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

  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

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

  重庆市长寿区凤城第一小学 张黎离

  【摘要】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渗透主要是通过艺术形象去感染儿童的心灵,陶冶情操,启迪心智,从而美化儿童的内心世界,培养儿童健康的心理品质。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音乐课程资源,有效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使学生在情感、品格和心灵上受到有益的影响,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学;德育;渗透

  国家“音乐课程标准”告诉我们:要从人文教育观出发,体现鲜明的人文精神,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从而使音乐课程的学习变得更加轻松,更加活泼多样。同时,要联系学生个人的生长环境,联系学生的音乐经验,联系学生的生活、情感和文化,吸取人类历史的文化营养。小学音乐是小学艺术教育的重要课程。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音乐课程资源,有效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使学生在情感、品格和心灵上受到有益的影响,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为此,笔者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做了以下一些探索。

  一、利用音乐教材,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

  《音乐课程标准》提出:“音乐教育应寓思想教育于音乐艺术之中。要注意音乐知识教学、音乐能力培养,思想品德教育的配合。”如,小学音乐《静静的夜》,一开始教师可运用声、像结合的动态画面,让学生聆听《摇篮曲》,用心体会歌曲安宁、舒适的意境和母亲对孩子真挚的爱心。同时,在老师有感情的朗读中,让学生用轻柔的动作表现自己感受到的情感和意境,从而为学习歌曲《小宝宝睡着了》做好铺垫。在这首歌的结尾句处理方式上,还可让学生说一说,再试唱各小组的设计,体验创设成果的愉悦,最后根据这首歌曲的意境,让学生用碰钟轻轻的敲击为歌曲伴奏。通过这样的教学,让学生知道这首歌曲的情感所在,再不会随声附和地喊歌,而是有声有色、有情有韵地歌唱,歌唱时情感的处理会恰到好处,表达了歌词的意义,唱出了歌曲的感情,达到了教学目的。结合教材讲音乐故事。将古今中外音乐家传记,名人与音乐,趣闻轶事,作品珍闻等用故事形式讲给学生听或让学生讲,在学生细小的心灵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结合教材做律动、歌表演。这是儿童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特别受低年级同学的喜爱。它通过形体动作表现音乐,加深了对音乐作品理想。如把各民族音乐用这个民族典型的舞蹈动作来表现,加深对民族音乐的理解和热爱。而集体舞表演更是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结合教材做音乐游戏。游戏是儿童最感兴趣的活动之一,它使儿童的个性得到充分表现,有助于培养儿童坚毅的性格及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的品质。如,“捉迷藏”“、小青蛙找家”、“开火车”等游戏,不仅使孩子们感受到愉快的音乐气氛,而且还从游戏中受到启迪。

  二、在唱歌过程中,进行思想教育

  唱歌最易使学生直接感受音乐艺术的魅力, 又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陶冶情操的过程。歌曲以它独特的美——乐曲的旋律美、 音响的意境美、 表达的情感美在孩子们的心灵扎根,从而促使学生形成积极向上,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净化学生的心灵,美化学生的行为。教材所选歌曲或多或少,或隐或显大多包含着一些德育内涵。如,歌曲《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我们美丽的祖国》、《中国,中国我爱你》等是典型的爱国主义题材的歌曲,在教学时通过教师的分析、讲解,引导学生深刻理解歌曲内容,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在教唱之后让学生讨论采用怎样的速度才能准确地表达歌曲的思想感情,学生练习饱含深情的歌唱,唱出自己对祖国的爱。又如,学生在唱《在老师身边》、《劳动最光荣》、《可爱的家》、《小鸟请到这里来》等歌曲的过程中会潜移默化地受到热爱集体、 热爱劳动、关心他人、尊敬老师、保护环境等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使学生在唱歌的`过程中既受到了艺术的熏陶,又得到思想上的升华,陶冶了情操。又如,《国歌》是一首雄壮、高昂、激奋人心的歌曲,它鲜明的节奏和号角式的音调及催人奋进的音符,塑造了中国人民威武不屈, 为争取自由解放而英勇奋战的音乐形象。过去它曾激励无数中华儿女、爱国志士,奔赴抗日前线。而今, 又以新的姿态与活力鼓舞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的改革和建设。在教学中,通过教师扣人心弦地讲述这首歌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作用,并结合每周一升国旗仪式,仰望五星红旗冉冉升起那激动人心的场面,激起学生的满腔热情,增强了他们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三、结合课外艺术活动,进行集体主义教育

  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艺术活动,也是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美好的品德的重要途径。心里学家告诉我们,儿童都具有爱表现自己的心里特征。借助这一特征,在各种艺术活动中,可以充分结合他们热衷于表现自己才艺的心理,在校内组织小合唱团队,舞蹈队,使学生懂得,只有协调一致,团结协作,才能唱出统一和谐的音调,才能使演唱、演奏得以成功。因此,我们组织舞蹈队,排练了以反映儿童思想、学习生活为内容的多种表演形式的小节目,使学生在排练演出过程中受到寓意深刻的思想教育。音乐第二课堂能满足学生好动、求乐、爱美的要求,他们对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音乐活动有着强烈的参与意识和表现愿望。如,鼓乐队、合唱队的活动可以增强学生的群体意识和珍惜集体荣誉、严守纪律的良好品质。例如,在鼓乐队的训练中,教师要经常让学生去感受整体声音的协调性及和声效果所带来的美感,感受到整体的凝聚力,认识到自己是整体中的一员,必须服从整体。并经常通过对比,提高鉴赏力;通过练习,获得美的声音;通过刻苦努力地训练,使学生知道,美的声音是通过不懈努力换来的,从而培养学生勤奋刻苦,持之以恒的意志品质,同时对学生的集体主义也得到了培养。教师利用课堂、课余时间和学生交流,了解学生都喜欢那些歌曲,抓住契机,加以引导。

  四、在学习评价中,渗透德育教育

  在音乐课的学习评价中,教师往往让几个学生组成一组选唱一首歌曲,打上一个等级草草了事。这样不仅没有起到综合评价作用,更重要的是严重淡化了学习评价对学生的教育功能。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与情感反应,音乐实践活动中的参与态度、参与程度、合作愿望及协调能力,音乐的体验与模仿能力、表现能力,探究音乐的态度与创编能力,对音乐与相关文化的理解以及审美情趣的形成等,都是我们评价应包含的内容或要素。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对美的追求。例如,我在一次期末考核中,加入了父母评价一栏,让学生把《自己的事自己做》回家唱给父母听,还可以根据自己家的实际情况创编歌词,表演给家长看,家长给出简要的评价。第二天看到家长们的评价时,让我大感意外。“她长大了,懂事了!”“我的宝贝儿子也会做事了!”一句句真挚的话语,不正是我们德育教育的最好结果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