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课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刚到岗的人民教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学,写教学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美术课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美术课教学反思

美术课教学反思1

  我执教了二年级一节美术课《头饰设计》,在设计这节课时,首先激活我思维的是导入部分,因为好的导入是上好一节课的关键,这节课我首先利用自己配戴的头饰导入(用一个唐老鸭的头饰导入),让学生知道本课要学习的内容,然后引导学生欣赏童话剧《小兔乖乖》,从而让学生充满对头饰的好奇,产生了对头饰深厚的学习兴趣。为下面的学习开了一个好头。

  在探究学习环节,我以童话剧《小兔乖乖》里的头饰为例,让学生认识头饰,理解头饰在童话剧里的作用,知道它是童话剧中角色形象的直观体现。引导学生对小白兔和大灰狼形象的关注,观察、理解它们的形象特点,为下面的创作做好铺垫。同时,我又利用头饰范作启发学生总结出制作头饰的方法,发现制作的步骤,我觉得这样做很好,能让学生产生创作头饰的学习兴趣。

  在学生实践活动环节,我把他们进行明确分工,让他们分组分角色创作头饰。在学生创作时,把音乐《小兔乖乖》作为背景音乐播放,使学生在音乐中快乐创作,并能及时点亮创作的灵感。学生创作完头饰后,我趁着他们意犹未尽时,引导他们戴上头饰表演童话剧,让他们运用自己的创作成果,体验、享受成功的快乐。

  我感觉本节课的教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整节课前后呼应,课堂效果比较完整。当然本节课也存在一定的不足,如果我把他们的作品仔细的点评一下就好了,让他们找到自己做的好与坏的地方,发展学生的评价能力。我也很欣慰:本节课没有一个学生没完成任务的。所以我深刻的感觉到,在乐中学,在乐中动手做,是会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的。我相信只要坚持不懈,以良好的心态对待教学中遇到的困难和挫折,不断求知、善于实践、积极反思,就一定会有成功的收获。

美术课教学反思2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本套教材中陶艺系列中的一课。本课课题是“有人脸的器物”,从课题上可以理解成,在器物上用人脸来装饰。这里要求学生必须具备器物造型的基本技能,器物成型的基本技法主要有捏塑成型、盘条成型、泥板成型、综合成型等。学生必须在掌握了一定的器物成型技法的基础上才能进行本课的教学,否则在时间上不允许,学生在作品的质量及多样性上无法保证。

  在人脸的基本结构方面,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基础,教师无需多讲,对于如何在器物上进行人脸装饰则是本课的重点。首先,本课教材提供了两件古老的人脸装饰的器物造型,旨在了解人类用人脸装饰器物的古老历史与文化外,还间接的叙述的线刻与浮雕装饰的基本方法。所以本课从中国灿烂历史文化的角度进入新课,首先让学生欣赏中华民族祖先给我们留下的人脸装饰器物,简单了解其中的传奇故事,感受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提高学习兴趣。紧接着出示现代陶艺中部分经典的用不同风格的人脸装饰装饰的作品图片,进一步提高学习兴趣,更主要的是为学生后面的创作思路进行必要的拓展。

  接下来就是人脸装饰方法的探究。在前面的陶艺课中,学生已经零零散散的掌握了捏、压、搓、挖、粘等陶艺造型基本方法,了解了泥条、泥球、泥板等陶艺造型的基本语言,所以在方法探究这一块,主要是让学生通过欣赏,观察分析,主动探究出人脸装饰造型的适当方法,以及夸张变形、美观实用的设计理念。另外,选取的这些人脸装饰的器物作品,除了人脸装饰方法各异外,器物的造型方法也各不相同,涉及泥条盘筑、泥板拼接、捏塑造型、泥板卷曲以及综合成型等多种,这对学生后面的创作思路也有着必要的提醒和暗示的作用,不同成型方式的器物与脸部的装饰方式也有一定的关联。所以选取的这一组作品图片十分讲究。在欣赏的作品脸部装饰中有学生喜欢的,但对其制作方法还不太清楚的部分,教师选择了泥板成型的筒状器物,进行了普遍认为最难的镂空装饰的嘴巴进行演示,剖析镂空的方法、技巧、注意事项以及镂空后的装饰处理等,局部演示讲解后,整体呈现完成了的该作品,并进行必要的简单介绍。选择重点进行局部演示,避免了知识技能的重复教学,节约了宝贵的课堂教学时间。整体呈现,又让学生感受到完整作品带来的美的震撼,全面激发了学生自己动手创作的兴趣。

  最后给学生提供一个创作构思的空间,同桌之间相互交流,互相启发,取长补短。必要的简充满激情的创作,或独立进行,或同桌合作,教师穿行其间,巡回辅导。整个教室都被浓浓的创作氛围笼罩着,没有一丝一毫的杂音。短短的二十分钟之后,一件件各具特色的人脸装饰器物便跃然于每张课桌之上,成功的喜悦充斥在每个孩子的脸上。

