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语文教学论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论文吧,论文是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一种说理文章。那么你有了解过论文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语文教学论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优秀)语文教学论文

语文教学论文1

  一、在情境教学中培养,加强学生的就业意识

  中职语文教学中,教师可通过模拟特定的职业场景,培养学生的就业意识。如我在讲授《应聘》时,就模拟了招聘会的场景。我将学生分成了六个小组,要求每个小组推选一位同学作为应聘者进行应聘。每个小组都要根据自己的专业,课前准备几个应聘时需回答的问题,在应聘者进行应聘时进行提问,最后由学生决定录用其中某位应聘者。整个过程中,学生可从应聘者的服饰、言行举止、个人专业素质上去判断应聘时怎样做才是最突出的,从而加强学生的就业意识。

  二、在文本阅读教学中培养,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语文是一门语言学科,离不开阅读。通过对一篇篇文辞优美的文章的阅读,能够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陶冶情操,净化心灵。此外,语文文本中蕴含的人生哲理也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就业观。如在讲授《芝麻官餐馆》时,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形成“职业不分高低贵贱”的择业观,让他们认识到只要踏实做事、认真做人,就是一个高尚的公民;学习《一碗清汤荞麦面》时,通过阅读,教师可培养他们在逆境中直面困难、顽强不屈、积极奋斗的思想情操;学习《列车上的偶然相遇》时,通过对父亲执著、认真的人生态度的感知,让学生懂得了成功决不是偶然的,要执着、认真地对待工作,进而使学生了树立积极、健康的人生观;学习《人格是最高的学位》时,通过深入阅读,学生领悟了卡萨尔斯、季羡林、冰心的人格魅力,明白在了整个职业生涯中,人格美才是永恒的,使学生形成了积极、健康的人格;学习《一张诊断书》时,通过对细节描写的把握,让学生体会林巧稚的人道主义精神及令人敬畏的敬业精神。总之,中职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以就业为导向,挖掘不同文本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从而使他们在未来面临就业时调整好心态,做出正确的选择。

  三、在口语交际教学中培养,奠定学生的就业基础

  许多中职学生的语文素养较薄弱、口头表达能力欠佳,而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是就业成功的重要条件之一。因此,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教师也要重视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

  (一)开口朗读课文,帮助学生找到语感

  教师可先让学生掌握最基础的字、词、句、篇的读法,在实际教学中以齐读、范读、跟读等形式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从而让学生在此过程中体会到朗读的抑扬顿挫,体会到文章的韵味,提高朗读兴趣。然后,在此基础上再对学生进行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课前三分钟,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中职语文教学中,教师可试着在课前的三分钟时间里让学生进行说话训练。第一学期:不规定主题,让学生自由发挥。如可以进行自我介绍,介绍家乡美景、美人、美事,可以讲故事,谈谈自己看到一本好书或一篇好文章后的`读后感;可以让学生说说自己对专业学习的心得体会等。第二学期:规定某一特定主题,让学生发表看法、意见,并进行演讲。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胆量,还能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四、在应用文教学中培养,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不管将来从事何种职业,大多都离不开应用文的写作,这就要求教师要重视应用文写作教学,使其为学生的专业课服务。如在教授拓展模块中的《会议纪要》时,教师可让学生开完会后,写一份活动会议纪要,这样学生更容易接受与理解;教授基础模块下册重点《计划》、拓展模块中的《总结》时,教师可让学生各写一份工作学习计划或总结;在教授基础模块上册《自我介绍》时,教师可让学生在班级中作自我介绍,或者设想:假如你去应聘,你将如何推销自己?假如你第一天上班,又应怎样向新领导和新同事介绍自己?通过这些方法,就能让学生掌握应用文的写作要求,为将来就业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总之,为社会培养有用之才,是中职语文教学的目的,也是语文教师的职责。中职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联系学生的实际,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努力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

语文教学论文2

  一、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营造良好氛围的前提

  语文学科本身就具有较强的人文特征,教学中,教师不能违背语文的学科特性。教师要营造宽松愉悦、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来体现语文的人文性特征。人与人之间本来就是平等的,师生之间更应该相互尊重、相互信任、互相帮助、互相促进,以形成团结一致、共同发展的良好势态。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才能以最佳的状态投入到语文学习中去。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乃师生关系和谐发展的基石、师生沟通心灵的桥梁。曾记得《列夫托尔斯泰》一文中描写托尔斯泰眼睛的一段话:“这对珠宝有魔力,有磁性,可以把人世间的物质吸进去,然后向我们这个时代放射出精确无误的频波。”学生对此感到疑惑不解。此时此刻,我便想到了《西游记》中各位大仙的兵器,并以此来激起学生的兴趣。我说道:“难道托尔斯泰的眼睛能像太上老君的宝葫芦、金角大王银角大王的金角一样能把世界上的物质吸进去?”学生齐声否定后,我又问:“我的眼睛能把语文书吸进去吗?”学生答:“不能。”笔者一本正经地说:“我说我能!我能通过眼睛把这本书的内容记到我的脑海中去。所谓‘吸进去’就是指将知识记入脑海中。”我接着再以好差两生的评价让学生领会了什么是“放出准确无误的频波”。最后,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让学生自己概括对该句话的理解也就水到渠成了。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明确指出:“创造力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只有在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氛围中,创造力才能得到开发,学生才能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教师要放下“唯师是从”的尊严,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性,建立新型的民主交流、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多给学生展开想象的时间和空间,多给学生发表意见的机会和自由。教师要重视语文课堂教学氛围的营造方法,要尊重学生与众不同的想法,特别是与老师不同的意见。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不屈从于教师,不迷信于权威,不盲从于教材,敢说“我认为”。只有教师彻底放开学生的手脚,为他们搭建自由表达、自由活动的舞台,让他们尽情的想象,尽情的表达自己的想法,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的聪明才智,其学习效果才能达到最佳,课堂氛围才能良好。

  二、动手操作是调动课堂气氛的抓手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教育家短短的一句话道出了实践操作的强大力量。由此可见,在课堂教学中很有必有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意识。如为了给学生创造一个浓厚的读书氛围,我让学生自己动手布置教室。学生通过想象、查阅资料、合作、动手操作,在很短的时间内使我们的.教师变得书香四溢。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锻炼了的动手能力,而且锻炼了思维能力。

  三、多媒体技术是营造课堂氛围的助手

  多媒体技术融声形于一体,在辅助教学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它可以将教学内容以多种形式呈现出来,给学生以生动形象之感觉,从而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虽然多媒体辅助教学具有很强的优势,但是教师切忌泛滥使用多媒体,也就是说多媒体的使用要适时、适事。如在教学《芦花荡》一课时,首先,我播放了《小兵张嘎》的片尾曲,并加上旁白;同学们,刚才大家听到的插曲出自哪部电视剧?(学生回答)故事中小主人公主要活动的地点是哪里?(学生回答)同时,我适当配以旁白:白洋淀里淀水浩渺,苇田无边,水道纵横,足有两三千条,极为壮观,是旅游爱好者观光游玩的一大景点。可就在60年前,这里曾是抗战大舞台,演绎过无数个英雄传奇,今天我们就顺着孙犁的《芦花荡》去结识一位老当益壮、让敌人闻风丧胆的传奇英雄。然后,我板书课题:《芦花荡》,并紧接着播放配乐配、范读课文等,给学生直观形象、生动新鲜的视听感受。

  四、教学设计是提高兴趣的保障

  学生只有对教学内容充满兴趣,才能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课堂氛围才能积极活跃。因此,教学活动的设计必须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如教学《芦花荡》一课时,我结合问题情境开展小组合作教学。在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后,我出示了两个问题:老头子最后与两个女孩儿告别时说了些什么话?老头子会因为这次失误而改变性格吗?学生看到问题兴趣便油然而生。紧接着,我让学生在事先分好的小组里展开讨论、进行探究。学生在问题的引领下讨论得有声有色。这种活动给了学生自由学习、合作学习的空间,他们可以在自己的小组内尽情想象、尽情表达,极大地调动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五、结语

  总之,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我们教师只要充分做好课前准备,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就一定能寻找到营造良好课堂氛围的方法,使我们的语文课堂充满活力。

语文教学论文3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占有重要的位置,语文教学的大部分都是阅读教学,只有学会阅读,掌握阅读的技巧,才能更好地学好语文。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主要是由教师来引导孩子被动阅读,这种阅读教学方式效率很低,那么如何进行初中语文阅读创新教学,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呢?

  一、引导孩子独立感知,突显个性

  在阅读课堂上,孩子常常人云亦云,没有自己的独立见解,很难达到孩子的个性化阅读。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对孩子个性化的突显,引导孩子有独立的感知和见解。阅读中,教师要引导孩子独自阅读,在阅读中进行批注,对文章中感到有意义的字、词、句子可以进行圈点,并写下自己的见解。在阅读和思考的过程中,促使孩子感受到语言的魅力,加深对文字的理解,同时,孩子把自己有疑问的地方进行标记,然后与同学进行交流和讨论,在这一过程中展示了孩子的思维深度,有利于孩子个性化的发展。在阅读教学中,圈点批注是一种很好的促进个性化发展的方式。

  1.培养孩子在阅读中养成良好的批注习惯

  在圈点批注中,孩子要有自己的符号系统,在以后的阅读学习中,可以明白圈点的意思。其次,圈点的内容应该是阅读内容的重点、难点,或有疑问的地方。再次,要根据阅读目的的不同进行圈点。

  2.批注应该主观思考与客观实际相结合

  教师要引导孩子在文章旁边进行批注,写下文章层次大意、观点见解和作者思路。对于不理解的字、词,孩子要及时翻查字典,然后做好标记,不要主观猜测。孩子要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反复阅读,认真思考、分析之后再进行批注。在批注时要注意用简洁的文字,对文章的中心思想、写作技巧、语言表达等作出评价。对圈点出来的重点,能够说出自己的看法,然后联系上下文,加深理解。批注要和圈点相结合,批注内容的位置要和圈点处的位置相对应,一般都写在书页左侧或右侧的空白处,如果批注的内容较长,也可以在书页中加一张批注的纸条。

