不要强迫别人做到,别人即使做但并不乐意,只是敢怒不敢言罢了。我们作为一个班的管理者,管理的对象是学生,虽然是年纪比较小,也同样要
有“已所不欲,勿施于人”的理念,更要做事以身作则。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则先做到,如今, 经典诗文的背诵已然成为了一种时尚,全国许多地方学生手捧唐诗宋词,时时可闻他们珠玉落盘的诵读。这样的耳濡目染是可喜的:在“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中学生知道了该如何学习;在“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中学生懂得了孝敬父母;在“不以恶小而为之,不以善小而不为”中知道了怎样做人;在“人心齐,泰山移”“众人拾柴火焰高”中懂得了团结合作的重要;在“先天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诗句中明白了自己肩上的责任,通过反复吟诵,引领了师生的思想,净化了师生的灵魂,润泽师生的人生。
吟诵心得体会7
我始终相信,一种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离不开人们的传统教育。国学作为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无疑是传承中华文明的重要途径之一。而国学吟诵作为国学教育的一种手段,将古代经典融入到生活中的细节之中,使人们更有机会了解、体验并融入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国学吟诵不仅有助于培养人们的审美情趣和修养,更能引领民众塑造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提升整个民族的文化自信心。在我的心中,国学吟诵既是一种独特的审美体验,也是一种涵养心灵的修炼方式。
初次接触国学吟诵时,我觉得这既新奇又不知从何入手。然而,通过不断的实践和学习,我逐渐摸索出了一套适合自己的方法和技巧。
首先,我会仔细阅读所要吟诵的古文,了解其中的意境和表达方式。接着,我会在心中默读数遍,将文字的韵律和语调烙印在脑海中。然后,我会用轻柔低沉的声音以吟诵的形式朗读出来,努力使自己的声音与古文中的意境产生共鸣。同时,我会注意吟诵时的呼吸和声音的抑扬变化,力求将整首古诗的节奏感和美感展现出来。最后,我会结合手势和表情,让身体动作与声音情感相统一,使整个吟诵更具魅力。
通过国学吟诵的实践,我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古代文人的思想和境界,也能从中品味到古人留下的千年智慧。例如,吟诵《论语》中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我深刻领悟到不断学习与实践的重要性。吟诵《诗经》中的“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我感受到了古人对纯洁爱情的描摹和对真诚感情的追求。这些感悟和收获不仅使我在精神层面得到满足,也启迪着我在现实生活中的思考和行动。
通过吟诵,我还发现自己在表达和沟通方面有了更大的自信。在每次合唱团的演出中,当我用饱含深情的声音吟唱古人的诗篇时,周围的气氛似乎凝固了。观众们的目光聚焦在我身上,我感到自己的话语和声音所代表的不仅仅是我个人的意志,更是古人智慧的传递。这样的体验使我从内心深处感受到自己的独特魅力和存在价值。
国学吟诵不仅仅是一种表演形式,更是一种刻画情感和塑造个性的方式。通过吟诵,我学会了如何在短时间内将自己融入古人的境地中,并体验到其中所蕴含的情感。在吟诵《红楼梦》中的“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我感受到贾宝玉对黛玉深情厚意的表白和他内心的痛苦。在吟诵《论语》中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感受到孔子对待他人的'关爱和他对人际关系的独特见解。
吟诵中的情感体验让我更加敏感和富有表达力,也培养了我对情感的理解和感受。同时,它还帮助我开拓了自己的个性特点,让我在表演时更加真实和自然。通过不断探索,我学会了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吟唱,不再拘束于传统的表达形式。这样的体验使我更加坚信每个人都应该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展现自己,而国学吟诵正是一个拓展个性的绝佳途径。
国学吟诵作为一种传统文化的传播方式,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越来越多的学校和社会团体开始开设国学吟诵的培训班,让更多的人能够接触到、参与到国学吟诵的活动中来。与此同时,随着国学吟诵的传播,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发现它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
然而,我认为国学吟诵还有更大的潜力和可发展空间。我们可以将其与现代艺术形式相结合,创造更多的国学吟诵作品。例如,可以将古诗配以音乐、舞蹈或者影像,使它们更具现代感和观赏性。另外,我们也可以使用现代技术手段将国学吟诵的知识和技巧以游戏或者手机应用的形式呈现出来,使更多的人能够轻松学习和参与。
综上所述,国学吟诵作为一种传承古代文化和传播传统价值的方式,不仅有助于培养人们的审美情趣和修养,还有助于塑造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通过国学吟诵的实践,我懂得了如何运用吟诵的方法和技巧,也体会到了其中的感悟与收获。国学吟诵不仅有助于培养情感和个性,也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我希望越来越多的人能够通过国学吟诵,感受古人智慧的魅力,传承中华文化的瑰宝。
吟诵心得体会8
最近,校园里正在开展一项活动,叫做“国学经典诵读”,大家
都非常积极地参与。国学经典包括很多,例如三字经、弟子规、百家姓、千字文,复杂的还有四书五经、唐诗宋词等等。
其实,在我五岁时,妈妈就给我买了国学经典诵读的全套书和碟
子。妈妈说,这些都是中国文化的经典,希望我背诵一些。当时我不懂,就摇头晃脑地跟着背诵。有一次,幼儿园搞儿童人气小明星选拔,我因为会背诵“子曰,学而时习之?”而被评为了人气小明星,照片还在光荣榜上放了好长一段时间呢!现在回想起来真有趣!
