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文教学中的写作实践应用分析

  应用文教学中的写作实践应用分析

应用文教学中的写作实践应用分析

  刘静

  (湖南安全技术职业学院,湖南长沙410000)

  摘要:在日常的办公、生活中,应用文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在提升我们的办公水平的同时,也促进了人与人、地区与地区之间的交流。所以说,应用文写作是学生步入职场前必须具备的技能之一,是日常办公的需要。应用文课是高职院校选修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应用文教学的目的是提升学生应用文写作的技能。在实际的教学中,笔者发现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导致教学质量不高,学生学习效率较低,还阻碍着应用文课的优化和完善。

  关键词:应用文教学;写作实践;应用分析

  受教学指导思想以及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当前应用文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越来越多,已严重阻碍着高校应用文课程的完善和发展。笔者认为,重视程度不够、对学生认识不清、教学流于形式、教材把握不准确、教学方式单一、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是当前应用文课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阻碍着引用文写作实践性的提高。

  一、应用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1.重视程度不够。应用文课并不是高职院校的必修课程,这决定了应用文课在课程设置上不受重视。其次,应用文在考试中的地位并不明显或并不重要,导致了部分授课教师和学生对其不重视。没有学校的重视,应用文教学的师资力量得不到保证,教材、教学理念也不能得到及时的更新;学生不重视,则会在课堂上出现听音乐、聊天、看课外书的现象。

  2.对学生认识不清。高校生源来自于全国各地,有农村,有城市,不同的地方,教学资源的分配不一样。在城市,师资力量丰富,教学设备充足,教学理念先进,这就使得城市的学生很可能从小就接触过应用文,甚至具备较好的应用文写作技巧和知识;在农村,无论是师资力量,还是教学设备、教学理念都存于绝对的劣势,学生整体应用文知识、技巧水平都无法与来自城市的学生相比。最重要的是城市与城市、农村与农村也存在较大的差别,学生的整体素质参差不齐。而大学应用文课教材却是一样的,教师的教学面向的是全体学生。如果教师不能对学生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过分强调教学的统一性,那么势必会有部分学生跟不上教学进程,部分学生又觉得教学进程过慢,无法统筹兼顾,那么应用文课教学的质量就很难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3.教学容易流于形式。应用文是实用性文体的统称,注重实践性,(www.fwsir.com)无论是格式的把握还是写作技巧,都需要在实践中进行验证和磨炼,而形式教学无论如何都无法提升教学的质量和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实践是应用文课教学的要求,所以我们广大教师在应用文课教学中,一定要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的结合,摒弃传统文化授课方式中过分注重格式的死板硬套,却不在实践中引导学生进行练习和感悟;过分注重教材文化知识点的理论学习,却不能在实践中来验证知识点。总之,应用文课是一项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无论是技巧特性还是格式等知识点都应在实践中进行验证[1],不能流于形式。

  4.教材把握不准确。与其他学科的教材相比,应用文课的教材有自身的特殊性,但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部分教师并没有意识到这种差异性,无法有效秉承教材的要求和精神,有的甚至采用“以教材为中心”的思想,不能结合学生的专业选择教学的重点和方向,比如文秘专业的学生学习了经济类文书的写作、实验报告文书的写作,而没有着重介绍行政公文的写作[2],既不利于学生应用文技巧的提高,也大大降低了应用文的实用性,给应用文教学的发展带来长远的伤害。

  5.教学方式单一。与其他普通学科相比,应用文选修课教学极容易受到学生个性化特征的影响,而教学强调一体化和统一性,这就使得学生的个性化需要得不到满足。应用文选修课的教学对象是学生,而这些学生的文学素养、领悟能力等又是不尽相同的,若只采用一种教学模式,则无法兼顾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6.学生学习兴趣不高。与复杂庞大的教学内容相比,应用文选修课教学时间较少,严重影响着教学质量的提高。通常情况下,为了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之处,教师会引导学生在课外进行学习和练习,但是否实行在很大程度上要靠学生的自觉性,学生是否练习教师无从得知。而由于学生学习应用文的兴趣不高,学生课外学习情况不容乐观,对实际的教学效果帮助不大。

  二、应用文教学问题的对策

  1.加强对学生的了解。应用文课教学的开展要立足于学生,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中心,是我们教学的对象,只有对他们有一个充分的了解,我们才能在教学进程、方向、重点的'把握上游刃有余,才能做到教学重点和方向的及时迁移。具体的方法如下:在进行教学之前,对学生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水平进行初步的调查;在教学的过程中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适当调整教学的进程。