  课堂小结阶段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相互交流的平台,同学们之间有秩序的相互评论,交流创作心得,使课堂教学得到再次升华。关于作品的保存与运用则是课后拓展。

美术课教学反思3

  我一直在思考:什么样的教学才是真正适合学生发展的呢?什么样的美术课称得上好?怎样上好美术课呢?在思考的同时,我一次次试图在实践的检验中寻找答案。艺术教育有不同于科学教育与思想教育的特殊作用,艺术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它的这一特点决定了艺术课堂教学所采用的方法要有别于其他学科。艺术更为讲究的是情感的投入与心灵的交流,否则如无根之木,无源之水。但情感教育是一种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的教育,那又如何才能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接受到这种情感教育呢?学校安排我担任一到六年级的美术课教学。然而,又正逢一年级是新教材,我如觅知音,便倾注了较多的精力,各种各样的教学思路也充分地得到实践。经过前一段时间的实战实施,我大致地整理了以下点:

  一、富有趣味和情趣,充满美感体验的学习活动是培养兴趣的关键

  每个人都会对其感兴趣的事物给予优先关注和积极探索,并表现出心驰神往的状态。研究表明,如果一个人对某项工作有兴趣,就有可能发挥他全部才能的80%-90%,并长时间保持高效率而不感到疲劳。相反,只能发挥出20%-30%,也容易精力疲劳。兴趣还可以开发智力,是成才的起点。后来,我尝试把课本以外的内容渗透到教材中。借鉴课标的理念,我几乎把大部分的教材题目改成学生所感兴趣又容易理解的主题,让他们进行自由大胆地创作。有时还甚至先创作再引题,也就是说根据学生的作品自由取名。这样的方式普遍受到各班学生的欢迎,效果也不错,也可让学生从中树立自信,发展个性!

  二、关注时间、地域以及个性差异

  由于班级不同,学生性格各异,同样的教学手段所显现出来的效果也是大不相同的。这时,在课堂纪律的组织还有提问方式等方面应该因人而异,防止一样画葫芦!否则,学生鲜明的个性又会被再一次地抹平,乃至同化。注重培养每个学生的发散思维和丰富的想像力。

  三、赏识教育

  哲学家詹姆士精辟地指出:“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要求是渴望被肯定。实践使我懂得,教师一句激励的话语,一个赞美的眼神,一个鼓励的手势往往能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教师对学生小小的成功,点滴的优点给予赞美,可以强化其获得成功的情绪体验,满足其成就感,进而激发学习动力,培养自信心,促进良好心理品质的形成和发展,有助于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一个奋发向上的班集体氛围。我在孩子作业本的背面都会写几句激励性的评语,比如:“你真棒!”“进步了!”“小画家”等。学生画的更认真了,还会经常和别人比“谁的星星多”。教师的赞美越多,学生就越显得活泼可爱,学习的劲头就越足。教师的赞美就像是一种无形的催化剂,能增强学生的自尊、自信、自强,更是实现以人为本的有效途径之一。

  四、以爱为基础,拉近师生距离

  苏霍姆林斯基有句精彩的话:要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地保护幼小的心灵。孩子们稚嫩的心灵需要老师用心地呵护。通过一个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我体会到作为一名科任教师,要增进师生之间的互相理解、支持和配合,建立友谊,产生凝聚力,向心力,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学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这一切目标的实现,必须以爱为基础。或许在这方面对一年级的学生我表现地更加小心细致。结果一年级的学生比高年级的学生更喜欢上我的美术课,每当我走进教室,孩子们便会兴奋地欢呼“耶”!在孩子们那活泼又充满稚气的话语中我能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幸福和快乐!他们的反应让我了解他们在学习中也能体验快乐。然而,面对高年级我却似乎常常犯着一个错误,喜欢从个人感受和专业的角度去设想每个学生都会像我那样关心和热衷于美术学科的学习,我也希望每位学生都能尽可能多地掌握美术知识和技能。但事实上,学校美术课向来被大家认为是“副课”,不受学校学生和家长的重视。很多学生认为“美术又不要统考,不必认真学美术”的观念使得学生也不愿学。老师没劲教也形成恶性循环。因此,我们必须减轻学生心理上的学习负担,在教学过程中避免一味地追随权威,根据实际情况自己主导课堂,推翻传统教学中的硬性制度和单一的评价方式,充分地去迎接课改,进行创新。让学生在自主、自愿、自由的学习环境中健康快乐地成长。

美术课教学反思4

  本节课是一节绘画课,学生对这一节兴趣很大,都知道生活中有那些小动物是从壳里出生的,本节课主要引导学生探索生命的奥秘,来珍惜生命,热爱生命,表达母亲对孩子的爱。

  上课开始用图片导入,让孩子猜这枚蛋是什么小动物,他怎么样破壳而出,引出本节课的课题,然后告知学生本节的学习目标,在自学阶段,通过设置多种问题,让学生了解出壳的基本知识,加上对学生的情感教育,通过欣赏书上大量的绘画作品,让学生知道可以用衬托的方法来画,教师演示重难点,边演示边讲解,大部分学生绘画很好,有个别学生态度不认真,以后的教学要多加教育。

