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葵花之最》教学反思
《葵花之最》教学反思
作为一位优秀的老师,我们要有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教学的心得体会可以总结在教学反思中,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反思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 《葵花之最》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分享。
《葵花之最》教学反思1
在这周学校开展的"同轨班互听语文课"教学活动中,我执教了《葵花之最》一文。这对我是一次很好的学习锻炼、接受考验的好机会。
《葵花之最》选自毕淑敏的散文集《我的故事》。课文借物喻人,借葵花讴歌了守卫在昆仑山的边防战士为了祖国和人民,在极端恶劣的环境中不屈不挠、乐观顽强的精神。
教学中我确定了这样的教学思路:以课题"葵花之最"的"最"字为线索展开教学,抓住描写这株葵花生命历程的.段落(发芽、成长、开花即被冻死),体会葵花顽强的生命力,进而体会到作者是借葵花来赞颂昆仑山上的边防战士在极端恶劣的环境中不屈不挠、乐观顽强的精神。在听课活动中,我讲的是第二课时。
在第二课时的教学中,先让学生回顾课文围绕葵花写了几件事,再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通过各个生长过程葵花的生长,让学生找到文章重点句段(发芽、成长、开花即被冻死),并给出自学指导,让学生找出这三个段落中哪些词、句能体现葵花生命力顽强。在分析葵花的的特点之后,我有提出了问题葵花和我们的边防战士有哪些相同点这一问题,让学生进行要讨论,并升华主题。
回顾这节课,我自己进行一下反思:
一、课堂评价语比较单一,不能充分的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而且评语缺乏导向性,不及时。
二、教学环节不够紧凑,时间安排不合理,造成课堂前松后紧。
三、缺少朗读的指导。四节课都重视了学生的朗读,但缺少必要的指导,只告诉学生要读出葵花的坚强,到底该用怎样的语气、语调、语速来读,都没有进行指导。
有人说教育永远是一项遗憾的艺术,的确是这样,我通过这次活动,切实发现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不足,意识到自己与优秀教师之间还有很大很大的距离。今后我还要向其他教师虚心求教,希望各位老师不吝赐教。
《葵花之最》教学反思2
《葵花之最》借物喻人,借葵花讴歌了守卫在昆仑山的边防战士为了祖国和人民,在极端恶劣的环境中不屈不挠、乐观顽强的精神。
小小的葵花在毕淑敏的笔下呼之欲出,它居世界最高,也更美。而作家毕淑敏在昆仑山11年。人与花如此相似,花就是人的写照啊!怎样使学生能够理解到作者的借物喻人呢?看来还需要循序渐进,找到葵花与边防战士的相似之处。
令我非常遗憾的是:这节课的情感体验被忽略了。体会战士的心情与感受时与情感朗读相脱节,显得"悟深情浅"。这也是我在教学语文时的`一个顽症,即为了能完成既定的每个教学环节,经常挤占朗读时间。今后应极力弥补这一缺憾,还给孩子一片体验情感的天空。
《葵花之最》教学反思3
《葵花之最》选自毕淑敏的散文集《我的故事》。课文借物喻人,借葵花讴歌了守卫在昆仑山的边防战士为了祖国和人民,在极端恶劣的环境中不屈不挠、乐观顽强的精神。
教学思路:以课题“葵花之最”的“最”字为线索展开教学,抓住描写这株葵花生命历程的段落(发芽、成长、开花即被冻死),体会葵花顽强的生命力,进而体会到作者是借葵花来赞颂昆仑山上的边防战士在极端恶劣的环境中不屈不挠、乐观顽强的精神。
在第二课时的教学中,先让学生回顾课文围绕葵花写了几件事,再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说说文中的葵花有哪些“之最”,孩子们的答案精彩纷呈:美丽、幸运、生命力最顽强、最高、最小等等,再接着追问:在这些“之最”中,最能体现葵花品质的是哪一个?学生自然会回答是生命力最顽强。在此基础上,直扑文章重点句段,让学生找到描写这株葵花生命历程的段落(发芽、成长、开花即被冻死),并给出自学指导,让学生找出这三个段落中哪些词、句能体现葵花生命力顽强。
回顾教学过程,觉得跟预想的还是有很大的差距,留下了很多遗憾。主要有以下不足:
一、课堂评价语比较单一,不能充分的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而且评语缺乏导向性,不及时。
比如在二班上课时,刘美名同学在第一次发言时,就抓住了“居然”这个词,并联系前文谈了自己的理解,说得非常好,而且她这种联系上下文回答问题的方法很值得提倡,我应该及时的给予表扬和鼓励,但我只说了句“答得不错”就让她坐下了。在教学中总是不善于鼓励、表扬孩子,是我课堂缺乏活力的一个主要原因。在这方面,我要向尹老师和蔡老师学习。
二、教学环节不够紧凑,时间安排不合理,造成课堂前松后紧。
四节课,有两节课压堂了,这是教师的.大忌。而且该展开分析地方(开花即被冻死)反而没展开,而有些环节处理得太罗嗦,对学生的回答没有从更高的角度加以提炼和提升,只是一味地重复,因而耽误了时间。而且在二班、一班,葵花与昆仑山边防战士的联系根本没来得及说。
三、缺少朗读的指导。
四节课都重视了学生的朗读,但缺少必要的指导,只告诉学生要读出葵花的坚强,到底该用怎样的语气、语调、语速来读,都没有进行指导。
有人说教育永远是一项遗憾的艺术,的确是这样,虽然这篇课文,我已经讲了四遍,但仍然有很多地方处理得不得当。而我通过这次活动,也切实发现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不足,意识到自己与优秀教师之间还有很大很大的距离。今后我还要向其他教师虚心求教,希望各位老师不吝赐教。
《葵花之最》教学反思4
在上课之前,我让学生们搜集了课文的相关资料,从昆仑山的环境入手。昆仑山的环境就是边防战士生存的环境,也是葵花的生存环境。理清了葵花生长的三个阶段后,我把重点放在了文章题目上《葵花之最》,"最"是极限的意思,"葵花之最"就是指葵花中的极致。作者为什么说这棵"葵花"是极致呢?它达到了什么极致呢?这正是贯穿全文的主线。因此,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我设计了这样一道填空题:"作者说边防战士们种的这棵葵花是葵花之最,那么,它是最xx的葵花?"带着这道题,我和学生们随着毕淑敏细致的描写品读了课文的字字句句。
最后,当我请学生们完成这道填空题时,孩子们的答案精彩纷呈:美丽、可爱、独特、勇敢、顽强、坚持不懈、有毅力、伟大等等等等。这时,我又继续追问,作家只是为了赞美这棵葵花吗?请你接着完成这样一道填空题:"边防战士是最xx的人"。学生们的`答案同样是精彩的!葵花就是女兵的化身,女兵从葵花看到了自己。同学们想一想:女兵和葵花有怎样的相似点?向日葵身上的冰花越结越厚,最后凝固成一方柱形的冰晶。我不知道它是不是世界上最小的葵花,但我知道,它是世界上最高的葵花。同学们这是毕淑敏心中的葵花,老师相信你们每个人心中也有了一棵与众不同的葵花,现在,你对于"葵花之最"是怎样理解的?由于预设的问题设计的到位,学生很快找到了花与人的相似之处,教学的效果也达到了预定的要求。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