  二、注重孩子体验,引导孩子学会反思

  在阅读教学中,要锻炼孩子在阅读中反思,要重视孩子的感受和体验。初中语文教材中有很多文字优美、情感饱满的优秀作品,既有民族文化的韵味,又有智慧和哲理的结晶。阅读是孩子认识社会、理解人生、探究哲理的向导。孩子理解文章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教师要引导孩子认真阅读,加深对文章的理解,细细地品味文章中的情感,感受文字的魅力。孩子在阅读一篇文章时会有不同的见解,因人而异。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不要把文章分析得很明白,要留给孩子足够的分析文章的时间和空间,去理解文章的想法。教师要多多听取孩子的讲解和看法,并且鼓励孩子继续发表自己的想法。教师也要多提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拓展孩子的思维,促进孩子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在互相讨论中互相帮助,解决问题,开发孩子的探究性思维,培养孩子的自主思考能力。

  三、加强阅读拓展与延伸,结合生活与其他学科

  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不仅要培养孩子对文字的理解和感觉,还要锻炼孩子的语文迁移能力以及提高孩子的语文素养。培养孩子的语文迁移能力是为了拓展和提升孩子的阅读能力。教师要引导孩子阅读时带有目的性,要积极地思考文章,然后将自己阅读到的知识联系到其他学科或者生活中去,并且能够运用到生活中去,加深孩子对社会的了解,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重视教给孩子阅读的技巧和方法,帮助孩子掌握阅读的方法,然后把学到的知识能够综合运用起来,促进孩子阅读能力的不断提高。教师要鼓励孩子写观后感,表达自己对文章的感受和想法,锻炼孩子的思维能力,拓展和延伸知识。另外,教师也可以引导孩子学习文章中的写作方法,让孩子自己进行创作,培养孩子的写作能力,掌握写作技巧。除了在语文本学科延伸和拓展外,也把阅读教学延伸到各门学科和生活中去,在生活中,有很多与语文有关的`地方,语文与生活本就紧密相连着,引发孩子的思考,通过与阅读内容相关的生活现象,来激发孩子去思考和发现,锻炼孩子的思维能力。教师要缩短课本与生活的距离,把课文知识和生活联系起来,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让孩子去感受生活的美好和乐趣,帮助孩子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也帮助孩子提高思考能力、写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促进孩子综合素质的提高,提高孩子的语文素养。

  总之,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要重视对阅读教学的教学方法的创新,教师要引导孩子独自进行阅读,培养孩子的独立感知,突显个性,促进孩子的个性化发展;在阅读教学中要注重孩子体验,让孩子感受到阅读的乐趣,引导孩子进行反思;加强阅读拓展与延伸。让孩子把阅读当做是一种乐趣,快乐地进行阅读,感受文章中的情感和见解,锻炼孩子的思维能力,同时,孩子也学到了文章中的写作技巧和描述方式,有利于提高孩子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对孩子综合素质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

  参考文献:

  [1]龚风迎。创新语文阅读教学模式[J]。语数外学习:语文教育,20xx(12)。

  [2]王国清。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孩子的探究能力[J]。少儿科学周刊:教学版,20xx(04)。

语文教学论文4

  在教育实践中,往往有不少学生在不同教师面前,表现出异常甚至反常的现象,他们与有的教师心心相印,无话不谈,能主动学好这些教师所教的学科;有的却在别的老师面前变得冷淡、被动、甚至反抗。

  这是师生情感的共同体验——爱的效应!情感是人对客观事情所持的态度和体验,是人的心理活动的一个重要方面。人在接触客观现实时,对现实中的现象总是持有各种各样的态度,产生不同的内心体验。当客观事物符合人的需要时,就会产生满意、愉快、热爱、欢乐等积极的情感体验;否则当客观事物不能满足人的需要的时候,就会产生忧伤、痛苦、厌恶、愤怒等消极的情感体验。他是伴随各人的立场、观点、经历为转移的。那么,怎样加强对学生的情感教育,使师生有更多的感情交融呢?

  一、创设情感教育的外部环境。

  首先,学会爱家长。这里不仅要爱孩子,更要学会去爱家长。爱的效应是互相的,只有你爱他们,他们才会爱你。这里说说我刚接到这个新一年级吧,凭心而论和以前我接触的家长差异很大,从报名的第一天,我看到的没有热情,只有怀疑的眼神。这时,我们不能抱怨家长的素质,文化,我们只有自己来拉拢和家长的关系。在我观察几天后,基本洞悉了家长的想法,他们就是想自己的子女好好成长,希望老师好好教育。那么我怎样才能得到家长的应有支持呢?开家长会时,我给每个家长发了份:告家长书。里面内容很多,从请家长信任老师到孩子刚上学应准备什么。(当然这里面少不了宣传我们学校、老师大部分内容)说白了,这张纸也算是我对家长的承诺书:请他们放心,孩子在我手中,我一定尽力带好!渐渐的,我发现很多家长微笑出来了,慢慢接近我了!第一次家长会我觉得目的.达到了:让家长知道,从今天开始,我们算是一个集体了,一个大家庭了。我们一定要共同努力教育好我们的孩子!

  接下来,我发了家电联系单,这样便于以后更好的沟通。第二天,我收到有家长给我填的内容,把他们家中的电器全写上了,冰箱、电视……当时我真的哭笑不得,但是我清楚,这千万别当笑料来看,稍微处理不好,会给自己以后工作带来麻烦的。第二天我找来了这位家长,他坦诚地告诉我,平时特爱打麻将,昨天是孩子的奶奶来开的会,拿回单子要他填,他想都没想就填了,然后呼呼大睡。我并没因他填错了而耻笑他,于是我笑着重新拿了一份让他填,并说:“这次可要看清楚,别再把你家宝贝家电填上了,我羡慕你们精力充沛,年轻好呀,趁年轻可以干很多大事情……”看他填完了,我收住了话,趁机表扬了他的字写得漂亮!他脸红了说:“我的老师也这样表扬过我的,老师您真好,够细心的,我上午看了你写的那封信太感动了,我的孩子遇见你是他的福气。我刚下岗没找到合适工作,现在正打算开一家雕刻店,我想我会干好的……”

  后来在班上我不仅表扬这个家长有志向,还羡慕孩子有一个好父亲。孩子当然高兴,回家表扬自己的父亲,家长的小店现在生意红火。慢慢地,我知道我的付出没有白费,虽然不是百分之百得家长满意,但是很多家长开始接纳我了。去年,我感冒在家休息,王老师无意告诉给了孩子,结果很多孩子和家长捧着鲜花来看我,当时家中真的成了花的海洋。我真正感觉到:我是最幸福的人……顿时我觉得:窝时没有理由不教好这些孩子的。

  不难发现,就是这些实在而又珍贵的资料,教师朴实而真诚的话语,能架起学校与家庭的桥梁,沟通教师与家长的情感,教师和家长教育达成了一致性,这样就为加强学生的情感教育创设了很好的外部条件!

  二、实施情感教育的内部手法

  1、在课堂教学的同时,以爱的方式加强师生情感培养。

  课上,为了给山山一次锻炼的机会,在学习《掌声》这一课时,我叫他站起来读一段话,可他刚读第一字,就错了,他显得很惶恐。我笑了笑,说:“没关系,再来!”于是他深吸了一口气,又开始读。可刚读第一个字,又错了。同学们不禁哄堂大笑,有些人还尖叫起来。山山有些惊惶失措,不好意思地望了望我。我微微一笑,轻声对大家说:“山山现在需要的不是喝彩声,而是掌声。”同学们先是一愣,继而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怎么样?再来一次?”他缄默不语,我走过去拍拍他的肩点点头,他感激地看了看我,又望了望大家,在似乎镇定了下来之后,又开始读起来。这一次算是比较准确、流利地将课文读完了。“读得怎么样?”“好多了!”

  “应该谢谢你们的掌声啊!”

  同学们都会心地笑起来。这样,我就把课文中蕴含的丰富情感色彩引入了孩子心中,为孩子创设了良好的情感色彩,感染了学生。从此以后,山山上课回答问题的次数多了,也喜欢学习语文了,成绩也好了起来。

  2、在与孩子的交往中,力求情感互动。

  爱有时候是一种触动。这种触动是心灵深处的一种震颤,它让学生在思维碰撞、情感互动中享受真正的人文关怀,获得真正的心灵关照,实现真正的生命满足。班主任要珍惜与学生在一起时光,和他们相处时,一定要学会蹲下身子去和他们说话,以他们的标准去衡量所做的事情。特别是面对后进生更要给“优厚”的条件,充分使他们对现实产生积极乐观的态度,只要他们一有“闪光点”我们都要创设条件给予表扬,树立并关心他们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我价值感。比如:在班上有体育非常好但是成绩平平,我们就要不失时机的表扬,并含蓄地在学习方面给他提要求,这样孩子也乐于接受并逐步提高。有人说,“高兴的记忆永不忘”是有道理的。在愉快的情绪下,人的智力活动达到最佳状态,那么教学必然产生最佳效果。

  我班有几个学生,成绩不错,就是太好动,太调皮。每天都会“逗”哭几个孩子,其实他们自己也为自己有这样的毛病而心烦。我没有过重地批评他们,而是笑着对他们说:“老师小时候也像你们一样,很调皮,经常惹同学生气。”学生一听来劲了,原来老师也会和我们一样“不听话”,赶紧七嘴八舌地问:“那你有没有挨老师批评呢?”“你是怎么办的呢?”