  《出壳了》教学设计

  目的要求:

  知识与技能:探索生命伊使的奥秘,展开回忆与想象,大胆自由的表现出一种自己喜欢的生物出壳时的情景。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 、幻想、体验与交流,感受生命的不屈与独特的美丽,进行想象与构思,追求表现的新颖与生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积极探索生命奥秘的激情和关爱生命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在集体活动过程中,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的良好品质,提高观察、想象、探索、联想的能力。

  重点: 启发学生回忆与联想动物出壳的生动情景,利用多种方法打开学生思路,鼓励创新,表现出生动的画面。

  难点: 表现的自由性和不同种动物的特点,通过欣赏、鼓励等多种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方法: 观察法 研究法 操作法

  教学准备: 师:课件、范画

  生:胶棒、剪刀、彩纸、图画纸

  课时分配: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做好上课准备。

  二、导入新课:

  1、胖胖的芦花鸡妈妈每天都下一个蛋,可是有一天,蛋全都不见了,鸡妈妈好伤心啊!过了几天,芦花鸡在草丛中捉虫子的时候,发现了有各种各样的蛋,不知是哪个粗心的妈妈丢掉的,芦花鸡用自己胖胖的身体盖住了蛋宝宝,辛辛苦苦的孵化了一个多月,这期间,先先后后地,蛋卵里的小生命一点一点的发生变化了┉┈

  生:组织学生加入讲故事系列,编出不同的过程和结尾:

  (1)谁会第一个从蛋壳里钻出来呢?

  (2)会不会只是小鸡呢?

  (3)鸡妈妈会不会带着一群宝宝回家了?有小野鸭、小天鹅、小孔雀、小鸵鸟,甚至是小鳄鱼┉

  (4)除了你知道的动物,还会不会有一些神秘的物种呢?

  2、观察蛋壳中的神秘现象

  10天——血管象树根一样输送营养。

  20天——宝宝的身体成形了。安静的睡在里边。

  29天——宝宝的身体越来越大,觉得里边的空间太挤了,它们开始动起来了,想冲出这个黑暗的房间。

  观察孵卵的剖面图,联想图形加深印象。

  3、表演:

  (1)假如你是蛋宝宝,你怎么出来?请表演一下。(设计一个大纸袋、塑料袋或者是透明的雨衣,打上几个出气孔,假设鸡蛋内的空间。)

  学生:组织学生带上尖尖的嘴巴,体会蛋宝宝出壳的艰难和勇气。

  (2)怎样用嘴巴啄蛋壳?

  生: 啄破一个洞,啄破一圈。用脚蹬开,露出一半身体,滚出来……

  (3)出来时的心情和动态是什么样子的?惊奇、兴奋、自豪、害羞?

  讨论心情的具体表现:

  兴奋的走来走去;自豪的伸长脖子;害羞的低下头;躲在妈妈的身后。

  (4)蛋宝宝看见这么多与自己长得不一样的同伴,会怎么样呢?

  生:马上成为好朋友,用动作表示友好。

  用眼睛看,用嘴巴碰与自己不一样的地方,表示奇怪与友善。

  帮助未出壳的宝宝出来。

  4、构图思路:

  (1)生命自然形成的连接图。

  (2)先出来的宝宝帮助正在出生的宝宝里呼外应。

  三、学生作画教师指导。

  四、展评作品:

  (1)选出感情最生动、友情动人的作品。

  (2)谁画的家庭成员种类最多?

  (3)找出画面里面最有意思的地方。

  (4)提出一个好的改进建议来。

  (5)挣脱蛋壳情趣点。

  (6)妈妈关注保护蛋宝宝的情节。

  (7)你喜欢哪个家庭?为什么?

  生:分小组讨论推荐典型的画面。

美术课教学反思5

  总体上看,这堂课的实际效果基本上体现出了预先设计的意图:整堂课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活动不错,回答问题积极,思想活跃,精力集中。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和造型能力,并进行了情感教育,效果不错。

  我对以下几点还是比较满意的:

  1、教材的整体化处理效果比较理想。

  2、倡导了自主参与、思考创造的学习方式。

  3、课堂气氛活跃,和学生配合默契。

  人的潜能是无限的。小孩子们身上更是蕴含了许多成人想象不到的能力,只是平时我们成人包办、代替的太多,不要小看任何一个学生,很多时候不是他们真的"不行",而是我们"不认为"他们行。让孩子们从传统的束缚中解脱出来,为他们更广阔、更自由的空间,让他们尽情地舒展自己的枝叶,展开想象、创造的翅膀,这样他们才能快乐地成长。

