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论文(合集)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合集)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论文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培养我们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那么一般论文是怎么写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语文教学论文,欢迎大家分享。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1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社会也原来越关注小学生的综合素质,在教学过程中学校及老师应该更注重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坚持以人为本,以小学生为中心,充分了解学生的需求,进行行之有效的互动,才能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推动教学发展。单子在小学教学的过程中,师生缺乏有效的互动,教学方式和课堂方式等阻碍着师生的有效互动。因此,本文首先简述了小学语文教学进行师生有效互动对教学目标实现的意义,并指出目前师生互动存在的问题,并以此寻找提高小学语文师生互动的有效措施,旨在促进师生交流,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师生;有效互动
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教师的任务不仅是传道受业解惑,更应该充分了解学生的个性,通过师生交流,充分挖掘学生的兴趣爱好,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实施教育,有利于培养小学生对语文老师乃至语文课程的喜爱,激励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去学习语文[1]。良好的师生关系也是推动课堂效率和教学效果的体现,不见实现教师与学生的情感传递,也培养了学生了交流能力和综合情感,只有教师与学生之间多进行有效的沟通互动,学生们才能兴致高昂地去学习语文,对语文知识的吸收与理解才会更加深刻,也更能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1小学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交流的意义
1.1了解学生基本情况
语文教学是一门语言学科,语言的本质就是交流,通过师生间的交流可以与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了解学生的综合情况,例如学生对语文课文的理解程度,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了解学生对语文感兴趣的方面,通过对学生的个性掌握,可以指定相应的教学办法,提高学生对语文的认知和自己的认知,使得学生有效地进行语文课程学习。
1.2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语文学科综合性强,不仅需要学生掌握基本的语文知识,还需要注重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培养,例如小学生的人际交流能力,情感表达能力,与人相处的能力,通过小学语文课上的师生互动,在实践中锻炼学生的综合素质,可以帮助小学生们建立对语言的认识,增加他们的学习兴趣。
1.3通过表扬发现激发学生的兴趣
小学生希望自己得到表扬,希望自己的学习被人肯定,而通过互动时候的表扬恰好可以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兴趣成为他们最好的老师,只要有兴趣,小学生对语文学习就有一种满足感,树立一种学习好久能得到别人肯定的动力,更好地推进小学语文教学。
2小学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存在的问题
2.1教师缺少互动意识,很难把握住互动时机
随着教学改革深入发展,互动教学成了教学的新理念,但由于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较深,许多老师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办法,尤其是较年长老师更难改变自身的教学方法,虽然他们可能都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但是在教学活动技巧和意愿上与年轻老师相比还是有些不足,缺少互动的意识,导致师生缺乏互动。此外,互动的时机把握不好也会影响互动教学效果。
2.2课堂及教学形式单一
由于传统的教学方式应用的时间较长长,许多教师的思维模式固定,传统的课前预习,课堂讲解,课后作业的教学模式根深蒂固,课堂互动的教学模式还未得到广泛应用,所以从整体上看,教学互动在科学性和系统性上存在一些不足,主要体现在:可参考的具体教学方式案例较少,很多小学语文离不开读、背、写的教学框架里,导致课堂效果没有得到提升。
2.3教师盲目互动,且互动方式不够灵活
一方面,互动教学虽然有助于良好师生关系的维系及轻松学习氛围的构建,但并不适用于每一堂课教学。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的小学语文教师并没有认识到这一点,依然盲目地与学生互动,导致教学效果不佳。另一方面,有的教师在教学时虽然与学生适时、合理地互动,但是互动方式非常单一,使学生很难在互动中提起兴趣。此外,一些教师在与学生的互动中有明显的选择性,导致给予学生互动机会的不平等,挫伤部分学生与教师互动的积极性,互动效果不显著。
3提高小学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的有效措施
3.1加强课前的互动
