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黔西南州考察山地旅游情况报告

  赴黔西南州考察山地旅游情况报告

赴黔西南州考察山地旅游情况报告

  一、考察基本情况

  考察组先后考察了贞丰县三岔河乡村旅游、国际露营基地、多彩忆境民俗酒店、双乳峰景区、土布特色小镇,晴隆县二十四道拐景区,兴义市万峰林国际会议中心、万峰林景区、马岭河峡谷湿地公园、马岭河峡谷景区、兴义体育中心、华大西南高效渔业养殖示范中心、民宿客栈、贵州醇工业旅游景区等,详细了解了各旅游景区、乡村旅游点的规划建设、业态布局、运营管理及运作模式。期间,举行了"南北金州 强强联合"旅游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签约仪式,与黔西南州政府就旅游产品开发、项目合作、市场营销、环境营造、合作机制等签订了合作协议。向黔西南州有关部门负责同志、企业商会和旅行社代表等与会人员介绍了安康旅游产业发展情况,推介了重点旅游产品。

  二、黔西南州旅游工作现状、做法经验及启示

  黔西南州位于贵州省西南部,地处珠江上游滇、黔、桂三省区结合部,被誉为"中国喀斯特心脏".全州国土面积1.68万平方公里,辖8个县(市),人口349万,有汉、布依、苗、彝、回等35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42.47%.现有A级景区4个(其中4A级景区3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3个、国家地质公园1个、省级风景名胜区7个、省级自然保护区4个,省级以下风景区50余个。2016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929.14亿元,同比增长13.3%;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13.83亿元,同比增长8.0%;旅游接待2866.46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26.2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0.2%、61.4%.近五年旅游综合收入年均增长35.1%.

  (一)领导引领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攻坚破难。敢想敢为,强化顶层设计。州委、州政府坚持以山地旅游带一产、促二产、强三产,确立了山地旅游业在现代产业体系中的引领地位,并致力于将黔西南州建设为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山地旅游目的地和国际山地旅游大会永久会址,将产业发展定位上升到国际品牌,占领了国内山地旅游产业发展制高点。改革创新,增强发展活力。适应旅游发展新趋势,将州旅游局改组为州旅游发展委员会,挂州风景名胜区管理局牌子,加强了对州直各部门涉旅职能的协调能力,增强了景区管理职能。率先组建了全国首支山地旅游警察队伍,保障范围覆盖州、县(市)两级和全州3个4A旅游景区、109个旅游扶贫示范村。并在万峰林景区创新设立了山地旅游法庭。

  (二)精心组织办好节会,峰会搭台文旅唱戏。一是对标国际水准。举全州之力承办好国际山地旅游大会。坚持按国际化标准策划活动赛事、搞好后勤保障、落实安全保卫工作、抓好宣传造势。首届大会设25项活动,嘉宾1360名,其中来自39个国家和地区学者、使节、代表147人出席开幕式。二是不断提升办会质量。第二届大会设69项活动,有45个国家和地区的嘉宾3700余名。州委书记、州长亲任筹备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州人大主任任执行组长。下设指挥部和9个工作组,各县区均成立相应工作组。指挥部先后召开26次专题会,多次组织调研和督查指导,把大会办成了规格高、规模大、影响深远的盛会,广受各界好评。贵州省委书记陈敏尔赞誉"这次大会真正达到了国际水平".国家旅游局局长李金早题诗《全域旅游好》:"山峦起伏情万丈,花海林间茶一杯。全域旅游人浪涌,夜郎国里尽朝晖!".三是借势扩大影响。以办会为契机,筹建了"国际山地旅游联盟"国际组织、贵州省山地户外运动管理中心,构筑山地旅游交流合作的高端平台,吸引多项国际级和国家级专业峰会在黔西南州举办。并成功创建为国际山地旅游大会永久会址。起到了通过大会和特色节会全面地宣传、推介黔西南,有效提升城市旅游品牌知名度的良好成效。四是办好特色节会。连续举办"中国美丽乡村?万峰林峰会"、万峰林国际徒步大会、晴隆24道拐汽车爬坡赛等知名赛事及国际国内各界峰会,以活动聚集人气;坚持举办顶效"查白歌节"、望谟布依族文化节、贞丰布依族风情节、兴仁苗族风情节等民族文化节庆活动,成功打造"八音坐唱"、"盛世苗家"、"阿妹戚托"等一批民族文化旅游精品项目。