美术课教学反思6

  成功之处:在本课中,我从学生的学情出发,站在学生的位置上设计适合低年级学生的教案,力求使学生在这节课后能学到点东西。有效地运用多媒体可以丰富孩子们的视觉经验,引导孩子们从生活中去发现美、感受美,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与审美能力。

  因此,在课上,通过观察中自然物、建筑、服装等人文环境中形成的线,提高了他们的观察能力,使孩子认识了原来各种各样的线就在我们的身边;通过欣赏世界名画家的有关于线条的作品,使孩子进一步感受到美术作品中线的美感及表现力,提高了他们的审美能力,同时也拓宽了学生视野,丰富了学生对美术的认识。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大胆地创设课堂教学情境,在合作中充分激发孩子们的创作激情。

  为了拓宽学生视野,丰富学生对美术的认识。美术教学是一种直观的形象教学,需要通过教师采取一系列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向学生传授美术方面的知识、技能和技巧,而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示范教学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师通过示范,向学生形象地贯彻教学意图,明确教学方向,提出教学要求;学生则通过范画理解和把握教学要点,正确认识作画过程,加深学生的理性认识,大幅度地提高教学效果。

美术课教学反思7

  从我担任美术老师的第一天起,我就有一个愿望,那就是让现在的小孩不再像自己小时候那样子去上美术课。或许你会问为什么?生于七八十年代或更早的同志,试回想一下,你能记得起你初中阶段的美术课学了些什么吗?大部分的人都对这段记忆比较模糊,同样,我也是模糊的那一群。直到我作为一名美术老师了以后,我就越发为自己过去的美术学习经历感到遗憾。学习新课程改革理念以后,就更为我的教学方针指明了一条道路。当然,我的愿望也日趋的清晰了,我要让我的美术课是一部有内涵有趣味的好戏,我要做导演,让学生做主角。

  参加我校的罗外杯,我选择了由本人编辑设计的《认识大师》一课,因此比较能体现自己的教学理念。本课属于“欣赏·评述”学习领域。通过欣赏、评述凡高、达利、埃舍尔、毕加索四位大师的艺术作品体会绘画源于创作。教材中,四位大师的介绍次序是为了有目的地逐步引导学生向着教学目标方向进发而安排的。他们在课程中给予学生不同的启发:凡高——体会绘画语言;达利——体会创作思维;埃舍——体会创作理念;毕加索——体会在创作的过程中勇于探索。所以,关于本课教学方法的思考,主要针对于如何引导学生该怎么样去欣赏作品,而最终向哪个方向引导学生思考和总结问题。而我采取的是让学习基于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以自我发现的方法进行。课堂以活泼的气氛下让学生不知不觉中得以理解并体会。方法如:引出联想、对比、师生互相探讨、点拨、欣赏等方法进行。优化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效益,多种方法并用,既培养学生分析作品的能力,又启发了学生的思维。

  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一堂欣赏·评述课中是很重要的。因此,本课在课堂的设计中,尤其重视这点。既不能按传统的方式一味的灌输,又不能忽视教学的知识点。所以,每一个提问都必须要有目的的进行设置,趣味性与典型性都要把握得比较准确,做到每一问都有其教学目的。通过一些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直观分析和思考、讨论,进一步了解绘画创作的各种要素。于是在课前,我苦思冥想了一些我认为还比较合适的设问,课前准备也就差不多了。

  上课前五分钟我还是比较紧张的!毕竟经验特贫乏的我工作了两年才第一次参加教学比赛。出奇的是——“老师您好!”竟然把我整个人给镇定了。播放出早已准备好的课件;在黑板上写下课题;说出早已想好的对白;然后就放出导课的一段影片。在播放影片之前,提出思考问题:“影片中的人去了些怎么样的地方?请用文字描述出来。”我想着一切还好,一切还是在自己控制的情况下进行着。正在我暗自得意的时候,影片也播放完毕。我热情的问到:“有哪位同学能说说看吗?影片的人去了些怎么样的地方?能用文字形容一下吗?”可是……没有平时课堂上的热闹非凡,教室里竟安静得吓人。一下子我懵了!我赶紧撑开我僵硬的笑容,鼓励学生大胆的发表自己的想法。终于,有学生举手发言了。“影片中的人去了一些很奇怪的地方,有沙漠有楼梯……”我赶紧接上“嗯,是啊,那片沙漠还有什么东西在?除了将它形容成奇怪以外,还有什么词可以形容呢?那些楼梯怎么样?”有了我在一边的提示与鼓动,学生的情绪似乎也开始放松,课堂得以轻松的继续。这是我这堂课印象比较深刻的一个小环节。回想起来也是我的疏忽,我竟然忘了公开课不仅仅是老师的事,也是学生的事啊!作为老师的我也会紧张,学生怎么可能就不会紧张呢?要做导演就该把这个算计进去。也是我特别领悟的一个方面——课堂不是老师说了算的,也不是原来设计怎么样就该怎么样发生的事情,有太多的可能性,学生情绪的控制也是教学艺术的一个内容!

