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思想品德作业设计及评价改良之策略探微
初中思想品德作业设计及评价改良之策略探微
初中思想品德作业设计及评价改良之策略探微
洪利芳
(杭州市萧山区高桥金帆实验学校)
摘 要:以初中思想品德作业的设计改良和学生的主动参与为基点,通过作业设计时,寻求教材与学生实际之间的结合点;作业布置时,找到量与质之间的平衡点;作业评价时,寻求当前与发展之间的落脚点,建构一个相对独立的思想品德作业系统,促使学生“知、情、意、行”各方面有最大可能的提高,从而实现思想品德作业的真价值。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作业;设计;评价;主动;策略
【两则案例引发的思考】
案例一:周三下午,我坐在办公室里正备着课。某班课代表来交作业本,脸上一副为难的样子:“老师,杨青术作业没有完成。李洋、陈远栋没有交。”不就是三个选择题和一道材料分析题吗?不是上课的时候就能完成的吗?我不由得有点懊恼了。
又一天上完课,作业本上的作业没多大的新意,我就想,让大家只做选择题算了。没想到学生高呼万岁,乐得直夸我是最好的老师。当时我感到既意外又莫名的悲哀,一阵挫败感轰然袭来。
案例二:国庆长假如期而至,放假前,大家都很开心,几个学生凑着我问:“老师,放假有思品作业吗?”这样的问题着实让我反省了一回,学生不是不想做作业,只是不想做那些在他们看来无聊的作业。
那我换个作业,我给学生布置的思想品德作业是要求用一张空白的纸,这纸可大可小,内容要求是学生在假期里的所见所闻所想,形式可以多样,可以是绘画、编报、记录所见所闻,或者写诗抒情,甚至是用纸做成什么艺术品也可!这样的作业是布置了,但不知道会有什么不可收拾的“后果”。
假期归来,学生的作业交上来了,还着实令我大感意外。除了两个学生完成得较草率以外,其他学生都做得很认真:有“壹周立波秀”中类似“立波梦话”的专栏,有编了畅想未来的连环画故事,有精美的小报,有美丽的书签等!我愕然。这样的作业,怎能不让人心动呢?
我的思考:我们思想品德的作业,到底该是什么样的?区特级教师徐和平主任在我们的教学节上说:“只要孩子们有兴趣,作业对他们而言并不是压力,而是乐趣。”我们思想品德的作业,也应该让我们的学生产生兴趣,能在实践与体验中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认识,同时,不能因为是作业,就采取强制性措施,从而剥夺了学生快乐学习的权利。
【具体实施策略】
一、初中思想品德作业设计改良之三大策略
(一)寻求一个设计的结合点——徜徉于教材与学生之间
何谓作业?从本质上来看,它应该是一种基于课堂延伸,依据教材编排规律,又尊重学生学情的设计。那么理想的作业是怎样的呢?一是巩固课堂新学知识,二是促进不同学生学习能力的二次提升,促进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有效提升,三是实现学生的自主探索以及学习兴趣的可持续发展。简而言之,我们初中思想品德作业必须追求多元化,在此基础上加大实践性、趣味性、探究性的作业比重。
比如,学习《多元文化地球村》之《世界文化之旅》一课后,我设计了一个请你介绍“我眼中的世界文化大花园”的作业,形式可以多样,时间为一星期。一周后,各种各样的作业交上来了。他们有的交简笔画作品,有的交小报,有的是制作了PPT、相册。他们作业中涉及的内容相当丰富,有一个学生展示了他们最喜欢的动漫形象,并在其旁边作了精彩点评;有的介绍世界的着名建筑物,在背面还有设计者、建筑年代甚至设计理念的介绍;有的是组合了他崇尚的世界级着名人物;有的推出了各国的礼仪差异、饮食差异、节日差异等,居然还有的学生比较专业地做起了小课题《中国文化与韩国文化间的关系》……这一份份作业,可以看出学生不容小觑的智慧。对我而言,与其说是在批改作业,不如说是在欣赏作品。
比如,在讲解《珍爱生命》这课时引导学生关注有现实教育意义的大家关心的新、热点问题,进一步教育学生用书本理论知识去探索、分析新事物、新情况、新问题。这样既增强了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了研究性学习的实效性。这些贴近社会、贴近生活、重在实践的作业,对于培养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的兴趣、树立学习的自信心和成就感都很有效果。它注重对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能力的培养,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注重从解决问题中或在与同伴的合作中发展积极的情感。这样的作业,学生能够在所学理论知识的指导下进行正确的行为实践;反过来,在具体的行为实践中加深了对教材理论观点的理解,从而达到既加深对教材理论观点的理解,又强化学生的良好行为的双重目的。