  我说:“怎么没挨批?还掉过“金豆豆”呢!不过我后来想了一个办法:用白纸订了一本《错误大全》,每次把犯同样的错误写在上面,并附上坚决以后别重犯,每天看看,每周完后自己小结一下,慢慢地,我的这个毛病全改了。这方法包治百病,不信试试!”他们听了如获至宝,也依葫芦画瓢。实践证明,这个方法既简单又有效。现在他们真的不再天天犯同样的错了。心理学中有个“犯错误效应”,即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最欣赏的并不是完美无缺的人,而是那些能干但不经意间会犯点小错误的人。当然,教师也不能忘记自己的身份,要接近学生,告诉他们“我也有过”,更要高于学生,告诉学生“我是怎样走过来的”,因为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要把学生巧妙地引向真、善、美的殿堂。

  3.上课前调动孩子情感驿站。

  上课的效果如何和孩子的情感有很大关系,如果上课孩子心情愉悦,这样轻松的就能掌握课堂知识。所以我针对这种情况,特意为孩子设计了心情驿站。我让孩子做了两张卡片,一张黄的,一张红的。红的代表心情愉悦,黄的代表心情烦闷,或者身体不舒服(这样老师就能特别关照“黄卡”孩子上课的状态)。在每天上课之前先亮出自己的卡片,老师先环视一圈,如果发现黄色比红色多的话,老师就先调动孩子积极性,讲小故事或者小游戏进入课堂。我认为如果在课堂上孩子没进入状态,听课也是白听,浪费时间也苦了孩子。所以老师关注孩子的情感状态是课堂效率的关键。

  其实这种情感教育的形成是有助于师生间的心灵沟通。在教学中我深深地感受到:教师一旦与学生形成心理情感的共鸣,就能建立相互信任,最大限度地启迪学生的智慧,激励学生的情感,使他们按老师的期望去学习、生活和做人,从而把教和学推向高潮。你爱孩子还要理解孩子,接受孩子对你时常流露出的情感。让孩子觉得我们时刻都在乎他们。很多时候往往因为你的行动,才使孩子有了希望,每位老师身上都蕴涵着改变孩子命运的神奇力量。

  因此我们每个教师都应该走进孩子的心灵,把自己当作他们的朋友,去感受孩子所感受的一切,在心与心的交融中找到情感共鸣点并巧妙加以拨动,如陶行知所说:“要有惊人的奇迹出现:师生立刻成为朋友,学校立刻成为乐园。”让我们都为这一目标而努力!。

语文教学论文5

  摘 要:职业中学语文教学务必遵守“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和以“提高学生语文综合能力”为宗旨。职中学生以学习专业课为主,以学习文化课为辅,在这种特殊的语文学习环境中照搬普通高中那套做法显然是行不通的,必须探索能适应职中学生学习语文特点的方法和途径。

  关键词:职中语文教学;“三让”之法;综合能力

  “三让”之法职业中学语文教学务必遵守“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并以“提高学生语文综合能力”为宗旨。不过职中语文教学有别于普通高中的语文教学,其特点由职中生学习语文的目的和环境所决定。

  一是职中语文教学是学生整个活动中的配角地位,因为职中学生以学习专业课为主,学习文化课为辅;

  二是其学习的主要时间和精力是用来学习专业课。语文课只限于每周的四个课时而已,除此时间段外,学生学习语文的时间很难保证。在这种特殊的语文学习环境中照搬普通高中那套做法显然是行不通的,必须探索能适应职中学生学习语文特点的方法和途径。笔者认为“三让”之法值得一试。

  一堂语文课是否成功,并不是看教师教了多少知识,用了哪些新颖的教学手段,而是看学生学了多少知识,掌握了多少知识。全国著名特色中学语文教师魏书生上语文课不留作业、不考试,而教学质量总是跃居地区之首。我认为,他成功的秘诀就在于注重学生的学。课堂上教师教多少,学生能掌握多少,学生在课堂上的活动特别多。他把时间和活动让给了学生,学生才有可能掌握。此法对我们很有启发,职中语文教学要真正把学生当主体、当主人,在有限的时间里完成教学任务“三让”不失为一法。

  所谓“三让”简言之,即在四十分钟内让学生读,让学生写,让学生说,在这三让活动中贯穿着思维训练和兴趣培养。具体做法是:

  一、让学生读

  就是读课文导读、课文、注释,重要词句反复读,生字、词及词意反复读,直到当堂记住。学生一读就懂的,教师不必重复再讲。当堂读当堂检查。当然要注意量的问题,应有选择、有重点地去强调,内容包括文学常识、生字词及课文中的关键词句。内容要精当,课文片段不一定记,只体会即可。

  二、让学生写

  即当堂让学生动手写,写生字词,做课堂笔记。凡动手写的内容就要求学生掌握,视难易程度决定写的量的多与少,宁可少而能写完并掌握,不可多而写不完不能掌握,力争做到让学生学一个掌握一个。

  三、让学生说

  说即讨论提问,说对职中生来讲尤为重要,应重视培养。课堂上确定几个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先讨论,可分组,也可不分组,让学生说出自己的见解,这一活动难度较大,教师要降低问题的.难度,分解难度,多鼓励巧启发,让学生敢说、能说、乐说。只有在说的过程中才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要做到“三让“必须注意:(1)精心确定教学内容,不能课文中有什么就讲什么,有多少知识点就教多少。要根据学生实际和教学时间,在内容上有舍方能有得,只有大胆舍弃,忍痛割爱方能瘦身靓丽。

  (2)有主有次,主次有别。主要的重点要掌握,次要的仅让学生了解而已,知道一下就行。

  (3)课堂活动时间应以学生为主,教师的讲及其他活动要少而精。

  “三让“之法,仅是本人在教学中的一点体会,是否得当还有待于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再求证、再改进。

语文教学论文6

  摘要:

  缄默知识概念的引入为初中语文课堂开辟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文章首先对语文“新课标”视野下的缄默知识观进行了简述,其次针对缄默知识与语文学科特点的内在关联进行了分析,最后又对缄默知识在初中语文课堂上的运用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

  初中语文;缄默知识;课堂教学

  自20xx年起,成都十二中科华校区就开展了国家级课题核心问题教学的研究,已经形成以核心问题激发和推进学生活动,形成学生在活动体验基础上的学习,实现教学的结果性目标与体验性目标,获得更高达成度的教学活动规范形式。而在核心问题教学模式下,缄默知识一直是这种教学模式的内核。什么是缄默知识,简而言之,就是那些学生早就知道、潜藏在学生知识结构深处的、不用表达出来就可以知道的知识。如何在语文课堂上挖掘学生的缄默知识,让语文学科深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我们应该思考的。其实在日常生活中存在大量的缄默知识,比如游泳、骑自行车等,这些技能一旦学会就不容易忘记,一旦需要我们就能马上做出反应。借用海明威的冰山理论,是1/8与7/8的比例关系。如何对待学生藏在水下面的缄默的冰山,对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至关重要。缄默知识概念的引入为初中语文课堂开辟了一个全新的视角。

  一、语文“新课标”视野下的缄默知识观

  《初中语文课程标准》谈到课程的基本理念时强调,根据新时期初中语文教育的任务和学生的需求,要从“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设计课程的目标,我们可以看出,知识在其中只占很小的一部分,大部分的目标并不是靠知识来体现的,语文学习中那种“脑海中有,口中却无”的知识太丰富了。事实上,我国古代多有这类现象的论述:《易系词》中有“言不尽意,书不尽信”;《文心雕龙神思》认为文学创作最精妙的道理,不可以言传,所以不难看出,很早以前人们就认识到书本知识中还存在着一种只可意会的知识———缄默知识。回顾我国建国以来的语文教育,“教”主要是对外显知识的传授,“学”主要是对外显知识的接收,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以外显知识为纽带的授受关系。长期以来,教师在课堂上形成了从字到词再到篇的教学模式,不仅刻板无趣,更失去了语文作为实践性、人文性学科所能教会学生的鉴赏力。20xx年版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语文课程是学生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有很多语文教师常会发出这样的感慨,上课的时候我什么知识点都讲了,为什么学生考试下来还是什么都不会。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什么是掌握知识?这就是:让事物和事实、现象和事件在一定意义上成为少年学生自己的东西。”笔者想这种自己的东西就是知识、能力、价值观在学生身上统一的体现,更是外显知识和缄默知识的结合,所以重新解读语文新课标,重视挖掘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的缄默知识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二、缄默知识与语文学科特点的内在关联

  (一)语文学科的抽象性

  语文教学不像其他理科教学具有绝对的客观性、清晰性和准确性。在整个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具有抽象性。语文作为人文学科,它的教学内容不是一般的自然规律,而是人类精神的产物。在初中教材的文学作品里,作者通过文字表达的情感是抽象的,教育者传递给学生的内容受到自身思想、修养、生活阅历的限制,对文学作品的鉴赏有自己的理解,具有抽象性;受教育者的知识经验、社会阅历及断乳期的心理变化对作品的理解也是抽象的。而我们在语文课上需要做的就是将学生的缄默知识显性化。例如,九年级上的《范进中举》,文章最主要的目的是让学生明白讽刺的写作手法。本堂课笔者设置的中心任务是,谈文中的“可笑”之处,悟文中的讽刺艺术。学生自选角度从是什么(内容)、为什么(主题)、怎么样(手法)的角度来谈,将缄默知识“可笑”之处显性化。每个学生的认知程度不同,认为可笑的程度不同,学生在挖掘自己缄默知识的同时,又可以在课本中找到情节加以佐证说明为什么他认为可笑。再如,新版七年级上《猫》一课,从文中显性知识来看,学生会从文字关注猫的描写和作者对猫的情感,即写了什么,但学生可以从这些内容里面体会到什么情感可以挖掘自身的.缄默知识,即从文中句子的描写,可以体会到什么情感。显然较家中曾经养过猫的同学来说,对不喜欢或平时不注意观察的同学来说所表达出来的情感就要浅显一些,这正是一种缄默知识的显性化。知识是一张网,只有挖掘学生的缄默知识才能让一些零散细小的知识融会贯通,无限制地扩大去吸纳新的知识,才能构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二)语文学科的实践性

  语文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我们要教会学生的是实际运用语文的能力,而不是纸上谈兵的能力。长期以来,中学语文一直以刻板的“研究文章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为主,并按照各种考试的题目去教学生理解课文,甚至不惜让学生记下各种答题模板;而文言文是我们祖先留下的文化瑰宝,在课堂上变成了单纯的翻译背诵,要求学生必须要记得通假字、实词、虚词。不论是现代文还是文言文在课堂上都已经失去了它原有的美感,变成了学生要去考试的各种例文。笔者想这不符合开设语文这个学科最初的宗旨,也不利于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的实践性意味着学生要理解和迁移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语文的外延是生活而不仅仅只有考试。所以在课堂上不能只重理解不重积累,只重分析不重研究,我们除了让学生掌握显性知识的同时,不该忽视他们的缄默知识,这些缄默知识会让语文教学回归到学生的生活世界,与学生的情感、态度、信念、价值观联系在一起,这样的课堂才是真正的语文课堂。

