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地理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改革地理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改革地理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人类已经告别20世纪,跨入了充满希望和挑战的21世纪。20世纪后半叶,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超过了在此之前的几个世纪,于是有识之士都不约而同的形成了一个共识:人类历史前进的主要动力来自科技进步,不断创新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永恒主题。
21世纪将是一个人才竞争的世纪,在这样的一个时代,一个国家要想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就必须不断提高其综合国力,而能否迎接即将到来的知识经济的挑战,能否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取胜,关键在于能否培养出大批具有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精神的人才,教育作为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作为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在培育创新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
针对当前的教育形式,中学各学科的教学都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最易体现素质教育的地理课程也应进行相应的改革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
一、创新能力与创新思维。
创新能力是人所具有的,运用一切已知信息产出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和个人价值的产品的个人能力。这种能力的形成需要借助头脑中的创新思维,它包括思维的敏锐性、集中性、新颖性……
创新思维虽然是一种复杂的高级的心智,但并不神秘莫测,高不可攀,陶行之先生曾说:“人人是创造之人,天天是创造之时,处处是创造之地”。因此,在教学中,并不需要学生向科学家一样进行创造发明,而是要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教给学生感受、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教给学生学习、接受知识的技能和方法,教会学生善于运用学到的知识去发现新知识进而达到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的目的。
二、地理课具有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先天优势。
地理学是研究人类生存的地理环境以及人类与地理环境关系的一门综合性学科。中学地理课的教学内容正是体现了它研究对象广泛及多变的特点。
首先,地理课内容丰富,包罗万象,纵贯古今中外。在中学各个学科当中,可以说它是与其他学科联系最广泛的一门课,他的内容与历史、政治、物理、化学、生物都有关联。教学中就会给学生任意驰骋的、发挥想象的巨大空间。
其次,地理课内容有动静结合的特点。有相对不变的知识,如自然地理方面;也有不断变化的知识,如人文地理知识。教师可以立足“不变”,搜集“变化”的知识,把国内外的实事新闻,日常生活常识补充到课堂。让学生利用已掌握的地理知识分析眼前的实事,并提出看法、建议,这样对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更具实效性。
三、让地理课堂成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园地。
班级授课制目前仍是现代教育的基本模式,它有利于教师系统的传授知识,教学效率较高,但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这种教学形式又显现出许多缺点,如,不利于个性发展、不利于学生充分参与教学活动,限制人才多样性的发展。这就要求新时代的教师必须通过创新和努力变课堂劣势为优势,使课堂优点得到更好的`发挥,从而使课堂这个有限的空间变成充满无限生机和活力的空间。
1、通过讲授课奠定学生创造思维的基础,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究愿望。
传统的讲授课中教师是讲新知识,而且主要是叙述性的讲结论性的知识,课堂教学内容很充实,但学生得到的是现成的、机械性的知识结论。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他们更多的是被动的接受,而缺少主动地探索和思考,因而往往对知识的理解不深,对具体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不清楚,知识体系也难以把握。创新型的讲授课可以通过讲知识的形成过程,探究知识或事件的发生的背景,让学生了解其历史过程、历史地位和现实价值。也可以用类比联想的方法,讲解新知识,使学生明白创新并不难,只是一种新的组合,即运用所学的旧知识解决其它类似问题,这样创新能力就会在知识迁移、重新构建过程中逐渐得到锻炼、提高。
例1 讲铁路运输时,可以补充运输工具的发展变化过程:由蒸汽机到柴油、汽油,电力,到磁悬浮列车,不仅反映了科学技术的进步,也使学生了解了人们对能源开发利用的发展变化过程。
例2 讲完阿根廷大牧场放牧业后,可以介绍一下新西兰基于畜牧业的繁荣经济。虽然这个国家只有300万人口,却是世界最大的黄油、乳酪出口国,以及最大的肉类和羊毛出口国之一。澳大利亚为上好的羊毛繁殖美利奴羊,另为肉类生产培育其他品种,新西兰则杂交繁殖既有好的羊毛又能出优质肉的羊。而且还繁殖出一种粗毛、长毛羊,毛可以专门编织地毯,新西兰也因此成为了世界最大的地毯羊毛出口国。而且还发明了环型牛栏从而形成了最高效的挤奶作业,加上快捷的运输及现代化营销,新西兰生产一吨黄油的成本远远低于其他国家。
2、通过活动课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激起学生的智慧火花。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并具有能动性。即学生是具有独立性的学习个体,他们的各种学习活动虽然是在集体中进行的,但作为个体有其独立的人格空间、心理空间和活动空间。教学中应该为学生提供充分展示自我、发挥能动性和创造性的空间。
设计逻辑推理性强,过程推演环环相扣的问题,让学生通过合作、讨论、辩论的形式做到资源共享,从而锻炼思辨能力,。
既然是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学内容就应该不拘泥于教材,而是要超越教材,当然要以教材为蓝本、基础,利用社会、生活这个大课堂去使用教材、运用教材。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学会向社会学习,把问题拿回到课堂上通过大家的分析、讨论得出结论。
例1 “全球性大气环流”一节的教学,可以首先告诉学生这种环流的复杂性,然后引导学生在课堂中展开小组合作,用化繁为简、层层递进的方式,推导出三圈环流的最终模式:
地球不动、地表性质均一(形成单圈环流)→地球自转、不公转,地表性质均一(三圈环流)→地球自转、公转,地表性质均一(气压带、风带移动)→地球公转、自转、地表不均一(季风环流)
例2 创设一定情景,集中学生兴奋点。基塘生产的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假设自己为某地方领导,根据已知当地的自然条件,研究如何规划做到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并能形成良性生态循环,还要农工贸相结合,提高当地经济效益。
四、地理教师要具有创新精神与才能。
新的教学指导思想对教师也就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一名地理教师首先要具有自觉的创新精神,开阔的知识视野以及富有开创性的思维方式和实践能力,并且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创造潜力。第二,社会、经济、文化的飞速发展,使教材显现出的滞后性内容,教师应该在依据大纲、课本的前提下,注意对教材的补充,使其成为一个科学、开放、充分体现人文精神和时代特征,有利于培养创新人才的教材体系。第三、教学中要善于运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使教学生动、活泼,如:运用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运用多媒体教学,不仅是教学内容形象,还会激发学生对高新技术探究的渴望。第四、要改变传统的评价学生的标准,鼓励学生发展、创新,增强作业和考试内容的选择型、答案的发散性,让学生参与评估,这样才能发挥积极的导向和激励作用,才有利于形成学生创新能力发展所必需的宽松环境和自由空间。
五、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教学模式可以多种多样,但以下几点措施对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无疑是很有帮助的:
⊙让学生仔细观察事物,自由操作,丰富学生的经验;给学生建造刺激、丰富的活动环境。
⊙改变评价标准,创造性教育的评估与测试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主,并且是为了每一个学生,所以要面向大众,而不是少数精英。
⊙创造自由解答的学习环境,七嘴八舌,固然失去了传统的教学秩序,但它却开拓了思路、提高了能力。
⊙帮助学生从失败与成功中总结经验、教训,通过反思使学生的思考能力有一个飞跃,逐渐进入成熟的思维方式。
参考文献
《创新性教育新论》人民教育出版社
《学习的革命》上海三联书店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