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课应洋溢着“体验”的气息

  阅读课应洋溢着“体验”的气息

阅读课应洋溢着“体验”的气息

  湖北省公安县毛家港小学王安莉

  【摘要】体验是学生理解和体会课文的重要基础和途径,也是培养学生个性化阅读学生与文本直接对话重要的一环。文章从情境创设、不同视角、不同感受、背景资料、生活经验五个层面阐述了做法。

  【关键词】阅读课;体验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没有真正的体验就没有真正的感受和理解,更谈不上体会。这个体验的过程是教师无法代替的,如果用教师自己的体验强加于学生,越俎代庖,效果就只能是适得其反,那只能培养出没有个人主见的“应声虫”。笔者作为从事语文教学多年的一线教师,根据语文教学实践,归纳几点有关阅读体验的做法,供大家探讨。

  一、让学生在情境创设中体验

  情境创设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方法,“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而创设教学情境是进行积极、有效对话的关键。如果能加以有效运用,将会对语文教学产生极大的推动作用。

  在时下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的手段可谓丰富多彩,课件、绘画、音乐、表演、实物直至语言渲染,等等,极大地丰富和美化了语文课堂的教学。笔者在执教“注·提”版第十册《只有一个地球》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进行理解,笔者就为学生播放精心设计的多媒体课件,播放美丽的地球画面,它披着薄薄的水蓝色“纱衣”,梦幻神奇,让学生通过课件感受地球的美丽。

  然后,笔者再播放一些破坏环境的图片,到处是废物、废气、树木被无情地砍伐,小动作被猎捕……前后课件的运用让学生深刻地感受到了地球对于人类的重要性,提高环保意识,保护生态平衡,课件的运用恰到好处地表明了文章的主题,能够让学生更加真切、直观地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二、让学生在不同视角中体验

  学生的经历和对事物的认识水平不同,对事物的体验视角也有所不同,要让学生增加阅读理解,彰显个性风采,只能根据教学目标灵活把握,尊重课堂的自然生成,正确引导学生感受、体验文本,达到理解文本内容的目的。

  下面是《猫》课堂案例实录:

  师:大家见过猫吗?来,哪位同学给大家介绍一下。

  生1:我家养过猫,经常在我做作业的时候,趴在我的脚背上眯着眼睡觉,特别乖。

  生2:我小时候见过猫,四条腿(全班笑),比狗要小,全身是白色和黄色条纹相间的,夜里眼睛还能发光呢!

  生3:我奶奶家养的猫特别调皮捣蛋,经常跳上桌子偷吃,把碗和碟子碰下来摔碎了,等爷爷气得过去打它,它一下跳下来,从门缝中逃跑了。

  生4:我见过猫抓老鼠,结果老鼠跑进了洞里,猫趴在洞门口盯着,一动也不动,等老鼠出来。

  生5:我很喜欢猫,特别是小猫,毛茸茸的,很轻,真可爱!可惜妈妈不让我养。

  师:大家观察得很仔细,从不同角度介绍得也很生动!今天我们就来看看老舍先生是怎样向我们介绍他家养的猫的……

  三、让学生在不同感觉中体验

  学生的个性阅读体验离不开五官的帮忙,它能把抽象、模糊的事物具体化,对增强学生记忆,增加学生理解,丰富学生感受,往往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这五官就是指通过眼睛所看到的颜色、形状、动作、神态(视觉);耳朵所听到的声音、话语(听觉);鼻子所闻到的气味(嗅觉);舌头所尝到的气味(味觉);亲身感受到的物体冷热、硬软程度(触觉)。如果能够抓住一两点感受体验,那么文章内容就显得更加生动了。

  笔者在执教“注·提”版第十一册《荔枝》时,发现学生对文章为什么要以荔枝为写作线索,作为课文题目不太理解,笔者决定就从荔枝入手,调动学生五官感受来体验。以下是课堂案例片段:

  师:请同学们从看到的颜色和样子,尝到的味道,摸到的感觉三个方面来形容荔枝。

  生1:荔枝是暗红色的,和李子、杏子差不多大,一串串连在一起。

  生2:荔枝的肉很嫩,是白色的吃起来甜丝丝的,清凉润滑,肉里面有核,我特别喜欢吃。

  生3:荔枝外面有一层皮,摸起来凹凸不平,比较硬,但剥开皮就露出里面鲜嫩的肉。

  师:你们形容得很生动,老师都想吃了,你们爱吃荔枝吗?

  生:爱吃!