  三、缄默知识在初中语文课堂上的运用

  就语言学习来说,它是建立在儿童入学前就有的三千左右习用语的基础上的。学生长期生活在母语学习环境中,头脑中自然发出个体的语言学习机制。著名的语言学家乔姆斯基早就提出所谓“语言习得机制”,心理学家皮亚杰也指出,儿童对语言的学习取决于他对世界的已知认识。这些综合起来,表明影响学习的最重要的唯一因素是学生已经知道的东西。怎样才能有针对性地将学生已经有的隐形知识调动起来为教师上课时所用,以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文言文《湖心亭看雪》为例。这篇文言文选自《陶庵梦忆》,是明朝张岱的代表作。作者以精炼的笔墨记叙了自己湖心亭看雪的经过,描绘了一副幽静深远、洁白广阔的雪景图,表达他幽远脱俗的闲情雅致。八年级的学生已初步掌握了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对借物抒情的写作方法已有一定理解,而且经过以往的朗读训练,他们能初步感受文章的语言美和意境美,阅读过程中内心已经形成了对西湖美景的一种独特感受和情感体验,这是学生的缄默知识与缄默情感。由于时空的限制不能身临其境始终是一种遗憾,不过在学生隐形知识和情感的帮助下,笔者将学生最熟悉的西湖景色做成PPT,并配上《雪的梦》乐曲,带有情感的解说,将学生慢慢地带到情景中来,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让学生缄默情感显性化。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具有发现美、欣赏美和鉴赏美的能力,关键在于怎样去激发学生发现这个与他们生活比较远的情景中的美。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循序渐进地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朗读和小组合作,通过文字去寻找作者笔下的美。课堂进行到这里,对于文章的理解已经初具框架,而对于本文真正的落脚点,笔者放在了作者是在什么样的人生经历之下欣赏到的西湖美景,学生可以顺藤摸瓜,引出对作者张岱身世的探讨,进而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启发学生,原来即使是在孤独寂寞的心境之下,也可以欣赏到美。那么在现实生活中呢?我们也应该抱有一颗善于发现美的心,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我们周围的人和事。学生在这堂课上,不仅用自己之前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对文章进行了解读,还调动了自己的缄默情感体会了西湖的雪景之美,学会了结合作者的身世去深层次解读作者笔下的美到底蕴涵了什么深刻的道理。也许张岱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未必有这样多的想法,但是文学作品留给后人的意义就在于,每个人都可以对它有不同的解读。教材上的内容不管是时间还是空间上都和学生有一定的距离。挖掘学生的缄默知识,是为了调动学生曾经有过的情感体验或知识表征,结合当下的文章体会作者的情感。作为教师,调动起学生的情感体验能够很好地调控课堂的气氛,使教学内容顺利地进行下去;作为学生,缄默知识的外显和缄默情感的表达可以帮助自身更好地体会作者的情感,这也正是在考察学生语文综合学习能力的一个方面。对学生阅读能力的考察,已经不再局限于固定框架的答题模式上,更多的是真性阅读,学生只有设身处地地站在作者的角度去欣赏,去体会当时作者的心境,才能读懂作者文字背后的真正含义和真实的情感。

  四、结语

  教育者一直在探寻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新课标也不断为初中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缄默知识的出现,使教育者意识到语文教学不仅是一个传递和掌握显性知识的过程,也是一个通过活动领悟和获取必要隐性知识的过程。也许更多的是讲究感悟与顿悟,若每一位教育者都可以认真思考如何能有效挖掘学生的缄默知识,那么高效的语文课堂是一定能实现的,学生鉴赏文学作品也不再是一件难于上青天的事.

语文教学论文7

  语文作为初中教学中的一门重要学科,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占有基础性地位,在实际教学中,这种基础性地位必须得到巩固,其中现代教学手段就是一个重要方面。从国家倡导素质教育,到后来的课程改革,再到目前的核心素养的倡导,初中语文教学的改革一直注重教学工具的现代化,在这样的背景之下,电子白板开始走入中学语文课堂,由于电子白板的引入,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得到了加强,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得到了激发,课堂效率和教学质量也得到了提高。真正做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发挥出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在这样的背景下,研究电子白板的有效运用显得尤为重要。

  一、电子白板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有效运用的途径

  1.瞄准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情境。电子白板可以在语文课堂中营造出真实的'教学情境,将教材中难以理解的、抽象的内容转换成视频或者图片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具有直观性、生动性、形象性等特点,全方位调动学生的感官,将枯燥的内容变得活泼有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举例来说,在学习朱自清散文《背影》一课时,老师可以将课文中描写父亲怎样跳过栅栏,怎么步履蹒跚地艰难走到作者身边,以图片的形式在大屏幕上进行展示,这样学生更加理解作者当时内心的感动和转身时的泪流满面,以此加深他们对课文内容的认识和理解,并加深对课文内容的记忆。

  2.基于学生的注意力突出重点。语文本身就是和实际生活联系紧密的一门学科,如果教师一味对教材知识展开论述,容易让学生产生疲惫感,那么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容易抓不住重点、难点,而利用电子白板可以将生活实例与书本内容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让学生更易于理解课本理论知识。同时,电子白板技术可以清晰地把所学理论知识的框架展现出来,使学生一目了然,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3.通过生生互动保证学习的主体性。新课程改革下,教师和学生的角色互相转换,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帮助者。在此背景下,电子白板的应用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确立了其课堂学习主人的地位,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投入到学习的各个环节中。运用电子白板技术制作的“课件”,学生能与教师进行讨论,可以在白板上查缺补漏,充分发挥师生间教与学的互动性,减少对学生的约束,选择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之间自由交流观点和看法。电子白板为中学语文课堂提供了教学支持,建立了以学生为学习主体的课堂,实现了师生共同完成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的要求,改变了传统教学中的弊病。

  二、电子白板有效运用应注意的问题

  首先,教师要学习现代教学理念,转变传统教学观念,积极合理使用现代教学工具,为语文课堂教学注入生机和活力。电子白板作为一种新型教学工具,中学语文教师要掌握使用的技巧,但并不是所有的语文学习都必须使用到电子白板,要善于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把学生的学习地位摆在首要位置。采取多种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避免过多依赖电子白板教学,语文课堂最需要的是语言交流,在教学中,注意观察学生的教学反馈,使用多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课堂教学中,但是不要把电子白板作为炫耀个人特技的工具。

  其次,所有的教学工具都是服务于学生学习而设置,电子白板也不例外,教师一定把学生学习放在首要位置,让自己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帮助者,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启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思考,突出学生作为课堂主人的地位,只有合理使用电子白板,教师的主导地位才会得到加强,学生的主体地位才会得到充分发展,我相信,只要我们适度合理利用电子白板,中学语文课堂最终会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场面。

  中学语文教学中电子白板的有效运用,关键在于对“有效”的理解,笔者以为,有效就是能够迎合学生的学习心理需要,就是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保证学生的注意力,就是能够对学生的学习起到推动作用。当然,还需要从学科特点出发,充分彰显语文学科的特点,这样才能让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得到培养。

语文教学论文8

  摘要:详细分析运用电教媒体优化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途径, 充分发挥电教媒体的优势, 扩展知识空间, 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电教媒体; 小学语文; 教学情境;

  1 前言

  电教媒体是现代教学的一种有效方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 有效利用电教媒体可以为教师和学生的教与学起到很大的作用。电教媒体为学生创设形象、生动、直观的学习情境, 为学习语文知识提供有效方法, 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除此之外, 电教媒体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和探索精神的发展也有着积极的作用[1]。

  2 小学语文电教媒体优化教学的途径

  创设教学情境, 加深课文理解

  合理利用电教媒体, 对创设教学情境十分有效。投影仪教学直观、形象生动, 学生可以快速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人物形象及场景, 就像是身临其境一样, 良好的教学情境更容易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形象生动的教学也很容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让他们对语文课产生浓厚的兴趣和求知探索的欲望。

  如四年级课文《地震中的父与子》, 整篇文章都流露出父亲对儿子的爱、儿子的坚强勇敢和对父亲的信任, 这篇课文的教学要点是要教师引导学生体会到文章中浓浓的父子情。但小学生阅历较浅, 对地震这种自然灾害的认识也不够, 只有把地震等这些抽象模糊的概念、事物以直观的形象表现出来, 才能让学生感受到文章所表达的思想和情感。这个时候就要发挥电教媒体的作用, 利用电教媒体创设特定的情境, 让学生通过视频、图片等直观的教学情境, 感受文章的事物和情境, 深刻体会文章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上课时, 先给学生观看地震灾害的视频和图片, 通过观看视频和图片, 学生必定会对地震有一个直观的了解, 可以感受到地震灾害的震惊场面以及在自然灾害面前人类的无奈和渺小, 调动学生的情绪, 提升课堂教学气氛。看完视频和图片再给学生讲解课文, 结合课文内容, 让学生对文章流露的情感产生共鸣, 深刻理解文章中描绘的父亲对儿子浓浓的爱以及在灾难面前永不放弃的精神内涵。

  扩展学习空间, 提高语文能力

  小学语文课程是为了培育学生识字写字、阅读、写作以及口语交际等能力, 而这些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往往遇到很多困难。如今, 电教媒体为小学语文教学提供了诸多便利。在电教媒体教学中, 多媒体计算机运载的信息量大、速度快、交互性能好, 学生可以很大范围内查询、分析、筛选、整理、积累信息和知识, 极大地扩展学习空间。同时, 在多媒体的帮助下, 利用播放视频与音频、展示图片等手段, 让小学生的识字写字、阅读写作以及口语交际等能力都得到很大的提高[2]。

  在识字写字教学中, 对于象形字、会意字和形声字的教学, 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图片或者视频, 来达到让学生认识字并会写字的教学效果。例如:教学象形字“山”, 可以展示一幅一座高大山峰的图片;教学会意字“森”, 可以展示三个“木”字结合成“森”字的过程;教学形声字“鹅”, 可以播放鹅叫的视频;等等。利用这些展示手段, 可以让学生轻松发现它们之间的联系, 有效提高识字写字的能力。