现在,我们学校也在开展 “国学经典诵读”。在诵读时,大部
分同学都很认真,只有极少数人心不在焉。我也积极地参加活动并被《国学经典诵读》里的一桩桩,一件件动人的故事所陶醉感染。特别是冯异的谦逊把我给震撼住了。他被大家称为“大树将军”,他自幼好学,率领的军队有规矩,为人谦逊。特别是每次将军们围坐争功领赏时,只有他从不居功自傲,总是只身一人坐在大树下思考战斗的经验和教训,正是因为他与众不同的作风,才有了“大树将军”的美名。而刘秀发现他的行为习惯与作风之后,就更器重他了。我从这个故事中明白了许多道理,如:“满招损,谦受益,时乃天道也。”“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些道理不但使我学会了戒骄戒躁,而且还让我学会了要厚物载德,更要有一颗赤子之心。
这本书不仅使我从一个“游手好闲的小皇帝”,变成了一个
勤劳的“忠仆”,还让我明白了中国的一句古语“百善孝为先”的含义:只有“孝”才能推进社会的和谐发展,做一个让人尊敬的人。现在我已学会了为劳累了一天的爸妈端上一杯清香的茶,为奶奶端上一碗热腾腾的米饭,并且学会了做饭,洗衣等家务活,为父母减轻了一半的负担。
我们一定要认真诵读国学经典,这是一项有趣的活动,而且对于
让我们大家都来诵读国学经典吧!
记一次《国学经典》诵读比赛
为一步弘扬民族传统,传承国学经典引领我校学生,通过诵读国学经典诗词,感受祖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勤奋学习,自强不息的优良品质,学校定于这个星期五举行国学经典诵读比赛。
这天清晨,同学们早早来到教室,个个精神抖擞,背起了弟子规,老师还让我们演练几遍,并叮嘱我们比赛时不要紧张。叮铃铃,上课铃响了,这也意味着诵读比赛开始了。我们排好队,慢慢走出去。
来到阶梯教室门口,我们紧张的等着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终于,我听到报号老师叫:“现在是五年级一号班级 出场。”我们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进了场。
等所有人入场后,只听见沈鹏拿起话筒说完了总序,接着,全班一起背完了“入则孝”,沈鹏又背起“泛爱众”中的第一排,全班同学有起伏的背完了“泛爱众”,这一章。诵读完后班长用口令整整队,并向
评委敬礼,接着,我班便出场。紧接着,其他班级也进行了诵读比赛。 这次比赛,让我知道了一些重要道理。总序入则孝,出则弟,谨,信,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这八章的内容,我基本能按要求做到,但少数部分仍欠缺,如,父母讲道理时,嫌啰嗦,这样就没做到父母教,须敬听 。感谢学校给了我这好的机会,让我明白,发现了自己的缺点和优点。我一定会发扬优点,改正缺点,做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蓬安县相如一小 五年级三班刘慧玲
国学,对于我们来说,在书本上,电视上,报纸上、生活中都能见到、学到。现在,我已经跨入了国学的'大门,准备去这浩瀚的知识海洋畅游。国学,能让我们读圣贤书,立君子品,做有德人,与经典通行,与圣贤为友;国学能让我们了解更多的课外知识,让我们学习做人的道理。让我们做国学的好伙伴,国学的读者吧!
