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行"深度学习"是一种科学的学习方法
进行"深度学习"是一种科学的学习方法
进行"深度学习"是一种科学的学习方法
潘书朋
目前很多孩子其实是不会"学习"的,究其原因就在于很多时候习惯了传统的学习方式——教师讲,学生记,习题练,考完忘。这样的情形大家似乎都不陌生,其实这样的学习方式属于"浅层学习"."不会学习"已经成了很多孩子致命的障碍,有时候我们不得不感慨:其实有一种失败叫瞎忙!很多知识学生并没有理解,只是机械性地"灌输"到脑子里的,而进行"深度学习"才是科学的学习方法,为此,我从以下两个方面引导孩子们进行物理的"深度学习":
1.实验探究——让物理学习回归实验室
我们都知道物理就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也就是说物理的定义、定理、规律、定律都建立在大量的实验和实践活动基础上的。关于这一点在新课标的课程理念中,也提出了"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的'要求:物理课程应改变过分强调知识传承的倾向,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实践能力以及创新意识。改革以书本为主、实验为辅的教学模式,提倡多样化的教学方式,鼓励将信息技术渗透于物理教学之中。
最近一段时间自己一直在尝试"让学生进行实验探究作为家庭作业的侧重点",通过不断探索与实践,也有了一点收获和感悟:
(1)课前家庭小实验是课堂教学的有力保障
(2)课堂教学要创造一切条件让学生进行科学探究
(3)课后探究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让学生进行实验探究既可以预习和巩固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又可以让学生学以致用,这也非常符合新课标中关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要求: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乐于探究日常用品或新产品中的物理学原理,乐于参与观察、实验、制作、调查等科学实践活动,有团队精神。无论是课前家庭小实验,课堂实验探究以及课后探究活动,就是在"坚定不移地走科学教育回归实验室"道路,让学生真正感受到物理学科的无穷魅力。
值得进行好好反思总结的一点就是,学生在进行课后实验探究的同时,自己学着撰写实验报告,及时对实验探究的过程进行梳理反思,这是非常成功的实践与探索,因为学生已经学会独立思考问题,敢于质疑,这不就是我们一直在培养的"科学素养"的具体体现吗?
2.物理日记——在生活实践中学习物理
物理日记是为了引导孩子们观察生活,记录生活,在思维碰撞理解深化知识,最终将所学知识进行实践应用。具体做法就是:让学生随身带一个小本和笔,用物理日记的方式随时记录自己发现的问题和瞬间的灵感。物理日记,让我们在教学之外,又找到了一把衡量学生的尺子。
且看一个孩子以"风筝"为话题写的物理日记的部分摘录:
例如:今天物理课学完轮轴之后,我想到了放风筝的线轴,根据轮轴的公式F1R=F2r,那么R和r就是动力臂和阻力臂即圆的半径(R是大圆半径,r是小圆半径),所以因为R>r,F1R=F2r,那么F1<F2,所以是个省力杠杆,动力比阻力小。
但后来想到风筝为什么会飞起来,起初粗略想了想是不是因为动力比阻力大,后来忽然想到了老师之前讲过的流体压强,所以我想被放飞的风筝牵着跑是因为上空的空气流速比地面的大,所以风筝被"吸"到天上去从而飞了起来,因为变高流速变快,所以风筝越"吸"越高,所以人会感受到一种力向天上拉着,越高的地方空气流速越快,所以风筝被拉得越来越高。
记得陶行知先生曾说"不把他的功课表填满,不要逼迫他赶考,不和家长联合起来在功课上夹攻,要给他一些空闲时间消化所学,并且学一点他自己渴望要学的学问,干一点他自己高兴干的事情。"仔细研读这些经典的语言,我们深有感触,也从中得到很多启发。
总之,科学是美丽的,物理是美丽的,在孩子们物理启蒙学习之初,我们作为任课教师必须把培养孩子学习物理的兴趣放在首位,要让孩子们在物理课堂上,实验探究中,课后小制作中感悟到物理之美,从而让自己带着无尽的快乐尽情遨游在物理科学的海洋之中。其实,只有用心"教书育人",才可以实现"零作业"的设想,实现"减负增效"的理想教学效果。
作者简介:潘书朋,中学物理教师,曲阜师范大学物理教育专业本科毕业,任教初中物理学科,担任物理教研组长。多次获市优质课、示范课,地级优质课,曾获市教学能手,市教学工作先进个人,市先进教研组长,山东省远程研修优秀学员、优秀研修组长等荣誉称号。在《中国教师报》、《中学物理》、《中学生报》等国家、省级报刊、杂志刊物、教育网站上发表教育教学论文40余篇,多次为市教学工作会议提供经验交流。
研究方向:让物理教学回归实验室
通讯地址:山东省莱州市玉皇中学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