  又如在教授三年级课文《月球之谜》时, 除了讲解文章涉及的月球知识外, 还从网上寻找许多月球的知识, 给学生观看、阅读。对于对月球感兴趣的学生, 可以把一些介绍月球的书籍、网页、网站、论坛等介绍给他们, 教授他们寻找相关知识的方式方法, 扩展学习空间, 激发求知探索欲望, 从而提高他们的语文能力。

  巧用电教媒体, 激发学习兴趣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很多文章比较抽象, 与小学生的日常生活没有直接相关性, 学生容易对其缺乏兴趣。小学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激发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兴趣, 电教媒体技术能够提供生动、形象的参照物, 创设情境, 把语言文字所描绘的情境逼真地展现出来, 吸引学生进行多角度、多方位的观察,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教授《桂林山水》时, 由于很多学生没有去过桂林, 只是阅读课文里面的文字和听教师的讲解, 他们无法知道桂林山水具体是什么样的, 对于文章中美如画的意境的描写也很难理解。在教学中, 笔者巧用电教媒体, 把《桂林山水》中抽象的语言文字用生动直观的图像表现出来。同时, 利用多媒体播放一些关于桂林风土人情的视频, 让学生充分了解文章背景。在导入新课后, 一边播放桂林山水的视频图片, 一边播放朗读课文的录音, 让学生仿佛置身于桂林的美景之中, 充分激发学生观赏、品味桂林山水的兴趣, 对于文章中“奇峰罗列”“怪石嶙峋”等抽象的词语, 也能结合形状各异的山峰图片来让他们理解这些词语的含义。通过这样的教学, 让学生品味出作者语言文字的美, 如身临其境一样去欣赏桂林山水, 体验作者的思想感情, 从而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 激发学习兴趣。

  充分利用资源, 突破重难点

  在教学中把握重点、攻克难点是提高学习效率最有用的方法。小学生的学习经验不是很丰富, 思维有一定的局限性, 理解学科知识也有一定的难度, 教师要正确梳理好教学中的重难点知识, 充分利用电教媒体的资源, 把抽象难理解的知识点转化为具象的、容易理解的知识内容, 逐一突破教学的重难点知识, 让学生能全面理解文章内容, 更好更有效率地接受语文知识[3]。

  如在教学《称象》这个课文时, 经过梳理, 这一课的重难点知识就是“曹冲怎样称出大象的重量”。如果只是依靠阅读课文和教师的讲解, 学生很难理解曹冲到底是怎么称出大象重量的。所以, 这时候就要借助电教媒体, 充分利用资源, 把“赶大象上船”“船舷画线”“赶大象下船”“放石头上船”“运石下船”“称石”这一曹冲称象的过程用多媒体展现出来, 让称象的步骤以直观、生动、形象的方式来表现出来, 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多媒体展示完之后, 让已经理解曹冲称象原理的学生上台表演, 把称象的过程演示出来, 让同学和教师进行点评, 让学生以更加轻松的方式学习知识、掌握知识, 突破重难点, 从而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和认识。

  拓展教材内容, 培养创新能力

  新课标提倡大语文教学观, 指出语文教学不能局限于教材, 要在教材的内容上拓展延伸, 开阔学生视野, 丰富学习知识, 积极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利用电教媒体可以弥补教材资源的短缺, 有效对教材内容进行拓展延伸, 节省课堂时间, 优化教学环节。同时, 电教媒体丰富的知识环境可以把学生带入一个全新的世界, 打开学生进行创新的大门。

  如在教授《乌鸦喝水》时, 为了拓展延伸知识点, 可以利用多媒体计算机找一些类似《乌鸦喝水》这样益智的故事讲给学生听, 让学生拓展知识面, 发散他们的思维。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可以先播放乌鸦喝水的影像, 根据影像让学生发散思维, 想象一下除了课文中提到的乌鸦喝水的方法外, 还有什么方法能让乌鸦喝到水。这时候让学生进行讨论思考, 增强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针对学生思考的结果, 教师要做出科学的点评, 对学生的创新思维进行正确引导和鼓励, 积极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又如在教学《鸟的天堂》这一课时, 为了加强学生的想象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可以利用电教媒体播放相关视频, 通过视频, 学生可以看到茂盛葱绿的树木, 手一拍, 就看到了多姿多彩、大小不一的鸟类, 就像文章中所写的“大的, 小的, 花的, 黑的, 有的站在树枝上叫, 有的飞起来, 有的在扑翅膀”。这生动鲜明的一幕, 让学生深深地感受到“鸟的天堂”。针对学习这篇课文, 给学生布置一个描写大树的写作练习, 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可以描写风吹下的大树, 也可以描写下雨时的大树, 更可以描写大雪下的大树。总之, 让学生全凭自己的想象来描写, 以此方法来拓展延伸知识,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挖掘美感因素, 提高审美能力

  审美能力的培养是实施素质教育的目标之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 在欣赏课文的同时应该充分利用电教媒体, 努力挖掘文章中的美感因素, 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深入领会课文的意境, 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使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同时能感受美, 受到美的熏陶。

  如在教授《燕子》时, 可以借助文章中的“燕子”来赞美春天的美丽。在教学时, 教师可以利用幻灯片来结合文章, 帮助学生欣赏文章中优美的句子。介绍完课文的背景知识后, 教师可以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同学们, 你们有没有听见过春天的脚步?有没有看见过春天婀娜多姿的身影?有没有感受过春天沁人的气息?”对于这些问题, 学生一开始可能回答不出来。这时候教师就可以进入课堂教学, 为学生答疑解惑。在教学时, 教师可以一边播放幻灯片一边对文章进行朗诵, 将文字和图片结合在一起, 让学生在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之后, 深刻体会到“春天的脚步”“春天婀娜多姿的身影”“春天沁人的气息”这些美的意境, 感受到春天的美, 得到美的熏陶, 提升他们的审美能力。

  3 结语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 有效运用电教媒体, 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益, 很好地培养了学生观察、想象、审美等方面的素质。因此, 教师应该充分利用电教媒体, 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 更好地教授学生语文知识。同时, 教师也应该记住, 电教媒体只是教学中有用的辅助手段, 课堂还是要以学生为主, 教师在教学中要寻找到最佳契合点, 让电教媒体成为小学语文教学的得力助手[4]。

  参考文献

  [1]张小伟。多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0 (24) :83。

  [2]曾晓荣。充分发挥电教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J]。小学教学研究:教学版, 2010 (4) :26—27。

  [3]董新全。解析对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电教媒体的思考[J]。中小学电教, 2013 (1) :105。

  [4]何兰芝, 张淑平。课堂教学中多媒体课件使用的误区及评析[J]。新课程:教育学术, 2009 (9) :125—126。

语文教学论文9

  【摘要】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与最终的教学质量、教学目标的实现、教学人物的完成等方面都具有决定性意义。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据重要位置,掌握好语文阅读课堂教学对于语文教学的其他课程以及其他学习科目能够起到一定程度上的促作用,由此可见,阅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值得学校以及教师予以高度的重视。本文总结了影响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有效性教学因素,并且仔细研究出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有效性的几点对策措施。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有效性 思考

  语文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途径,是教师教授、学生汲取知识营养的主要渠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一直占据着较大的比重。小学作为学生的基础培养基地,有必要担任起为学生今后的阅读能力打下基础的责任。在我国的新课改内容践行中,小学语文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都发生了一定程度上的变化,但仍旧存在一些不合理的教学现象,这些问题阻碍了小学生有效的进行阅读教学课堂内容的学习、阻碍了学生发散性思维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阻碍了学生的语文阅读效率有效提升。因此,本文对小学语文阅读的有效性作出研究分析。

  一、现阶段存在的阅读教学问题

  1.在实际的阅读教学课堂中,语文教师未能突出主导作用。在实际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课堂上,教师给出限定的阅读时间,没有任何的过渡便进入了小组讨论,之后进行课堂提问。这种方式虽然突出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但缺少了教师的指导,使得课堂教学效率提升不上去,课堂环节任务不明确,杂乱无章。同时,学生对课堂中的教学内容理解不到位,阅读课堂教学效率低,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学生学习负担。

  2.教学手段较为单一,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现阶段的小学阅读课堂教学,仍旧有教师单一的讲解文章结构、总结中心思想以及概括文章内涵等方面的传统教学课堂的影子。这种仅仅停留在形式上的课堂教学方式使学生讨厌学习语文阅读,进而降低对阅读的学习兴趣,影响学习效率。3.阅读内容的选取不符合小学生的成长规律。语文课堂教学时间有限,许多教师为了能够使学生学习到更加丰富的学习内容,会使得课堂变成罗列式,涉及到的知识面较广,学生抓取不到学习重点,缺少对课堂学习内容的深度理解,对知识消化以及记忆不深刻。

  二、提升小学生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对策措施

  1.创设阅读情景教学,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加主动积极性。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课堂开展的关键性措施,在阅读前引出问题,使学生带着好奇心理进行阅读,能够大大提升阅读效率,培养学生思考能力,有助于想象力的发挥。小学生带着问题在阅读中寻找答案能够锻炼学生寻找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主动学习的好习惯,有效的提升阅读效率。

  2.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突出教学重点与难点,创新教学方法。教师在整个阅读教学过程中起到重要调控者的作用,要充分践行所处的主导地位,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设计,总结课堂中的教学重点与难点。同时也要采用创新性的教学方法,紧密联合实际的教学情况,创建具有创新性的阅读教学课堂。

  3.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开拓学生思维。语文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依照不同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展阅读课堂教学。鼓励学生的个性阅读,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给予积极正面回应,为学生创造一个和谐、轻松、愉悦的阅读课堂氛围,通过阅读拓展学生的阅读思维。

  4.在课后进行教学评价与反思。制定合理的教学评价机制,应用鼓励式的评价手段,进一步提升课堂的有效性、实践性,帮助全体学生主动的参与到学习当中;采用多元化的评价形式,要求教师灵活的运用教材,改变以往的单一的教学模式,通过此种方式帮助学生在英语阅读的学习过程中认识自我、完善自我、改变自我,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显著的提升。

  5.注重启发式阅读教学。注重启发式的教学,按照基本的学习规律,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更加充分的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引导学生学会自学,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采用多种教学手段相互结合的方式,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活跃课堂的氛围。不断地优化现有的教学模式,调动学生参加到互动教学的积极性,掌握学习语文阅读的方法技巧,使学生的学习效率得到显著的提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结束语

  展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课堂,语文教师可以采用创新且多元化的教学手段以及合理的教学方法提升语文阅读课堂的教学效率,与此同时,还使学生在具体阅读过程中进行教学反馈,以此来改进教师的教学方式。为学生营造一个合理的阅读课堂氛围,实现提升小学生阅读能力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赵英.关于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几点思考[J].新课程小学,20xx(7):29-29.

