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
浅议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
浅议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
河北省廊坊市香河县蒋辛屯镇蒋辛屯中心小学 李景荣
一、案例内容:
小组合作学习是小学课堂教学活动中一条极为重要的教学策略。它主要是充分利用教学中动态因素间的互动,特别是学生间的和谐互动,在合作学习中共同达到教学目标。小组合作学习不仅有利于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进而培养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在教学《向往奥运》这课时,根据教学需要我安排了三次小组合作学习,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取得了教学的良好效果。
二、课堂观察与分析:
镜头一:搜集信息,合作汇报
教师请学生汇报课前收集的有关奥运会和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的资料。
师:哪个小组想把你们合作总结的资料汇报一下?
生1:我们组搜集到了许多有关奥运会的资料,我们知道……
师:哪组还有补充?
生2:我们组有补充。我们搜集到了关于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的资料…
生3:我们组还有补充。我们还知道奥运会有着重要的意义……
……
同学们竞相拿出自己的成果与同伴分享,由于采用异质分组,再加上小组内已相互交流,因此学生能够全员参与,兴趣盎然。
分析一:2008年8月将在北京举办奥运会,人们对奥运会的热切期盼强烈激发了学生收集资料的热情和兴趣。课伊始,教师让学生把课前搜集到的信息在自己小组内交流,后安排了全班范围内的合作汇报。这样做一方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了学生对自寻信息的印象,并了解其他同学找到的不同信息,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另一方面,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对搜集到的资料小组成员之间相互交流,整理汇总,准备全班汇报。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团结互助合作的精神。
镜头二:自读自悟,合作交流
在预习自学时,教师让学生自学生字词,自读自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随后由组长组织交流,进一步合作学习。
1.读课文,两结合。组长组织本组同学采用同学们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具体目标为正确、流利、进而有感情。在此基础上,采用自荐和推荐相结合的办法产生全班交流的朗读者。
2.查字典,解词义。通过读课文,学生勾画出生字词,查字典自学,对生字词的理解,由组长记录,作为自学成果在全班汇报。
3.自读悟,初感知。学生通过自学课文内容,定会有一些新的感悟,这时组长组织组员谈谈从课文中学到的内容体会到的情感,然后把学生点点滴滴的感受汇集到一起,互相交流和补充,相得益彰。
分析二: 充分的自主学习是保证课堂教学顺利进行的.前提。小组学习必须建立在自己学习的基础上,否则会流于形式或质量不高。只有经过自己的自学思考才会提高发言的质量,或吸收小组成员的意见,或提出异议,展开辩论,在小组里你一言我一语人人发言,茅塞顿开,在轻轻松松的过程中就找到了问题的答案。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激发了学习兴趣。
镜头三:质疑问难,合作探究。
在学生全班交流自学成果后,提出不能解决的问题——几句含义深刻的句子。教师引导学生小组探究解决,之后在全班交流。
师:哪个小组想把你们的理解说给其他同学听?
生1:我们组分析的是第一句话,我们认为……
生2:我们组对第三个句子进行了讨论,我们的理解是……
生3:我们组讨论的是第二个句子,我们是这样理解的……
生4:我们组还有补充,我们讨论的也是第二句,我们认为……
在学生积极主动的交流中,在互相的补充概括中,在教师的及时点拨中,这些难解语句被学生们一一解析了。
分析三:交流是创造思维能力的催化剂。教学活动不仅需要师生之间的交流,更需要生生之间的交流,这样才能进行有效的学习。为此,教师必须创造有利于学生合作学习的机会,给学生交流的空间和时间。在教学中,教师重视引导学生在小组内合作、探究,然后再在全班进行交流。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学会表达自己的意见,学会倾听别人的想法,学会分析他人的想法,有利于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品质的培养。
三、教学反思: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小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为学生提供了充裕的读书时间、交流机会,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并为学生创设了良好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激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最佳水平,能增进同学间的感情交流,改善他们的人际关系,促进了学生良好习惯的形成和人格的培养。但作为教师,必须注意的是:﹙1﹚要根据教和学的需要,实行动态分组。分组时考虑到学生的性格、能力、学习成绩、纪律等方面的因素,由于每个学生的文化基础、知识面、兴趣爱好等不同,这样在对同一问题进行讨论时,也会有不同的见解,在讨论和交流中可以相互补充,这样的组合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和探究性。﹙2﹚要让小组合作学习和独立自主学习有机结合,使学生在合作中发展,发展中建立新的合作。这样,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充分的发展才能得以实现。﹙3﹚小组合作的结果应在班内互相交流,便于小组之间相互取长补短。教师应该对学生的回答及时做出点评、补充、肯定和指导,这样使学生对讨论的问题明确、清晰。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