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童话文本的优质教学

  浅析小学童话文本的优质教学

浅析小学童话文本的优质教学

  《现代汉语词典》对童话一词的解释是:"儿童文学的一种体裁,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编写合适于儿童欣赏的故事。"可见童话是以幻想为其艺术形态,以拟人、夸张、象征为其主要表现手法,深受孩子喜爱的文学样式。小学童话教学作为低学段语文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激发阅读兴趣,提高创造性思维的重任。然而,传统的小学童话教学往往只注重儿童是否明白道理,忽视了小学童话在儿童生活中的特殊意义。本文将分析目前小学童话文本教学现状的分析,探讨适合小学童话文本的优质教学策略。

  一、目前小学童话文本的教学现状

  1.不注重学生想象力的培养

  根据皮亚杰的儿童思维发展理论,整个小学阶段,儿童的形象思维多于逻辑思维。儿童在文学鉴赏的想象力和对形象感受的深刻性,是成人不可企及的,他们通常会有自己最喜欢的角色,有时他们会抒发情感体验,身体力行那些有趣的情节。他们通常会与自己最喜欢的角色分享喜怒哀乐,有时甚至会达到忘情的程度。原本这是我们对孩子进行教育的天然优势。但是,教师在实际的童话教学中,却忽视了学生想象力的培养,而是只重视知识的掌握,这其实很大程度上剥夺了学生的想象力发展和情感体验。

  2.缺乏心灵交流

  在儿童的眼里,世界的万物都是有生命并且是充满爱的。看到乌云密布、电闪雷鸣,他们就觉得是雷公电母来了;看到波涛汹涌,就以为有妖怪在兴风作浪。小学童话文本教学,教师不能一味地告诉学生"真理",更应该与学生进行沟通与交流。很多教师在教小学生时,没有保持一颗童心,没有像孩子一样投入到文本中去体会、去想象、去思考,缺乏与学生之间心灵的交流。这样的教学,直接把学生的想象力、求知欲扼杀在摇篮里,很难使学生得到真正的发展。

  二、小学童话文本的优质教学策略探究

  童话是儿童成长的精神摇篮,为儿童插上想象的翅膀。在整个小学阶段,童话文本的优质教学是尤为重要的。而现代化的课堂不仅仅是教师传授知识的讲台,更是学生发展个性,表现自我,超越自我,培养能力的场所。因此,要以人为本,努力创设一个全新的童话教学的课堂。笔者以自己的实践经验为基础,概括出童话文本的优质教学策略如下:

  (一)大胆创新,激发想象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并且是知识的源泉".[1]然而,如何才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这就要求教师结合文本,大胆创新,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首先,要让学生收获丰富的知识,这是想象的知识基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只局限于书本知识,应从不同角度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这样有利于学生想象力的激发。比如在讲《世界多美呀》时,可以给学生展示世界上美丽的自然风光,讲讲砍伐森林等破坏自然的现象。发散学生的思维,不仅使学生拓宽了知识面,加强了学生对世界的热爱与赞美之情,同时为破坏自然的行为感到可耻。其次,应创设鼓励想象的氛围,这是想象的情感基础。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创设愉悦的氛围,有时一个肯定的眼神,一个鼓励的微笑,都可以让学生发挥无穷的想象。如在教《卖火柴的小女孩》时,应该鼓励学生想象女孩几次划火柴看到的美丽幻像,从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最后,要指导学生进行创造性想象,这是想象的方法基础。如《小露珠》结尾"大家多么想把小露珠留住呀。"教师要启发学生想象:"大家想把小露珠留住,那他们会说些什么呢?"学生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性想象,能够更深刻地体会到植物和动物对小露珠的恋恋不舍之情。

  (二)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

  童话文本对学生具有极强的吸引力,教师在童话教学时,要结合学生的特点,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

  1.复述童话

  心理学认为人的大脑有四大功能:记忆、想象、理解和推理。没有记忆和想象就谈不上思维和发明创造。因此,记忆和想象的发展与培养是我们开发大脑潜能的第一目标。记忆力对儿童掌握知识至关重要,复述童话故事是培养学生记忆力的重要方法。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复述的时候可采用多种形式,如详细复述、简单复述、创造性复述。无论什么样的复述,目的是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锻炼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体会文章的语言情感色彩和艺术形象,让教师了解学生对童话文本的理解程度。

  2.表演童话

  为了更有效地发挥教学的作用,可以将儿童语文能力的训练置于具体的教学情境中去。表演就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宽松的心理氛围,化抽象为形象,突出重点。教师在进行童话教学时首先要注意,让学生充分理解课文,体会人物情感,只有在这个基础上,表演才是一种有益的教学方式。其次,教师应满足学生适当的个性化表演,把学生对于故事的体会表演出来,而不是生搬硬套的把表演作为一种形式。最后,还可以让学生互相点评,相互指导,及时反馈,多加鼓励,这样不仅能帮助学生树立信心,更能深入地体会童话文本的内涵。