  [2]王平强,徐文彬.阅读教学中学生情感体验的影响因素探析——兼谈小学语文体验式学习[J].现代中小学教育,20xx(6):25-28.

  [3]朱月弟.失度与适度——对于小学语文“比较阅读”的有效性思考[J].新课程导学,20xx(10):18.

  作者:王维琪 单位:宁夏彭阳县第三小学

语文教学论文10

  一、 心投入,创设一个平等宽松的学习氛围

  全这节课,我始终不忘运用充满激情的鼓励语,调动学生朗读和学习的积极性。

  例如:在学生朗读过程中,不时安排“想读的,你就读吧”、“读得很好,听得出你是将自己的感受读出来了”、“听你的朗读简直是一种享受”、“你听得真仔细,会听是会学习的一种表现”、“别急,再想想”、“同学们,咱们为他加把劲儿”等等,这些鼓励语的使用,使学生有了自信心,决定了课堂教学的“开放”,决定了学生积极思维,大胆想像以及声情并茂地朗读。

  二、 读中感悟,加强了读书方法的指导

  新语文教学大纲,加大了学生的阅读量,淡化了语言文字训练,注重了读中理解、读中体会、读中感悟。这节课,我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如:在指导朗读——他刚要拧开盖子,马宝玉抢前一步,夺过手榴弹插在腰间,他猛地举起一块磨盘大的石头,大声喊:“同志们!用石头砸!”这句时,学生在读不到位的情况下,我注意将学生引入情境“同学们,你们瞧!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的敌人正攀着石壁向我们这里爬上来,现在你就是班长马宝玉,面对此情此景你如何表达你的情感?各自读一读。”这样一来,学生的内心与当时的情境相通,读出了轻重缓急,做到了委婉处还它个委婉,激昂处还它个激昂。特别是学生通过读“同志们!用石头砸!”所表达出的不同的`感受。有的学生这样读:“同志们!用石头砸!”这位学生所体会到的是,战士们没有子弹了,但五位战士在班长马宝玉的带动下,拿起石头做武器,表现出五壮士誓与敌人血战到底的革命气节。有的学生这样读:“同志们!用石头砸!” 这位学生所体会到的是,表达出马宝玉对敌人恨到了极点,石头向雹子一样向敌人的头上砸去,同样表现出五壮士对敌人的恨。

  这节课我结合教学重点,即:“结合重点句概括中心”。不但注重指导朗读,而且还教给了学生“初读想象画面——品读体会感情”的读书方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了基础,体现了新大纲“以人为本,着眼未来”的精神。

  三、 在教学生理解文中不懂得词语时,注重了学生自悟

  在教学中,我摒弃了传统讲解释的死方法,只要学生心理感觉到就表明学生已理解体会词语的意思。如理解“屹立”一词,我抓住时机将课本中的插图打在屏幕上,“同学们,结合插图中五壮士的形象,你感受到了什么?你能不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屹立’一词的意思?”学生有的说::“屹立,就是坚定不动摇的意思”。有的说“视死如归的举动”……

  总之,这一课的教学设计,体现了新大纲的精神,贯穿以学生为主体的“人本位”的思想,一篇课文学后,使学生留住了语言、留住了形象、留住了情感。

语文教学论文11

  摘要:小学阶段的学生无论是在生理上、还是在心智上,都尚不成熟。在对小学生的教学中,应当注重培养学生自由、开放的精神。结合游戏精神开展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更加符合小学生的天性,能够以游戏精神来增强小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提高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效果。因此,本文从游戏精神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之间的关系入手,在结合我国当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现在的基础上,提出将游戏精神融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游戏精神;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游戏精神与游戏不同,它更多指的是快乐、自由、有创造力的精神和品质,而游戏则是产生游戏精神最为直接的一种方法。在游戏的过程中,能够激发一个人将听觉、视觉、嗅觉、味觉等各个感官处于紧张的状态,注意力将更加集中,产生愉悦的精神。将游戏精神与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相结合,是一种符合小学生天性的教学方法,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能够让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兴趣,而且也可以培养小学生的创造精神,挖掘更多的潜能。

  一、游戏精神与小学语文教学的关系

  游戏精神中的自由精神,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自由与规则实现了统一。只要是游戏,就一定有规则的制约,我们虽然强调自由精神是游戏精神的重要一部分,但这产生的前提是要遵守游戏的规则。在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中,注重对于学生思想的引导以及情操的陶冶,在鼓励学生读懂课文的基础上,更加支持学生能够对文章产生多元化的理解。传统的小学语文课堂多以教师讲授为主,要求学生只需要记住教师所讲的知识点。这无疑抑制了小学生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发挥,无法达成原有的教学目的。而不加约束的课堂也无疑会降低教师教学的效率。在这样两难的境地之下,游戏精神提供了一个中和的办法,将自由与规则相统一,更加适用于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游戏精神中的创造性能更帮助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不断生成”。游戏能够调动小学生的各种感官去接受信息,又能够在体验的过程中以游戏的形式创造出来。对于游戏,不同的参与者会有不同的感受,这与小学语文的教学是非常相似的,同一篇课文,不同的学生会有各不相同的感受。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充满创造力,根据学生的反应及时的对课堂进行修正和充实,游戏是能够帮助教师实现这一目标的一个有效途径。

  二、我国小学语文教学缺少游戏精神的表现

  当前,我国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的内容过于单一,教师在课前准备的教案,内容有极强的预设性。教师单方面设计的教学内容虽然会更加符合考试大纲,但缺少对学生感受以及反馈的重视会使得学生对教学内容缺少兴趣,教学内容不具有针对性也很难产生高效率的课堂教学。使小学生处于一种被动状态进行学习,而不是自主、主动的进行学习。此外,我国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方法也较为枯燥、死板。最常见的语文课堂的教学方法是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听讲为辅。教师虽然会运用一些例如PPT等的课堂教学的媒介,但从整体来看,教学的方法仍然缺少灵活性和创造性。课堂教学没有做到“以学生为主”,更多的主动权掌握在教师当中,不利于学生创造力的发挥。在教学评价的过程中,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多以测验分数作为考量的最重要的标准。考量成绩的评价方法单一片面,且教师对学生做出的评价语言也过于大众化,不具有针对性,不能让学生在一个愉悦的情绪下进行有创新意义的学习。

  三、将游戏精神融入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措施

  将游戏精神列入教学目标,对游戏精神中的自由开放意识、对规则的遵守、创造力的发挥以及愉悦的心情等基本要素,列入小学语文教学的目标当中,从源头重视对于游戏精神的开发和利用。在教学内容的设定上,教师不应以“一劳永逸”的态度进行教案的设计。而应在与学生进行充分的沟通后,推出适合本班学生学习的教学内容。例如在对诗歌、散文等形式的文章进行讲解时,可以考虑为学生营造一个更具有想象力的空间;在对小说进行讲解时,更加注重课堂内容的趣味性等。用丰富多彩而又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方法的'创新上,教师可以在游戏精神的视野下进行教学方法的探索。例如在利用现代化的多媒体设施时,不仅仅局限于用幻灯片的方式将自己的教学内容展示在黑板上,而是可以通过多媒体以及互联网等技术,创造和开展游戏。例如每节课堂可以将游戏作为课堂的“引子”或是“线索”,由教师讲解游戏的规则与内容,将教学内容穿插在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当中,学生实现“做中学”。当然,游戏内容的设定既要与课文内容相关,又应该贴近学生生活或是开发学生创造力,提高游戏的效率。

  四、总结

  我国素质教育的改革在不断的深入,小学的语文教学对于学生未来的语文学习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基础性作用。要想从小培养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兴趣,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果,教师可以根据小学生心智尚未成熟的个性特点,以游戏的方式拉近学生与语文学习之间的距离。将自由开放、有创造力以及愉悦的精神理念融入到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中,丰富课堂内容,改进教学方法,使小学语文的课堂既有趣味性,又有高效率。

  参考文献

  [1]邵国华.论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游戏化教学的重要性[J].新课程(教研).20xx(07)

  [2]曹聪.游戏精神观照下课堂教学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xx

  [3](美)约翰逊等编著,华爱华,郭力平译校.游戏与儿童早期发展[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xx

  [4]郭华,杨钊.北京市小学生时间安排与生存状态研究[J].教育科学研究.20xx(11)

  [5]李昌胜.教育游戏:一种新的教学手段[J].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xx(02)

  [6]马秋芬.尽情游戏快乐识字——小学低年级“游戏识字”教学的尝试[J].中小学教学研究.20xx(05)

  [7]丁海东.论儿童游戏的教育价值——基于游戏存在的双重维度[J].幼儿教育(教育科学版).20xx(02)

  [8]施茂枝.语文新课程:关注儿童生命的成长——小学阅读教学游戏化的探索[J].中国教育学刊.20xx(06).