要加强对教师对在小学语文中互动的认识,不仅限于课堂上,甚至在课前就可以通过建立与学生家长建立微信群或者QQ群等,课前就可以进行课程预习的交流以及让学生家长对孩子进行有效的辅导交流,产生互动。其次,学校要加大对互动效果分析展示,突出教学效果,制定相应的规章,为老师与学生进行互动提供良好的环境。最后,学校本身也要提高对互动教学的重视,校领导应当积极学习相关先进的互动的.精神,积极交流分享互动教育的工作情况,学习相关方法促进师生互动工作开展,例如老师可以在四年级上册《火烧云》的课文预习上,通过选择一个晴天夕阳,跟学生们进行手机直播互动,通过实地拍摄讲解给学生的形式,让学生充满好奇,并可以与学生互动别的云彩分类,还可以拓展学生们的见解,在课前就与学生们交流好关系,才能活跃上课时的气氛。
3.2采用互动教学的形式
首先,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备课时,要全面的观察和思考小学生对语文课的学习和掌握水平,做好相应的记录,根据不同学生的特采取不同的课堂教育形式;其次,由于小学生集中注意力的时间非常短,在课堂上受其他事物影响也比较容易,教师可以通过播放多媒体中视频或者网络教学互动吸引学生注意;再次,语文教学并不仅限于课堂上的授课,也可以进行户外的角色扮演,例如在对三年级下册的《女娲补天》一课的教学中,可以采用角色扮演的形式,在操场模拟场景,让学生参与进来,老师扮演女娲,学生扮演雨神,让学生们了解文明,也让学生们知道感恩,通过课本再现,在台词的重现过程中,又可以增加对生僻字的深刻记忆和理解,在再现课本的过程中,学生们都参与进来,这样就充分发挥其好奇心和参与感,提高小学生对语文学习的浓厚兴趣。
3.3加强课后的互动
小学生具有爱表现、争强好胜、好奇心重的特点,因此,教师可以对于这一特征采用竞争机制来发挥互动的作用,例如在显眼的地方设置交流簿,让学生把对老师的意见写进去,老师在交流簿上回应,相互促进相互提高,还可以通过课后家访的形式增加对学生的交流[2],对于表现和学习好的学生在家长面前进行表扬,树立自豪感,而对于表现和学习都不好的学生,在批评之后要了解仔细原因,与家长一道帮助学生进行改善,通过师生交流,树立亦师亦友的和谐关系,激发小学生语文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代诺.如何正确进行师生互动[J].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2013(01).
[2]张雪蓉.通过师生交流促进学生成长[J].教育导刊.2012(12).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2
一、当前小学语文阅读与写作教学现状分析
1.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
就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而言,阅读量、阅读数目相对较少,以吉林省长春版教材为例,先后经过多次改版和调整。20xx年以后的小学语文阅读课本中可供阅读的文章数量才有所增加,直到20xx年新课改实施以后,小学语文阅读要求才有了明确的规定,要求阅读的文章数量也明显有所增加。从数字变化上来看,当前小学语文阅读课文的数量在不断增加,每次改版以后,阅读数量都会随之大幅度提高,小学生的阅读量也会随之增加,这在很大程度上要求学生必须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速度,因此给阅读教学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2.小学语文写作现状
首先,小学学生作文写作过程中不注意对生活的观察。实践中可以看到,很多学生在作文写作过程中,不注意对细节进行观察,比如,作文题目《我遇到的助人为乐故事》写作过程中,学生所写的多是帮助老人过马路、把摔倒的小朋友扶起来以及帮敬老院的爷爷奶奶打扫卫生等,整篇都是简单铺叙,没有对身边的'事件进行仔细地观察,走马观花式的写作根本没有生命力。其次,学生的观察不到位。往往在看完一件事以后,没有仔细观察和分析,就开始着手写作。学生在观察这些事时,有时他们会把叙述的重点放到与文章无关的内容上。比如,今天的天气好,今天去玩心里真高兴,而没有有意识地去敏锐捕捉事情的重点。比如,当初那位大姐姐是在怎么样的情况下玩得太尽情,又怎么样性格毛手毛脚丢失了钱包,当时为什么旁边的人没有关注到大姐姐丢失了钱包等等。学生因没有敏锐地捕捉到事情的重点,所以很难把握事情的写作主线,所写的文章缺乏信服力。
二、提高小学语文阅读与写作水平的有效策略
基于以上对当前小学语文阅读与写作教学中的问题及成因分析,笔者认为,要想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针对阅读教学问题的应对策略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践中,应当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日常课堂教学中,作为教师,应当积极地引导和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比如,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地给学生讲述一些古今名人的阅读习惯和阅读故事,并且与学生一同探讨人物性格、故事情节,通过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同时,还要正确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学习。在小学阶段语文阅读教学中,因学生的年龄比较小,在培养其独立思考意识和能力过程中,应当注意科学引导。比如,读物选择时要注意,小学生自身的分辨能力相对较差一些,不懂得如何有效选择读物,此时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读物,并教会他们怎么去阅读。对学习优良的学生予以表扬,对相对差一些的学生应当给予鼓励和引导,从而使他们养成良好的阅读意识和习惯。
2.针对写作教学问题的应对策略
