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施行岗位设置的情况报告

  随着社会一步步向前发展,大家逐渐认识到报告的重要性,不同的报告内容同样也是不同的。那么你真正懂得怎么写好报告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关于施行岗位设置的情况报告,欢迎阅读与收藏。

关于施行岗位设置的情况报告

  岗位设置管理是我国事业单位目前的一项基本用人管人制度,是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目标,20xx年,为认真贯彻落实岗位设置管理关于全面推行管理条例的要求,xx市教育局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全面启动了第二轮教师岗位设置与管理制,并完成聘用合同的签约工作,全市中小学教师教师与学校签订聘用合同,旧的用人格局被彻底打破。近日,我们对我市教育事业单位实施情况进行了调研,情况如下:

  一、基本情况

  (1)、岗位聘用情况

  我市教育系统聘用管理岗位607个,其中管理七级(正科级)12个,管理八级(副科级)48个,管理九级(科员级)547个。

  我市教育系统聘用专业技术岗位9719个,其中聘用五级岗位211个;聘用六级岗位405个;聘用七级岗位639个;聘用八级岗位1501个;聘用九级岗位1944个;聘用十级岗位3343个;聘用十一级岗位746 个;聘用十二级岗位782个;聘用十三级岗位130个。

  (2)、合同签订情况。截止统计时,我市现有在册正式人员x人,签订聘用合同x人,合同签订率为97.9%,35岁以下的x人,35岁—50岁的x人,50岁以上的x人;未签合同232人,其中50岁以上28人,未签原因主要是因为上述人员为20xx年以前历次人事改革遗留的原停薪留职人员、关系挂靠人员,市教育部门统一要求各单位以认真负责的态度严肃对待聘用制,不得与这类人员签订合同。

  二、主要作法

  (一)、重视宣传发动,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和专门工作小组。

  1、为确保此项工作顺利开展,我们严格按照岗位设置的要求,确保精神吃透、标准吃透。要求各单位把岗位聘用、合同、社保、考核、培训、奖惩工作当作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工作的重中之重,组织得力人员,扎扎实实做好实施工作。在宣传上要让全体教师明白以岗定人是大势所趋,是社会发展的必然,是调动广大教师工作积极性,多劳多得,优劳优酬的具体体现,以调动广大教师积极性为目的的一项工作。

  2、各单位都成立了岗位设置管理领导小组,认真履责。

  (1)领导小组 主要职能:组织评聘竞聘工作,包括拟定修改方案材料、资格审查、量化考核、决定聘任等评聘竞聘工作。

  (2)核实工作组主要职能:量化考核条件核实自评分

  (3)评议组 主要职能:处理竞聘过程中产生的各种争议,维护教职工的合法权益,确保岗位设置工作的顺利实施。

  (二)、分阶段,按步骤有秩序地推进工作。

  1、召开教师会,开展人事管理的宣传工作。

  2、召开岗位设置管理领导小组会议,拟定各单位岗位实施方案。

  3、收集本单位干部职工的意见和建议,对方案进行修改、补充和完善后,提交教职工代表大会表决通过本单位实施方案。方案经过市教育局核准后开始组织实施。

  4、上报岗位设置聘任表到市教育局、市人社局审核。

  5、公示岗位分级聘用人员情况。

  6、公示岗位分级聘用人员情况,教师签订聘用合同书。

  7、整理上报各材料。

  总之,新的人事管理工作得到了全体干部职工的理解和支持。在公平、公正、公开中,完成了我市教育系统的推行工作。

  三、主要成绩

  1、广大教师的观念有了转变,岗位设置与管理制度得到大多数教师的认可。增强了广大教师的责任感与紧迫感。问卷调查表明:75.6%的教师认为实行“全员聘用制”后,增强了工作责任性、危机感。全员聘用,使好教师成了学生欢迎的对象,使平时工作散漫的教师有了压力和紧迫感。少数不适合教学的工作人员受到了触动,多数在岗教师也提高了对自己的要求。凭竞争谋岗位、凭德才求职位、凭贡献得报酬是实施教师全员聘用制最大的特点。

  2、实行岗位设置与管理制度以后,学校因事设岗,因岗定责,逐层聘员,改变了过去不需要的人无法解聘,而急需的人又往往由于各种原因而无法进入的尴尬状况。

  其一,它有利于教师资源的优化配置。实行教师聘任制以后,学校可以因事设岗、因岗定责,克服了过去那种因人设岗、人浮于事的被动局面,充分体现了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优化组合原则。按照“按需设岗、公开招聘;平等竞争、择优聘任、严格考核、合同管理”的原则,理顺教师管理体制,建立科学、灵活的用人机制。充分体现出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优化组合原则,为教育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其二,实行教师聘任制有利于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教师聘任制实行后,对优秀的教师感到供不应求,而相对平庸的教师则不受欢迎。这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教师的忧患意识,使他们有了压力感,认识到教育部门不再是“铁饭碗” 的提供地。此外,实行教师聘任制还有利于人才的合理流动,使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各得其所;有利于教师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师有了危机感,学校的工作效率提高了,优秀教师的收入也增加了。

