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课程教学改革中的实施研究
英语课程教学改革中的实施研究
英语课程教学改革中的实施研究
贵阳学院教育科学学院 余小龙
【摘要】在地方院校专业课程中开展一些学科的双语教学十分必要,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到开展双语课的目的、教材的选择、教学开展的步骤和内容以及考核方式,双语教学中应当尽量以课程本身的教学为本而不致手段与结果偏离。
【关键词】双语教学;地方院校;教学改革;儿童哲学
相较于一些教学实力雄厚的大学,地方院校特别是中西部地区的地方院校在专业课双语课程的开设上所存在的问题和困惑尤多,加深对地方院校开设专业课双语教学的认识和实践具有积极的建设意义。
一、地方院校专业课双语教学的必要性
2001年,教育部提出“本科教育要创造条件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公共课和专业课教学”,而“暂不具备直接用外语讲授条件的学校、专业,可以对部分课程先实行外语教材、中文授课,分步到位”。显然,全球经济一体化及文化教育资源在更高层面上的创造和分享都要求对英语这门国际化的语言有着更好的掌握和运用,除了专业的英语专业学习者外,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如果没有更好的学术视野和眼光,只能闭门造车,对本专业的学术前沿动态及方向毫无了解,只能进行低水平的重复建设。对于每一个学习者而言,浪费了获得新知和真知的机会,而对于整个国家的高等教育而言,更是对一代人的智力浪费,滞后了高等教育在国际视野的层次进行交流和学习的时机。
作为贵州省的地方性院校,贵阳学院实施双语教学的条件相对欠缺。处于西南地区的贵州如果要跟上整个社会和时代的发展节奏,在教育上或许相较其他领域则更有可能,因为教育的发展并非完全跟社会经济水平的层次成绝对的正相关,且当今文化教育资源共享的渠道已然大大拓展,地方性院校同样可以在教育改革的诸多领域大胆尝试和广泛交流。
《儿童哲学》课程作为学前教育专业的专业课程,目前在理论探讨和实践中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如何认识儿童的哲学,如何以哲学的角度看待儿童,进而展开对学前儿童的研究、更新,对学前儿童教育的认知,都是开设该课程所要解决的问题。贵州的学前教育事业目前相对落后,不仅体现于一般意义上的师资力量不足和硬件设施匮乏,更体现为对此学科的本质和内涵认识肤浅,因而贵州地方院校学前和小教专业的学生作为未来贵州各地方基础教育的主力和骨干,自应承担起开拓和推进各地基础教育的重任,故而他们的知识视野和层次也就至关重要,在一些专业课程上进行适当的双语教学尝试定当有着积极的意义。
二、《儿童哲学》专业课双语教学的具体实施
1.开展双语教学的目的。当前国内各层次的教育机构都在提倡双语教学,但从幼儿园直至大学甚至研究生学业阶段都愈发热门的双语教学目的是什么,很多时候却欠缺冷静的思考和严谨的学术界定。一般意义上对“双语”或“双语教学”的界定是指将学生的外语或第二语言,通过教学及相应的环境,经过数阶段的训练,以期达到代替或接近母语的运用水平。但对高校的专业课而言,却不能将双语课设置的目的本末倒置。作为专业课的《儿童哲学》并非仅仅为了提升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其主要目的依旧是着眼于本专业课程内容,甚至可以说正是为了在更高的层次提升对《儿童哲学》这一课程的认识和把握才尝试双语教学。因为此学科在国内的研究和认识尚属起步层次,实践更有着广泛的进步空间,对地方院校相关专业的学生而言,实施双语教学固然有提升英语水平的意图,但笔者认为拓展对该课程的专业认识和把握才是根本目的。
2.教材的选择。目前,国内在《儿童哲学》领域亦有一些不错的着作,如刘晓东先生所着的《儿童精神哲学》,该书以文化史为立足点,以现代自然和人文科学为背景,将儿童凸显在历史、文化、人群之中,作者认为儿童是思想家,是“成人之父”。另则如詹栋梁先生的《儿童哲学》一书,该书从儿童哲学的基础,儿童思想的发展、想象与推理、分析和判断等环节对儿童的思维模式做了较全面的探讨。作为刚刚起步的学科,此类着述对相关专业的学生具有很好的阅读价值,对儿童哲学这一概念有着全面和较系统的理解。但是,和大多数国内教材类似,哪怕是最富有生活意趣的儿童教育专业的教材依旧理论十足、章节布局严谨,而对理论背后丰富、生动的教育事实和人物关注不够。事实上,在专业课中穿插适当的教育事实和人物并非仅仅为了活跃课堂或调动上课积极性,而是因为所有的教育理论总是鲜活地存在于具体的教育场景和事实之中,欲探讨活的教育,别无他途。贵阳学院教育科学学院(以下简称“我院”)所选教材为David A.White博士所着的Philosophy for Kids:40 Fun Questions That Help You Wonder about Everything,本书并不是很在意所谓的“系统性”或“全面性”,相反更显得十分“零散”和“琐碎”,全书以40个问题构成,每个问题引用某一着名思想家的类似言论,然后设置哲学困境,提出相应的问题供学生回答和交流,随后则指出各种回答之间可能存在的哲学悖论,以激发学生探讨哲学问题的兴致。因此,此书的选择意在让没有太多哲学兴趣的学生能在常见的情景中发现哲学的广泛存在,培养其哲学思维水平。该专业的学生将成为学前教育教师,如果对哲学问题比较陌生,也就无法充分关注儿童的哲学思维,更不能将对儿童哲学的认识运用于学前教育各方面了。