  师:那母亲肯定也爱吃,大家找找相关句子,体会一下!

  生1:我感觉母亲特别爱吃荔枝。我是从“妈妈扑哧一声笑了……抚摸着荔枝……划破荔枝皮,小心翼翼地剥开……托着荔枝……爱怜地望着,舍不得吞下。”体会到的。

  生2:我也体会到母亲十分喜爱荔枝。我从“母亲嘴里不断对我说:‘你说它是怎么长的,怎么红皮里就长出这么白的肉?’”看出来母亲对荔枝爱不释手。

  生3:我也体会到母亲很喜欢荔枝。我是从“母亲第一次吃荔枝,毕竟是好吃!母亲竟像孩子一样高兴。”看出来的。

  师:同学们读书十分细致,分别从母亲的`动作、语言、神态三方面进行了体会和交流。看到母亲如此喜爱荔枝,“我”是怎么做的?从中你们体会到了什么?

  生1:发了工资,“我”想让母亲尝尝鲜,我看出来作者很爱母亲。

  生2:以后每年夏天不管荔枝多贵,“我”总要买上一两斤,让母亲尝尝鲜,我体会到作者很孝顺。

  生3:母亲临终前吃到了水灵灵的荔枝,“我”感到慰藉。我明白了作者对母亲感情很深。

  师:面对儿子送来的荔枝,母亲是怎么做的?你们又体会到了什么?

  生1:舍不得吃,拿来为儿子招待客人。我体会到母亲很节俭,也很维护儿子的自尊心。

  生2:母亲舍不得吃,每次都把大个的荔枝给“我”吃,我体会到母亲很疼爱儿子。

  生3:母亲临终舍不得吃,都给孙子吃了。我看出来母亲也很疼爱孙子。

  师:现在大家该知道作者为什么要围绕荔枝来写,将它作为文章题目了吧?

  生1:荔枝代表了母亲对儿子和孙子无私的爱。

  生2:荔枝也象征了儿子对母亲的爱。

  生3:母子无私的爱是围绕荔枝来表达的。

  生4:每次看到荔枝,作者就想到了母亲无私的爱。

  四、让学生在背景资料中体验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一些年代距离现在比较久远的文章,学生不易理解。上课时,针对此类作品,笔者采取穿插与课文内容有关的特定历史、掌故、轶事、常识以及民风民俗等方法,来辅助学生体验文本,发现这样能激起学生听课的兴趣,拓宽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理解,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在执教“注·提”版第十一册《我的战友邱少云》时,笔者发现部分学生对邱少云为什么会在朝鲜战场上严守纪律,有着烈火烧身纹丝不动的坚强意志很不理解。就介绍了当时美帝国主义支持国民党反动派发动内战,失败后仍不甘心。

  新中国成立后,美帝国主义侵略朝鲜,又把战火烧到了鸭绿江,严重威胁到刚刚建立的新中国安全,新中国毅然出兵抗美援朝这段历史背景。支援朝鲜就是保家卫国,学生的质疑迎刃而解。理解了邱少云献身朝鲜是忠于祖国,热爱人民和对朝鲜人民的感情。

  五、让学生在生活经验中体验

  生活经验是人生的宝贵财富,也是阅读体验的重要“宝库”。课文中语言文字所表达的都是客观事物的艺术再加工的产物。没有生活经验,文字只能是枯燥的概念。阅读体验,不单单是从语言、文字上去揣摩,而是要把生活经验联系到语言、文字上去。

  因此,在平时生活中要有生活经验,在阅读时要多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如“注·提”版第十二册《船长》,有这样一段对船长的形象描写:“哈尔威船长巍然屹立在他的船长岗位上,沉着镇定地指挥着,控制着,领导着。”哈尔威船长这个艺术形象,学生谁也没见过,在学生一遍遍的读中,学生就会联系到生活中一些真实的形象。也许会想到十字路口站岗指挥交通的交警王叔叔,也许会想到课间领操的李老师,还可能想到电视上见过的天安门前巍然屹立的护旗手。这些真实、形象在学生大脑中交替重叠,体验加工,于是,一个临危不惧的坚毅的船长形象在学生心目中活了起来,为下面的体会人物奠定了基础。

  总之,在个性化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多角度体验文本的方法和途径很多,这需要我们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探索和积累。只要教师们辛勤耕耘,用心播种,校园里一定会迎来一个百花齐放的春天。

  参考文献:

  [1]任丽艳。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性分析[J].小学时代(教育研究),2011,(4)。

  (编辑:朱泽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