  (三)尊重自然深挖资源,谨慎开发打造精品。一是高点规划。围绕山地旅游开发和定位,聘请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规划机构,如王志纲工作室,编制黔西南州《旅游总体规划》、《山地旅游体系建设规划与五年行动计划》、《山地旅游核心区重点项目建设详细规划》等。并邀请国际著名建筑师,如意大利的博埃里、西班牙的Fernando、朱培、马兴文等大师进行景观建筑设计,已建成的万峰林国际会议中心、规划建设中的万峰谷国际旅游城(主题小镇)、森林酒店等项目都体现了超前的国际化理念。在旅游发展中,没有一味停留在民族特色风情上,在规划设计和项目建设上大胆引进国际化、现代化、前卫化元素风格,三岔河多彩忆境酒店、国际露营基地、房车营地的建设理念及土布特色小镇的商业业态布局等项目,理念超前,将民族文化与时尚现代很好融合。二是一张蓝图管到底。围绕"山地玩都,峰会世界"主题,在城市规划、景区打造、田园乡村建设方面融入了体育运动元素,高水准建设旅游配套服务设施,形成州县联动、互为支撑的整体效应。组建全国首家国际山地旅游发展研究院、山地旅游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制订《山地旅游示范区建设标准》、《国际山地旅游城市建设标准》。景区严格遵照规划来建设,在落地实施中,坚持规划说了算,而不是领导说了算。三是保护性开发。顺应自然。严守生态和发展两条底线。多保护、少开发是黔西南州旅游开发的原则之一,在贞丰县双乳峰景区,仅在喀斯特石林景观中加了一条环保的木质游步道、简单质朴的花卉绿植。既不盲目建设,同时也不盲目拆除原有建设和景观,而是尽量合理巧妙加以利用。景区保持了原生态,给游客一种自然、和谐之美。注重品质。三岔河景区的整体布局、建筑风貌、景观之间的衔接和映衬精致美观,特别是国际露营基地项目既借鉴国外风格,又结合国内游客需求特点,在设计布局上创新,既经济又实用。万峰林、贵州醇等景区环境有序、大地景观优美、旅游厕所整洁卫生,服务热情周到,给人以愉悦舒心的旅游体验。四是务实建设。坚持以政府、企业、社会、群众共商、共识、共建、共享、共担的"四方五共"工作法推进景区建设。一石一树,该不该搬、该不该挪,路怎么修,景怎么布,大部分时候尊重更清楚实际情况的老乡意见。

  (四)项目引领投资拉动,大干快上形成规模。一是抓项目接续,保证投资强度。围绕把山地旅游这篇大文章做大做足做精目标,坚持大项目引领、大投资拉动,打造国际知名、国内一流山地旅游目的地和休闲度假胜地,走出了一条具有黔西南特色的山地旅游发展新路。首届国际山地旅游大会,黔西南州共实施建设项目108个,投入资金共75亿元。第二届大会,集中实施重点山地旅游项目91个,总投资148亿元。二是打造核心景区,提升承载能力。以兴义"一城三景"为核心,着力打造国际山地旅游城市。把万峰林、马岭河峡谷、万峰湖三景作为兴义城的后花园打造,让兴义城成为景区的会客厅,实现城景交融、城在景中、以城促产的发展目标。审时度势,政府出资从企业手中拿回了双乳峰、马岭河峡谷、万峰湖等景区控股权,牢牢掌握景区资源开发的话语权,并按照5A级标准全面提级改造,快速实现了旧貌换新颜。三是快干苦干,用"黔西南速度"抓落实。首届大会从誓师至开幕,130天时间,按国际标准完成了涉及大会的景区升级改造、主会场、分会场四个城区的品质提升,参与筹备工作所有人员素质得到提升,日夜奋战拼搏书写了"黔西南速度"新记录。2016第二届大会,在会期加长、规模加大的情况下,指挥部、各工作组对标一流、追求卓越,以热情饱满的态度、周到细致的服务,出色完成了各项服务保障任务。例如兴义体育中心,含体育馆、游泳馆、网球馆、体育场"三馆一场",占地面积24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3.3万平方米,总投资12.8亿元,从拆迁到建成仅用8个月时间。四是无中生有,拓展旅游业态。在山地旅游开发中,注重结合市场消费趋势和旅游需求,立足资源,无中生有,创新产品和业态,着力打造"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特色旅游产品,建成了贵州醇"一箭穿心"大地景观、兴仁放马坪国际滑草基地、普安江西坡国际自行车赛道、贞丰三岔河国际露营基地、安龙笃山国际攀岩基地等一批复合型旅游新业态项目。