在生活中,宋·苏轼《司马温公行状》中的“为政之日,自信而不疑”,对我的影响非常大,让我明白了要相信自己的见解,绝不轻易地怀疑自己。
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我又蹦蹦跳跳地来到了去学校的路上,我刚到教室门口,就看见同学们正在写作业,如果是原来,我还会感到纳闷,但是,今天我并不感到纳闷,因为,老师布置了许多作业,同学们都在做呢!教室里呀,可真是静得不能再静了,仿佛一根针掉下来,大家都能听见呢!很快,我也进入了角色,沙,沙沙,沙沙沙大家的写字声很快奏成了一曲美妙的音乐。“慧玲,这道题是这样做的吧?”一声清脆的声音响在我耳边,音乐停止了,我转过头去,原来是周文文在叫我,我和她对了对,可答案根本合不上呀,我们又各自在草稿本上算了一遍,可还都是相信自己的答案是对的,于是,我们都把自己的理由说出来,可我俩还是坚持己见,谁也说服不了谁,都没有一点向对方认输的意思。于是,我们去找了许多同学,大多数都支持她的答案,我有一点儿灰心,正准备把自己的答案改了呢!可我想起“为政之日,自信而不疑”这一佳句,再想了想自己的解法,于是,
吟诵心得体会9
通过参加“吟诵”培训班,我对吟诵有了一些粗浅的了解。下面是我的一些学习心得,在此与各位共勉。
吟诵是中国式读书法。它是用声音来描绘作者笔下的诗文,是中国绵延几千年的教育智慧。声音与古诗文的意思相吻合、相一致的。通过声音,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诗文的意境,进而明白作者借助诗文到底要告诉读者什么,是要表达作者的一种什么样的情感。所以,我们不可小看声音在吟诵诗文时起到的重要作用。也许,这也是唐诗、宋词、元曲、文赋等得以一代代留传至今的法宝。老祖宗给我们留下这么好的方法,我们真的`该好好学习、运用。
吟诵是一种快乐学习古诗文的方法。在培训班我们跟中华吟诵协会秘书长徐建顺等老师学习了一些基础知识:像古体诗的无格律吟诵,近体诗的平长仄短等等,千人可以千调,只要能很好的表达自己对诗的理解,自己吟诵着舒服,别人听了好听就行。再重读古诗词时,我借用这种方法,不知不觉喜欢上了吟诵。
关于吟诵教学,徐老师指出不赞成用录音教孩子,教育永远是以人为主的,教师是第一位的。孩子吟诵不一样,要明白哪些要纠正,哪些要鼓励,哪些不用管。教师一定会吟诵。会吟诵不是要成为吟诵家,要唱成歌星那样好听,那就成了今天所谓的“音乐课”了。会吟诵,是了解吟诵规则,理解诗文涵义,知道什么样的吟诵是好的,引导孩子们往好的吟诵方向发展就行了。这才是吟诵教学的任务。
徐xx教授说到吟诵推广时,用到了“抢救”一词,这让在场的学员十分震撼。作为语文老师,我觉得自己更有义务把吟诵这门具有中国特色的绝学传扬下去。学习吟诵与平时的教学活动有机结合,让吟诵这一传统文化得以传承。
吟诵心得体会10
首先是下决心让吟诵彻底走进我的课堂,决心非常重要。从今年一月份开始,我接触吟诵大概有十个月的时间了,但开始的几个月,因为自己没有信心去吟,带给孩子的吟诵很少,我的学生一个学期的时间大概只掌握了二十首左右的诗词吟诵。我每天带给孩子吟诵的时间是早上和中午的十分钟,和课堂中间作为调节的手段,也大概在十分钟左右。八月底参加完吟诵中级班,我就下决心要让吟诵占满我的课堂。而且就从开学的第一天起。从第一节课开始。开学第一节课,我就向孩子分享了此次北京之行的感受,给孩子表演吟诵,吟诵了调子特别美的《刺勒歌》和《静夜思》。我跟孩子说:“五音不全的谢老师,现在学会了吟诵,现在可以给大家分享,你们一定会比我学得更好。”勾起孩子学习的信心和欲望。
在每一节课,我都下决心坚持用吟诵来教学。可是怎样才能让吟诵成为我的教学方法,为我所用呢?