  3、初步转换了用人机制和管理体制。建立起了人员能进能出、全员聘任、绩效挂钩、劳酬结合的竞争机制,从而优化了学校人才资源配置,促进了学校内部人才的合理有序流动,有利于拔尖人才脱颖而出,为学校的内部管理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一种上岗靠竞争,管理靠合同的良好氛围正在形成,教职员工工作积极性大大增强,促进了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因此,在转换用人机制和管理体制上是成功的。

  四、主要问题

  总的来看,岗位设置与管理条例推进平稳,成效比较明显,但也还存在一些问题,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还主要存在以下的问题:

  1、对岗位设置制度认识还有待提高。对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制度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对事业单位推行人员聘用制度的意义和作用认识不清,有的认为是走过场,有的在事业单位开展聘用工作时参与不积极甚至消极抵制,影响了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工作的效果。

  2、岗位管理推行难度较大。公开招聘是对事业单位进人方式的一次革命,是对事业单位领导用人权的规范,因此在工作中受到一些单位的消极抵制,推行工作难度比较大。另外,评分政策等还不够硬、不够强,竞聘的公平公正性因而也受到一些质疑。

  3、聘用合同签订后的运用效度不高。一些事业单位签订聘用合同只是流于形式,究其原因,主要是没有合同聘用的意识。另外由于聘用人员给管理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以及学校对法律政策的领会和执行出现偏差,部分实行校长负责制的学校,校长的权力没有得到有效监督和制约;此外,聘期过短,造成教师职业缺乏稳定性,不利于教师专业发展;末位淘汰制被盲目搬用,加剧了教师之间竞争的无序性和恶意性。难以形成一支稳定而又具备较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教师的工作创造性,使其潜能难以得到充分的发挥。这不利于形成良好的学术氛围和公平竞争的环境,也防碍人才的成长。

  4、配套的'改革措施如校长负责制、教师考评制、结构工资制不完善。聘任中的考核机制不够科学,聘任的效果无法进行客观的鉴定,凭主观印象或受主观因素影响很大的标准来评价干部职工履职履责的效果,不可避免的出现聘任中的消极弊端。

  5、工作本身还存在一些遗留问题。

  (1)大量人员能评不能聘的问题,新评职称人员不能顺利向上晋升,直接涉及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切身利益,这些人感到很不公平,反响极为强烈。初步测算,我市教育系统中高七级现聘岗位超出设定岗位238人,中级十级岗位超出设定岗位1929人,这是中老年教师难以接受的状况,也是当前教育系统影响和谐稳定最突出的问题;

  (2)年老体弱的同志不能解决待遇的问题。部分学校严格按照文件精神“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选人用人,按照“多劳多得,优绩优酬”兑现待遇,致使少部分老同志被聘用在各职称的最低等级,一些老教师工作了三、四十年,即将退休,却被确定在不高的等级,形成了一种较不合理的状况。

  五、建议

  针对教育事业岗位设置与管理制度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建议采取以下对策:

  1、提高事业岗位设置与管理相关政策的认识。要充分利用报纸、电视、网站等媒体,对事业单位岗位设置与管理制度进行政策法规的教育,使政策法规入脑入心,真正认识到以下三个方面:首先要认识到教师任命制已经不适应目前选人用人的要求,学校必须采取新的用人管人制度,事业单位岗位设置是学校适应当前用人要求的必然产物。其次,从法制角度看,学校管理施用事业单位岗位设置与管理于法有据。其三,《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积极推进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改革为重点的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明确了中小学实施《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是大势所趋,完全可以大张旗鼓宣传。

  2、加大岗位管理工作的力度。公开招聘工作要采取有效措施保证招聘过程的公平公正公开,提高选人用上的公信度,同时要尽量扩大公开招聘在进人中的比例;岗位管理方面,由于事业单位人员情况变化快,情况复杂,建议尽量简化工作程序,提高工作效能。同时,使在岗教师认识到:国家对教师的管理日益规范合理。此外,教师评价制度的科学建立、社会保障机制的规范运行等都刻不容缓。

  3、规范聘用合同管理。充分发挥事业单位聘用合同的作用,此举有两大作用:一可全面深入持久地推进聘用制度;二可随时掌握运用聘用合同,推进岗位合同管理,规范用人行为。设法让教师权益得到有效保护,调动他们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使学校各项事业的健康、高效、快速地发展。

  4、在聘用问题上不能“一刀切”,既抓逐步规范,又要保持政策的稳定,设法让少部分人在退休时待遇不致过低,缓解一些近几年即将退休的老同志年高体弱不能竞聘到高一级职称、岗位等级所造致的矛盾,关注、关心这一部分弱势群体,多营造和谐因素,减少改革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