  3.续写童话

  孩子对于美好的童话,永远都是意犹未尽的。教师在教学结束的时候,要适当创设情境,让学生不自觉的联想童话的后续情景,为文本作个"续编".比如《丑小鸭》文末,可以让学生想象丑小鸭变成天鹅后又发生了什么事情。教师通过创设情境,激发了学生想象的能力续编故事,学生的创造力得到了提高,对文本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4.个性化的朗读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鼓励学生多诵读,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与领悟".[2]要让学生对童话人物以及文章的思想情感有更深入的理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进行个性化地朗读。具体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式:

  (1)分角色朗读

  通过不同的角色去体会文章中不同形象的特点,能够加强与文本的理解和沟通,可以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文中去,领略其中的含义。像《狼和小羊》中,狼和小羊的言语都很有特色,因此在教学时我采用了分角色朗读的方式。通过师生朗读、男女生朗读、小组朗读等方式,使学生体验了不同形象的特征。

  (2)感情分明的朗读

  感情分明的朗读,就是要读出文本的感情基调,读出褒贬,表达出爱憎分明的感情来。如《风娃娃》中风娃娃"吹风车""吹船帆"是好事,学生应该读出赞许的情感;"吹衣服""吹小树""吹风筝"是风娃娃好心却做的坏事,有些学生觉得风娃娃是好心,这也不能怪她,读的时候可以读出可惜的语气。总之,可以让学生自由解读,读出他们对文本的理解。

  (3)有表情的朗读

  学生在朗读时可以加上自己的表情和肢体语言,充分流露自己内心的真实情感,能够更好地实现知识的消化、吸收、运用与迁移。如《小露珠》中有这样一句话--她笑盈盈地说:"我明天还会来的".学生在朗读时教师可以指导他们通过面部表情的运用,略带些笑容,读出小露珠当时的心情。

  (三)尊重学生个性化的阅读感受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里的"哈姆雷特"是同一个,即文本原意。但"一千个哈姆雷特"就需要读者去发现,去体会了。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学生生活在思考的世界里——这才是应当在学生面前展示的生活中最美好的事物!也应当向教师指明这个方向".[3]在童话教学中,教师更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考中,加深理解,应倡导结合学生个体的情感体验,多角度、多元化的理解文本,打破传统语文课堂的教学弊端。但我们必须明确个性化阅读是开放式的,而不是不管学生的放开式。个性化阅读应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把握正确的价值取向。如学完《三袋麦子》一文后,可以提问学生,你最赞同小猪、小牛、小猴中谁的做法,为什么?教师在教学时不要给出一个答案,学生答得有道理的均可。因为这三者的做法都是可取的,关键看学生从哪个方面去想了。

  (四)提高教师自身的童话素养

  作为一名教师,要教好小学童话,自身的童话素养至关重要。

  1.童真的语言

  在小学阶段,学生是天真爱幻想的,教师必须认识到孩子的这个特点,如果像教高中生那样去对待小学生,那么学生学习的兴趣就会荡然无存。尤其在教童话文本的时候,教师就更应该用童真的语言与之交流、沟通。同时可以配上一些表情和肢体语言,学生随着教师富有童真的言语充分地发挥想象,让学生融入到故事情境中,走进童话的海洋。

  2.自身形象的打造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必须做到"德高为师,身正为范".这要求教师首先博学多才,为学生树立一个榜样。其次,应具备良好的思想品质,尊重、理解、关心学生。再次,教师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不仅要仪表大方,讲究卫生,还要严于律己,为人师表。最后,教师应树立一定的威信。没有威信的教师只能跟学生成为益友,而要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教师就必须树立威信。总之,教师注意自身形象的打造,才能使童话教育"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3.教学工具的恰当使用

  有研究表明,视觉神经对大脑的控制比听觉神经大25倍。因此,教师在童话教学时,可以适当地运用教学工具。通过试听设备,不仅可以节省时间,点明主题,还能吸引注意力,加深记忆印象。教师可以在白板上写字或画"图""表"增加效果。也可以用投影仪、PPT、录像、海报等方式强调教学重点。但要注意的是应适时、适当、适度地使用教具,以学生理解为主,以教具为辅,以免学生分心。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主导者,教师的童话素养对于小学生的童话教学尤为重要。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通过自身的魅力不断地吸引学生。

  总之,童话是儿童对真善美永恒的追求。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在每一个年轻的心灵里,都存放着求知好学,渴望知识的火药,只有教师的思想才有可能去点燃它".[4]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在小学童话教学中应积极创设各种有利条件,本着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宗旨,寻找到小学童话教学的最佳切入点。同时随着时代的进步,不断更新教学策略,运用一切有利于小学童话教学的媒介,促进小学语文童话文本的优质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