  (五)政府主导督促落实,夯实基础优化环境。一是强化统筹协调。成立州旅游工作领导小组和国际山地旅游大会指挥部及其办公室,统筹全州人力、物力、财力加快山地旅游业发展。州委常委会每月至少研究一次大山地旅游发展工作,州委州政府督查室每月至少牵头开展一次相关工作督查并全州通报。二是强化基础设施建设。以构建"快旅慢游"交通服务体系为重点,高标准建成连接州内主要景区的旅游快速通道,启动了万峰林机场改扩建及旅游航线培育。在项目建设中,积极为企业承担景区外部旅游道路、水电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最大可能为企业创造发展条件,减轻投入负担,撬动企业投资热情。三是大手笔投入旅游营销。坚持在中央电视台进行黔西南州旅游形象宣传推广,让亿万国人由此记住了风景如画的万峰林、万峰湖、马岭河峡谷及山地旅游之都这一品牌形象,同时制定多种旅游优惠奖励办法,积极拓展国际旅游市场,强化周边旅游交流合作,唱响"绝美喀斯特?好客黔西南"、"康养黔西南?四季花园城"等旅游外宣品牌。四是不断优化旅游服务环境。建成了功能齐全的州县、景区和各级旅游咨询服务中心、大数据运营管理中心、旅游警察、旅游巡回法庭等机构。在全州启动"历史文化村"、"民族风情村"、"户外运动村"等美丽乡村暨旅游扶贫示范村创建工作,建成58个示范性民族特色旅游村寨。全州宾馆饭店1200余家,仅兴义市就有五星级饭店4家,培训旅游从业人员9000余人次,有力促进了旅游服务质量提升。

  几点启示:

  (一)领导引领、解放思想、统一思想是旅游业大发展的前提。黔西南州四五年前即开始通过定期请国内顶级专家办讲座、组织干部到名校培训、干部夜校等方式培训各级干部。让领导干部开阔了视野、解放了思想,也极大提升了专业化程度。近年来又形成制度,(www.fwsir.com)把各行各业中青年干部、职业经理人等纳入特约研究员队伍,调动这些中坚力量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的难点、痛点,深入调研思考、积极建言献策。这些举措,有效地解放和统一了干部群众思想,从思想上为党委政府的改革创新举措做了准备。考察组在黔西南看到的是党委政府决策后,干部群众不再反复讨论能不能干,而是想方设法尽快干成。

  (二)深挖资源、大干快上、突出特色是旅游业大发展的核心竞争力。黔西南州立足本地喀斯特地貌和少数民族文化等特色资源,坚持大统筹,实施大项目、大投资,大力推进融自然风光、山地运动、民俗风情于一体的重点景区建设,实现了大发展。"十二五"期间,旅游景区建设累计完成投资300亿元。近三年来,仅旅游厕所完成投资1628.1万元。2016年完成旅游景区建设投资169.8亿元。万峰林等景区不断扩大规模,兴仁放马坪国际滑草基地、普安江西坡国际自行车赛道、贞丰三岔河国际露营基地、安龙笃山国际攀岩基地等一批新型景区景点,贞丰三岔河忆境酒店、义龙湖景酒店等一批高品位旅游接待设施相继建成,全州旅游住宿标准和接待能力快速提升。

  (三)大胆策划、活动造势、持续宣传是旅游业大发展的强大助力。黔西南州善于借贵州省建设国际知名山地旅游目的地和山地旅游大省,全力做优做强旅游长板的东风,敏锐的抓住承办国际山地旅游暨户外运动大会的大机遇,请国内顶尖的大家、专家团队策划,通过大策划,以国际化的眼光,打造大平台,举全州之力精心组织、圆满承办两届国际山地旅游暨户外运动大会,举办四届"中国美丽乡村。万峰林峰会",建成国际山地旅游大会永久会址,并通过出省出境到潜在的客源市场大力推介宣传方式,迅速引起了世界各地对黔西南州旅游发展的高度关注,有力彰显了旅游知名度。

  三、几点建议

  安康与黔西南州旅游发展的区位条件、资源禀赋、经济基础基本相当,都主打生态牌,禀赋各有特色,旅游业起步时间基本同步。但由于近年来黔西南州将山地旅游作为了引领性主导产业来定位,按照全域旅游整合各种资源,在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上不断改革创新,在旅游景区重点项目建设、营销宣传上力度很大,由此取得了核心景区、旅游品牌及服务体系建设方面的显著成效,保持了旅游业井喷式的持续高速增长。"十三五"末,我市将建成运营新机场,实现县县通高速并迎来高铁时代。如何迎接交通等基础设施改善的时段机遇,关键是能否在近几年选准目标和路径,夯实基础,突出特色,打造出一批与旅游供给侧改革相契合的好产品,给更多人找到来安康休闲度假健康养生的`充分理由。就此,建议如下:

  (一)整合营销,持续营销,不断扩大安康旅游知名度。抓好市级统筹,整合现有宣传营销资源,突出大媒体、大平台、大品牌、大影响,努力争取安康旅游宣传广告在央视等主流媒体上播出。依托香溪洞二月二龙抬头万福大鼎祈福仪式、安康"春来早"旅游推介、汉江流域文化商贸等交流活动、龙舟文化节系列活动、暑期房车江湖会、秋季徒步、马拉松赛等活动,统筹各县区旅游和赛事活动,互相借力,提升档次和规格,形成品牌影响力。走出去,重点到周边客源市场,加强对安康旅游线路、产品营销的精准推介。探索把这些活动逐步固化为每年定期举办的旅游+系列活动。同时鼓励和吸引国际、国内专业会议在安康举办,聚集人气,扩大影响。

  (二)政府主导,项目支撑,推动核心景区建设。进一步理顺促进旅游发展的体制机制,加大旅游基础设施投入,持续进行招商引资,引导和撬动社会资本投资旅游业。按照旅游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切实发挥市级统筹作用,着力构建"一心引领、两廊延展、三区带动"的旅游格局。突出抓好中心城区,按照湖城一体要求,注重文体旅融合,打造一江两岸会客厅,结合棚户区改造,加快建设美食、文化、购物等特色旅游街区,使其成为安康旅游服务集散和旅游体验中心。加快瀛湖文化旅游产业基地项目建设,把瀛湖建设成为国家生态涵养旅游发展示范区和滨湖文化旅游小镇聚集区。加快5A级景区创建,把南宫山建设成为秦巴地区知名的宗教文化体验旅游区。不断完善旅游基础服务设施,挖掘景区文化内涵,开发度假康养产品,丰富参与体验活动,提升重点景区的旅游功能和服务水平。围绕文化体验、山地度假、汽车营地、低空旅游、运动养生等旅游新产品、新业态,策划开发特色景区、新景区。

  (三)改善环境,优化服务,提升安康旅游满意度。抓好A级景区的标准化建设。针对A级景区存在的产品功能不完善、卫生环境面貌差、旅游厕所不配套、安全管理不到位、旅游标识和游客中心不健全等突出问题,抓好景区服务管理质量的提升。抓好旅游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安岚、平镇高速公路建设,尽快实现县县通高速。推进西渝高铁和安康机场建设,破解安康旅游发展的外部交通瓶颈制约。完善国省干道和景区连接专线道路建设,完善安康旅游的交通标识,构建快捷畅通的旅游交通体系。结合541国道改造,加快沿线景点建设,增加景观道路服务设施,因地制宜规划建设汽车营地、自行车绿道和重要节点的旅游驿站,构建跨越南北的旅游景观廊道。抓好酒店的大提升。突出加快高星级酒店建设,打造一批特色民俗酒店,形成星级饭店、精品酒店、民俗客栈为支撑的旅游住宿接待体系。加快推进城市会议会展中心建设,为接待高规格的国际、国内大型会议奠定基础。

  (四)统一思想,深度谋划,按照全域旅游理念推动旅游转型发展。全域旅游是指在一定区域内,以旅游消费为平台,通过对区域内经济社会资源、相关产业、生态环境、公共服务、体制和政策等要素整合、优化和提升,实现区域内旅游与社会经济的融合发展,带动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一种新的发展理念和模式。安康完全有条件发展全域旅游,现在面临的关键问题是资源整合不到位,没有真正实现旅游业与文化、体育、农业、林业、水利、商贸、工业等产业的融合发展,旅游+的综合效应没有充分释放。应尽快召开全市旅游发展大会,深化对全域旅游的认识,统一全市的思想共识。要聘请国际、国内知名规划机构和专家,围绕建设国内知名、西部一流的生态休闲旅游度假胜地和健康旅游目的地,为安康旅游发展把脉咨询、深度谋划。要重点抓好岚皋、石泉、宁陕三个全域旅游示范县建设,实施全域增景行动计划,推动全市全域旅游发展。借鉴黔西南州特约研究员队伍模式,依托本地高等院校和相关部门,整合人才资源,建立全域旅游的研究队伍,从旅游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四梁八柱入手,每年调研破解3至5个难点、痛点问题,供市政府决策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