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课模式的活动方法

  农村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课模式的活动方法

农村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课模式的活动方法

  江苏省宿迁市泗阳县经济开发区小学 卢道显 王小平

  【摘要】教师指导农村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主要从三个方面入手:第一步,赏“序”观“眉”清思路;第二步,“涵泳”“未晓”选读法;第三步:“读”“写”相融成素养。“简单指导,简约读书”,只为让农村学生在课外阅读时能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为他们今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农村小学;课外阅读课模式;活动方法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然而农村学生书源匮乏、阅读意识淡薄,且具有盲目性、随意性。对于农村学生,教师应该怎样做才会让他们变得沉浸其中,并产生浓厚的阅读兴趣呢?几年来的思考与探索,让笔者悟出了一些简单又易操作的课外阅读课模式的活动方法,简便地操作,便于农村学生实践;简约的读书方式,便于他们长久地维持阅读兴趣。

  一、赏“序”观“眉”清思路

  农村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根本就是靠自己,他们无书、无督促、无习惯,在拿到一本书后往往不知从何下手。那读书习惯养成之一就是“赏‘序’观‘眉’”。叶圣陶说过,“序文的性质常常是全文的提要或批评,先看一遍,至少对全书有个概括的印象或衡量的标准,然后阅读全书,就不至于茫无头绪。”“目录表示本书的眉目,也具有提要的性质。”因此,在读每一本书之前,教师就应帮助学生养成赏“序”观“眉”好习惯,让学生理清每本书的大概思路。另外,对于书的作者,书的封面、封底,也要教给学生阅读,帮助他们建立起对整本书的最初印象。

  例如,在指导阅读《草房子》初,笔者先让学生了解作者,再让他们欣赏书的封面——那座草房子房顶,一座用特殊的茅草盖成的房顶,阳光一照,闪闪发亮,学生们坐在草房子上耍弄着各种姿势。接着,让学生谈感受,学生们被这群自由自在、任性而为的油麻地的孩子们而感染,扑面而来的乡村气息和着农村学生特有的“野”性是封面给予的。封面右下角“曹文轩纯美小说系列”中“纯美”两个字眼似乎与图上的景、这群孩子无任何联系,带着疑问阅读文章的学生们会更能领悟作者“格调高雅,由始至终充满美感”,“叙述风格谐趣而又庄重,整体结构独特而又新颖,情节设计曲折而又智慧”,不停地吸引着学生阅读的'好奇心。

  二、“涵泳”“未晓”选读法

  农村学生中留守儿童较多,这些学生即使阅读也缺乏独立品味、独立思考的能力。《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作为农村教师,应加强对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引领和点拨。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渗透阅读方法的指导,教会学生阅读不同书籍,运用不同的阅读方法;阅读的目的不同,阅读的方法也应不同。阅读方法应根据个人不同的阅读目的、性质选择合适于自己的。例如,一位教师指导低年级的学生阅读《我爸爸》,到最后她是这样设计的:

  1.合上书,想一想书中的内容,哪些画面令你难忘?

  2.(出示封面)你想对这位胖爸爸说些什么?你又会对你的爸爸说些什么?

  3.孩子们,让我们也拿起笔,画画自己的爸爸吧,你会怎么夸他呢?

  针对低年级的学生,教师应教给学生边读边想的读书方法,让那些贴近于学生们生活的课外读物能激起学生内心的共鸣,激发其持久的阅读兴趣。

  在指导中年级阅读《夏洛的网》一书时,教者是这样设计问题,让学生了解夏洛的:

  1.谁来说说夏洛究竟为威尔伯做了什么事情?(出示片段细节)

  2.夏洛对朋友威尔伯的友情真令人感动。同学们,这仅仅是一张普通的蜘蛛网吗?填空:这是一张____的网。

  3.夏洛为威尔伯编织了多少张网?分别是什么?又预示着什么?(出示人物动作片断)

  4.为了一份友谊而献出一生,值吗?夏洛是怎样看待它自己的生命的?(出示人物语言片断)

  5.师小结:刚才我们不仅从人物的语言中体会到了人物的内心世界,还从人物的行动中感受到了人物的品格(板书:动作、语言),这就是我们在课堂上所学的阅读方法之一:精读细节,精读人物的语言,精读人物的动作,我们才能真正认识“夏洛”。

  宋代陆九渊说过,“读书切忌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未晓不妨权放过,切身须要急思量。”因此,到了中高年级,对于每本书的阅读,笔者都要求学生有兴趣之处就细细品味琢磨,品味书中的细节、琢磨人物的表现方式,做到理顺文章思路、理解作品的内涵;不理解之处就得过且过,“好书不厌百回读”,再次品读同一本书时,“得过且过”之处说不定就读通了。

  实践表明,让农村学生多多读书,学会品书,这个过程是漫长的,也许很长时间都不会有什么成效,但这个过程是伟大的。当农村学生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当阅读真正陪伴大多数学生的一生时,教师就应该相信,这些学生无论以后干什么,他们都能拥有同样精彩的人生,这才是农村教师做阅读指导的真正目的。

  三、“读”“写”相融素养成

  新课标要求:“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学生在阅读时做好读书笔记,读写结合,以读促写,才能有进步。《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因此,在课外阅读中,也应该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为此,根据年级的不同,笔者让低年级学生学会“笔划式笔记”,即在读书时,遇到优美的字、词、句、段、篇或名人名言、俗话谚语,把它用彩色笔划在书上;中年级则是要求学生在读过书之后摘抄优美的句段,并简单地写下体会,即“感悟式笔记”;高年级不仅要求写好读后感觉,还要求能写出对整本书的书评,即“书评式笔记”。

  例如,在六年级一个学生的书评中,她是这样写的:葬花词的一句:“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林黛玉这句伤感至极的词,让我记忆犹新。花瓣纷飞,树下的人儿悲泣着,粉色娇嫩的花瓣,更加让人对黛玉心生怜爱!好一个“闲静似皎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的女子!是呀,人就好似这花儿,枝头的花儿谢了,人也死了,这是个怎样结局?不觉让人潸然泪下!书中的悲欢离合,一切都发生得太快,我还没有准备好,就要快速接受凄凉的事实。我不禁叹:真是红颜薄命!无意间,我想起了《茶花女》的玛格丽特,两本书出自不同国家的作者之手,来自不同的民族的两位女性,为何结局如此相似。月亮升起来了,银色的光芒洒满了整个大地,半轮弯月冷清的独自挂在天空,渐渐,一阵乌云遮掩住了月,月影渐渐变得模糊,正应了那句:“冷月葬花魂……”

  这样的书评,是真正把书读透了,两个不同时代、不同国家的主人公通过这样的方式拉近,就像是一面镜子,小作者透过镜子看到了黛玉、玛格丽特,感叹于她们的人生,也映照出小作者自己内心对于她们的同情。那淡淡的哀叹好似小作者成了书中的主人公,黛玉、玛格丽特也在看着小作者:“冷月葬花魂……”

  “简单指导,简约读书”,教师应帮助农村学生清晰地阅读课外读物,理清课外读物的思路,基本掌握课外读物的内容,了解课外读物的内涵,让农村学生在课外阅读时能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为他们以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朱煜。简单的读书[J].小学语文教学,2013,(27)。

  [2]詹建萍。浅谈课堂提问与读书方法的指导[J].教育教学论坛,20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