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在小学语文写作中,学生的写作灵感和素材多数来源于现实生活,否则便是空洞的。基于此,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应当将写作与现实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比如,教师应当引导小学生进行社会实践,在实践中不断地拓展思维空间。根据当前小学生的情况,笔者建议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应当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尽可能多地组织学生参加各类社会实践活动,切身去接触社会、感受社会,同时还要引导他们去观察社会、生活,去认知事物规律,只有这样才能写出有血有肉的作文,才能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语文时,必须意识到,课本中的素材是来源于作者生活实践的感悟,如果学生没有足够的生活实践,将很难感悟到作者写文章的心情。同时,还要通过不断沟通与交流等方法,来引导小学生进行写作学习。小学语文写作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积极引导学生进行交流、沟通,并为学生创造一个交流平台,以此来引导学生积极地学习,提高他们的语文作文写作意识和能力。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可采用鼓励的手段,引导学生表演童话故事或者小品,鼓励他们多看一些优秀故事书和作文书,让学生在模仿中不断提高自己,在交流中不断地发现、改进和提高自己。事实上,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的阅读与写作二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因此不可顾此失彼、偏废其一,应当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3
【摘要】小学教育是学生接受教育的初始阶段,关系到学生今后的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学习能力等,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有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小学语文课程教学的开放系,是新课程改革对小学语文的客观要求,是提升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鉴于此,本文笔者将对新课程改革下小学语文教学的开放系进行分析与研究。
【关键词】新课程;小学语文;教育教学;开放性
随着教育改革的进行,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改革。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开放性的培养,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对课程学习的参与程度,提升教学质量,加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新课程改革下,必须加强小学语文教学的开放性,逐渐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一、小学语文开放性教学的意义
在新课程改革深入实施的情况下,提升小学语文教学的开放性,具有重要的价值,是发展学生语文素养与语文能力的关键。传统的教学活动,单一、枯燥、封闭,学生学习积极性比较低,对教师、教材的依赖程度比较高,难以发挥自身的创新精神,学习质量难以提升,开放性教学强调发展学生的创造性与自主学习的能力,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有更广阔的时间与空间去学习、去创造,去表现,也有利于改善师生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小学语文开放性教学的内容
(一)教学理念的开放性
开放性教学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主导掌控课堂的局面会被打破,教师与学生之间平等的交流与接触,成为学生接受知识的传授者,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创造能力的提升,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可以更加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来,当学生遇到困难与问题的时候,教师要注重启发与引导,而不是一味的斥责与批评。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与思维能力,为下阶段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内容的开放性
在内容的选择上,教师要突破教材的条条框框,结合学生的学习实际、学习需要,合理的拓展教学内容,以教材内容为基础,适当的填充与删减一些内容,丰富学生的知识面,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对知识点进行串联,提高学生的联想能力,让学生更加有效率的去学习。
(三)教学方式开放性
在教学方式上,教师也要做出一些挑战与改变,丰富教学资源与教学方式,与学生之间进行良好的互动,例如新课程改革倡导的小组合作、讨论研究、等方式,可以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
三、小学语文开放性教学的策略
(一)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环境是影响学生学习与成长的重要因素,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环境是学生学习的最重要基础,教师在教学中要营造轻松的、自由的`、和谐的教学气氛,让学生以轻松的状态去学习知识,教师可以设置相关的情境,表现优秀的学生能够获得奖励。教师也可以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表演一些典故等,不知不觉中实现了对知识的掌握。
(二)引导学生开放学习
