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作文兴趣

  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许多人都写过作文吧,作文是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那么问题来了,到底应如何写一篇优秀的作文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作文兴趣,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作文兴趣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作文兴趣

  在小学阶段,学习语文的目的就是学习阅读和写作知识,从而养成良好的阅读和写作习惯。“作文教学要从内容入手,指导学生选择有意义的内容和恰当的形式,写自己熟悉的事和人,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这是作文教学的指导思想,也是作文教学的基本途径和方法。小学作文必须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重视培养他们的兴趣。愿写、想写才会写出好的作品,所以作文教学的起步就是培养兴趣。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弄清目的,启发兴趣

  让学生写作文,应该让他们了解什么是作文,懂得为什么要写作文,认识它而不怕它。学生学语文要接触到文章,见的最多的是课文。有的文章内容浅显也有趣,初步学习写作文的学生,喜欢仿写,而在没有理解原文的情况下,很难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于是把作文看作一种负担,从而产生恐惧感,这是影响学生作文的障碍,如不解决,学生就建立不起写作的兴趣。为帮助学生打破这种恐惧感,最好的办法是淡化写作概念,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了解写作的意义和方法。我在给学生上第一节作文课时是采取游戏的方法引入的。我问学生:喜欢听故事吗?学生答:喜欢。于是我给学生讲了几个简短而又有趣的故事,学生听得很认真。有的学生甚至很兴奋,也想讲讲自己的故事,我顺势找了几个学生各自讲讲自己的故事,我再利用复述的方法稍加完善使其精彩,并借机表扬他们,接着向每人发一张纸,让他们把故事选一个写下来,会写一句写一句,能写多少事多少,并把其折起来,带回家,让父母读读。就这样,第一堂作文课在愉悦的氛围中结束。这种化难为易的淡化工作,本身就具有趣味性。

  二、引导阅读,诱导兴趣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好的范文对学生会产生很大的吸引力,充分利用范文的感染作用和诱导作用,对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有很大的好处。编入教材的课文,都是久经锤炼之作。要指导学生认真阅读,从初读了解大意到熟读达到复述讲解,这个过程就是一个欣赏过程。要领悟文章的写作特色,写作方法,这样他们的写作意识就会得到提高,写作兴趣也会有所增加。

  学生的作文也可提供给大家阅读,虽然有不完美之处,但要抓住好的地方进行表扬,如取材、用词、结构等,这样,写得好的同学会兴趣倍增,其他同学也会暗自努力。

  三、多就少改,保护兴趣

  没有兴趣时要激发,有了兴趣要保护,批阅作文时多就少改,就是保护学生兴趣的一种方法。多就少改,就是要多承认学生的优点,少批评。小学作文只是初学阶段,他们写的文章多是半成品,缺点自然多,这很正常。学生写了作文之后,常有大功告成的愉悦感,常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和肯定,所以批改作文要多肯定,少否定。作文教学在训练上高要求,批改上低标准,这样学生会兴致高涨。教师要笔下留情,保持他们旺盛的写作激情。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作文兴趣

  写作的过程是动用语言文字对思想内容进行整理、加工的过程,是学生对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的表述,是学生认识能力和表达能力的体现。可是许多学生在作文时感到最大的难题就是“没有东西可写”,这样就抑制了学生的情感和写作热情。教师应给学生多创设可供学生收集写作素材的环境,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并抓住学生熟悉的人、事、景、物等让学生自由写作,这样,学生就不会感到无话可说,无感可发,写作的兴趣就会油然而生。

  一、是观察能力的培养。

  孩子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对直观具体的事物、xx鲜艳的画面、生动有趣的故事,容易引起注意,并从中获得知识和情趣。这就为作文训练搭了梯子。教师根据教学的需要,要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为他们提供适当的观察对象,再加以适时的引导让他们动脑、动情,把学生的观察与思维联系起来,产生这样或那样的感情体验。学生写作的知识、技能还不够丰富,所以平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多注意积累。如课堂上让学生准备一本笔记本,学会记录老师讲解过程中的重要内容,特别是能体现文章结构、写作方法的板书设计等,并随机作一些课堂小练笔。课外准备一本摘抄本,让学生随机摘录好词好句,遇到有较深刻印象的事用较简短的话记录下来,这样使学生不断地积累写作知识、写作素材,从而使学生体会到有写作方法可学、有生活内容可写、有好词好句可用,促进了兴趣的培养。

  二、是让学生有成功感。

  我们知道希望是人们奋斗的原动力。学生完成一片作文后,都希望从老师那儿了解到作文的结果,得到鼓励。因此,教师一方面要及时地把信息反馈给学生,一方面从词、句、段中最大限度地挖掘不同层次学生的习作优点,使大部分学生都能从自己的每一次习作中获得成功的喜悦和乐趣。从而一方面促使学生的作文能力得到提高,一方面促使学生的作文兴趣得到了进一步的培养和强化。

  总之,小学生作文兴趣的培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老师的正确引导才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作文兴趣