【由此看来,通过在教材和学生之间寻求一个比较恰当的结合点来设计作业,为学生自主探究交流再次搭建平台,这样更能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也许学生的作业会稍显稚嫩,少许粗糙,不过更多的是会让教师欣喜地看到他们开阔的思路、张扬的个性、深入的探索,而且其潜移默化的效果远远超过教师辛苦地讲解。】
(二)夯实一个布置的平衡点———立足于数量与质量之间
思想品德作为一门相对独立的学科,也具有其自身的学科性质。思想品德作业更注重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以及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积极情感和坚强意志的培养;注重学生的合作意识、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以及良好的道德、生活及学习习惯的养成。因此,作业的辅助也是必要的,但它以育人为首要目标,所以,作业设计要有针对性,同时,我们在设计上要有弹性,使学生有选择的余地。
坚持“在量与质之间寻求平衡点”的原则,少但精妙的作业设计,能使学生在思想上产生某种理解、感受,能有体验的“碰撞”,能在“碰撞”中完善自身的人格与处事技巧,从而加深对课堂认知的理解。
比如,在学习《计划生育与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时,结合当时“创建绿色环保学校”的内容,我设计了以下几个题目让班内小组去完成:(1)你认为我校在环保工作方面哪些做得比较好?(2)我校绿化面积有多少?约占全校面积的百分之几?(3)你认为我校在绿化的布局上哪些是合理的?哪些是不合理的?为什么?(4)我校有关环保方面的标语的具体内容是什么?(5)校园内的花草树木有多少种类?他们的名称是什么?(6)我校在环保方面有哪些做得不够?你有什么建议?(7)制订一份保护环境的公约(至少5条)。对于这些学生可以“跳一跳摘桃子”的作业,学生非常乐意完成,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锻炼了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而且激发了学生依法治理环境的热情,提高了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并从创建绿色环保学校入手,自觉履行保护环境的义务,使自己真正成为“护绿小天使”,真正体现了思想品德课的魅力。
【找准并夯实作业布置的平衡点,根据课文的内容与学生实际情况,高质量地设计作业,能让学生在做作业时少一分勉强,多一分主动;少一分无味,多一分有趣。乐中学,学中做,使学生的能力得到提升。】
(三)找准一个引导性评价的落脚点——思量于当下与发展之间
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的过程是一个“知情意行”全面发展的过程,情感、意志、兴趣等贯穿学生思想品德学习的全过程,对学生的思想品德课程作业的评价,教师的着眼点如果过于“短浅”,即只顾及当下,并责成学生及时修正的话,那可能会直接影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人生观、价值观的完善,其实恰恰是那些出现差错的环节,对于人格的纠正与完善而言,潜在的价值更大。
比如,在《老师伴我成长》之《我知我师 我爱我师》一课的教学中,有一个班的反应是出乎我意料的。一个学生在我一开始出示课题时就咕噜开了:“我才不爱老师呢!”当时我的第一反应是让他说说理由,当时我想,或许我能解开他的心结。没想到,一石激起千层浪。因为我平时与他们的关系不错,在我面前,他们也不避忌什么,当时的我感觉都有点招架不住了。但我知道,这个班反映出来的那些状况是真实的,是不容回避的。别班学生或许也有这样的感受,只是出于好心配合我的教学,或者是真的爱自己的老师,也或者是胆子不够大,“敢怒而不敢言”。但现在问题出现了,学生的情绪显得有点激动,怎样才能让学生回到我的教学中来,怎样才能冷静地去看待老师这个群体而不被个别老师的行为所左右呢?这成了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一堂课下来,虽然大部分学生认为老师是辛苦的,是充满爱的,但还有三五个学生是一副不领情的表情。怎么办呢?这样的情绪,对于他们与老师的交往是一种障碍,对老师的认识是一种障碍,对他们以后的生活也将是一种障碍。为了尽可能地消除这种不良情绪带来的影响,我在课后设计了“情景表演”赛的小组作业作为下一堂课的内容:谁是对社会贡献最大的人?