语文教学论文12

  一、高中语文高效课堂的意义

  1.有助于帮助学生提高课堂知识的接受度

  高中语文虽然不像数理化那样抽象,但是由于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难免枯燥乏味。学生只是把老师所讲的知识做笔记记录下来,缺少融会贯通的过程。高效的语文课堂教学,将通过多样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兴趣这个最好的老师引导学生更深入地挖掘语文知识的宝藏。

  2.有助于充分发挥教学体制改革的作用

  高中语文高效课堂,要求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提高教学效率,最大限度地完成教学任务,保证教学质量。这不仅有利于高中语文教学课堂的改革,而且为其他学科的改革做出了示范性指导,从而促进了整个教学体制的改革。

  二、高中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与方法

  教学策略是完成教学过程的教学思想、方法模式、技术手段这三方面动因的集成。教学策略是为实现教学目标制定并执行的整体方案。它包括教学过程的合理组织,教学方法和教材的合理选择,教师与学生所遵守的教学程序的制定。长期以来,语文学科偏重于“怎么教”,但忽略了教学内容的选择。这就导致了语文学科的教学目标不够明确,在教学课堂中产生了低效的局面。所以,在教学中精准地抓住教学目标,选取合适的教学内容,是构建高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关键。

  1.创新教育理念

  教育不是挖掘分数的机器,更不是升学的工具。教育的本质在于人类生命的健康成长。正确认识教育的本质,有助于理解教育的真谛。语文教学与其他学科的教学有本质的区别,它是以语言文字的理解与运用为核心,在教学中,把情感教育与学习方法融合在一起,才能使学生的语文素养不断提升。

  2.充分的课前准备

  教学目标是教师授课的方向指引,是判断教学有效性的依据。高效教学的关键在于精准地落实教学目标。在制订教学目标前,领会目标要求,融会贯通,理解把握教材内容,分析学生情况。只有经历了这样的'过程,教学目标才会了然于心。语文教学不是一次性完成的,它是具有连续性、反复性和阶段性的。所以,教师要确立教学目标、单元教学目标,确立每一节课的目标。针对不同的课程做到有的放矢。深入研读语文课本,把语言文字与思想内容都了然于胸,抓住文章中心,记录心得体会,抛开教学参考书,提出自己的见解与问题。

  3.情景式高中语文教学课堂的创建

  将生活与实践融入高中语文教学课堂,是高效教学课堂模式的重要手段。如,《红楼梦》中林黛玉进贾府的情景,我们可以通过分角色演绎,让学生通过角色的扮演,更加深刻体会人物的性格特征。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的热情,活跃课堂气氛。在高中语文课堂中,老师如能巧妙地导入新课,可以使学生对语文的学习产生更多的求知欲,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富有艺术性的课堂导入,将会对学生产生更大的吸引力,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师生互动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所倡导的学习方式,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摆脱被动学习,是老师的责任与使命。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自己的思考、探索、实践获取知识,在主动求知的过程中,获得珍贵的学习体验。例如,在学习高中语文诗词中,采用师生互动的学习方式完成课堂教学任务,营造“自觉学”“自己学”的氛围,促进师生间、同学间的相互交流,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及学习效率。

语文教学论文13

  摘要 小学语文教材中选用的说理文不多。其文体定位为以议论说理的方式来阐明观点或批驳谬论常用的一种文体。这种文体即议论文体。而整体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必然方式,它强调用整体的、联系的、动态的观点去研究并实践教学过程。两者的细腻无痕对接将是小学语文教学不同主张与风格,这对小学语文整体教学视角下的议论文体教学发挥其重要功能。

  关键词 整体教学;议论文体;明理;写法

  对于议论文体的教材教师如何在整体教学视角下进行教学呢?我们知道议论文文体教学的核心价值在于教会学生学习作者如何说理以及怎样以理服人,从中揣摩具体的说理方法和内隐的表达规律。如今,小学语文教材中为数不多的说理文一般都运用了例证法,即用事例来进行议论说理。我们的语文教学就是要学生发现课文是如何“就事说理、以理服人”的。那么,小学语文整体教学视角下的议论文体教学路径是如何实施的呢?

  一、整体感知——知事例,明道理

  整体感知,是指读者读完一篇文章后产生的最初的心理直觉,是读者在较短的时间内对文本的内容进行大体上的整体把控。就整体感知的内容而言,主要是感知议论文中的具体实例,这就需要引导学生能认识到事例究竟是什么,一般可以通过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重新叙述,而后,引导学生发现事例所表达的道理。这样的教学强调了学习主体的意义,反对阅读教学中教师过于关注自己教的行为,而将注意力集中在学生对文本的自我解读上。它的主要阅读要义是了解文体,能够对课文的内容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头脑中形成整体的印象。以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说理文《说勤奋》为例。课文引用了两个人物勤奋学习成才的故事:司马光勤奋写作出巨著和童第周勤奋学习实验成功的故事。故事内容一读就懂,所讲道理也一看就明白:想要成功需要勤奋。教学时,我们让学生在通读初读的基础上,感知全文内容,课文通过古今两个具体事例告诉我们: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全文共4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写什么,学生通过自主读书,师生交流感知,形成了一个整体印象,构成了文本最初的感性构思。

  二、局部研读——析事例,悟写法

  一般而言,感悟关注的是学生对文本本身意义的正确解读,以及在此基础上文本所隐含的意义的自我感受,这种感受是多样的。就整体感悟而言,学生对文本获得感受难以是整体的,但学生能否正确解读文本是可行的。学生对文本进行整体感知获得对作品的初步印象后,就要对作品的核心内容进行整体性的跟踪。然而,议论文体的事例多以叙述型呈现的。教学中需要教师对事例进行分析,就分析事例方法来说,我们一般采用探因分析法、假设分析法、归纳分析法、对比分析法为主。在《说勤奋》一课中,我们可以发现,两个事例的构段方式似乎有惊人的相似,即“叙事+议论”的段落结构,这种写法有别于一般的叙事文体,它是一种概述,有一定的教学价值,而这恰恰是学生需要学习的写事例的构段方式。我们的教学如何基于局部研读事例而展开教学的呢?

  板块一、借助关键词,感知事例

  “强化初读,延迟开讲”,学生通过自主读书后,教师呈现课文事例的词语,要求学生读准领会,并借用其中的词语简要说说事例。

  呈现两组词:

  (1)史学家 高声朗读 滚瓜烂熟 更加勤奋 抓紧时间 编成巨著

  (2)生物学家 毫不气馁 急起直追 经过努力 远渡重洋 完成手术

  教师要求学生读准字音,提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教师再要求学生借助呈现的词语进行整合说说司马光的故事。学生通过自主实践后明白:提取有用的信息进行整合概括司马光的故事,这是一种叙事的方法。再让学生用这种叙事的方法对童第周的事例做完整的`表述。这个过程的教学实则对课文事例有一个大致了解,既是运用学法又是为后面叙事的段式结构的通明做一个 铺垫。

  板块二、分析事例,感悟事理

  1.借助学习单,提取信息。

  教师用学习单帮助大家学习课文第二段:司马光小时候和长大后是怎么勤奋的呢?请大家认真读课文,边读边提取有用的信息简要概括下来。

  2.交流反馈,归纳学法

  A.交流反馈,感悟勤奋

  (1)小时候,每当老师讲完课,哥哥、弟弟读了一会儿书就去玩了,他却躲在屋里一遍又一遍地高声朗读,一直读到滚瓜烂熟为止。

  (2)为了抓紧时间,他用圆木做了个枕头,睡觉时只要稍微一动,枕头就会滚开,他醒来后便继续读书写作。他管这种枕头叫“警枕”。

  B.数字激趣,了解巨著

  C.联系实际,自主交流:你读过《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吗?用一个词来评价他。这么有天资的人还这么勤奋学习,勤奋写作编成名传千古的史学巨著,说明了什么?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也谈谈看法。学生从读到悟明白了成功等于一分天才加九十九分汗水。

  D.小结学法:提取有用的信息进行整合概括并通过语言文字体会事例的以理服人。

  3.运用学法,放手自学

  学生反馈,交流,通过视频播放,了解相关的青蛙卵剥离的手术资料,最后激活学生内心,学生联系生活进一步明理: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这个版块借助了文本的表达方式,让学生先自主学习后迁移学法,最后明了人物与勤奋的关系,通览了文本的写作 意义。

  板块三、对比阅读,学习段式

  (1)对比这份内容,找找这两个事例写法上的相似之处。教师需提示学生要关注事例“怎么写”的秘密。经过比较之后,学生不难发现两个故事中隐含了“侧重表述”的叙事方法,在构段的方式上文本采用“先叙事后议论”的说理方式。故事表述的内容又恰恰呈现更细致的段式构架:称号——事例——成就。 板块四、提取信息,学用结合

  借助本册第二单元第6课《徐悲鸿励志学画》的内容,从中提取与叙事结构有关的信息,根据叙事的构段方式,以“一事一议”的方法,浓缩成百字文。这种整合重组的训练方式融阅读重构、深度思维、归纳概括于一体,能提升学生的言语能力与思维能力。学生习得了议论文中事例叙述的构段方式及“一事一议”的文本结构,对今后阅读相似的文本不仅能结构化解读,也学会了议论文文体中事例表述的写作方法。

  通过深度研读,了解两个人物事例的阐述,组合其与全文整体的关系,利于对文章的主旨中心和文脉的深入理解,最终发挥文本是例子的最大功能。

  三、整体把握——把文脉,清层次

  有了基点与路径的实施,整体教学就可以走向终点——整体把握。所谓整体把握,简单说就是对文本的初步的、大体的理解与认识。这显然是一个过于概括化的表达。从理性层面来讲,它强调读者对文本脉络的掌握。在这个层面里,最重要的一环是了解行文的脉络。我们知道文本的思路是怎么表现在文字里,那就是文脉。教学中教师要把握文本的整体思路,理清文脉,才能形成教学的整体。在这个环节的教学,我们还必须懂得议论文体在文脉与层次上如何凸显其中的“理”。详查小学课本说理文,其“理”的呈现方式不外乎借用景观引发、引用古训揭示、由常识追问,或从故事展开,提出观点的方式虽然不同,但几乎都是众所周知的“常理”。如《说勤奋》一课在梳理层次上的教学以提问题入手:课文的开头和结尾写了什么?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学生自学后很快提取了需要的信息。开头通过设问的形式明确地摆出了自己的观点,结尾是对全文的总结,号召同学们不忘勤奋,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这就是“常理”。教学时还必须让学生细细读一读,议一议文本结尾下的结论:“如今,我们的生活和学习条件虽然有了很大的改善,但仍不能忘记‘勤奋’”二字。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学生感悟到生活和学习条件与勤奋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司马光和童第周的事例中也未曾体现条件的好坏对他们勤奋的影响,在生活条件改善的时代,我们仍不忘“勤奋”,可见,勤奋的存在之重要。回顾全文,文本呈现了一条总分总的文脉,整体语文视角下的议论文体教学也恰恰实现了整分整的语文整体教学的地气对接。薛法根先生说,议论文教学就是要教会学生找到自己的“金饭碗”,从事实材料中产生属于自己的见解和思想。这样的教学,才能真正促进学生精神的发育和智慧的生长。