美术课教学反思8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主要是让学生认识三原色,理解原色的含义。并通过观察两个原色调和之后产生的色彩变化,说出由两个原色调出的第三个颜色间色,学生能够调出预想的色彩,并用他们涂抹成一副绘画作品。

  在教学过程中,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用课题《魔幻的颜色》中的魔幻二字来做文章,用魔术的方法揭示教学内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对颜色并不陌生,但是对它的调配和变化规律却不了解,因而刚接触调色,对它充满了好奇,我充分让学生自己去实践、探索、观察,使学生认识三原色和三间色,并理解原色的含义。在此基础上我对学生进行询问,使学生发现色彩与生活是紧密相连的,然后鼓励学生画出自己心中的图画。在本课教学过程中,学生对于调色非常感兴趣,都愿意亲手尝试用颜料调配出各种颜色,我充分发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通过实践自我发现,我适时给予引导和示范,使学生在实践中既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又学到了美术色彩知识。但是因为初次使用颜料绘画,所以学生绘画时还不够大胆,绘画内容比较局限。

美术课教学反思9

  教学内容

  课堂类型:综合 探索

  教学目标

  [德育目标]:引导学生了解元宵节的风俗习惯,并通过欣赏,感受元宵节热烈的气氛,培养热爱中华民族文化的情感

  [智育目标]:引导学生进行彩灯的设计制作,并布置展示。

  [素质发展目标]:培养热爱中华民族文化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了解元宵节习俗,欣赏彩灯并学习设计制作彩灯。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掌握彩灯的基本制作方法并能较好地完成作品。

  教学准备

  制作彩灯的材料、手工工具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1、导入:

  引导学生欣赏各种花灯图片,并说说自己的感受

  (1)花灯美吗?为什么美?

  (2)各有什么特点?

  (3)你还见过什么样的花灯?

  2、新授:

  请学生说说元宵节的来历及有关元宵节的传说:

  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们对此加以庆祝,也是庆贺新春的延续。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按中国民间的传统,在这天上皓月高悬的夜晚,人们要点起彩灯万盏,以示庆贺。出门赏月、燃灯放焰、喜猜灯谜、共吃元宵,合家团聚、同庆佳节,其乐融融......

  3、让学生拿出自己带来的花灯,引导他们观察:

  (1)花灯的制作材料

  (2)花灯的基本结构

  (3)花灯的几种制作方法,不同材料有不同的制作方法

  4、与学生一起探讨、演示花灯的制作过程和方法

  (1)演示制作方法、过程

  (2)你认为还可以怎样制作更漂亮或更简便?

  三、学生分组进行讨论、设计,合作

  四、作品展览,评议

  五、课堂延伸:除了用纸质来做,还可以用什么材料来做?比如:釉子皮、废弃物等。

  六、教学反思

  1.在评价作品时应突出作品的优点,使学生从中获得成功的喜悦。

  2.在猜灯谜的过程中对有难度的灯谜给予相应的提示以增强活动的趣味性。

  3.此课内容可在整个五年级(甚至整个学校)搞一个彩灯制作大赛,猜灯谜大赛专题活动,给学生一个更大的展示舞台。

美术课教学反思10

  这学期我担任一年级美术教学工作,一年级的小同学聪明伶俐,顽皮可爱,我很喜欢他们,但是要给他们上好课还真不容易。下面我谈一谈我给一年级上美术课的一点看法:教师最好在一上课的时候就能抓住学生,把学生吸引到课堂中来。低年级的学生,他们年龄小,好动,可以根据这一特点,采用说一说、学一学、动一动、画一画等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较好的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让美术课真正给学生带来美好和快乐!

  一年级的学生由于刚刚进入学校,对于学校的一切事物都感到特别的新奇,同时,美术课也给他们带来了新的发现,原来只是在纸上随意的涂鸦,可到了学校,经过学习发现原来画笔可以画出很多漂亮的事物来,学生也就特别的喜欢上美术课了。语文和数学都是相对主要的课程,而美术课可以适度地放松心情,同时,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识字少,本能上喜欢用画画的方式去表现自己的想法,以爱为基础,拉近师生距离。所以,孩子们很向往美术课,校园里一遇见我,就拉着我的手问今天有没有美术课。每当我走到教室门口,孩子们便会兴奋地欢呼“耶”!在孩子们那活泼又充满稚气的话语中我能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幸福和快乐!他们的反应让我了解他们在学习中也能体验快乐。

  那么怎么样让学生一直保持着这份学习的积极性呢?

