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追问
浅谈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追问
浅谈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追问
新课程要求我们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与方法,不但要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更要将教师主导、学生自主落实到位。这就要求教师凭借高超的教学机智和高度的教学敏感,用一双慧眼及时捕捉稍纵即逝的生成性资源,及时追问、适时追问。通过追问拨动学生的心弦,引领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提升学生的认知潜能,促进学生的发展。但前提是,教师的追问必须是有效的。那么,教师在课堂上如何构建有效的追问呢?
一、有效的追问,它应该是在前次提问基础上的延伸和拓展,为了使学生弄懂、弄通某一内容或某一问题,在一问之后又再次补充和深化,穷追不舍,直到学生能真正解答出彩为止
比如一位教师在上《金岳霖先生》时,有这样一个环节:
老师:请同学们十分注意本段中描述林徽因的细节有几个环节,一是老朋友收到“请客”的“通知”,大家为什么会“纳闷”?
同学一:可能是金先生一向小气,不请客。
同学二:我觉得不一定是小气,倒极有可能是作为一个大家、高人总有其怪癖,一向不善于应酬或者不愿意把时间花在无聊的应酬上。
老师:不管怎样理解,这些描写都说明了什么呢?
同学:显然表明了这一次请客的非同寻常。
老师:不知大家留心没有,先生请客的地点是选在哪里的呢?
同学:北京饭店。
老师:有谁知道当年北京饭店的地位吗?
同学:这是当时名流出入特别是中央接待国宾的首选饭店,就是我们现在经常说的中央接待国宾的“指定宾馆”。
老师:假如我们把前后联系起来思考、分析,你会发现什么呢?
同学:觉得金先生对林徽因的纪念很庄重,友情特别深厚。
老师:说得很好。可是假如我们不对这里的描写做这样的细节和语言的分析,会有这样的发现吗?
同学:应该比较困难吧。
老师:所以,请大家注意,阅读文章,特别是经典的文学作品,尤其需要我们从精致的描写入手,从细节入手,从语言甚至从词句入手,这应该就是古人之所谓披文而知理入情,于细微处见精神。
这一教学环节通过不断地激励、引导和启发,将学习者逐渐导入文章的内里尤其是语言的深处,又在学生揣摩、研讨和分析的过程中,巧妙点拨,或设问,或比较,或总结“告诉”,力求让学生探究出文章深处的意蕴,感知作家作文的深度情思。古人云:“学贵有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问题即是思维的起点,又是思维的终点。以恰当的追问帮助学生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此及彼,使学生能够深入透彻地理解课文内容。
二、有效的追问,教师就要架构好文本与学生思维间的桥梁
因年龄、阅历关系,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往往会存在误解或不完整的理解。如《我与地坛》中,史铁生在正当青春年华时失去双腿,他通过地坛探寻生命的价值和意义,不仅看到生命中难以承受苦难的普遍性,也敢于在苦难中不吝前行,他的这种感悟是幸福一代的学生难以理解的。但母亲身上那种面对苦难的勇敢、坚强却很能打动、感染我们的学生。这时老师可以适当地追问:“题目为《我与地坛》,作者为什么写了地坛后还要写母亲?母亲与地坛有哪些相似之处?”借由探讨母亲的精神再回过头来探究地坛所呈现的生命本质,学生理解起来就相对简单些。可见,老师在文本与学生间“引线”,可以在学生与文本间构建理解的桥梁,进而唤醒学生的情感经验,丰富他们的心灵世界,把自己的想法、感触、思考与同学与老师讨论交流,让彼此的思想碰撞出智慧的火花。追问为学生叩开的是文本与自己思维间的一扇窗户,相信真知的光芒会透过窗户将他们引领到作者通过文字所要表达的情感殿堂。有了这丝光芒的指引,加上学生自己的思考、教师的推波助澜,相信语文课的“语”味也将会越来越浓烈。
三、有效的追问,应该能帮助学生搭设思维的跳板,开拓学生的思路,活跃思维,突破教学难点,在更高层次上引导学生继续思考,进一步激起学生思维火花,提高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
课堂之所以是充满生命活力的,就因为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体。课堂教学的价值就在于每一节课都是不可预设、不可复制的生命历程,在生成的课堂上需要教师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需求,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需要老师展示学生真实的学习过程,使之获取知识,形成能力,提升语文思维。凡是特级老师的'课,精彩之处也往往在追问处。他们会合理地利用学生的回答进行课堂的生成,在学生的回答和自己对文本的理解间架设跳板,帮助学生成功地走入文本。让问题从文本中来,到学生中去,再让问题由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最终巧妙实现问题的嫁接,文本与学生的融合。这种循环式的提问,首先叩开学生思维的大门,接着利用学生自己铺设的台阶,引领学生的思维向着真知不断靠拢,最后实现问题的解决。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行是知之路,学非问不明。”适时的、有创意的追问,是教师课堂机智的充分表现。在有效的追问中,师生都是思考着、发展着的主体,并互相影响着,共同创设一个美好的境界。追问因生成而起,又以生成而落。
“玉不琢,不成器。”打磨一堂好课是一个长久的过程,是一个不断追问、不断反思、不断发现问题的过程,要打磨出一堂有效的好课必须仔细地去雕琢、去打磨。只有我们在备课、听课、上课中不断追问课堂、剖析课堂,课堂才会充满活力,学生的思维才会被点燃,学生的智慧才会被最大限度地开发。语文课堂必将因追问而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