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课堂教学,写教学反思能总结教学过程中的很多讲课技巧,如何把教学反思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假如教学反思,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假如教学反思

假如教学反思1

  《假如没有灰尘》是一篇略读课文,文章思路清晰,说明有序,浅显易懂。它也是一篇说明文,语言准确、生动、知识性、趣味性很强。作者运用了假设、列数字、对比等说明方法,清楚而又生动地说明了灰尘与人类的密不可分的关系。揭示了一个深刻的哲理:事物往往都具有两面性,只有正确地认识它们,才能趋利避害,造福人类。

  在教学时以学生自学为主,重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适时点拨引导。导入课题时,先让学生说说灰尘有哪些危害,然后再大胆设想一下,假如没有灰尘,人类和自然界将会怎样?接着让学生默读课文,将自己的想法与课文的内容相印证,看看有哪些异同,引起学生思想上的震撼。再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出灰尘的特点和作用,并请学生用一段话回答课文第2自然段的设问:“假如自然界真的没有灰尘,我们将面临怎样的情形呢?”最后,还引导学生想:从灰尘的危害和作用中,你能悟出什么道理?使学生懂得:灰尘太多确实会污染环境,但适量的灰尘存在,对大自然和人类都有好处。

  领悟说明文的表达方法,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在学生理清线索、理解内容之后,我引导学生运用精读课上学到的阅读方法自读自悟。可以让学生围绕“作者是怎样说明灰尘的特点和作用的”这一问题熟读精思、讨论交流。还启发学生注意作者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并认真体会这些说明方法的作用。

  让学生知道灰尘的特点和作用,懂得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受到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启蒙教育。是本课的教学难点,如何突破这一难点呢?

  课前我让学生按照阅读提示预习课文,并且搜集关于灰尘的资料及人们对灰尘的不同看法。在教学课文时,我让学生说说灰尘有哪些危害,然后要求学生大胆设想一下,假如没有灰尘,人类和自然界将会怎样?

  在班里组织了一场辩论赛。正方是认为灰尘对人类有害的,反方是认为灰尘对人类有益的。这场辩论赛开展得很激烈,正方说得头头是道,资料主要从课外书中搜集来的。反方也说得有理有据,他们主要运用课文中的语言来说明灰尘的特点和作用。双方在辩论中从正反两个方面认识灰尘的优缺点。

  最后我对这场辩论赛进行了总结,让学生懂得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灰尘太多确实会污染环境,但适量的灰尘存在,对大自然和人类都有好处。因此我们看事物要看到它的两面性,全面地分析,趋利避害,为我所用。我趁热打铁,让学生说说生活中还有哪些事物具有两面性,学生举了好多例子,如人类生活离不开水,但洪水泛滥,给人们生命财产造成威胁;网络为我们搜集资料提供了方便,沉迷于网络游戏又不利于身心发展等。一场辩论,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到了不少知识。身为教学的组织者,何乐而不为?

  学了这篇课文,课后练笔也很有必要。我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及相关的资料进行练笔,并以第一人称写灰尘。这样有助于使学生独特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张扬,思考能力、表达能力均得到提高。

  (2)《假如没有灰尘》共5个自然段,层次分明,条理清晰。首段先从人们对灰尘通常的认识写起,指出灰尘的危害,接着笔锋一转,以问句设疑,发人深思,自然导入下文。第2自然段简要介绍了灰尘的大小和主要来源。第3至5自然段从不同的角度详细说明了灰尘的特点和作用,解答了第一自然段所提出的问题。第5自然段是重点段,由“灰尘大多具有吸湿功能”这一特性入手,层层推进,说明了灰尘的重要作用。

  这篇说明文语言准确、生动,知识性、趣味性很强。作者运用了假设、列数字、对比等说明方法,清楚明白而又生动形象地说明了灰尘与人类的重要关系。

  这篇课文的.教学重难点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和说明事物的表达方法。

  本节课我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整个流程是这样的:首先我口述了两个由于灰尘而引发的疾病事件,由此让学生初步了解灰尘对于我们人类生活的危害,进而导出“尘”,用说文解字方式解读“尘”字,概括出它的特点,即小,紧接着要求学生从文中找出描写灰尘大小的语句,并更中肯地概括其特点,即细小、微小;接着进入学文阶段,先出示自主学习要求,即“默读课文,找出描写灰尘特点和作用的句子”,再通过小组讨论交流想法,跟着全班交流,师相机引导学生通过抓住重点词语、语句把握灰尘的特点、作用及作者所使用的说明方法,同时借助自然风光图片(灰尘的杰作)使学生更直观地体会,并相机板书,在小结灰尘的特点和作用后师口述灰尘在军事方面的作用,以此扩充学生的知识面;最后通过文章最后一句及第一段的学习体会作者对灰尘的赞美及概括灰尘的两面性,以此再进行拓展,列举生活中存在两面性的事物,从而得出生活中任何事物都具有其两面性的结论。

  对于本节课的教学,我自认为教学思路很清晰,能把握住课文的重难点,能较好地补充文本的空白,使学生拓宽其知识面,跟学生很好地进行互动,跟学生在轻松的气氛中交流知识。特别是我平时常能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在课堂上能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探讨,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培养其概括能力和表达能力。虽然本节课学生的概括能力还达不到很好的要求,出现不够精确的情况,在今后的学习中将再加大力度进行训练。同时今后的课堂要更舍得花时间让学生去读,创设出一种想读就读、会读就读的场面。

  

假如教学反思2

  《假如》是新教材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中的一首儿童诗,主要内容是借马良的神笔,表达少年儿童的美好心愿。这一课的内容实际上比较简单,与孩子们的生活实际比较接近,所以最容易引起同学们的共识,特别是课后的省略号更给大家提供了无限遐想的空间,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假如我也有这样的一枝神笔,我会……孩子们大部分都能表达出自己美好的愿望。