首先是教学相长,我觉得学习非常重要,因此我坚持每天抽空学习吟诵,最有效的办法是听,其次是有效利用时间,比如上、下班路上吟上一两首;起床后、睡觉前又可以听上一些;一上班,就在课室开始放名家吟诵,孩子们学,我也顺便跟着学,渐渐地做到教学相长。等到你掌握了一定的调子后,你就更有信心去教学了,这个过程其实也是一个身教的过程,孩子们看到老师那幺有热忱和激情学习吟诵,他们也被感染,也把他们带动起来了。那幺教学上遇到的问题也就不怕了。
其次就是把吟诵教学和自己的教学内容要紧密结合。我们学校是一个推广国学国学的学校,我的这学期的教学目标是继续巩固《论语》的教学,学习校本课程《朱氏家训》,还有要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数学第三册的教学任务,时间紧任务重。上学期我们的孩子初步接触吟诵,还没有多大感觉,所以我只做了简单的诗词的吟诵教学,这学期,我决心和课堂结合起来。所以我就做了改革,把国学读经课变成就吟诵课。就从吟诵《论语》开始,我选择了徐教授的普通话吟诵调,前三章有录音,我就一遍遍和孩子一起听,一起吟。到第四章的时候,我感觉自己有点把握了,就按徐教授教我们吟文的方法,先带学生正确地文读,断好句,读准入声字,按平长仄短读好节奏和虚词,然后再依字行腔,吟出基本调,再指导孩子有感情吟诵。
第三就是主题教学,一年级的时候,我就教学《诗经》系列,《诗经》语言特别美,调子也很美,他们学了大概十几首。二年级时,也遵循主题教学,分三个,一个是吟诵《论语》,一个是学《朱氏家训》,还有就是主题古诗,比如按诗人分,学李白的组诗;按内容分,学吟写景诗,送别诗,等等。为什幺这样分呢?我觉得孩子对内容的把握会比较到位,感悟会比较深刻。比如学习《诗经》,如果只是一两首,孩子很难对周初至春秋期间的史实和社会各阶层人士的喜怒哀乐产生感觉,学习组诗,孩子就有所领悟。学习李白的组诗,孩子们就会对李白大胆奇丽的描写所吸引。吟诵,只是一种手段,目的都是为了让孩子更好地掌握好内容。
第四就是情景教学。低年级的孩子的认知水平是比较直观的。因此,情景的营造会激发孩子无穷的兴趣。我通常会这样做,给孩子们播放与学习内容的`背景音乐,做出生动形象的幻灯片。用生动的语言创设情景。比如,有一节课是这样上的,我先吟诵李白的《秋莆歌—其十五》,然后用生动的语言告诉孩子:在这首诗中,诗人的想象非常奇特,形容自己“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你知道诗人是谁吗?孩子们马上猜,猜出是李白时,学习李白组诗的热情就高涨了。还有就是让孩子们自己营造情景,通常学完一首古诗,我就会让孩子演绎一番,比如,给诗词编动作,把古诗当成剧本演绎出来。老师的情景创设是领着孩子走进文本,孩子们的演绎是走出文本,再现文本,是更高级的情景教学。
第五就是勇于创新。我之前特别自卑,因为老担心自己吟诵还不到位,不敢放胆教,不敢有自己的东西。学习了那幺多前辈们成功的经验后,我觉得自己要勇于创新。所以,教学时,我就尝试自己编动作教孩子,自己编简单的调子教孩子。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我编的《朱柏卢治家格言》,由于节奏比较鲜明,反倒成了孩子最爱吟的一篇。
再有就是给孩子们成就感。这一点很重要,再好吃的饭,吃多了也会腻烦。所以我注重给孩子们成就感。比如,吟诵《论语》时,我同常是五句为一段,由于有以前诵读的基础,孩子们吟诵三四遍就会背了。然后我鼓励大家说:“吟诵的办法真好,可以让自己一下子就记住那幺复杂的古文,你们真了不起,要继续学好吟诵。”再给他们奖励一朵小红花,孩子们就更开心了。
吟诵心得体会11
文质兼美的经典诗文总能给人以美的享受,性情得到陶冶,有利于孩子的文化积淀和语言发展。然而,如何使学生不增加负担,又乐于学习诗文,不再一味死气沉沉的背诵,而换之以一种生动活泼的形式来记诵呢?下面是我聆听戴建荣老师讲座,来聊一聊他的“古诗词吟诵教学法”,这是他经过长期探索寻找到的是一种古今结合的诵读形式。
1、按照“平长仄短”的方式读。
