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字理,提高低年段识字教学的效率

  运用字理,提高低年段识字教学的效率

运用字理,提高低年段识字教学的效率

  作者/张丽荣

  纵观目前的识字教学,仍存在着许多高耗低效的现象。学生的识字过程往往是大量、反复、多次的读写。这样机械地重复导致他们识字负担过重,对字词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低,错别字多。那么,如何教给学生正确、快速、高效的识字方法呢?

  袁晓园先生在《汉语具有简短明确的特点》一文中指出:“世界上唯有汉字有字理。”字理,也就是汉字的构字理据和组成规律。合理运用汉字的字理,分析汉字音、形、义之间的内在联系,能达到帮助学生识字、理解词语,培养学生识字能力,提高识字教学效率的目的。

  一、挖掘汉字文化,激发识字兴趣

  低年段的学生好奇、好动,单纯的字形讲解会让他们觉得索然无味。在进行字理识字之前,教师可以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激起学生识字的热情和兴趣。如在《红日圆圆》一课的教学中,我把本课所有的生字的甲骨文字体呈现在屏幕上,让学生猜猜是哪些汉字。学生由古文想今文,每当猜对一个字,学习的兴趣就增一倍。很快,他们就进入了识字的情境当中。我在教学象形字时,先把从网上下载的《36个象形字》水墨动画片播放给学生看,有趣的情节,传神的汉字勾勒,让一个个汉字呈现出一幅幅美妙的图画,学生兴致高涨,接下来的象形字学习便成了愉快的识字之旅。同样,依据字理,在教学“寒”字时,也可以遵循字理:“人住在简陋的房子里,铺着冰,盖着草,会觉得怎么样?——岂有不寒之理!”这样,学生会感到汉字很有趣。

  学生明白了,原来汉字从古至今竟然有着如此传奇的魅力,学习合体字时,他们也会试着给汉字编编故事,识字兴趣得到了激发。

  二、字理方法多样,提高识字效率

  分解字形、解析字义是字理识字最重要的方法。在字理识字教学中,独体字的教学可以进行笔画分解,或对照实物和图片来分解字形,让学生了解字的笔画代表的是实物的哪个部分。如在“象”的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对照“象”的图片及古文字,指出哪是象的头、象的鼻子、象的脚,学生学起这个字来就容易多了。合体字的教学可以分解部件,让学生了解每部分所表示的意义(特别是会意字更需要了解),再把部件组合起来了解字义。如在“尘”“尖”“从”“众”“看”的教学中,我让学生观察这些字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它们分别表示什么意思。学生很快就能在字形的分解中看出字的意思来:“小土尘,小大尖,双人从,三人众,斜手看。”这些简单的识字顺口溜便脱口而出了。

  除此之外,在教学中,我们还要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进行字理教学,提高识字效率。

  故事符合低年段学生的识字心理特点,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渗透字理的汉字故事也能很好地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如在学习彩虹的“虹”字时,许多学生不理解为什么用“虫”字旁。于是,我给学生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很久以前,大雨过后,太阳出来了,天空中架起了一座美丽的彩桥。可是不多久,这样的景象就消失了。大家去请教当地的智者。智者告诉大家,这是天上的一条两头神虫,下过雨后正下到人间来喝水呢。于是,百姓们纷纷把这条雨后出现的神虫叫作‘虹,(与‘虫’的音相似)。因为它有许多种颜色,所以百姓们又叫它‘彩虹’。彩虹是传说中的一条神虫,所以‘虹,字用的是‘虫’字旁。”神奇的故事能把学生引人神奇的境界中,让一个个汉字也因此变得神奇而有魅力。只要所讲的故事能够与汉字的字形、字义联系起来,帮助学生解析字形、理解字义,就能加深他们对汉字的记忆。

  这样的方法一般适用于直观形象又适宜用动作来演示的汉字。如“看”字的教学,我把左手斜搭在眼睛上方(“尹目”),告诉学生这就是看,表示手搭在眼睛上方看的样子;在教学“采”字时,我把手做成“爪”的'形状,故意在“木”(教室里的一株盆景)上摘东西,帮助学生理解“采”的字义;在教学灭火的“灭”字时,我借来一盏酒精灯,点燃后用盖子往上一盖,火就灭了,不用多解释,学生就能轻松地理解字义,记住了字形。

  汉字从结构上分为独体字和合体字两种类型。独体字是由点、横、竖、撇、捺、提等笔画组合而成,合体字则是由独体字演变而来的偏旁组合而成。用这有限的笔画和偏旁组合成数万个汉字,这就产生了大量的形近字,给汉字的认读、书写和使用带来了困难。形近字是低年段学生记忆的难点。对于这样的字,我们最常用的方法便是比较。在比较中区别形近字的异同,重点是辨异。如“清、请、情、晴”等合体字可以通过比较不同形旁所表示的意思来区别字义,了解它们使用的不同语境;而“广、厂、鸟、乌、兔、免”等独体字可以通过笔画的比较,同时结合字理来识记。

  图画展示法在低年段的象形字教学中可以经常使用。如教学“象、马、牛、羊、木、日、月、舟、鸟”等字形时可以出示图片,让学生结合字形来对比,进行形象记忆。

  当然,在教学中我们可以根据具体的汉字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有时也可以把几种方法结合在一起使用,只要能够促进学生的形象思维,又符合汉字的字理,(www.fwsir.com)就值得采用。

  三、识字写字结合,落实课标精神

  对于教材中要求学生不仅会认而且要会写的字,我们一般需要让学生当堂用笔在本子上书写2 3遍,以便及时发现问题予以纠正。同时,在书写中也能让学生的眼、耳、口、手、脑多种器官协调活动,让汉字的音、形、义在学生大脑中建立起紧密的联系。这是符合识字教学规律的,也是生字巩固不可缺失的环节。如在教学“教”字时,为了让学生理解“教”的字理,识记“教”的字形,我编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位拄着拐杖的老爷爷(‘产’)要过河,他的小孙子过来了(下部的‘孑’),搀扶爷爷过河,这真是一个孝顺的孩子(指出‘孝’字)。”“教”的右边是“复”,我用简笔画的形式展示出反文旁表示手持鞭子的形象,再告诉学生,教育最初的本义就是教人行孝。然后,我指导学生书写,要求他们注意间架结构,注意汉字的字形美。学生在字理分析之后,对“教”字记忆深刻,也不容易写错字了。如此一来,识字与写字相结合,学生学得兴趣盎然,记得也牢固。

  识字是一个反复、长期的过程,教师要创造多种方法和途径,增加汉字和学生见面的机会。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还要渗透“字理为本,多元识字”的理念,有层次、有梯度地把识字教学放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与认识事物结合起来,使学生在识字的同时,发展语言,提高认识能力。学生在语言环境中学到的字词是活的,带着感情去记忆的东西是牢固的,收到的学习效果也将是事半功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