  另外,课堂是充满变数的,教师无论设计出怎样的教学思路,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都会产生许多变化,而面对这些无法预料的变化,对我们教师提出了很高的应变要求。所以课堂的教学要善于对学生的问题进行引导,抓住细微之处,生成灵动的课堂。

  反思一: “鸟妈妈再也不用到遥远的地方去寻食,那什么是遥远?”孩子们明白遥远所代表的意思,但是无法用准确的语言表述出来,于是再问:“鸟妈妈都会飞过哪些地方?”用这个问题的答案再来诠释上一个问题。其实学生在这个环节的表现是很富有想象力的,说“鸟妈妈可能会飞过高山,飞过小河”,“鸟妈妈可能会飞过田野,飞过村庄”。但由于我的点拨还不够到位,所以,失去了对学生想象力进行训练的机会。

  反思二:“让小鸟呆在家里,苦苦等待,饿得哭泣。”我抛出的问题是:你有没有苦苦等待的时候,那时你会想些什么?结果孩子们的回答几乎全是希望妈妈早点回来给自己做些好吃的等等。原因就在于我给的问题目的性不强,学生都毫不犹豫地作出了回答。假如把问题换一种说法:当你一个人在家的时候,没有吃的没有喝的,饿的发慌,这时候,你的心情怎么样?这样学生就会很自然的说出很孤单、很无助的感觉。然后老师接着引导而此时的小鸟也是这样在家里(苦苦等待 饿的哭泣)。在这个基础上指导学生朗读课文,学生的体会应该会比较到位一点。

  反思三:在课堂教学最后设计的练习:假如我有马良的神笔,我会……老师在让学生说自己的美好愿望时。一个学生说:“老师,我没有什么愿望!”针对这种现象,老师可以借题发挥。因为这些孩子毕竟还是二年级的学生,他们的表达更多的是简单天真的想法,或许自私,或许不阳光。这需要我们老师的引导、教育,才能将文章所要表达的意思真正让学生明白。

  因此,要想上好一节课,大框架确定后,还要在细节上多下功夫,只有考虑的周全,才能应对学生在课堂上出现的种种问题,并能作出较恰当的回答。有时侯,一节课正是因为有了这些不起眼的小问题而显得精彩,使整节课显得有生机。教学是一个不断总结自己,反思自己,进而提高自己的过程。从这点上说,属于我的教学之路还很长很长,我会一步一个脚印走得坚实。

假如教学反思3

  【了解文本】

  《假如》是一首充满童趣、情趣、理趣的诗歌,语言清新活泼,充满儿童的想像力、创造力,表达了对小树、小鸟、残疾人发自内心的关爱,显示了儿童博大而纯真的心!全诗用并列结构的形式,引导学生学会关爱环境,关爱动物,关爱他人。

  最后一小节以“假如我有一支马良的神笔??”结尾,耐人寻味,给学生留下了一个很大的思考空间与说话、写话练习的平台,加上全诗语言简炼,大量运用短语的形式,处处都是充满美好幻想的语言,为学生积累语言,运用语言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了解生本】

  儿童充满了想象力、创造力,他们希望认识社会、改造自然。在儿童的心灵里,有着赤子般的真情,有着火山喷发般的力量。虽然他们往往只能“假如”,但是这些“假如”都是他们对生活、对大自然的独特认识,是他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

  【课前铺垫】

  课前我就布置孩子们自己去了解神笔马良的故事,然后在课堂上给大家讲出来,通过学生的讲述,设置动画神笔马良的情景,概括故事的主要事件,引出“马良的神笔”的“神奇”。然后自然过渡到“假如”的学习中去。

  【预设教学点】

  新课标指出,低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学习字词,低年级阅读教学语言积累主要积累规范的词、词组。这节课的字词复习我把教学的着力点放在学习和积累有规律的词句、优美的词组上。如“窗前的小树、红红的太阳、树上的小鸟、好吃的谷粒、不幸的朋友、健康的身体”,完善学生的积累,帮助学生在自己的语言结构中构建新的语言图式。同时,这首诗语言清新活泼,充满儿童的想象力、创造力,诗歌的内容接近孩子的认知水平,反复朗读就能理解。

  【营造课堂情景】

  通过幻灯片的展示将孩子们带入小树在冬天受冻的情境,感受小树的痛苦,再引入到“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孩子们自然的就结合书中的想象说出给小树画上一个“红红的太阳”。

  接着让孩子们听小鸟的叫声,情境融合发挥想象让他们说出自己听到叫声的感受,他们都体会出小鸟们饥饿的叫喊,而且表演十分丰富,这样顺利的引入到“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孩子们:“我会给小鸟画许多好吃的谷粒。”

  由小树的快活和小鸟的快乐,反衬引导出不幸的朋友西西的可怜,让孩子们体会自由说出没

  有腿的悲伤,再自然的引出“假如我一枝马良的神笔??”,孩子们自然的体现出他们应有的善良:“我会给她画一条好腿??”并分别说出假如西西有了这一双好腿后的生活变化,感受西西的喜悦。

  这三小节诗的学习,都是先将孩子们引入诗中情境自然的感受诗人的想象,再让学生在读中得到体会感情然后得到升华。

  【读写结合,举一反三】

  一位外国作家说过:“每个儿童都是一名诗人。”对这句话我深有同感,儿童极具想象力和创造力。在他们的心灵里,有着赤子般的真情,有着天马行空般的奇思妙想,有着成人遥不可及的奇幻。他们在诗歌创作方面具备天资。