国王陛下:我是国王陛下,现在我有一枚最高荣誉勋章,将把它授予对社会贡献最大的人,那谁是对社会贡献最大的人呢?
政治家:我辅佐你国王陛下,治国兴邦,我的贡献最大。
演员:我让你们开开心心,我的贡献最大。
科学家:我让我们的国家更加强大,我的贡献最大。
将军:我保家卫国,战功赫赫,当然是我的贡献最大。
国王陛下(动作,想了一想,最后都摇头否定):你们对社会的贡献都很巨大,但我这枚最高荣誉勋章只能授予功劳最显着的一个人,谁是当之无愧的呢?
老臣:……
这个时候,一个老臣说话了,可老臣的话却是省略号,这需要合作小组集体的智慧,把这个角色的语言补充完整,并且力求做到有说服力。小组合作者会纷纷表达意见,把教师在社会中的地位及贡献仔细地考虑思量,高度统一后由演这个角色的同学表达出来。
这个作业的交流非常精彩,更让人高兴的是,那几个曾经不尊重老师的学生,也参与了表演。评价时,我把权利交给学生,由他们自己来评析,哪一组是优胜者,这样避开了因教师的特权带来的遭反抗几率,同时也有学生告诉自己的同伴,怎样的评价才是客观公正的。而后的一段时间里,我关注着这几个学生,那种谈起老师就义愤填膺的感觉淡了,与老师亲近了不少,这个班也更融洽了,让人着实偷着乐了一回。
【思想品德作业评价既要考虑解决在当下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同时更要落脚于促进学生长远的成长发展。当教学失衡时,找一份合理作业作为落脚点,把评价融于作业,潜移默化地引导,从而实现认识的再认识。】
二、学生主动参与作业系统之策略探索
作业于课堂教学而言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系统,是一个辅助性的教学环节,同时更是一个学生知识、情感内化的重要环节,如何让学生主动参与我们的作业系统来实现作业的真正价值呢?
(一)自助套餐,激发情感“兴奋点”——数量不是标准,兴趣才是关键
《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因此,教师设计的作业就需要体现自主性、实践性和德育功能。笔者在作业形式设计时努力激发学生的“兴奋点”,所以在布置作业时以“自助套餐”式提供各类菜肴供学生选择。
1.“投其所好”设置收集类作业
现在的学生喜欢利用电脑,利用图书馆等资源库,那就设计搜集资料作业,既可完成相关的目标教育,又可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现代社会是一个知识爆炸的社会,学生应该学会使用各种方法,通过各种途径搜集和处理信息。课堂有限的时间和教学资源是远远满足不了学生对知识的渴求的,所以课后让学生利用图书馆、阅览室、网络等渠道广泛涉猎、搜集有关资料,既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也增加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比如,在学习了中国的资源问题后,请学生查找有关地球资源的资料,这样学生就对地球资源和我国的资源有了更全面的了解,以增加学生保护资源的意识。当然这种作业,教师应尽量告诉学生查找的网址,以提高学生做作业的速度。
比如,在学习《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时,课前把学生进行分组,通过走访家长及当地老人,得知改革开放前中国人民的生活状况,通过对当时祖辈们或父辈衣、食、住、行以及文化娱乐等各个方面实物和照片的收集;通过对报纸、网络、图书等的收集;通过对资料的分类和归纳整理得知改革开放前后中国发生的巨大变化。在课堂上,通过各小组代表的交流,比较出改革开放前后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巨大变化,从而感受到改革开放三十年取得的丰硕的成果。
2.“与时俱进”设计时事型作业
设计时事型作业,鼓励学生关心国家大事,要求学生每天抽一点时间看一看《新闻联播》《焦点访谈》《今日说法》《1818黄金眼》等电视节目,鼓励他们与家长、同学以及邻居谈时事。或者要求学生从报纸上剪一至两篇新闻贴到专门的本子上,并要求学生对时事发表一点自己的看法,做出一番时事的预测。从半个学期的实施情况来看,我欣喜地发现学生对当前的时事关注的程度明显高于以往,在课间也能经常听见他们在讨论一些时政“热点”问题,比如“美丽中国”“太空梦”“中国梦”“最美司机”“阿里巴巴马云”等都成为学生交流的话题。所以,我认为做这种作业对学生养成关心时政、关心国事的习惯,培养学生分析事物的能力和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是非常有利的'。