  2.实施差异化教学。个性化差异的存在,使得学生在应用文学习中形成的感受、体验和认知也是不尽相同的。如果教师不能克服教学整体的求同性与学生个体差异之间的矛盾,那么学生将逐步丧失应用文学习的动力,甚至厌学。教师应对学生之间的个性化差异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正视学生天赋的差别,对学生进行分层分类,实施差异化教学。在分层分类完成后,针对个性化的问题,教师可以进行一对一教学,突出教学的重点和方向;针对普遍性的问题,教师可进行统一的讲授和解答[3]。实施差异化教学的主要任务就是因材施教,根据学生应用文学习的特点制定相应的标准,确保每个学生的学习潜力都能得到最大的发挥。注重教学方法的应用,可进行分组教学,让基础知识好的学生带领基础较差的学生学习和训练。此外,在实施差异化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克服人多时少的限制,这是差异化教学实施成败的关键。笔者认为,差异化教学应以基本理论和知识的讲授为主,在完成教学大纲要求的基础上开展有针对性的疑难问题解答,普遍性的问题统一解决,个性化的问题单独解决;在辅导个别同学的基础上,应督促其他学生进行练习,最大限度地利用教学时间。同时,鼓励学生多利用课外时间进行学习和练习,弥补课堂学习的不足之处。

  3.培养学习兴趣。在应用文选修课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对学生兴趣和爱好的引导,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让兴趣成为学生最好的老师。在课堂上,教师给出一个实例,引导学生据此进行写作,并组织应用文写作比赛,让学生感受到应用文运用的乐趣,培养学生的荣誉感,激发学生学习应用文的兴趣,让学生无论在课堂上还是课下都能积极地勤学苦练。同时鼓励学生多参加应用文比赛,启发学生的好胜心理和进取精神,让学生在比赛中寻找自己的不足之处,在实践中不断改进自身的应用文水平,弥补应用文选修课教学的不足之处。并且,参加应用文比赛不仅有利于学生应用文技巧水平的提高,还有利于学生今后的发展。这是因为,实践活动是学生重新发现自己、重新认识自己的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不断挖掘自身的潜力,不断得到人们的关注和认可,然后形成自己的感悟和理解,促进自身人格的完善,甚至把应用文学习嵌入到自己的日常生活中,这对学生今后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4]。所以,我们的应用文选修课教学要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让学生在学习应用文的过程中得到快乐,让应用文学习成为学生的内在动力。也可以挪出一些时间和空间,组织学生交流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让参赛学生介绍自己应用文的体验和收获,介绍自己在实际生活应用应用文的经验,引发其他学生参与的兴趣。此外,现有的应用文课教师都是在以竞技为主体的课程体系中培养出来的,不适应体育专业教育的目标,所以我们要加强教师培训,增强教师对应用文课教学的认识,改变“以教材为中心”的错误思想观念,确保能根据学生的专业有重点、有方向地进行教学。

  4.定期举办课堂活动。传统的应用文教学,教师是课堂的主角,教师教的时间多,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少,学生的学习空间被教师的教学活动大量占据,学生很少对现在学习的知识进行总结和分析,更难把已学的知识和当前的知识进行系统的对比和联系,学习全部是通过课堂灌输来实现。长久以往,学生被碾压的喘不过气来,使得学习失去趣味性,积极性自然不高,实际的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对于学生而言,自由学习空间非常重要。在自由的学习空间里,学生可以对应用文的格式、特点、写作技巧等相关知识进行系统的总结和归纳,以方便自己的理解和记忆。在每一堂课上,我们可以专门在课堂上安排一定的自由学习时间,让学生巩固已学习的知识,温习学习过的,预习将要学习的,避免学生因贪玩而无法进行自由学习。

  比如,模拟日常办公中所需的文宣进行应用文写作比赛。在比赛中要求学生尽量把学过的知识或课文中的技术应用其中。这样的活动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表现能力,还能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来进行思考和总结。值得注意的是,在活动进行中,教师应注重把握活动发展的方向,确保比赛与教材内容有关或者是教材知识的总结和延伸。无论学生的具体表现如何,都应给学生予以肯定,鼓励学生多思考、多说、多动手。在这样的一个自由的互动性强的空间里,学生的学习效率自然会得到提高。

  三、结语

  应用文教学是一项系统、专业的教学方式、方法、内容的集合,具有较高的实践性,单一的教学手段和落后的教学思想注定不适应应用文教学发展和进步的需要。要想提升应用文课的教学质量,应加强对学生的了解、丰富教学形式、实施差异化教学、培养学习兴趣、加强对教师的培训,推进应用文教学由单一的技术教学向全方位立体化教学的转变,不仅要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也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主动进行应用文写作,提升应用文的实用性。

  参考文献:

  [1]高虹。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高职应用文中的研究与实践[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8):176-178.

  [2]陈姮。关于案例教学在高职应用文教学中的应用[J].职教论坛,2012,(20):33-34.

  [3]张鑫。中国现代最早的写作教学论———刘半农《应用文之教授》的实践品格以及当下思考[J].理论学刊,2011,(10):125-127.

  [4]杨晓丽。写作实践在应用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J].文学教育(中),2014,(5):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