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来源于生活
浅谈小学数学来源于生活
浅谈小学数学来源于生活
重庆市綦江区柴坝学校 黄明凤
【摘要】数学源于生活、根植于生活。数学教学就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点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深刻体会到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是解决生活问题的钥匙,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趣味性。
【关键词】小学数学;来源生活
在数学的教学中要注重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真正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关系,从而知道“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的道理。把学生的生活经验课堂化,将抽象的数学转化为有趣、生动、易于理解的事物,贴近生活,这就要求小学数学教学要生活化。如何让孩子们健康地成长,去享受生活、去体验生活、创造生活。
一、小学数学教学要生活情境化
实践活动是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创建性,寻找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教师搜寻生活中的数学现象,挖掘数学知识的生活内涵,创建情境,让学生更多地联系实际。善于创建情境是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的最基本途径。我们可以通过运用智力游戏创建情境;运用实物创造情境;运用模拟生活创建情境。
创建情境,采用多种形式吸引学生注意,使学生善于研究生活中的数学,不断思考、不断尝试,不断地体验成功,有助于他们发展洞察力、形象思维力,提升数学学习效率。一般来说,学习者只能学到他做过的事情。倘若提供的情境是学习者感兴趣的,那么,学习者就会主动参与,从而有效地应付这些情境。相反,当学习是被迫的、不是从学习者真正的兴趣出发时,有效的学习相对来讲是无效的。所以,教师将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问题作为数学活动的切入点,能让学生感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增强学习的好奇心和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学习兴趣,从而喜欢数学,热爱生活。在日常教学中,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作教学实例,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来情境导入,激发兴趣来学习数学知识,让学生亲身体验、亲自实践去学习数学。在参与中有快乐,有满足,有成就感。
二、小学数学教学要理解生活
生活是数学的源泉,生活中更是充满着数学问题。在教学中,我们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中抽象数学问题,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精心设计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给学生,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
(一)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把学数学和生活体验结合起来,不仅生动、深刻,而且进行了人文教育。学习了长度单位,让学生思考生活中哪些地方需要长度单位;学习了圆的知识后,让学生从数学的角度说明为什么车轮的形状是圆的,方的和三角形的行不行?为什么?还可以让学生想办法找圆形物体的圆心。在教学中,结合生活实际,让他们知道每天吃多少米、用多少水、耗多少电都要进行计算。这样通过了解数学知识在实际中的广泛运用,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看问题,用数学头脑想问题,增强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如:在教学两位数乘法后,安排这样一个数学问题,学校组织师生去动物园游玩。老师25人,小朋友120人。公园门口写着:门票成人每人30元,学生每人15元,团体30人以上每人20元。请同学们设计一种你认为最好的购票方案。对这个问题,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设计方案:
全买团体票:(25+120)×20=2950(元)
不买团体票:25×30+120×15=2550(元)
一部分买团体票,一部分不买:(25+5)×20+(120-5)×15=2225(元)
通过不同解题方案的比较,培养学生的应用数学知识理财的意识。
(二)把生活中的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
例如,教学“平均数”一课时,将学生分成四人一组,计算每个小组的平均身高,此时学生的热情一下子高涨起来。求出结果后,让学生进一步比较:“哪一组的同学最高?哪一组的同学最矮?”“我们班的男生和女生身高情况如何?对这些数据进行研究。你能得出哪些结论?”这种活动与学生自身生活相结合,可以使他们产生强烈的求知欲。
(三)借助生活经验,让学生有物参照
我们在教学活动中,要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为他们提供自主探究的机会。同时,对学习活动作出审时度势的调整,把静态的数学知识转化为动态的探索对象。做到学生能够探索的,教师不要代替;学生能够发现的,教师不去暗示。尽量给学生多一点思考的时间,多一点自主活动空间,多一点表现自己的机会,多一点探索成功的喜悦。真正"蹲下身子"与学生说话的老师善于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在知识的连接点上巧设疑点,使学生的思维在"旧知固定点——新旧知识连接点——新知增长点"上有序展开,促进学生良好认知结构的`形成。
比如,教学“体积的概念”一节,教材上有一个实验,把石头放入有水的玻璃杯里,让学生观察水面的变化,使学生明白石头占有一定的空间。诚然,这个实验的确能使学生建立体积概念的表象,但对于学生来说,这样的现象并不陌生,"乌鸦喝水"的故事学生早就耳熟能详。教学中,我先让学生讲述"乌鸦喝水"的故事,然后思考讨论乌鸦为什么能喝到水?学生有的说乌鸦聪明;有的说放进石子水面升高了。我又重点设疑:为什么瓶中放进石子水面会升高?为什么放了许多石子后乌鸦才喝到水?学生有的说石子有重量;有的说石子占了一定空间,把水给挤出来了;有的说石子占的空间比较小,只有放了足够的石子,才能把水挤出来……在热烈的讨论中,学生逐渐理解了体积的含义。因此,教学中我们除了要注意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事物,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外,还要注意为学生在生活中寻找探索新知的依托,使学生学会借助生活经验思考问题。
三、小学数学教学模式生活
生活是数学的源泉,生活中更是充满着数学问题。在教学时,不要太抽象的讲解或照本宣科,要想方设法地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将抽象的数学转化为有趣、生动、易于理解的事物,让学生愿学、想学。设计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给学生。如:在教学乘法的初步认识时,安排了这样一个问题,有5个同学吃包子,每人吃2个,一共吃多少个?同学们马上开始计算开来,(1)2+2+2+2+2=10(个),(2)5+5=10(个)紧接着让生观察这个算式,生观察后得出:有5个2相加或2个5相加,并乘机得出,这个算式还可以写成5×2=10(个)或2×5=10(个),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知识。由浅入深,由学生自己推到得出结论,让学生容易理解。
总之,数学是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捕捉生活现象,发现数学问题,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参考文献】
[1]王明华。数学教学生活化例谈[J].考试周刊,2011(38) [2]王娟萍。用新课程理念构建生活化的数学实效课堂[J].新西部,2010(10)
[3]数学新课程标准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