多年来,我们的教师们都是按照“两字一顿”的节奏来教古诗。久而久之,学生们的诗文朗读便成了“小和尚念经”。由于朗读呈“千篇一律”的状况,缺乏新意,学生对学习经典诗文的兴趣大大减弱。而戴老师将“平仄”引人诗文朗读,则能扬长避短,既朗朗上口,又抑扬顿挫,富有变化,增强了诗文的节奏感,体现了古诗词的音乐美。“平仄”是格律诗中最主要的语音规律。“平”指平声字,包括现在普通话中除去由古人声字变来的全部阴平和阳平的字。“仄”指上声、去声和入声的字。同样是两字一顿,如果结合了“平仄”,五言诗句看第2、4和末尾字,七言诗句看第2、4、6和末尾字,按照“平长仄短”的方法(平声拖长音节,仄声声停气不停)去朗读,韵味就理浓了,古诗的音乐美在此充分体现。
同样是朗读王之涣的《凉州词》,按照“平仄”规律朗读,一句诗中平仄相间,给人以抑扬顿挫之感,而且避免了千篇一律,读来跌荡回环,更觉意境深远,与“两字一顿”的“普通”朗读方法相比,优势不言而喻。
2、按照“半念半唱”的方式吟
吟诵是我国传统的一种以欣赏为主的读书方法,是古人学习的重要手段。吟:呻也,即曼声而唱;诵:读之而有音节者,即朗诵,它可以按照特定的吟诵曲来吟,也可以按照统一的调来吟,但两者都必须遵循平仄规律来吟诵。吟诵调可一篇一律,亦可千篇一律,故吟诵看似变幻莫测,只要掌握平仄规律,也是有法可循的。
当今的诗文教学中,由于种种原因,吟诵古诗这一教学方法被人渐渐淡忘。而我认为“熟读成吟”是古诗文教学的重要方法之一。叶圣陶认为:“吟诵的时候,对于研究所得的不仅理智地了解,而且亲切地体会,不知不觉之间,内容与理法化而为读者自己的东西了,这是最可贵的一种境界,才会终身受用不尽。”当我们的学生对诗文内容熟知了以后,教师可以指导他们来吟一吟古诗。在舒缓的韵律中,在抑扬的节奏中,学生们曼声而唱,既增强了对学习古诗文的兴趣,又深一层地体会作者当时的情感,真可以怡然入醉。在吟诵时如结合一段悠远的民族音乐,如萧、古琴等乐器弹奏的乐曲,更是能把学生带入一个美妙的境界,给学生一种不同寻常的艺术享受。
3、借助歌曲的.形式唱
古人所谓的“吟”就是唱。古曲《阳关三叠》又名《渭城曲》就是按唐代诗人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一诗谱的曲,唱出了哀怨别离之情,流传至今。吟唱是吟诵的发展。《毛诗序》中这样写道: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吟诵不足则吟唱,全部是唱,不再是“半念半唱”。优秀的吟唱曲既表现了诗词的声律特点和节奏关系,又加强了歌唱性,能更好地传达诗人的感情,引起人们的共史鸣。
吟唱,有的可按照古谱,如《渭城曲》;有的可按照后人谱的曲,如《登鹳雀楼》;有的可自己谱曲,在吟唱这一环节中,多媒体课件不可缺少——既要有吟唱伴奏曲,诗词内容的画面,再加上诗文的歌词。学生在优美的音乐声中陶醉地吟唱,更容易感受诗情,进入诗境。
4、借助肢体语言的形式舞
在学生吟唱的过程中,我们还鼓励学生借助体态语,亦歌亦舞起来。我们常借用手语增加吟唱的效果,因为手语中有字形、有书空、有主动的形象。手语最大特点是形象性强,吟唱中再结合手语,有利于学生对诗词的理解和记忆。另外,在打手语这一环节,由于允许学生即兴发挥、自由表现,满足了学生的表现欲,因此小孩子们特别活跃。课堂里,孩子们天籁一般地吟唱声伴着他们此起彼伏的手语,这将是一个怎样的释放活力、舒展灵性、生动有趣的诱人景象呵!
戴老师的古诗词吟诵法让我们品经典诗文之味,在经典诗文中徜徉,但诵读活动却不是一朝一夕、立竿见影的事情,是一件长期的文化浸润。万事贵在坚持,“合抱之木,起于毫末,百层之台,起于垒土,”我们坚信,今天我们诵读经典美文,播种诗意人生,明天,孩子们必将在这些美好情愫的浸润下,情感变得柔软而细腻,头脑变得敏锐而智慧,人生变得诗意而幸福。我们教师的精神世界也将在诵读经典的过中,充分享受民族文化的精神滋养,这是提升我们自身的语文素养,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必经之道。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