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中政治教学中如何进行生活化渗透

  论高中政治教学中如何进行生活化渗透

论高中政治教学中如何进行生活化渗透

  向朝富

  (湖北省来凤县第一中学)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新课标在不断实施和改革。高中政治这一学科的核心理念是:“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骨架的政治课堂教学。”因此,在高中政治教学中,教师应该全面贯彻落实新课标这一核心理念,将政治教学与生活经验相结合,共同建立生活化的课堂教学,以满足社会和教学的不同需求。主要以生活化在政治教学中渗透的重要性为出发点,简单地谈论了在高中政治教学中进行生活化渗透的策略。

  关键词:高中政治教学;生活化;学习兴趣

  高中政治是一门理论性强的学科,学生学习起来比较困难的学科。因此,在高中政治课堂常常会出现学生无精打采、课堂氛围死气沉沉的现象。然而,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就是课堂教学的知识太过理论化,脱离了生活。俗话说,学习的最高境界就是“源于生活且高于生活”,最后将知识回归到生活中。可见,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实施生活化教学的渗透尤为重要。这样不仅可以将理论知识简单化和具体化,还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提升教学效率。那么,如何在高中教学中有效地进行生活化的渗透呢?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对其进行简单的论述与分析。

  一、高中政治教学中进行生活化渗透的重要性

  高中生是正值青春叛逆期的一个特殊群体,在高中政治教学中,教师应该专注高中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开展合适的、科学的课堂教学活动,并对其进行正确的指导和教诲。同时,高中生的思维模式相对于中小学生已经较为成熟,具有一定的思考能力和辨别能力。因此,对高中生开展政治思想道德的`教育也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在高中教学中,开展政治教学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要想能够成功、顺利地开展政治课堂教学,首先必须从实际生活出发,将理论难懂的政治知识转化成为简单、易懂、具体的生活化知识,从而降低学生学习政治知识的难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学生在学习中建立自信心。同时,在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渗透生活化的教学就是知识源于生活,且高于生活的充分体现,是为学生营造活跃课堂氛围、树立生活化教学的典范。可见,在高中政治教学中渗透生活化十分重要。

  二、在高中政治教学中进行生活化渗透的策略

  1.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

  众所周知,高中政治是一门理论性较强、颇为抽象、枯燥乏味的学科,进而使学生学习起来比较困难、乏味。因此,高中政治教师应该将生活与理论知识相结合,运用形象具体的生活案例,结合课本知识,创设出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将理论、抽象的政治知识具体化、简单化,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如,在讲授“经济全球化”这一知识点的时候,教师可以运用身边的实例来引导学生理解“经济全球化”的含义,即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提问:“在你们生活中,知道哪些是进口食品吗?”以此为突破口,开始经济全球化教学,这样先埋下一定的伏笔,既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还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进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2.充分挖掘生活中的政治素材

  生活中到处都蕴含着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只是缺少发现它们的教师,因此,在高中政治教学中,教师应该善于从生活中挖掘政治素材,把学生从枯燥乏味的课堂氛围带入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促进生活化教学的渗透。同时,教师在挖掘生活中的政治素材时,应该不断地完善理论知识,不断地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充分地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真正的高中政治生活化教学,促进学生良好道德素质的形成与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

  3.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

  随着设计科技的飞速发展,现代教学设备在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多媒体设备是利用图片、视频、音频等将理论知识形象化、生动化和具体化地展现出来,直接刺激学生的听觉、视觉神经,进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教学设备。因此,在高中政治教学中也不能与时代脱轨,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发挥其作用,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探索欲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增强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探索能力、识别能力。

  学习的最高境界是“源于生活且高于生活”的完美体现,因此,在高中政治教学中,要想提高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必须将理论抽象的政治知识与丰富多彩的生活案例有机地结合起来,开展生活化的政治教学。同时,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开展生活化的高中政治教学中,要与时俱进,跟上时代的步伐,并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最终实现新课改的高中政治教学理念——“构建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架的政治教学”。

  参考文献:

  [1]祁德兵。高中政治学科作业设计创新研究[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09)。

  [2]庄徐媛。浅谈高中政治教学改革的问题与解决策略[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