  所以在学习这篇诗歌的时候,我抓住课后那个带给人无限遐想空间的省略号,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假如你有一支马良的神笔,你想画什么?”我还没有让孩子们思考,许多小手就高高举起来了,我还是先让孩子们同桌之间相互的说一说,再请孩子给大家说说自己的有了神笔的愿望。孩子们的回答非常精彩:

  我要给盲人画一双明亮的眼睛,让他们都能看到美丽的世界。

  我要为没有水的`地方画上一条河流,让人们都能喝到水。

  我要给我们的学校画许多绿绿的树,五颜六色的花,使我们的校园像花园一样美。

  假如我有一支马良的神笔,我要给贫苦的山村孩子画一所漂亮的学校,让他们坐在明亮的教室里学习。

  假如我有一支马良的神笔。我要给失明的孩子画一双明亮的眼睛,让他们看到五彩缤纷的世界。

  假如我有一支马良的神笔,我要给四川的小朋友盖特别特别坚固的房子,这样他们就不用再怕地震了。

  假如我有一支马良的神笔,我要人们画一双翅膀,在蓝天下自由自在的翱翔??

  孩子们天马行空的想象将孩子真善美一面展现出来,课上孩子的“假如”,让我感受到一颗无私而又纯真的爱心。最后,我让学生把自己刚才想到的愿望写在练习纸上,从而让学生在本节课的学习中非常自然地接受听、说、读、写的训练。

  【课堂诊断】

  教学设计时想引导学生运用学习方法,自主学习、探究课文,但语文教学总是一种缺憾的艺术,总有所欠缺。在评价学生方面没有行程对学生有效的鼓励,在一些朗读上没有指明朗读的目的,致使孩子们对一些朗读的把握有了偏差,比如问题最大出现在第三小节,学生

  体会出了西西的不幸应该带着一些沉重的心情来读这节诗,但是我没能抓住孩子的这一感受进行指导朗读,于是请了几组孩子起来读也没达到理想的朗读效果。课堂上的细节把握不足,如果用“假如”来贯穿全文的语言,不要任意用“如果”来代替,这样可能更能体现出课堂的统一性。怎样从文本出发,最后又回归文本本身,并有阶梯性的,层层渐进,这在以后的教学中需要我不断地推敲,不断地钻研。

假如教学反思4

  就一篇课文或一节课的阅读教学操作而言,一般都存在一个“主线推进”的问题。传统语文教学是将“理解课文资料”作为主线推进的,这是一种典型的“理解式阅读”,且是单线独进,不及其余的直线式教学,其结果只能是少慢差费。在实验过程中,我们根据语文课标的新要求和人教社实验教材的独特优势,构建了一种以“朗读课文”作为主线推进的阅读教学新模式,这样就保证了学生充分的阅读实践,又强化了朗读感悟,同时也十分有利于学生的阅读积累。

  我们以朗读课文作为主线推进,但不是单线独进,不是让学生死读傻读,而是着眼于三维目标和语文教学的诸多任务,实行“横向联动”,在朗读课文的进程中左顾右盼,整体观照,将识字、词句体悟、资料理解、写作技法、认识本事、创新思维、情感态度等等都一一渗透落实。横向联动的关键是“整合”,即将一切教学目标、教学资料、教学要求、教学活动、教学手段都融于“读”中,以读促思,以读促解,以读促记,以读促说,以读促写。具体的'操作方法就是让学生读中识、读中悟、读中说、读中问、读中议、读中写、读中练、读中用。

  南油小学刘庆元教师教学《假如》一课,文中“让小鸟呆在家里,苦苦等待,饿得哭泣。”一句中的“苦苦”这个词语学生不懂,教师没有抽象地下定义,而是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旬反复诵读,仔细体味,结果学生豁然明白:“苦苦”在那里不是说嘴里有苦味儿,是说等得“很辛苦”“很艰难”“很悲伤”。经过细细品读,学生对“苦”字叠用也有所感悟,所以用了那么多“很……”。同时,在对“苦苦”一词反复品读的过程中,学生的同情怜悯之心已由然而生,受到情感态度方面的教育感化,这就是成功的“整合”。

假如教学反思5

  《假如》是一篇文字优美、情感丰富的儿童诗,主要借“马良的神笔”,表达了对小树、小鸟、残疾儿童西西的发自内心的关爱,显示了儿童博大而纯真的爱心。

  在课堂上,我先采取齐读、指名读等形式反复带孩子诵读课文。这首诗从语言特点上看,每段的句式相对一致,尤其是“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这句话在诗中反复出现,读起来琅琅上口。

  在熟读的基础上,孩子们更容易理解诗中所蕴含的各种爱心。孩子们纷纷举手发言,叙述了“给小树温暖”,“给小鸟食物”,“给西西健康的身体”这些文中提到的爱的行为。借助最后一个标点符号:省略号,来进行拓展说话训练,对学生进行仿写的练习。我给学生以适当的引导,学生发言相当积极。

  学了这首诗,学生产生了许多共鸣,产生了许多新的“假如”,萌发了写诗的冲动。我抓住时机,通过对省略号含义的挖掘,让学生认识到身边需要关注的事物还有很多。让学生把自己的愿望说出来。有许多生动的句子给我留下深刻的记忆:假如我有一支马良的神笔,我会给每个中国人画些武器,把侵略我们的敌人都打败,保护;假如我有一支马良的神笔,我会给病床上的张新宇同学画一个好医生,医治好他的病;假如我有一支马良的神笔,我会画一个没有污染的世界,让我们生活得更美好;假如我有一支马良的神笔,我会给地球画上更多的森林,让空气更加清新……孩子们天真的.话语里也蕴含着深深的教育意义,我看到了他们心灵里美好的愿望和对周围事物甚至是政治问题的关心,这一切都是难能可贵的。