语文教学论文14

  一、高中阶段语文现代散文阅读教学的几个有效性策略

  (一)整体阅读教学法

  我国的一名语文教学的研究学者认为,不应该对一篇完整的语文课文加以分解和割裂。所谓的用分解式的教学方法进行课堂教学是欠妥的,而是应该将整篇文章作为一个整体去看待,让学生通过学习的过程去整体理解文章和感悟作者的思想情感。教师可以充分地运用好朗读、提问、讨论、概括、总结、赏析等一系列的手段,将学生带动起来,充分地进入到全篇文章的学习过程中去,从而让学生能够从头到尾认真仔细地阅读和理解一篇散文文章。反复地对文章进行揣摩与思考,从整体上把握一篇文章的教学内容,这就是整体阅读的教学方法。通过整体阅读教学方法,可以确定解决一篇文章中几个重要的问题,从而通过几个问题的解决带动学生能够对全篇课文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又能够带动学生生动活泼地进行各种形式的阅读活动,从而让学生能够感同身受地走入到深入到语文课文中去。《荷塘月色》这篇文章语句优美,很多时候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往往会去欣赏句子的优美,重点去分析第四和第五段落,从而忽略了从整体把握作者的情感和作者写作的意图。我们语文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时,应该遵循“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文章是个有机的整体,不可把字词句篇割裂开来,它们之间是相互依存与联系的关系。如果要理解句子在文章中的含意,首先要明了这篇文章“作者的写作意图是什么”。《荷塘月色》这篇文章有一句文眼“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这个情感脉络是贯穿全文的。这句话也是文章的主旨所在,整个文章中都渗透着这种情绪。这篇文章就是这样以感情作文章主题思想的根基,又作其内在联系的纽带,构结了一幅淡雅恬静的“荷塘月色”图,融进了他淡淡的喜悦和淡淡的哀愁,抒写了他微妙难达的心绪,塑成一个完美的艺术整体。

  (二)个性化阅读教学

  我国的《新课程普通高中语文教学标准》提出了阅读的行为与过程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作为语文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去钻研文章,在主动而又积极地参与过程中去充分发挥每一名学生的思维以及表达出自身的情感,从而加深对文章的理解,感受到语文散文的`美妙之处。作为教师应该珍视学生的不同感受,去理解学生,不能够让教师的分析替代了学生的阅读实践,使得学生自身的个性情感无法得到发挥。于是,在这样的前提下,提出了个性化阅读教学。个性化阅读教学是一种建立在教师对教材个性化的理解前提下,最大限度上去激发学生对语文课文的探索,从而把握好每一篇文章的不同之处,弘扬他们的阅读情感的一个全过程。在个性化阅读的教学过程,最重要的三个要素包括学生、教师、课本三个方面。例如在我第二次上《今生今世的证据》的时候,我转变了教学理念,没有像以前那样用讲授法去教这篇文章,而是充分给学生自由与时间,以评点法贯穿整个课堂。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学会圈点勾画,字斟句酌,揣摩玩味,调动自身生活积累和语言感悟,随时写下心得,创设多层次、多角度解读文本的情景,充分开展多方面的对话交流,整个课堂教学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在小组评点的过程中,尽管学生的评点有些稚嫩,甚至偏失,但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得到彰显,兴趣得到激发,他们也学会了对一些看似淡而无味的语言深入其肌肤,感知其韵味,揣摩其情意。

  (三)拓展性阅读教学

  拓展性阅读教学是说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为了使得学生的视野能够更加的开阔,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在原有教材的基础上加以拓展与延伸,能够将学生带入更广阔的思维空间中去,特别是在学习散文阅读的过程中,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所以,在进行高中阶段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要采用拓展性教学,拓宽学习渠道以及学习内容,从而能够促进学生更好地对本篇文章加以理解,促进学生的阅读教学学习,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比如在教学《素芭》时,我就可以抓住小说最后一句话“这次,她的丈夫用自己的双眼和双耳,非常仔细地察听,相了亲,娶了一位会说话的姑娘”的空白,设计拓展:你认为素芭丈夫是又娶了一个姑娘,还是被素芭感动,开始用心与素芭交流,谈谈你的看法。学生经过激烈的讨论,持不同观点的学生各占一半。教师可以在此时因势利导带领学生深入文本,探究善良的哑女素芭的悲惨命运,然后出示相关资料,介绍印度严重的重男轻女问题,加深对主题的理解。散文教学不仅要求读懂文章,而且还要求学生还能在原文本的基础能建立自己独特的感悟,文本不能成为约束心灵的羁绊,而应是再创造的依据。散文中的空白之处很多,比如看图、改写、叙写,读后感等等,这些都可成为教学中对文本超越的有益尝试。

  二、结束语

  要实施好高中阶段现代散文阅读教学,就需要语文教师通过对文章的理解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采用全新的教学模式,从而发现文章的内在含义,形成一个独特的语文阅读教学的新方法。这样才能让学生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教师的指导能够真正学会如何去阅读,加深对文章的理解,从而实现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与完善。

语文教学论文15

  摘要:随着教育界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和深入,人们对高中语文教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高中语文教学不可以只是为了帮助学生提高语文高考成绩而开展,而是要不断地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写作能力、审美能力,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然而,传统模式下的高中语文教学还存在一些不足,不能很好地保证高中语文教学的有效性。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微课这种新的教学模式得到了广大师生的青睐。本文围绕着微课的特点及应用价值,对其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进行了研究分析,望可供相关人士参考。

  关键词:微课;高中语文;教学运用

  微课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它突破了传统教学的限制。微课利用许多先进的教学设备,整合互联网上的资源,通过在语文课堂上播放视频来为学生创造比较生动有趣的教学情景,使学生身临其境,将自己带入到语文世界中,使学生成为高中语文课堂的主体,这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课文、主旨及作者情感,更有利于提高学生在高中语文课堂上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一、微课的内涵及其特点

  微课,指的是以教学视频为载体,针对某一知识点或者某一教学环节进行资源的整合,进而开展教学活动。同其他课程一样,微课的教授内容也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环节和评价等,从而能够起到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的作用,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和质量。针对微课教学而言,它具有以下特点:一是,教学内容包含的主体少,因为微课教学本就是围绕某个具体的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展开的;二是,微课所需的时间短,使用起来更灵活,能使学生更好地利用时间;三是,微课的内容与教学的内容是紧密联系的,因此它具有一定的精确性,使用的教学资源和素材的质量有一定的保证。微课本就是利用小型的视频,让学生可以利用碎片时间进行学习,并且为学生提供了更多更优质的学习资源,帮助学生更加高效有效地进行学习。

  二、微课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价值

  从现代教学的角度分析,课程教学的优化程度主要由两方面决定:一是教师的教学能力能否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二是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否得到提高。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运用微课,能够有效地提高老师的课堂教学能力和教学效率。其原因是教师能够根据微课资源中的名师课堂教学进行观摩和学习,并且结合自身的特点和需求选取自己喜欢的名师进行重点的学习,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除此之外,微课资源中还包括一些课堂教学设计、课件、讲课方式以及专家评价,这些都有利于全方位地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通常来说,高中语文老师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学素养,但是他们日常的阅读和进一步学习的方向都具有一定的盲目性,而微课资源对庞大的教学资源进行了有效的整合和分类,这就可以满足教师不同的需求。

  三、微课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方式

  1.利用微课导入课堂内容。课堂的导入是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课堂能否良好、适宜的导入关系着能否有效地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微课作为一种先进且新型的教学模式,能够在课堂开始的时候利用一些小视频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入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尤其是对面临高考的学生来说,课前小视频也给他们紧张的学习带来一些调剂,缓解了他们紧张的氛围,营造紧张又不失活泼的学习氛围。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运用微课,这也满足了学生的发展特点,使得课堂的导入易于被学生接受,从而为整节课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开一个好头。2.利用微课创设教学情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深入,要求每一位教师都要贯彻“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考虑到每一位学生的真实感受,让学生都能够身临其境般地投入到高中语文学习中来。要做到这些,就需要教师充分利用微课的资源和小视频来为学生创建与实际学习生活相关的学习情境,增强学生的真实感受,从而加强学生的课堂情感体验。在整个高中语文学习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复杂或者较难理解的内容,而只凭教师的口授又不能完全讲明白,这时候,教师就可以利用微课资源中的相关视频,使学生融入到相关的情境中,通过学生身临其境的身份转换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堂传授内容。3.利用微课突出教学重点。在高中语文课堂上利用微课,能够及时帮助学生抓到教学重点,最大程度地帮助学生突破教学难点,同时还能加强学生的思维训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学习内容,将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知识。运用微课资源,在使学生掌握教学重难点的同时,也能一定程度上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开拓学生视野。综上所示,高中语文教学在传统教学模式和应试教育的双面夹击下,难以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并且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不高。通过新课程改革,将微课运用到高中语文教学中,针对高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不断进行变革,使高中语文课堂摆脱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提高高中语文课堂的质量和水平,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使高中语文教学变得生动且丰富。

  参考文献:

  [1]范建丽,方辉平.“互联网+”时代高校微课发展的对策及应用———从第二届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谈微课与教学的整合[J].远程教育杂志,20xx,35(3):104-112.

  [2]倪潜梅.微课,让习作教学“闲庭信步”“步步生花”———习作教学中微课的创新性运用[J].语文教学通讯C刊,20xx,(6):56-57,61.

  [3]汪敏才.巧借东风云水意,踏星掬月近天涯———浅谈高中语文“四微四步”写作教学策略[J].中国电化教育,20xx,(z1):289-2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