3.“顺藤摸瓜”设计解决问题性作业
解决问题,是一种源于生活,并置于特定环境中的一种作业设计。这一类作业,有很大的偶然性,首先需要一个教师敏锐的洞察力,还需要及时编制作业的能力,相对而言,这类作业对教师的要求相当高。但这一类作业,却是学生最需要去完成的,是学会处理生活中各类纠纷的不错的选择。
最近去一个班上课,刚进教室,就发现一个男生对着一个女生在大吼,说她不公平,凭什么把他的名字写在黑板上,说他根本没有说脏话。女生则委屈地哭了起来,于是一大群男生与女生对起了阵,男生说什么都觉得“执法不正”,纪律委员也在一边叫:“为什么没有通过我就把名字记上去,把我这个纪律委员当什么了……再说,才两天,黑板上被批评的名字已经布满了整个批评栏。俞老师回来该怎么向她交代?”整个教室一锅粥。这时上课铃声已经响了,学生还没有想停下来的样子,倒是把目光转向,似乎是要看我怎么处理这件事。我呢,看着几个男学生挑衅的目光,觉得这次不能疏忽,脑子高速运转:如果自己来个调查,那别说一节课没了,还可能背上一个“搞不清”的骂名;如果不管,那绝对是不可以的,特别是对于一个思想品德老师而言,这样的教育机会,怎么可以放过。于是我将“公平与宽容”这个主题纳入我所教的课堂中,让大家参与讨论这样的话题。没想到上课的过程却比以往更愉快、更和谐,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更高。后来班主任找到我说,自那次之后,班上管理者与同学的关系好了很多,处理起来方便多了。
4.“躬行体悟”设计实践型作业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实践性作业可以强化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学生优良的道德行为与习惯形成,必须通过自身主动的学习实践才能形成。我们要重视学生德育的实践性,把作业设计与生活相联系,使学生在社会实践、家庭生活中巩固知识,发展能力。对于实践型作业,我们可以设计得更加具体一些。
比如,家庭劳动体验型作业,可以布置做一些家务劳动,如,打扫卫生、整理房间、洗碗、洗菜、洗衣、做饭、倒垃圾、购物等。也可以组织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公益劳动和社区义务劳动,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受到良好的道德教育。
比如,针对初中生的叛逆期心理,可设计一些亲子作业,如回家给父母洗洗脚、主动跟父母聊天、每个星期至少做一件让父母精神愉悦的事等。利用周末时间帮妈妈做饭、炒菜、扫地等家务活来体会劳动的苦与乐,体会到父母的艰辛,培养了劳动观念,丰富了生活,同时也储备了习作材料,真是“一举两得”。
比如,在国庆放假期间,我们给出一份“寻访萧然好人”的德育作业,这次让学生真正走进社会,寻找身边的好人好事,同时让我们心目中的榜样带给我们无声的教育。这项活动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上交的作业让人心动不已,更为我的学生骄傲。
如705班陈森扬,在寻访王伯伯时,意外地找到了另一个好人“蔡叔叔”,他说:“好人连环套,这好人还真不少。”
张洁洁同学则是走入医院,通过寻访,找到了同事口中的“好天使”何丽丽,在采访过程中,深深体会了护士的辛苦与不易,体会到做一个“好人”的光荣与神圣。她不但记录了采访过程,还写下了心得,同时还很专业地用她手中的相机拍下了何丽丽工作时的一个个场景。
这样的作业,有谁会说这仅是一份作业呢?这份作业的价值远远超出笔和纸的范畴,融入了学生当下的生命之中。
(二)多元评价,促进最近“生长点”——批改不是验收,激励才是重点
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很多教师无形当中形成了一种几乎一致的“作业反馈观”——重智商反馈,轻情商反馈;重笔练反馈,轻口练反馈;重结果反馈,轻过程反馈。这种“作业反馈观”与思想品德课程目标有较大的错位,非常不利于情感的培养与作业有效性的实现。思想品德作业与重书面评价的其他学科相比较,要做到真实反馈,准确矫正,就要精心酿制反馈过程。
1.图案交流,多一些温馨
思想品德学科也有书面作业,通常,教师在评价这类书面作业时,都采用打“√”或“×”的简单判断符号,然后打个日期发给学生。而学生对这样单一的、没有感情色彩的评阅方式早就失去了热情,对于错题往往不屑一顾,只有在老师督促下才能订正。那么,如何把老师的“强制订正”转变为学生的“主动完成”呢?