  孩子们的想象力、,创造力也见证了他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我在课后布置了一项仿写诗句的作业,让他们也当小诗人,仿写文章,积极的写作,使他们的思考形成文字,语文内涵更深。

  

假如教学反思6

  〖在想象中寻求知识的创新〗

  法国思想家狭镇罗普说过:想象,就是一种特质,没有了它,一个人既不能成为诗人,也不能成为哲学家,也就不能成其为人。想象是一种特殊的思维活动,想象力作为一种创造性的认识能力,是一种强大的创造力量。有了丰富的想象力。对课文的情景就能深入理解,浮想联翩,并思维活跃,创造力强,学习生动活泼。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把新旧信息结合起来,充分发挥想象力,使学生有所发现,有所发展。在教材中,有些课文刻意留下 “空白“,让读者去揣摩。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应用这些“空白”,巧妙地激发学生展开想象,用自己的才智来填补这些“空白”,以增强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

  如《假如》一文,让学生续接课文,我让学生先自由想象,去挖掘“空白”的蕴含,然后再交流,学生的想象是多姿多彩的。有的说:“我有一支马良的神笔,我要给灾区的小朋友画许多书本和学校,让他们能够再回到学校学到很多的知识。”有的说:“我有一支马良的神笔,我要给医院的病人画许多神医和先进的医疗设备,让他们早日康复……”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在想象中激活已有经验表象,进入个体丰富的想象空间,越过语言的表层,与作者的心灵一同震颤,知识层出不穷,得到创新。

  〖为学生提供宽裕的探究空间,寻求知识〗

  质疑问难,是学生自主探究的中国和中心点。围绕这个中心点,教师必须提供宽裕的空间,进一步引导他们深入探究。根据“合作互动”的原则,教学中要改变单纯的师生交往形式,为学生提供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的空间。为此,教师可在教学的关键之处,重点之处设计同桌交流、小组讨论的环节。这样,可以让学生取长补短、相互启发,增加课堂的信息量,促使学生全面深入地探究问题,理解课文内容;又可以给学生提供展示个性的机会和场所,培养他们团结合作、互相竞争的精神。

  《假如》一文的教学,我让各小组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学习。有的用表演形式,有的用分角色朗读,有的边读边演,形式丰富多彩。各小组都在积极地排演,密切的合作。通过交流反馈,同学的评价,他们发现本组的缺点,也学习了别组的优点,重要的是培养了他们自主探究的能力,为创新奠定坚实的基础。

  〖深入课文,挖掘丰富的情感因素,化生硬的技巧指导为情感熏陶〗

  窦桂梅老师曾经说过:“语文课文的.朗读,应是读人家的书,把人家的情感变为自己的。”也就是说,朗读重在读出感情,读出味道。

  如在教学《假如》一课时,课文中四次出现了“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一句,应重点指导学生读出不同的语气,但在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联系课文的内容,启发学生想象小树和小鸟以及西西会想些什么?会说些什么?从而使学生感受神笔的重要,这样,学生在朗读时,语速时而舒缓,时而急促,声音时高时低,时重时轻,读出了不同的效果,每个学生根据不同的理解,也读出了自己独特的感受。

  〖与学生同朗读,共感悟,用不同手段激发学生的情感点〗

  教师生动的语言,对学生是一种强烈的感染。

  在教学《假如》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感受到残疾儿童的不幸,我为学生讲述了一些关于残疾儿童的感人故事,在听了我的讲述后,很多孩子掉下了眼泪。这时,他们再读第三小节时,就能把那种对于不幸的人的关爱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了。而且,在让学生续编课文时,他们考虑得也都是给那些需要关爱的人送去温暖,来表达他们的爱。

  〖主线推进,横向联动,加强整合〗

  就一篇课文或一节课的阅读教学操作而言,一般都存在一个“主线推进”的问题。传统语文教学是将“理解课文内容”作为主线推进的,这是一种典型的“理解式阅读”,且是单线独进,不及其余的直线式教学,其结果只能是少慢差费。在实验过程中,我们根据语文课标的新要求和人教社实验教材的独特优势,构建了一种以“朗读课文”作为主线推进的阅读教学新模式,这样就保证了学生充分的阅读实践,又强化了朗读感悟,同时也十分有利于学生的阅读积累。

  我们以朗读课文作为主线推进,但不是单线独进,不是让学生死读傻读,而是着眼于三维目标和语文教学的诸多任务,实行“横向联动”,在朗读课文的进程中左顾右盼,整体观照,将识字、词句体悟、内容理解、写作技法、认识能力、创新思维、情感态度等等都一一渗透落实。横向联动的关键是“整合”,即将一切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要求、教学活动、教学手段都融于“读”中,以读促思,以读促解,以读促记,以读促说,以读促写。具体的操作方法就是让学生读中识、读中悟、读中说、读中问、读中议、读中写、读中练、读中用。

  南油小学刘庆元老师教学《假如》一课,文中“让小鸟呆在家里,苦苦等待,饿得哭泣。”一句中的“苦苦”这个词语学生不懂,教师没有抽象地下定义,而是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旬反复诵读,仔细体味,结果学生豁然明白:“苦苦”在这里不是说嘴里有苦味儿,是说等得“很辛苦”“很艰难”“很悲伤”。通过细细品读,学生对“苦”字叠用也有所感悟,因此用了那么多“很……”。同时,在对“苦苦”一词反复品读的过程中,学生的同情怜悯之心已由然而生,受到情感态度方面的教育感化,这就是成功的“整合”。

假如教学反思7

  回顾自我的课堂,觉得很稚嫩!一些完美的预设都因自身的原因在课堂演绎中不能达成。

  一、自身的情感没有调控到最佳状态,以至不能将学生引入情境,如感知小树和小鸟的欢乐心境时,学生显得有点被我牵着走,朗读体会情感不是很到位。

  二、对学生的关注也不够,没有让很多处没有让学生言尽,学生还有很多小手举得高高,可我确引入了下一个环节,没有给他们表现的时间和空间。很遗憾!