美术课教学反思11

  美术课对于培养学生感受、理解、评价各种美的能力,促使学生全面发展,具有特殊的作用。美术可以陶冶人们的情操,给人以美的情趣和艺术的熏陶。我们美术教师必须要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学习兴趣,美术教学活动要富有趣味性,学生才能更主动更积极的上好美术课。中学课业重,课余时间有限,所以我尽量让美术课内容当场完成。课上45分钟要充分利用好,要从课堂美术教学中提高学生对美术各方面的兴趣就须让精彩纷呈的各类艺术互相渗化,保持课堂内容的新鲜感。融音乐性、知识性、趣味性为一体的游戏,更能激发学生的激情,以及他们学习美术的兴趣,让他们在愉悦中不知不觉地掌握所学的知识,使美术教学变得更加生动、有趣,从而使学生对美术产生浓厚的兴趣

  一、课堂教学方法多样化,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在美术课堂教学过程中,除常规类型教学方法外,还可以采用一些特殊的教学方法,如:教师与学生互换角色,让学生体验做 “小老师”,能为学生创造开放思维、自主表现和创新表演的时间和空间。在教学中,我鼓励学生利用自己的优势,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创造性地学习,自主的探索和实践,在艺术体验中获得知识,提高综合素质。教师也可以运用多种方法与学生一起活动并体验其带来的愉悦和成功感。这样学生在教和学得过程中的积极性提高了对美术课的学习就更认真了。

  二、如何运用美术相关的课外知识,使学生丰富知识的同时提高兴趣

  如在上初二《西湖的美景》一课,这课的重点是教水彩画。为了使学生

  在学之前能对该课产生兴趣,第一节课我用多媒体展示并介绍了“西湖旧十景”和“西湖新十景”在同学们陶醉与西湖美景的同时介绍水彩画就特别适合表现西湖这种淡雅、雨雾朦胧的自然景象。接着提出一个有意思的问题“大家知道西湖的由来吗?”带着西湖神话传说的由来,引出有关西湖的诗词,特别介绍了苏东坡的《饮湖上初晴后雨之一》。然后借着苏东坡谈及一些课外知识“西湖特色菜——东坡肉和西湖醋鱼的由来”让学生在进入水彩画的学习前,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的同时提高学习的兴趣。

  三、用实物写生提高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例如一年级《给同学画张像》一课,抓住写生头像一词给学生讲解,让学生想知道头像是怎样,“三停五眼”是关于什么的概念,从而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通过仔细观察自己的同学,徒手画自己同学。从学生中找出几位面部结构较典型的同学当模特,学生的兴趣一下就提升起来了,作业的质量也得到了保障。

  四、艺术欣赏与绘画技法相结合

  初中美术教育以审美教育为主,是教学大纲已指定的教学方向。审美能力的提高仅仅靠学生技巧的提高来实现是不可能的,只有将欣赏放在技能的前面,让学生在美术教学的基础上,拓展自己的思维,分辩美与丑。在自己创作时,尽量将画面美化,如初一中国画学习,要掌握中国画的特性并画出不错的中国画,对十一二岁的孩子是很难完成的,所以课前我把中国画的教学分成两部分,第一部分是中国名画欣赏,第二部分才是中国画绘制。在第一部分中,利用幻灯片欣赏历代名画,从而区分中国画分类和技法,在第二部分中按照绘画顺序在黑板上展示范画,并引导学生了解技法的'运用。学生

  通过循序渐进的临摹来学习中国画的技法。通过以上的学习最后让学生通过所学的知识完成一张创作画,学以致用。

  五、课堂评价多样化,积极给予肯定和鼓励

  美术作业是在课堂中完成的,对学生的作业的点评要针对性强,善于发现学生作品中的闪光点,对绘画中有创造性的学生给予肯定,不断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继续探讨研究,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上好每一堂美术课。

美术课教学反思12

  《地球的新生》一课是人教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上册第六课,属于造型表现、设计应用学习领域。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结合课件和学生共同学习,共同讨论,认识破坏环境的行为,提高环境保护意识,规范自己的行为,争取人人都是环保小卫士,为了地球的美好明天不懈努力。

  在课件的开始我选择了学校里的鲜花,第一幅是海棠花,一边看图,我一边说“春天来了,心园的小桥旁、流水边海棠花开放了,火红的的花朵一团一团的,金色的花蕊吸引了小蜜蜂围着她不停跳舞……”结合图片,同学们陶醉在春天的美好回忆里,接着我们有看到了白玉兰、金盏菊,我还展示了木瓜的花,山楂的花,让同学们一下子联想到现在秋天累累的果实,然后我们又观看了大画家创作的有关大自然的作品,和他们所表现的植物照片,同学们看得非常认真,而且发出了对这些的作品的赞美。紧接着,我打开了一幅土地荒漠化的照片,这时候,整个教室里发出一片低呼,“太难看了!”孩子们纷纷说,我问他们,你们知道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么?砍伐树木、过度放牧……他们回答的头头是道,我继续问你知道哪些是保护环境的行为么?他们纷纷举手回答,比如垃圾分类、随手关灯、关闭水龙头、骑自行车,乘公共汽车出行……然后我根据学生的回答让他们进行进一步的思考,例如我们校园的分类垃圾箱,垃圾都分为什么种类?分类后的垃圾将会如何处理,这对我们的环境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汽车排出的温室气体,对地球生态环境造成了什么样的影响?让学生认识到保护环境是我们人人都可以做到的,而且我们不但自己要自觉爱护环境,还要注意宣传让更多的人参与到保护环境的活动当中。作业可以分为两种形式,保护环境的,引导人们的行为;破环环境的,发人深省,从而停止这样的行为。