1.让学生学会开放的思考。传统的小学语文课堂,采取的是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学生很少有自由思考的时间与空间,教师讲解什么,死记硬背下来,学习方式比较僵化,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自由的思考。2.让学生学会创造思考。小学生处于教育的启示阶段,教师要站在学生的思维与角度上思考问题,给学生更多自由学会的时间,让学生创造性的进行学习。3.让学生进行开放型的理解。开放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学会开放型的理解,让学生运用灵活的方式,让学生开动脑筋,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理解,通过对比、联想、想象等方法,对文章中的字词进行创造性的理解。例如,在学习《桂林山水》这篇文章的时候,教师可以播放桂林山水景色中的山山水水,让学生对文章中漓江之景、桂林之山有充分的理解,帮助学生理解文中的意境与景色,以及作者的喜爱之情,达到更好地学习效果。
(三)利用多媒体技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决定了他们对新奇事物有着好奇心,活泼好动善于发问,但是容易被其他事物分散精力,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需要花费不少时间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教学上,但是在多媒体技术实施的今天,技术的运用可以省下许多珍贵的时间,利用多媒体可以快速的进入教学主题,逐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学会自主思考,创建开放型教学课堂。
(四)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艺术性
大量的教学实践演技表明,艺术性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更好地接受知识,比传统的枯燥的教学模式更加具有吸引力,因此,教师需要在教学中创设艺术性的教学模式,增强教学活动的艺术性,提升课堂教学效果,让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到主动接受知识。例如,在学习《火烧云》这篇文章的时候,教师可以在多媒体上多多在韩式云的色彩、姿态,让学生理解天气变化时候云彩的各种状态,逐渐提升学生的想象能力。
(五)引入更多的课外辅助资源
一些现实性、历史性的教学内容,学生在理解的时候比较困难,对文章中描述的场景没有办法理解。教师可以在课外寻找资料,对文章内容进行补充,让学生在真实的、具体的情境中获得资助的感悟与体验,例如《陈毅探母》、《朱德的扁担》等趣味性的故事,都会引起学生内心上的情感体验,让学生感受到战争年代生存的不易,感受到和平的珍贵,更加珍惜现在的生活。
参考文献:
[1]曾爱芳.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的开放性[J].吉林教育,20xx,(12)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4
一、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培养创新意识是提高创新能力的前提和基础,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就应当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这就需要教师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改变严肃枯燥的教学方式,缓解学生的课堂紧张心理,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见解,并采取积极性评价的方法,对正确的、有发展空间的见解,及时给予肯定和称赞,对可行性低、逻辑性低的见解,指导学生改进,鼓励学生继续努力。另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从一个新颖的角度导入课堂,在课堂讲解中恰当地插入一些创新型见解,通过了这种方式,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
兴趣是学生创新的原动力,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采用新颖多样的教学手段,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培养学生的创新兴趣。首先,教师应该做好课堂导入。例如,教师在教授课文“哪座房子最漂亮”时,可以先让学生画出自己觉得最漂亮的房子,丰富学生的想象,鼓励学生画出不一样的房子,使学生在动手作画的过程中,体会到创新的乐趣,成功导入课题,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其次,教师应该组织学生开展创新活动。例如,教师在教授课文“雪孩子”时,可以让学生准备各种颜色的橡皮泥,发挥想象,自己动手做出一个“雪孩子”,使学生在兴致盎然的动手活动中体会到创新的乐趣。
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就应该以学生为主体开展教学活动。教师应该给学生提供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思考和交流,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和探索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和学习效率。更为重要的是,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从创新的角度学习和探索,例如,教师在教授课文“春雨的色彩”时,可以先问学生:“春雨是什么色彩?”引发学生思考,再将学生分为数个小组,进行小组间交流讨论,再由小组代表回答问题,最后教师进行总结和评价。这种方法不但使学生从创新的角度充分参与课堂学习,还使学生通过他人的交流和互动,拓宽视野,开拓思维,学习他人良好的思考方式。
四、有效进行课堂提问