  三、对课堂生成不能更有效的调控,如我问:小树,小树,你冷吗?学生答:小树他冷极了!此时我若能这样评价:是呀,你太冷了,都忘记自我就是小树了。你应当说,我冷极了!可我没有这样操作。

  我的课堂留下了一些我和学生的精彩,但也留下了许多的遗憾!美丽中有残缺,或许这也是一种美。不足是我努力的'方向,不足是我前进的'动力,不足是我走向成功的基石。我会正视自我留下的遗憾,我会拾起这些残缺,我会珍藏美丽中的黑点!

假如教学反思8

  教学目标:

  1、会认9个字,会写8个字。

  2、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使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读出感情,并且在读中有所感悟。

  3、有关爱他人、关爱环境、关爱生活的美好愿望。

  教学重点:

  1、识字和写字

  2、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从而对课文有自己独特感悟。

  教具准备: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故事导入

  1、生讲述《马良神笔》的故事

  2、有个小女孩也想像马良一样,有一枝神笔,并把她的美好心愿写成了一首诗,题目叫《假如》

  二、范读课文,感悟诗歌大意

  三、自学课文,学习生字

  1、检查生字学习,读含有生字的句子

  2、读生字卡片,组词

  四、以读代讲,朗读诗歌

  1、现在请小朋友们自由地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这首诗共写了几小节?写了小作者的几个美好的愿望?

  2、比赛读

  3、指导读

  五、小结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

  二、有感情朗读课文

  1.小组内交流:你读懂了什么?

  2.全班交流:假如你是小树(或小鸟、西西),你心里会怎么想?

  3、感悟读:你喜欢哪个句子,能说说为什么吗?

  4、延伸读:假如你有一枝马良的神笔,你还想干些什么呢?“练习说话。

  把他们说的连成一首新的《假如》。

  5、试着写下来。

  三、指导背诵:选出你最喜欢的一节背下来。

  四、指导书写

  哭:两个”口“大小要适中,不要漏写最后一笔”点“。

  双:左边的”又“写得稍窄些,捺变点。

  食:上面的”人“写得舒展些,最后一笔是点。

  操:右上方的三个口要写得扁而小,不要超过横中线。

  场:右半边不容易写好。

  ......

  五、完成练习:用”我要给......“说一句话

  六、总结

  如果我们也有一枝马良的神笔,我们会画很多东西给需要关爱的人。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世界就会变得更美好。

  教学反思:

  《假如》是一首儿童诗,借助”马良的神笔“,表达了对小树、小鸟和残疾人发自内心的关爱。诗的内容虽然简单,但字里行间却充满了儿童一颗愽大而纯真的心,是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关爱生活,关爱环境的好教材。它从独特的儿童视角展开,富有深厚的情感积淀,具有强烈的感染力。这一课我设计用两个课时完成。

  一位外国作家说过:“每个儿童都是一名诗人。”对这句话我深有同感,儿童极具想象力和创造力。在他们的心灵里,有着赤子般的真情,有着天马行空般的奇思妙想,有着成人遥不可及的奇幻。他们在诗歌创作方面具备天资。所以在学习这篇诗歌的时候,我尝试让孩子们进行这方面的`练习。通过设问:“假如你有一枝马良的神笔,你还想干些什么呢?”来练习用诗歌中的格式说话。孩子们的回答也非常精彩: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我要给蓝蓝的天空再画一个地球,让越来越多的人们有宽敞的环境;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我要给失学的孩子画一座美丽的学校,让孩子们能快乐地上学......

  “我要给......”这句话的练习也同样有实效:

  如:我要给失学的孩子买一本又好看又实用的书。

  我要给亲爱的妈妈倒一杯不冷也不烫的开水。

  我要给没有头发的人们画上又黑又亮的头发。

假如教学反思9

  新课程理念指出:教学过程是学生学习的过程,教师必须充分发挥好教师的主导作用,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空间,让学生自己活动,从而发现知识、获取知识,让语文课堂充满生命活力,真正让教师的“讲坛”变成学生的“学坛”。

  我选择的是《假如没有灰尘》这篇略读课文。《假如没有灰尘》共5个自然段,层次分明,条理清晰。首段先从人们对灰尘通常的认识写起,指出灰尘的危害,接着笔锋一转,以问句设疑,发人深思,自然导入下文。第2自然段简要介绍了灰尘的大小和主要来源。第3至5自然段从不同的角度详细说明了灰尘的特点和作用,解答了第一自然段所提出的问题。第5自然段是重点段,由“灰尘大多具有吸湿功能”这一特性入手,层层推进,说明了灰尘的重要作用。

