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成对话,追求共生式语文课堂

  生成对话,追求共生式语文课堂

生成对话,追求共生式语文课堂

  作者/甘 雯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和文本之间进行互动对话的过程。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也要积极构筑平等对话的交流环境,让学生在共生式课堂中更好地成长。学者黄厚江总结提出了语文共生教学法,认为共生的课堂是"活"的课堂,学生、教师都要处于"活"的状态,而在多维度对话中,语文课堂才能变得更灵活。

  一、遵循文脉,层层深人

  在共生式课堂中,要生成对话必须建立在文本的基础上,因此教师要根据课本的特点找到能促进共生教学的切入点。而后教师要以此作为生长点,不断深入地提出问题,并鼓励学生提出问题,依循文章的脉络进行讨论。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仅掌握了文本的内容,同时也掌握了文本的脉络。

  学习《囚绿记》一文时,教师可以借助文章中的句子引发师生对话,促使学生层层深入地感受文本的内容,体会文本的深层主旨。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讨论作者对"绿"的情感,为何作者认为"绿"如此宝贵,作者又是如何表现出对"绿"的珍视呢?有学生认为从文章中"我"的一些动作行为就可以看出其对"绿"的珍视。"作者用‘迁徙’和‘望着’表示了内心对于绿色的期盼,体现了自己内心中对绿色的向往。"还有学生提出:"作者通过对比的手法表现了对绿色的喜爱,如用‘灰暗’和‘黄漠’等色彩和绿色对比,表现出了绿色的美好。"教师引导学生继续思考,探索文脉: "那么作者的心中绿色又有什么象征意义呢?"学生回答: "在作者的心中,绿色象征着对于光明和自由的向往和追求。而这也是作者内心一直都在期盼的,因此作者想要将藤萝留在身边,这样就好像留下了希望。"教师继续提问: "既然如此,那么作者为何最后又要将绿藤释放呢?他不想将其留在身边了吗?"这些问题层层深入,引导学生一步步掌握文脉。

  教师要依循文章的脉络,不断地将学生的学习引入细处和深处,最终向着文章的核心进发。这样能促使生成对话时,对话都建立在真阅读、深入阅读的基础上展开,这样的对话才更加高效。

  二、聚焦语言,细读人物

  学者黄厚江提出要用用语文的方法教语文,这才是语文的本色。文本最大的特点便是其语言特色、人物特色,教师在组织学生对话时也要聚焦文本的语言,让学生细致地分析文本的人物特点,在对话中剖析人物形象,进而感知文本的主题。

  在学习《我的叔叔于勒》一文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聚焦文本的语言,分析文中的人物性格特点。有不少学生认为菲力普夫妇面对于勒一点都不顾惜亲情,因此性格中有丑陋的一面。此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人物细读: "菲力普夫妇的内心中是否只有邪恶的一面呢,难道就不存在善良的一面吗?"这话引发了学生思考,有学生在阅读了菲力普夫妇给孩子购买牡蛎的情景后提出: "菲力普夫妇其实也只是想要让自己的家人过得好一点,好像贵族一样体面,受到他人的尊重,因此其人格中也有善良的一面。只是但是社会是一个金钱至上的社会,因此菲力普夫妇如果不适应社会,便会让自己的家人遭到社会其他人的鄙夷。菲力普夫妇不想这样,因此才会如此对待无家可归的.小叔子。"在这番分析中,学生对文本中的人物形象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对菲力普夫妇不顾亲情的行为有了更客观的评价。

  在引导学生关注文本语言、人物时,教师可以采用设疑问的方法以促进学生思考,还可以采用让学生换位想象的方法,促使学生和文本进行深度交流。这样的对话才会更加深入,更为丰富多彩。

  三、顺势引导,巧妙点评

  学者王尚文提出在语文教学中的对话和普通的对话不一样,这是一种具有导向性的对话,带有控制性和目的性。由此可见真正高效的生成式语文课堂中,教师要在引导学生进行对话的过程中对其进行顺势引导,通过巧妙点评等方法让学生有所感悟,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孔乙己》一文中展现了一个深受封建科举制度毒害的下层知识分子,在学生分析文章内容时,教师可以给学生一定的点评和顺势引导。如有学生提出: "文章中的孔乙己似乎和阿Q有类似的特点,都喜欢使用精神胜利法。"但是学生的思考到此为止,并未深入下去。此时教师就可以用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下去: "能否讲讲有什么具体的例子能证明这一点?"有学生提出从孔乙己指出茴香豆的"茴"有几种不同的写法就能看出其迂腐,想要展现自己的学问,以体现自己的清高,让自己觉得高人一等。教师引导学生尝试从其他角度入手分析问题,如: "能否从孔乙己穿着的长衫方面入手分析一下呢?"学生受到启发后提出: "孔乙己就算穷困潦倒也不愿意脱掉长衫,这表明孔乙己认为长衫代表读书人的尊严,所以一直都不肯将它脱掉,这也体现了其运用精神胜利法想让自己得到解脱。"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思考问题的角度更加全面。

  教师可以在学生有所感悟时用语言推学生一把,引导其进行更深入的感悟,也可以在学生的理解发生偏差和错误时拉学生一把,将学生引入正确的轨道。若能根据课堂生成情况灵活运用对话,则能起到顺势引导的效果,令课堂教学效果更好。

  教师要重视课堂生成效果,注意创设对话、引导对话方向,点评学生的想法,在这样平等互动的对话中,学生能感受到文本的深层次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