  一、需要是兴趣的基础。

  “文章合为时而作”,“文以载道”,是我国语文教学历来坚持的传统。小学作文训练虽然只是初步的应用语言表达见闻感受的训练,但它毕竟是小学生表达自己生活认识的活动,应当把语言文字的表达训练与语言文字应用的目的性教育结合起来。在写作指导的设计中,首先应该使学生树立“为用而学”的意识,使作文训练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真正为生活服务。同时,要教育学生明白,作文不是文字游戏,而是把自己的真实生活感受、思想情感传达给别人。因此首先要有表达的欲望、表达的需要,然后才有作文,这也就是我们说的:“有所为而作”。只有让学生把作文当作自己参与生活和发展自己的工具,真正解决“为什么写”的问题,小学生的作文才能形成持久稳定的内部动力。因此,我在“相互交流”与“自我展示”上努力,创设多种形式让每个学生都能有机会把作文“用”起来。比如,让每个学生每个月出一张手抄报,把自己积累的作文、日记、读书笔记等编出来。让每一组每一星期出一张“组报”,每半个月出一期黑板报,文章都从小组成员中选出来,并定期将所有的手抄报在班级里展出交换阅读。另外,每天早自习或课前抽几分钟按座位(每次两三位)让每个学生把自己的作文或最满意的部分念给大家听,让大家互相评赏;同学之间互相写信,给亲朋好友或老师写信、寄作文;逢年过节,还可以把自己作文里的“精言妙句”抄录在贺卡上赠给别人等等。这些做法在很大程度上达到了“写”以致用的目的,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和兴趣去感受作文带来的成功与自豪。

  二、生活是兴趣的源泉

  生活本身是丰富多彩的,是作文的源泉。《新课程标准》指出:“指导学生作文,要从内容入手。”生活是写作的源泉,离开了“生活”,写作便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缺乏丰富的生活积累,也是学生写作无从下笔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要加强写作和生活的密切联系,为学生作文做好“开源”工作。引导学生养成认真观察周围事物习惯,自觉地写“生活札记”。当前学生害怕作文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感到没有什么可写。这不仅与教师命题不当有关,而且还与教师平时忽视引导学生养成观察生活与事物的习惯;忽视引导学生自觉地写“生活札记”有极大关系。茅盾在《创作的准备》中指出:“应当时时刻刻身边有一支铅笔和一本簿。无论到哪里,你要竖起耳朵,睁开眼睛,像哨兵似的警觉,把你所见所闻随时记下来……”这是老一辈作家的经验之谈。于是我注重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观察,认真实践,养成把感受和认识随时写下来的习惯,不断克服作文内容空泛,感情贫乏,思路狭窄等等要害问题。

  小学生一般都具有好奇、好动、好玩的特点,玩是孩子的天性,教学中我注意因地制宜,多组织一些形式多样的活动,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体会到作文的无限乐趣,如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进行“扳手腕”比赛、拔河比赛、智力大比拼……据此让学生写一则“我最喜爱的一项(体育)活动”的片断,学生们兴致勃勃,都能较好地把自己喜欢的一项体育运动或活动抒写得淋漓尽致。要使学生获得丰富的作文素材,单从直接生活中去获取是远远不够的,还需从间接生活中却摄取一些材料,如我常鼓励学生多读课外书籍、多读报刊杂志、多听有益广播、多看优秀的电影、电视……记得有一次学校组织学生看了一场关于雷锋叔叔生前事迹的电影后,有的学生在观后感中写到:“看到‘雷锋叔叔在客车上掏出自己的钱为丢了车票的阿姨补票,并冒着大风雪帮助阿姨找到了亲人’这一幕,我脸上火辣辣的,昨天中午,小豪找我借彩笔,我怕他弄坏,不想借给他,就骗他说忘在家里了……每个人都有遇到困难的时候,都有需要帮助的时候,我要向雷锋叔叔学习,做个热于助人的好学生……”这位学生不仅写出了真情实感,还从中受到了深刻的思想教育,认识水平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无论是直接生活,还是间接生活,都要注意培养学生养成认真观察、勤于思考的好习惯。有很多事物是学生熟悉的,但却不一定是认识,如:“蜡烛”是学生熟悉的东西,可“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奉献精神,却很少有学生能够认识得到。学生的注意力易分散,不懂得如何去观察、认识事物。因此,教师要注意教给学生一些观察的技巧、方法,鼓励学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只有这样,写作和生活的密切联系,才能取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旦有了丰富的生活积累,学生作起文来就能左右逢源,不再视作文为难事,从而真正引发了写作兴趣。

  三、成功是兴趣的支柱

  兴趣是写好作文的内驱力。所以教师要千方百计地培养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愿意写作、热爱写作,才能较好地提高作文水平。一个班的学生作文,有好中差之分,即使是同一个学生,在不同的阶段,他的作文水平也是有区别的。教学时,我注意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让学生多品尝成功的甘甜,保护其写作的积极性。批发作文时坚持多就少改、多批少改;讲评作文时以鼓励为主,尽量多肯定,特别是对于一些作文较差的学生,有时不惜用“放大镜”的眼光去挖掘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小到哪怕只是几个词用得较好,也在旁边批上“生动、精彩”,使学生看到自己作文成功的希望,树立能写好的自信心,从而稳定写作的兴趣。

  同样一篇学生作文,用挑剔的目光放大它的不足之处与用赏识的目光去挖掘它的闪光点,留给学生的感受和产生的效果是截然不同的。前者往往让学生越写越没意思,看到的总是自己的缺点,而后者却让学生作文的兴趣越来越浓,哪怕他的作文并没有什么进步。“诚于嘉许,乐于称道”,应该是兴趣培养的加油站。作文是学生本人的“劳动成果”。重视他们的“劳动成果”,会给他们带来巨大的自豪感和成就感,更能促进他们的写作兴趣。因此,对于每次作文,我都尽力做到“慧眼”识佳作,并要求学生将优秀的习作用300格稿纸抄好,结集成班刊——《学生优秀习作选》,而且依时间先后安排好目录,挂在教室的作文栏上,让学生不时观看学习。这对于被选中的同学来说是一种荣誉、鼓励;对于没被选中的同学来说又是一种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