  此外,这三个自然段在结构上有一个共同特点,都是先介绍灰尘的特点,然后再具体说明灰尘的作用,结尾都运用“假如没有灰尘”这样的句式,对其重要作用加以强调和总结。

  这篇说明文语言准确、生动,知识性、趣味性很强。作者运用了假设、列数字、对比等说明方法,清楚明白而又生动形象地说明了灰尘与人类的重要关系。

  这篇课文的教学重难点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和说明事物的表达方法。

  本节课我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整个流程是这样的:首先我口述了两个由于灰尘而引发的疾病事件,由此让学生初步了解灰尘对于我们人类生活的危害,进而导出“尘”,用说文解字方式解读“尘”字,概括出它的特点,即小,紧接着要求学生从文中找出描写灰尘大小的语句,并更中肯地概括其特点,即细小、微小;接着进入学文阶段,先出示自主学习要求,即“默读课文,找出描写灰尘特点和作用的句子”,再通过小组讨论交流想法,跟着全班交流,师相机引导学生通过抓住重点词语、语句把握灰尘的特点、作用及作者所使用的说明方法,同时借助自然风光图片(灰尘的杰作)使学生更直观地体会,并相机板书,在小结灰尘的特点和作用后师口述灰尘在军事方面的作用,以此扩充学生的知识面;最后通过文章最后一句及第一段的学习体会作者对灰尘的赞美及概括灰尘的两面性,以此再进行拓展,列举生活中存在两面性的事物,从而得出生活中任何事物都具有其两面性的结论。

  对于本节课的教学,我自认为教学思路很清晰,能把握住课文的重难点,能较好地补充文本的空白,使学生拓宽其知识面,跟学生很好地进行互动,跟学生在轻松的气氛中交流知识。特别是我平时常能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在课堂上能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探讨,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培养其概括能力和表达能力。虽然本节课学生的概括能力还达不到很好的要求,出现不够精确的情况,在今后的学习中将再加大力度进行训练。同时今后的课堂要更舍得花时间让学生去读,创设出一种想读就读、会读就读的场面。

假如教学反思10

  这是一首充满童趣、情趣、理趣的诗歌。全诗用并列结构的形式,借马良的神笔表达了我对小树、小鸟、残疾人的发自内心的关爱。这些关爱显示了儿童一颗纯真无暇的心。捧起这篇课文,浓郁的人文气息扑面而来,这是一首诗,更是一首爱的赞歌。儿童充满了想象力、创造力,他们期望认识社会、改造自然。在儿童的心灵里,有着赤子般的真情,有着火山喷发般的力量。虽然他们往往只能“假如”,可是这些“假如”都是他们对生活、对大自然的独特认识,是他们对完美事物的向往和追求。

  朗读这首诗,学生可能会产生许多共鸣,也可能会产生许多新的“假如”,还可能产生写诗的冲动。这都是要建立在对文本的理解以及对关爱之情培植及的基础上。所以我就把本课的重难点定位在:在品读中激发学生的同情心、爱心,启发学生关爱他人、关爱生活、关爱环境。我首先以《神笔马良》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简便的谈话形式引导学生进入课题。在学习正文的过程中,我主要经过声情并茂地描述感人的故事,创设情境来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并以引读的形式穿插整个教学过程,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同时让学生根据自我的个性创造性地边演边读或边背。

  语文课本不是教本,而是读本。读是语文教学最古老的方法,也是语文教学最成功的一个显著标志。语文教学以读为主,诗歌的学习尤其如此。经过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渐渐进入诗歌所营造的意境中去,在读中感悟理解,在读中触发情感,在读中培养学力,提升思维。这节课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能够主动参与各种学习活动,乐于学习,积累本事、实践本事和想象创新本事都得到必须程度的提高,也能表达对他人、对环境的关爱之情,编出了许多感人的诗句。

  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我注重了根据课文资料给学生创设情境。如:学习第一小节时我为了引起学生的兴趣,设计了让学生扮演小树,让学生去体验小树很冷,并直接与“小树”对话,“小树,你为什么缩着身子?”“小树,你在叹息什么?”进一步让学生走进文本,在这一基础上,再让学生去感悟当红红的太阳出来了,小树又是什么样的感觉?这时,学生的朗读就水道渠成了。学生不但朗读的热情高,并且充分体会到了学习的乐趣。

  我和学生愉快地经历了一次学习之旅,总的来说,这节课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是较高的,并且能够主动参与各种学习活动,乐于学习,积累本事、实践本事都得到必须程度的提高。但上完课以后的遗憾也很多,细细想来,每个孩子们对文字的理解和领悟是不样的,因而表达各不相同。我并没有及时的捕捉到孩子表达时个性化的语言进行及时引导评价,如有个孩子在拓展想象环节说: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我要给炎热的大地画一丝凉意。当时,我只是在想:不错,能想到这个!立即表扬:“真是不错的想法!”课后,我想,为什么要画一丝凉意呢?我能够追问一句,我因缺乏相应的.教学机智和打破常规的胆量,没有给孩子进一步表达的机会,很可能扼杀了一个很好的教育契机!

  课后我让学生以课文那样的形式写在写话本上,在欣赏学生的作品时,我再一次被那句句朴实、单纯的话语而感动。一位学生写到:假如我有一支马良的神笔,我要为生病的爷爷画一个健康的心脏,这样他就不必整天躺在病床上,能够天天跟我在一齐了。还有孩子写到:假如我要一支马良的神笔,我要为四川的小朋友画结实的学校,这样地震也不能摧毁它,小朋友就能安心安全的上学了。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我要给乞丐画一个家,他们就不会到处流浪,时时挨饿。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我要给沙漠画一片绿绿的小草……多有心的孩子,多善良的孩子,我感动至极。

  这课教学本着“以学生为本”的原则,注重学生的理解和感悟,注重学法指导,努力培养学生自学、合作、探究学习的本事,注重情感体验,注重人文关怀,使孩子们体验到学习的欢乐,爱学、乐学。自我也在教学中受到启发,课堂以学生为本,让学生畅所欲言,这样的课堂学生们既充满活力,也乐于学习。

