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课本来的模样
美术课本来的模样
美术课本来的模样
2016年10月20日至21日,寿光市小学美术学科教学能手评选活动在明珠小学进行,期间记下此文。
美术课本来的模样
文:王志武
今天组织小学美术能手评选,刚刚到达明珠小学便有惊喜,作为评委之一的晓林老师分享给我一个他刚刚烧制的茶宠--一个砖红色的小小的貔貅。我小心地把它托在掌心,略略有些粗糙的手工感使它浮盈出一种看似平淡,却俞看灵性俞加浓郁,真心好喜欢。
志鹏老师刚好推门进来,凑过来观赏。我开玩笑说:“不错吧!刚出土的,品相极好,据说是商周的。”志鹏人忠厚,还真有些相信了的意思。我心下便不忍,“不打自招”:“你是不是听错了啊,我是说上周的,不是商周的,刚刚出土嘛倒是不假,是晓林挖了些黏土,亲手做的。”晓林笑着纠正:“不是上周,是上上周做的。”我突然想起昨天听的一节关于陶瓷艺术的课,于是没头没脑地说了一句:“宋代官窑的瓷器非常精致,为啥艺术成就高,那是拿命做的,做不好要杀头的。现在人不用说拿命做,用心做得也极少。”晓林可能误会了我的意思,说:“陶器与瓷器不同,如果这件陶器做得再完美一些,再光滑一些,像机制品,就没有手工感了。”我能理解他的意思,这时候,我脑海中忽然浮现出东汉时期“说唱俑”的影像来。击鼓说唱俑,因年代过久,原有的彩绘斑驳不清,做工看上去也不精细,通体却灵性韵味十足。艺术家(也可以说这个手艺高超的工匠),截取了说唱艺术最为精彩的说唱举动,利用形体夸张及人物面部表情变化来突出艺术形象,看似头大身小,躯体粗短,身材比例失调,但恰恰如此,其丰富的说唱内容醉人的表演形式,及演艺成功者的自然流露,被刻划得惟妙惟肖,喜感满满,恰到好处。
讲课间隙,大增老师跟我交流,说:“这些年,我听了这么多课,有两节课印象非常深刻。一是前些年,王金英老师在西关小学讲什么课来着,多媒体坏了,但王老师就不用多媒体,课堂却精彩异常;二是韩学庆老师讲《詹天佑》一课,一块黑板,一只粉笔,娓娓道来,不紧不慢,举重若轻……”虽然我没听过这两位非常熟悉的老师的课,但从通过大增老师眉飞色舞地描述,似乎看到了非同寻常的精彩。
我觉得,大增老师是想表达两个意思:一是这两位优秀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课堂至臻至善,慢慢达到了一种“教学艺术家”的境界;二是真正的好课,不一定借助多媒体技术,“裸课”照样精彩异常。
达到“教学艺术家”的境界极不容易,需要个人天赋、知识储备、教学素养以及研究精神等诸多因素的造就。之于“裸课”,流传已久,“裸课”大抵两层意思:一是不预演、不雕琢,真实地呈现过程。二是一人、一黑板、一粉笔、一群学生,仅此而已,别无他物。对于“裸课”,可以打一个比方,如果一节课是一个“人”的`话,这个“人”越真诚,越打动人;预演会失去真实,过分雕琢则会失去大气;现代媒体手段不是不可以用,恰到好处是关键。过分讲究现代媒体技术的运用,就好比“人”穿了过于华丽的外衣,看者(学生)关注点便会发生偏移,更多地关注外衣的华丽,而不是“人”本身。我发现,自己年龄越大,越喜欢更本真、更质朴、更接地气的课堂。
各位看官,实在抱歉,以上多达一千多字的赘述,却只是小文的引子。
今年小学美术能手评选,我只参与组织,不当评委。客观地评价,本次参评小学美术能手的这八位老师(原本九人,其中一人弃权),现场发挥可能有所差别,但个人素质确实杠杠的,无可挑剔。再者,无论从评选的流程,还是评委个人的打分以及最后的综合评定的分数,甚至再精准到选手之间的分差,都非常客观公正。我也为这个从这老中青三个层次选拔组成的评委小组,以及参评选手的精彩表现,感到骄傲与自豪。
然而,通过这次能手评选,以及今年三个学段优质课的评选,结合文章前面两个“引子”,还是想说一点自己粗略的认识,供全市中小学美术老师参考。受个人视点与教研素养的局限,难免有不妥之处,万望理解。
我感觉,不知从何时起,相较于高中美术教师,大多数初中、小学美术教师似乎最不想触摸的课型,是欣赏评述课与那些特别能展现教师美术基本功的课题。换句话说,不少老师有两个方面不自信:一是知识素养;二是美术技能。但,一节美术课下来,即便是一般性的课题,少不了欣赏部分与技能展示,这很容易暴露老师自身存在的知识素养的缺陷,以及技能技巧的薄弱。可是有多媒体啊,比如教师示范这个活儿,便可以找多媒体替代,还美其名曰“提高效率”,自己呢,最多草草几笔,一带而过。
这类的课堂,可能在教学流程上无懈可击,环环相扣,衔接自然;教师的语言素养也不含糊,侃侃而谈,神采飞扬。然而,在我看来,此类课像极了一个完美无比的,机制而成的陶器,少了那么一点点精神气,一点点灵性。那点“灵性”是什么呢?是教师语言中的知识厚度和示范中的高超技能。毕竟,美术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当教师在画纸上满怀激情,挥洒自如地画出一幅幅示范画时,或“花随玉指添春色,鸟逐金针长羽毛”般的,巧手制作出一件工艺品时,学生们会惊讶、感叹、羡慕,会产生迫切表现的冲动与激情,以及对老师的无限敬佩与崇拜,这是多媒体技术无法替代的。因此说,美术教师绝不能“光说不练假把式”,只有“能说会画”,才能赋予课堂以灵性。
或许有人会说,人家这位老师语言素养多好啊,你看这节课环节设计的一点问题也没有,不就是没怎么做示范嘛,示范得稍稍有点次嘛,至于那么较真嘛。说了这么多话,就是一个意思:不做示范或示范较差是个小小的缺陷,没必要放大这个问题来说事儿。
举个小例子呗。话说宋朝虽说崇文抑武,其实不怂,为什么这么说呢?看看与敌国作战的战胜率就知道了,咱们大宋的胜率高达70%。可惜的事,大宋打胜了大多数的仗,却没把敌国打死,伦家敌方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之后,都站起来了。可是敌国呢,仅仅战胜了咱们大宋30%,却一不小心把咱大宋给“KO”了。
再比如,足球比赛,我方控球率高达非常夸张的80%,球门射正次数更是多达100次,可是一球未进。而对方呢,球门射正次数不过仅仅1次而已,可是进了。结果呢,当然我方败了,败得很遗憾,但很彻底。
一堂美术课也是如此,优点再多,缺点再少,又怎么样。要知道,有些缺点太致命。
除此之外,我时常在想,虽然我不反对使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但使用了多媒体技术的美术课,似乎掩盖了很多东西,像极了一个妆容精致的美女。什么时候能够弃之不用,甚至坏坏地想,某一天某一次评课活动,承办学校突然停电了,大家伙儿都被迫上一堂“裸课”,何如?这时候,便能看到这位“美女”的庐山真面目了——素颜,岂不妙哉!
我就知道,美术老师们会说:“呵呵,王老师,你够坏的啊!”
“不不不,不是,我不是坏。其实,我只是想看看:美术课本来的模样!”我在狡辩。
亲们,如果真的停电了,你们准备好了吗?哈哈。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