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之我见

  提高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之我见

提高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之我见

  河北省无极县郭庄学区崔家庄学校 张红坡

  阅读是语文课程中最重要的学习内容,是学习写作、学习口语交际、学习综合性知识的基础,对掌握语文知识,学会语文学习方法,形成语文能力,发展以语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为核心的人文素养,都有极其重要的作用。那么,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该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呢?结合教学实际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给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

  阅读中的倾听和对话,就是读者和文本、读者和作者心灵的对话。这种心灵的对话,应该是自由的,而不是强迫的。在这种对话基础上的自由交流和讨论是更广范围内人们的对话,有利于每个读者认识的提高、思维的发展、情感的熏陶。就在这样的过程中阅读能力形成了。阅读能力的不断提高,又反过来加深了读者阅读对话的深度和广度。在做课堂预设时,教师往往更多考虑教学模式的选择,教学流程的推进,教学环节的衔接,而更多地愿意挤占学生的阅读时间,来保证整个教学的完整性,殊不知,正是在一次次的演练中,孩子的自主阅读成为了一种形式。剥夺学生自己阅读文本,就是剥夺学生的倾听和对话,剥夺学生和作者的心灵对话,也就是放弃阅读能力的培养。没有充分的阅读,就扼杀了学生思维的火花,失去了阅读的快乐。

  二、创设怡人的阅读环境,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

  良好的阅读环境是有效阅读的保证,学生是阅读的主人,作为教师,有义务为学生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在教学初始,教师的导语可以把学生快速地引入阅读环境。开始阅读,教师根据阅读内容,可以灵活性地选择音乐渲染、合理的阅读形式(朗读、默读、诵读、精读、略读、浏览等)、带问题读书等。学生读书之后,要创设开放自由的讨论环境。这些都有利于巩固学生的阅读效果,增强学生的阅读兴趣。在阅读过程中,问题的设计非常重要。问题是激发思考的钥匙,有效阅读中教师提出的问题应当具有开放性,难度恰当有梯度,反对满堂问和以问代罚,既要面对大多数,又有利于个别生的发展和思维。许多班级都会在教室里建立图书角,这是营造阅读氛围的一个有效方法。我们班也不例外,我让学生把自己的课外书捐出来,我也把我的书捐出来,共同建立了我们班的图书角。每天下午放学后,我都要求学生抽出30分钟的时间来阅读这些书刊。刚开始,学生觉得是一种任务,总不能专心阅读。可经过一个学期,学生不再把看书看做一种任务,而是一种乐趣,一种享受。阅读兴趣越来越浓,学生之间还悄悄比谁读的书多,谁读的速度快,谁的'阅读体会深。

  三、尊重学生阅读感受,交流阅读成果

  有多少名观众,就有多少个哈姆雷特。阅读是个体的行为,由于个体的性格、经历、知识体系的不同,同样的文字,阅读后的感受并不相同。新课标要求,要充分尊重个体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因此,在师生对话和生生对话中,教师应该充分重视学生的个体观点,进行正确的评价和引导。要注意倾听孩子的观点,不要轻易打断,让孩子把话说完。不要吝啬你的评价,评价时给点热情,给点期望,同时又要指出问题,指明方向,一味的表扬和一味批评同样可怕。为了使学生感到课外阅读的成就感,增强课外阅读的兴趣。我每周都抽一节课让学生交流学生的阅读知识。如进行讲故事比赛,把自己课外阅读中的故事讲给大家听;举行“主体性成语”比赛,课前先布置主题,让学生通过阅读各类书看材料,搜集了解相关成语。课上展示,让所有学生沉浸在成语的海洋中,使他们更深刻地体会成语的美妙;举办读书心得交流会,让学生自选课外读物,通过阅读,把自己的感触与同学分享、交流、互相学习、共同提高等等。刚开展活动时,我还担心那些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会感到畏难。,没想到全班学生都能根据自己阅读的书籍各抒己见,好几个平时不善于交流的孩子都因这些活动让大家刮目相看。

  四、向学生推荐健康读物

  由于社会的不断发展,各种各样五花八门的读物犹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学生和家长往往不知道该买哪方面的书刊。这时,老师就要根据学生情况和教学需要指导学生买一些健康的、有针对性的书刊。比如我在上完《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后,介绍学生读安徒生的其他作品。在学习了《飞向蓝天的恐龙》时,让学生去阅读有关恐龙方面的知识等。这样不仅扩宽了学生的知识面,还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五、给学生以阅读方法指导

  教师作为读书的指导者,应该向学生介绍一些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1)选读法。这种方法的运用一般是根据学生在课内学习或写作上的某种需要,有选择地阅读有关书报的有关篇章或有关部分,以便学以致用。如学习了《只有一个地球》一课,学生为了更全面、更深刻的了解人类与地球、自然的密切关系,有目的地阅读《人与自然》一书。同时也丰富了语言积累,提高了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2)精读法。所谓精读法,就是对于某些重点文章,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由表及里精思熟读的阅读方法。元程端礼说:“每句先逐字训之,然后通解一句之意,又通解一章之意,相接连作去,明理演文,一举两得”这是传统的三步精读法。它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最主要最基本的手段。教师指导学生精读,要求学生全身心投入,调动多种感官,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想、边批注,逐渐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3)速读法。速读法就是对所读的书报,不发音、不辨读、不转移视线,而是快速地观其概貌。这就要求学生在快速的浏览中,要集中注意力,进行快速的信息处理和消化。利用速读法,可以做到用最少的时间获取尽量多的信息。如果我们的学生只会字斟句酌地读书,很难适应社会的飞速发展的需求。因此教会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需要,而采用速读法。(4)摘录批注法。此阅读法就是在阅读过程中根据自己的需要将有关的词、句、段乃至全篇原文摘抄下来,或对阅读的重点、难点部分划记号,作注释,写评语。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文章中富有教育意义的警句格言、精彩生动的词句、段落,可以摘录下来,积存进自己设立的“词库”中,为以后的作文准备了丰富的语言积累。同时还可以对自己订阅的报刊杂志,将其中的好文章剪裁下来,粘贴到自己的读书笔记中。读与思共,思与读随。在阅读的过程中,要学着用自己的阅历和知识去审视、对比、评判书中的内容,并及时记下自己读书的感受和疑点。总之读书要做到“手脑并用”阅读才将会变得更精彩、更有实效。

  阅读能力是孩子的终身能力,必须从小抓起,立足于早,立足于兴趣,立足于养成。我们必须从小学开始,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