假如教学反思11

  《假如》这一课的内容实际上比较简单,与孩子们的生活实际很近,所以最容易引起同学们的共识,特别是课后的省略号更给大家提供了无限遐想的空间,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假如我也有这样的一枝神笔,我会……当然这也是本节课的一处亮点。同学们说的还是挺不错的,也说的`比较精彩,美中不足的就是给大家展示的时间有点短了。

  另外,在这节课上我也出现了不少问题如:学习第二小节的时候,我抛出的问题是:你有没有苦苦等待的时候,那时你会想些什么?结果孩子们的回答几乎上全是希望妈妈早点回来给自己做些好吃的等等。原因就在于我给的问题目的性不强,学生会毫不忧郁的作出了回答。假如把问题换一种说法:当你一个人在家的时候,没有吃的没有喝的,饿的发慌,这时候,你的心情怎么样?这样学生就会很自然的说出很孤单、很无助的感觉。然后老师接着引导而此时的小鸟也是这样在家里(苦苦等待 饿的哭泣)。在这个基础上指导学生朗读课文,学生的体会应该是比较到位的。

  因此,要想上好一节课,大框架确定后,还要在细节上多下功夫,只有考虑的周全,才能应对学生在课堂上出现的种种问题,并能作出较恰当的回答。有时侯,一节课正是因为有了这些不起眼的小问题而显得精彩,使整节课显得有生机。

假如教学反思12

  诗歌富有想象力,其中蕴含的意义比较深刻。作为低年级的诗歌教学,在某种意义上应让学生“不求甚解”,不能围绕内容过多地死抠,这样反而降低了学生学习的兴趣。那么,如何才能让学生比较好的理解诗歌呢?只能让学生读,读通读顺、读出语气、读出感情;让学生多读,自由读、同桌读、小组读、竞争读、对比读、背诵。通过朗读理解诗歌的含义,品出诗歌的韵味,体验诗歌的.情感。

  课堂教学改革倡导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给学生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会学习、爱学习,体验学习的乐趣。教学过程中,充分让学生自主、合作。在识字时,学生自由识字、同桌指读、自己归纳识字方法、自己发现书写规律等。

假如教学反思13

  这首儿童诗歌,借“马良的神笔”表达了对小树、小鸟、残疾人发自内心的关爱。对孩子的影响是深远的。除了能从中积累语言外,还能纯洁孩子们的心灵。面对这样一首文字平凡而情感充沛的诗歌,我探索着采取简洁的线条,走出教师烦琐分析、学生被动接受的说教式教学的途径。

  1、创设情境,入情入境。

  叶圣陶先生指出:“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以亲”。从心理学角度来讲,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情境因素对人的情感能起感染作用。小学生因生活经验缺乏,知识水平有限,教学中如果仅靠文字的叙述,很难向学生呈现直观形象。因此,要善于创设各种直观情境。这节课我创设多种情境,如在教学第一、二小节时,通过创设“小树在寒风和大雪中受冻”、“小鸟在鸟窝里孤零零地大哭”两个情境,让学生仔细看,仔细听,通过多种感官的感受,引发学生内心体验,感受到小树的寒冷,小鸟的孤单,西西的痛苦。这样,让学生达到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景,深刻体验文中蕴含的情感。

  2、揣摩文字,诱发情感。

  课文的情感总是从字里行间显露出来,特定的语言总是表达特定情感,特定的表达方式和文章的情感倾向紧密联系在一起。教学中,应在感知课文语言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品味揣摩语言文字,强化语感训练,使学生品出言中之意,悟出言中之理,感受言中之情。如在教学第一小节的过程中我引导学生对“缩着身子,轻轻叹息”的理解,让学生看图后边做边说说小树在叹息什么,让学生边模仿小树冷的动作边学着小树说说话,让学生感受到小树的可怜,通过反复诵读,体验文章的思想情感。

  3、引导想象,升华情感。

  想象是思维的特殊形式,是发展学生创造力,陶冶高尚情操的重要智力因素。有些课文的`情感可以向文外延伸,抓住伸展点发挥想象,可以使学生的情感进一步升华。在教学第一小节时,让学生发挥想象在红红的太阳下小树有什么感觉?会说些什么呢?让学生仿佛自己就是那太阳下的小树,学生展开了自己的想象,体会小树有了太阳以后再也不觉得冷,而是感觉非常的暖活,这样的想象让学生更能溶入情感,更好地体会小树在阳光下享受的温暖,感受小树内心的开心。

  4、读写结合,深化体验。

  这首诗从语言特点上看,每段的句式相对一致,尤其是“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这句话在诗中反复出现。适合对学生进行仿写的练习。而且这篇课文的内容也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因此学了这首诗,学生产生了许多共鸣,产生了许多新的“假如”,萌发了写诗的冲动。我抓住时机,通过对省略号含义的挖掘,让学生认识到身边需要关注的事物还有很多。让学生把自己的愿望说出来,写下来。读写结合,让学生把自己独特的体验通过语言表达出来,让体验在学生写话中升华。儿童充满了想象力,创造力,虽然他们往往只能“假如”,但是这些“假如”都是他们对生活、对大自然的独特认识,是他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

  总之,整个设计我注意把学习的自主性交给学生,使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意识得以长久的保持,做到乐学,主动地学,学有所得,在轻松愉悦中掌握知识,发展语言。

  