我设想不妨从批改符号入手,学生应该对一些形象化的图案比较感兴趣。在具体的批改上,可以用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图案来代替传统的“√”和“×”,让评价更具人文性。如,“大拇指、笑脸、五星”代表优秀;“哭脸、三角、小辣椒、大问号”等代表不足。一个“√”不能向学生传递多少温情,但一个“×”却可以带给学生不少冷漠。我们要允许孩子的作业有错误,可以在错的地方打上直角三角形,待订正完了,加一笔,变成小旗子的形状;或者在错误处画圆圈,订正完后,加一笔便成了笑脸。这样有趣的评价,不仅使学生乐于订正,养成改错的好习惯,还会让更多的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增强学习的自主性和信心。
2.分数银行,多一份激励
作业评价是一份“慢活”,老师不能急于求成,特别像我们思想品德学科的作业,对于一些认识有偏颇的学困生来说,更应该多些时间,让他们不断地修善自己的行为,逐步完善个性。而对于榜样性的学生,应该让他们体会到优秀是长期的过程,一时的优秀不代表永远的先进。
我在班内建立了一个分数银行,让学生每一次作业以后,据作业上的得星情况在分数银行中存入相应的分数,比如,书面作业,全对的得2分,字写得清楚端正的另外再加2分,一周统计一次分数,并由组长把每一位组员的分数存入分数银行,四周进行一次评比,得分在班内前二十名的学生可获得一定的“利息”(加分),综合性非书面作业,参与者得2分,组员认为其表现认真的加2分,在参与过程中表现突出的再加2分,到学期结束时,评选出“大富翁”。
3.互动评价,多一把“尺子”
我们要着眼于“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在作业评价中,不再是“老师一人说了算”,教师、学生、家长都成了作业评价的主体。让学生除了得到老师的评价外,还有家长对自己的评价、学生间的互相评价和学生的自我评价。
【成效梳理】
一、一份惊喜
经过一年多的实践探索,我们惊喜地发现学生的思想品德作业情况大为改观,学生作业的积极性高了,上交的速度快了,作业的正确率提高了。很多学生都说现在的思想品德作业符合他们的兴趣爱好,作业不再枯燥无味。并且喜欢做思想品德作业,尤其是喜欢做一些具有挑战自我的、人情味浓的作业。这类作业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引导他们构建和谐的学习整体,培养他们在协作交往中创新的个性。
这一研究带来了另一份惊喜:班级中“你追我赶”的良性竞争现象正在逐渐形成。在初尝学习甜头的兴奋中,一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被调动了起来,其他任课教师纷纷反映,学生作业的拖欠现象少了,苦苦思索、虚心请教的现象多了。与此同时,课堂纪律也大为改观,学习真正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一丝感慨
“教者若有心,学者必得益。”惊喜之余,我深深地感受到,作业就是一种艺术,一种创新。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我们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因时而异,因事而异,因人而异,设计有效的思想品德作业,最大限度地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真正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让作业成为学生培养自主管理能力的凭借,增加知识,增长才干,丰富生活的向导。从而使学生的个性在享受作业带来的乐趣中得到发展,而使“人文性”也得到陶冶、升华。
三、一种展望
张弛之间,收放自如,减负提质,这是一种何等美妙的境界!作业的设计是个关键的问题。如何才能让作业“瘦”下来,且“瘦”得合理,“瘦”得有效呢?我们的探索还不够深入。建立一种动态式的作业管理评价机制,合理优化作业管理过程中的放与收,需要我们进一步摸索,进一步完善。使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真正做到家校合力,师生互动,假以时日,潜移默化,形成一种自觉的、主动的、持久的、自动化的学习行动方式,一步步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让学生爱上作业、爱上思想品德。
参考文献:
[1]肖川。名师作业设计经验[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2]万荣根,周志峰。新课程视野中的作业。教育科学,2003(06)。
[3]陈建华。重新认识中小学作业。教育科学研究,2006(01)。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