  学生的作业反映了他们的所见所思,相信他们在今后的生活当中会有意识的作个环境保护的小使者。

美术课教学反思13

  新时期的小学美术教育不再是一种单纯的技能技巧训练,而是一种文化学习,更注重培养人文素养与美术素养,因为在整个人类社会历史中,美术本来就是一种重要的文化行为,是在情感、思想的表达、交流中产生发展的;小学美术教育不同于专业美术教育,它为发展学生整体素质服务: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培养发展学生审美能力、感知力、想象力、表现力等方面的能力,注重培养创新精神,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新教育強调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强调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合作互动学习,強调情感体验,注重学习的过程,注重跨学科的综合学习,改变传统教法和学法。通过美术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最终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终身受益。

  一、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和探究习惯:

  在具体的教学中不要过早地用技法技能去规范学生,采取合理的启发、引导,培养学生良好的探究和观察习惯。

  二、注重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和丰富的想像力:

  传统美术教育多是围绕"看画"或"临画"为主要内容展开的,最终都是大同小异。想像力和创造思维的培养和开发,是现代美术教育最主要的特征之一。想象的过程就是思维的过程,儿童心目中的天空五彩缤纷,五花八门,内容丰富。

  三,注重调动学生综合学习的积极性:

  素质教育与生活紧密相连,激发了学生的需要强度,并依赖目标诱因的出现,提高学生需要的自我意识水平,满足了学生联系生活,美化生活的物质和精神需要,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现代化教育对美术教学在调动学生积极性的需要、动机、目标、态度等各方面都采取了切实可行的措施、方式和方法,改进了原来美术课程和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从课程建设的角度,促进了美术教育观念的转变,促进了美术教材模式、学生学习方式和课程评价方式的变革,有效地运用各种资源,增强了美术教学的效果,充分发挥了美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传统美术教学只重视专业知识与技能的传授,把学习仅仅局限在书本上,脱离学生的日常生活实际,在这种学习观念下,不仅很难培养出学生的创造精神,而且会泯灭学生学习的兴趣,最终影响学生的发展。

  新课改倡导的美术教学,既要重视学生对艺术的感受、表现和创造力的培养,还要注重美术更多地与文化、历史、生活相联系,创建多维互动的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组织形式,让学生在宽松的氛围中感受美,让学生在活动中学、在玩中学,让学生围绕目标自主选择内容、材料和方法,让学生在知识探索的过程中发现规律。我在教学中,努力用新的理念来组织教学,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比如二年级的《色彩的情感联想》一课,虽然学生对颜色并不陌生,但对色彩的调配和变化规律却不了解,而且因为学生第一次接触水粉颜料,可以说对每一种物品和色彩都充满了好奇,于是我在教学中充分让学生去自主实践,探索发现。我首先让学生观察教室里都有哪些颜色?你喜欢哪些颜色?教室里挂了很多漂亮的装饰物,有绿色的叶子,红色的国旗,黄色、紫色、粉色等各色的花瓣,还有各种颜色的衣物和文具。同学们惊喜地发现,原来我们的教室里竟然有这么多美丽的颜色,我又让学生观察外面自然界中还有哪些颜色,学生通过观察,发现了我们生活的世界真是五彩缤纷,也激发了学习色彩的兴趣。我又适时提出问题:这些美丽的颜色能不能用颜料调出来呢?学生齐声回答:能。我没有急于出示答案,而是让学生自己动手调配颜色,学生的积极性特别高,不断地向同伴和老师展示自己的新发现,学生在自主实践中体验着学习的乐趣,并久久回味。看到学生这样快乐,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不要让我们所谓权威的说教代替了学生的直观体验,扼杀了学生探索的自由,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在教学中我们还要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关注学生的情感,改进教学和组织形式,才能实现教学目标,创设教学的新境界。

  美术是一门特别的学科,它能让学生学到绘画与制作的本领;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发挥学生在各个方面的才华;能使学生感受美;能使学生热爱学习。如今的美术课不再是以前那样,教师在上面画,学生在下面画;素质教育已进入美术教学,在课堂中以发展学生为本,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在作业过程中,更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探究,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快乐。美术课堂就好像一个乐园,让学生乐在其中。