假如教学反思14

  《假如》是一首充满童趣、情趣、理趣的诗歌,语言清新活泼,充满儿童的想像力、创造力,表达了对小树、小鸟、残疾人发自内心的关爱,显示了儿童博大而纯真的心!全诗用并列结构的形式,引导学生学会关爱环境,关爱动物,关爱他人。最后一小节以“假如我有一支马良的神笔”结尾,耐人寻味,给学生留下了一个很大的思考空间与说话、写话练习的平台。为了激发学生说话的兴趣,我出示了多张图片让学生欣赏,它包括:饥饿的熊猫、被破坏的森林、被污染的小河、地震后的孤儿、失明的小孩、失独的父母、窑洞中学习的小孩、失去家园的人们等。我问:“假如你有马良的`神笔,你会怎样做?”话音刚落,小手纷纷举起来了,胡杭成说:“我要给穷人画一间房子,给他们住。”“为什么呢?”“因为他们没有房子。”“你可以按照课文的方法完整地说出来吗?”“因为他们没有房子。”这时我只好再请一个同学回答。林诗雅说:“假如我有一支马良的神笔,我会给失明的小孩画一双健康的眼睛,让他们看见这个美丽的世界,不用再生活在黑暗中。”她的回答赢得了同学们的掌声,可能是有了一个好的开始,接下来的小孩大多都可以从图片中找到了说话的内容,于是我就让他们把自己的想法画出来,经过20多分钟,绝大多数的学生都完成了草图,虽然没有填色,但也知道他们画的是什么。经过练说和画画,我估计动笔写是没有什么问题了,接下来的一节课我就让学生把图画的内容按照课文的格式转化为文字表达出来,动笔前我强调:题目要写在中间,诗的内容从第二行开始写,前面大概空三个格,要学会分行,关键字有“我要给、画、让”等。时间在慢慢地流逝,我期待着学生的好佳作。谁知收上来的诗,完全不是课文的形式而且很多是“断章取义”的。我懵了,是什么原因?我绞尽脑汁,大概的原因可能是说话与书面语言表达是有本质上的区别,说话只要能表意清楚,人们都会明白对方说点什么,但是如果要用书面语言表达出来,就要涉及到多方面的要求了,它既要符合语法,也要标点正确,所以写作是件非常困难的事。这首小诗虽然字数不多,但对于小学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却成了大难题。为了让学生完成第一首诗,我决定重写。这次我在稿纸上仿照课文的格式,写了一个开头,相关的内容也找了三个平时语言表达能力较好的同学说了几个例子,然后再让学生仿写,这次的情况比上次的好了一点,

  但是还是不理想,会写的而且格式正确的还是那几位学生。此时我真有点郁闷,问题到底在哪?有些学生会说,但到了让他们写的时候,就为什么不会用文字来表达?我百思不得其解。思前想后,我再做一次尝试,把这首诗歌的格式做成一张填空式的幻灯片,让学生填空。当我要求学生把这首诗再重写一遍的时候,有不少学生不开心。我说:“你们上次写的诗,内容是不错的,只是格式不对,这次你们只要跟着老师的格式去写就可以了,不信你们看。”要写诗的格式呈现在大屏幕,学生看了,眉头舒展开了。很快他们在动笔了,有了可供选择的内容,如:失学的小孩、失明的孩子、饥饿的熊猫、被污染的小河、被砍伐的森林、被污染的空气、堵在路上的汽车、失去家园的小孩

  失独的父母、患上重病的人、孤独的老人、贫困山区的孩子、流浪的小狗、失去亲人的孤儿等,他们用了15分钟的时间就把诗完成了。这次收上来的诗比前两次好多了。细细地回想之前的引导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原因是我过高地估计了学生的能力,其次是大多的学生都缺乏语言组织能力,再加上脑海中的词语不丰富,能写的字不多,所以当他们要把口头的语言转变成文字就碰到很大的困难,所以填空式的仿写,是低年级学生写作的一道桥梁,它可以减轻学生的压力,也可以消除学生对写作的恐惧感。

假如教学反思15

  《假如》这是一首诗歌,是一篇神话故事。借马良的神笔,表达了对小树,小鸟、残疾人发自内心的关爱,启发我们关爱他人,关爱生活,关爱环境。这首诗歌在写作特色上,结构相同,都采用“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的句式,结尾用省略号留有悬念,便于想象,语言通俗,朗朗上口,我在课堂教学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把新旧信息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自有发现,自有发展。

  一、注重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学生丰富的学习情感。

  朗读训练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项语言训练。它既是理解语言的有效手段,也有助于增强语感,发展语感。通过紧抓文中重点字词的'理解,以读为主,创设情境将学生带入课文,运用角色转换的方法,通过有太阳和没太阳、有食物和没食物、健康与不幸的比较,让孩子产生真切的情感体验,读好课文。从情出发,喷发爱心。诵读课文这一环节不仅可以积累语言材料,增长知识,同时可以全方位地积淀语感经验。

  二、重视学生个性培养,激发学习兴趣。

  通过故事的形式点燃孩子学习的热情,并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注意挖掘孩子的内心,朗读这首诗时,孩子产生许多共鸣,小鸟挨饿的痛苦,鸟妈妈寻食的艰辛,很容易让孩子体会到父母为孩子无私奉献的感情;孩子对大自然、对小动物、对自己的朋友有种无言的感情,由此自己也可能会产生许多新的“假如”。通过小练笔的方式,将孩子真善美一面展现出来,课上孩子的“假如”,让我感受到一颗无私而又纯真的爱心。

  三、疑惑和不足

  教学设计时想引导学生运用学习方法,自主学习、探究课文,但是语文教学总是一种缺憾的艺术,总有所欠缺。教师的教学的心理素质需要加强,以免影响到教学临场发挥。比如在复习词语“哭泣”的时候,学生容易将“泣”读错,如果能够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及时将“谷粒”的“粒”和“哭泣”的“泣”作比较,相信同学们不会再读错了。以及在配乐朗诵这一部分,我教学时选择全班集体诵读,这个环节如果能够指名一两位同学伴着美妙的音乐进行诵读,教学的效果会更加的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