3.教学的开展。在双语教学通常被归类的几种不同类型中,双语教学只能是维持性双语教学,即指学生入学之初采用母语授课,而后则逐渐过渡到部分学科采用学校规定的另一种语言进行学习。我国并不是一个双语国家,沉浸式双语教学和过渡型双语教学都缺乏外在环境的支持,英语教育属于“外语”教学范畴,而不是“第二语言”的教学范畴。在双语教学中,虽然尽量要求教师能用流利而准确的'英语进行教学,但并不能完全排除汉语,以免因语言的滞后造成学生的思维障碍,教师使用英语时必须尽可能贴近学生的英文水平,且适当利用一些非语言的行为如各类手势乃至表情,直观而生动地提示和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以保证教学尽可能顺利进行。
我院学生的英文底子普遍薄弱,尤其是听说能力相较阅读和写作能力更为不足,故教学之前必须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每次教学任务大致为教材中所提出的一个问题,学生必须在下次上课之前将该问题的内容加以充分阅读,不认识的词汇和搭配必须自己查阅清楚,而每篇文章所提出的数个问题必须梳理出答案并书写于书中相应位置,对于文中针对答案所提出的哲学悖论每个学生必须提出自己的看法。一些英语底子薄弱的学生可先用汉语写出自己的想法,在教学中回答问题、与学生交流时可适当穿插一部分汉语,使整个教学过程顺利开展。
在整个教学中,教师应确保使用英语用语的准确性和平易性,对于少数学术术语必须以较通俗易懂的方式阐述,一些因文化差异很难用英文表述的内容可适当穿插汉语,以保证整个教学过程的平顺性,此项工作要求教师必须对学生的实际英语水平尤其是听说能力有切实的了解,在教学设计中有所安排。本专业学生过英语四级的比例不是很高,所做教学PPT或相关电子文档及视频最好能辅以较完整的英语字幕,尤其是课文中所讨论的哲学悖论部分尽量以幽默有趣的讨论题材及资料进行,使学生真正体会到生活中哲学之存在和对思维锻炼的价值。此外,因学生英语水平的差异,可尝试建立学习小组,一组之中各种层次英文水平的学生兼有,上课前先就相关讨论内容做预习讨论和表述,课堂教学时每组都要发言,每次课按人次轮换,尽量调动团队的学习能量,做到相互提升和促进。
4.考核方式。因该课程的操作性特征,在制定培养方案时设定为考查课,将平时成绩作为最重要的部分,在登分册上就每位学生回答的次数和水平做好相应的记录作为期末成绩的重要部分,所分小组的整体表现也应纳入对各成员的考核参考中,这样更有利于促进各小组之间的积极配合。平时所交作业最好能有一部分涉及相关教学内容的翻译,因最初几星期的教学情形反应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足、英文水平欠缺,对文本的翻译能解决最基础的字词关,对于教学的顺利开展十分重要。期末考查则指定学生在所讨论的各问题中划出一定的范围选某一题材写一篇小论文,在相对较深的层面上考核学生的综合理解及运用能力。
三、存在的问题及思考
本课程的核心是要认识儿童与知识的关系,儿童与知识之间本为一种“原生态的和谐关系”, 幼儿园所教的知识应当是“有意义的知识、行动性的知识和经验化的知识”,而知识与儿童的剥离只会割断儿童对知识意义的追问,且剥夺儿童对知识的情感体验,使儿童丧失思考的能力与探究、质疑的求知精神。
本课程所选教材侧重于对具体哲学问题的探讨,虽然本书是针对儿童的,但实则任何人皆可阅读和讨论。即使学生在对相关问题的讨论上有所收获,这跟他们对学前儿童的哲学思维方式并无直接相关,因为他们在课堂上所获得的哲学认知和体会是大学生的思维水平所具有的。开设本课程的目的是让本专业学生对学前儿童的认知方式尤其是儿童所独有的哲学式的思维有所认知,进而能在学前儿童教育各方面以新的思维和眼光进行更符合儿童思维特征的教育活动。因此,在教学中,应当参阅直接讨论儿童哲学相关内容的中文教材,如詹栋梁先生认为从知识的角度来看,知识与儿童密不可分,知识起源于探究,而探究起源于个人与环境交互作用的经验,因而儿童的教育方式从本质上讲只能通过环境的创设进行引导而无法直接通过讲解。这些理论或许并不新鲜,但地方院校的学生对其深入的理解和认识仍有不小的难度,而在实际的学前教育活动中能付诸实践则更需要反复锤炼,才有可能让他们改变过去对学前儿童教育模式的看法和理解。因此,将双语教学与专业学习做到相得益彰,还有很大的讨论和改进空间。
学生的英文水平总体不高,该专业课有变成大学英语课的趋向,尤其是学生没有做好提前的阅读和查阅工作时较为明显。因一次课的时间有限,往往对文本的梳理要耗掉大部分时间,剩下的讨论和分享时间不足,而讨论和交流恰为此课的关键部分。让学生的英语水平和专业课教学相互促进,通过双语课教学拓展使学生深入理解教材、增强教育行动能力,依旧有待于在实际教学中不断摸索。
参考文献:
[1]庞继贤,丁展平。从二语习得的角度看大学专业课程的双语教学:理据与模式[J].浙江大学学报,2005,(9)。
[2]郑三元。儿童与知识——一个值得反思的幼儿园教学哲学问题[J].学前教育研究,2007,(10)。
[3]詹栋梁。儿童哲学[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5.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