  美术课要想上好,还真不是那么容易,课前的精心准备,课堂的情景创设、环节安排、个性辅导、多样评价以及课后的反思等等一样都不可少,都需要美术老师下功夫来思考、推敲。

  一、美术课前的准备

  美术课的准备绝不仅仅是教具的准备,它要有更广泛的内容。比如在《节日的装饰》这一课里,教具是制作好的各种各样的手工装饰品,为了让课堂更有氛围,我试着准备了一些《快乐的节日》等一些有节日气愤的歌曲,这些歌曲在课堂气氛的烘托上起了很大的作用。除了有形的课堂资源的准备之外,更要准备的是老师多方面的知识、深厚的文化底蕴。这得靠老师长期的积累。

  二、美术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重点,很多问题都值得深入探讨。这里我想谈我一直在思考的一个问题:课堂教学的有组织性和引导儿童自由创作可能会出现的无序性的矛盾。课堂教学的有组织性是上好课的保证,这是大多数教师认可的原则。但有些类型的美术课往往不需要孩子规规矩矩端端正正地作业,比如一些手工课。

美术课教学反思14

  五年级美术课《趣味文字》一课是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小学美术教材第9册,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会设计字体的骨架,添加双线等基本的方法。因此,这节课的教学不难。关键是让学生在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发现变形美术字的特点,掌握规律,学会设计的方法。

  在教学中我设计了解决教学关键的环节让学生在活动——探索的过程中学会设计的方法。

  在这堂课中我也开始了尝试探索教学,首先是初次探索阶段,通过提问和猜想的方式来解决,我是这样提问的,变形美术字有什么特点呢?让我们先来根据这类美术字的名字猜想一下,同学们的回答还不少,有的说,变形美术字就是要有变化,我肯定了他的说法,还有的说形状有变化,我说对呀。

  然后我们就进入了第二个环节在观察和比较的过程发现规律,让学生应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对问题作出假设和预测,这是一个利用旧知同化新知的过程,我说,让我们来观看黑体美术字,它的设计是在长方形或正方形的格子中写骨架的。所以它的特点朴素、端庄、大方得体。那么变形美术字该如何操作呢?这时我让同学们分小组讨论,同学们议论纷纷,大家都说形状可以变化,如梯形、扇形、等等,这一下思路开拓了。看到同学们的想法越来越多,我为他们感到高兴。

  最后进入了第三阶段在创想和表达相融汇中体现设计的乐趣,在变化的形状中设计的骨架,不同于方方正正的形中,我让每个小组尝试,在自己创想的形中设计骨架,谁的设计会最合理,有什么规律可寻呢?自主探究尝试,在提出的想法中,可让学生自主选择创意的形状,学生选择的是自己感兴趣的形状,突出了学生自主探究尝试的自主性,小组四人意见不统一时,可进行交流、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在自主探究尝试过程中,我可以及时地参与,引导学生对尝试的设计作深入探究,充分体验探究的乐趣。

  另外,为了提升学生的认识,一些美的示范和欣赏作品,对于学生来说是很有启发的,作为教师还可以设计第四的小环节,那就是更有特色的完整的变形美术字。可以给学生一种完整美的启示。

  教学的探索是无止境的,但是重视让学生在学中收获,作为教师的我更应该思考,因此,我要设计不同的活动,引领着我的学生在活动中发现规律,掌握方法,理解美的规律。这才是我心中对活动——探索的理解。

美术课教学反思15

  《我的衣服》是一节以涂色为主的美术活动。在绘画工具的选择上,我使用的是幼儿前两天用过的蜡笔。因为小班的幼儿刚刚来到幼儿园,他们对于课堂的纪律、生活的常规都不是很熟悉。所以,我不能对他们有更细致的要求,只能让他们慢慢形成上课的习惯……

  在活动刚开始的时候,我直接用图片《我的衣服》导入,让孩子们观察两幅图片的区别,从而了解用两种颜色来绘画。接着,我通过示范,让孩子们巩固了昨天教给他们的从左边到右边的涂色方法,另外,也潜移默化地告诉孩子,先画面积小的领子,再画衣服的其他部位。

  孩子们对于我提的要求,基本上都能掌握。但是在绘画的时候,可能是我过于强调两种颜色,所以有个别孩子是一手拿一只蜡笔,两只手一齐上阵!所以,我后来又补充道:“先用一种自己喜欢的颜色把领子涂完,再用另一种颜色把衣服的其他部分涂完。”有不少孩子都可以根据我的要求先画领子,再画衣服的其他部分,颜色也能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但是,仍有个别幼儿用的是一种颜色,而且是领子和衣服一起涂,更有个别幼儿用了好几种颜色……但是,总的来说,幼儿的作品比以往的有了很大的进步,孩子们涂颜色都是越来越仔细了。

  在图片的选择上,我用的图片面积太大,对于小班的孩子来说画起来很累,有不少孩子到后来都说画不动了,到最后,活动时间到了,可是很少有孩子能够拿出作品。而且,我在出示示范图片的时候,没有考虑到孩子的高度,我把图片贴得太高了,孩子们需要抬着头来看这些图片,很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