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因此,教师应该灵活运用课堂提问的艺术,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教师可以利用小学生求知欲旺盛、好奇心强烈的年龄特征,合理把握提问时机,提出符合学生好奇心、贴合学生日常生活的问题。例如,教师在教授课文“四个太阳”时,可以提问:“为什么会有四个太阳?我们平时能看到几个太阳?”再问学生:“四个太阳分别是什么样的?”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另外,教师应当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鼓励学生积极动脑、勇于质疑,适时地对学生进行点拨,促进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发展,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精神。
五、提高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教师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仅仅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不够的,还必须指导学生将创新理论合理应用于实践中,通过实践检验理论、改进理论,实现理论的二次升华,提高学生的创新综合能力。因此,教师应当开展实践活动课,组织学生开展课外活动,通过实践活动,指导学生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活动紧密结合起来,促使学生将创新思维转化为创新能力。同时,当学生的创新想法实施失败时,教师应当及时给予鼓励,肯定学生的创新精神,指导学生解决问题,促使学生继续努力。总之,小学语文教师应当采用创新教学法,了解学生的性格特点和兴趣爱好,培养学生的特长,创造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给每一位学生都提供展示自己的机会,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充分开发学生潜力。同时,教师应当深入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挖掘教材中的创新因素,优化课堂教学,激励学生勇于创新,肯定并鼓励学生的独特见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另外,教师应当改革传统教学方法,采用创新教育理念,不断学习并吸收新的教学知识,提高语文综合素养,运用新的教学手段,提升自身教学水平,更好地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创新能力及全面素质的发展。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5
细读《浙江省小学语文教学建议》(简称《建议》)不难发现,《建议》的第2条,第4、12、13、14、28条等从多个角度对阅读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建议。阅读在语文教学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也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具有独立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和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
种种要求可见,阅读首先要保底。然而,我们身边有很大一部分学生到了高年级,依然存在阅读品味低,阅读能力低,不会读书,不爱读书,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等等问题。如何保底,又如何在保底阅读的训练中,引导学生读出语文的真知灼情?本文就此问题谈些粗浅的看法。
一、保底阅读,底之三保。
高林生教授称:保底目标,如同万丈高楼的地基,要强基固本。在“读”与“背”的保底方面,他提出:会朗读、默读、浏览、略读,字数达160万字;背诗文160篇,低(50)中(50)高(60)。高教授强调:保底不打好,永远做不好。笔者认为,阅读保底应确保以下“三保”――
1、保证阅读时间。
小学生的自控能力相对较低,加上贪玩的天性,绝大部分学生需要老师监督阅读。我们可以建立“10分钟读书工程”,开展“10分钟读书”活动。首先课内阅读有充足的时间保障,《建议》第13条明确提出:“重视和加强读的训练,力求在课堂内达到读通、读懂、读好三个层次的要求。每堂课学生读书的时间一般应达到10分钟左右。”我们就把此称为“课堂10分钟阅读保底”。课堂10分钟保底阅读亦可在课堂上先进行30分钟的集中授课活动,剩余10分钟用以学生阅读课堂的拓展性文章。
课外阅读时间更要保底,为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我们可以开展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比如减少作业量,自主阅读10分钟,让学生每天读自己喜欢的书籍不少于10 分钟;师生坚持每天共读10分钟;亲子共读10分钟;晨诵暮吟午读10分钟等等。
2、保证阅读数量与质量。
“小学生课外阅读量五年制不少于100万字,六年制不少于150万字。”这是阅读数量的界定。有了数量才能谈质量,正如诗圣杜甫在诗中说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对于小学生来说,读书并不难,难的是读好,读完,每天阅读有量的保证。因此,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显得尤为重要,对一般孩子是否要求养成“三定”习惯?一定书,即阅读的书一旦选定,一定坚持读完,千万不可浅尝辄止,半途而废;二定时,针对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让学生有效地自主地选择读书时间,长期坚持;三定量,根据自己的实际阅读水平,制定一个阅读计划,不超也不落,阅读适合自己的书籍。我们还可在每天的阅读课上抽出时间,安排学生讲述自己读书的收获,其余同学评议,既矫正学生课内外阅读中的不足,也能拓宽学生的阅读面,提升阅读的质量。
3、保证阅读环境
阅读需要一定的环境保障,创设一定的阅读氛围。很多学校都在积极争创书香校园,大造阅读声势,学校的阅读环境已得到很大改善。但是,阅读三分在课内,七分在课外,家庭阅读环境、社会阅读环境还是极其令人担忧的,尤其在农村、城镇。据不完全统计,班上绝大部分学生的家长拥有的书在30本以下,有一半以上的父母很少阅读,甚至从来不读。还有一小部分家长固执地认为只要读好教科书就行了,无论从态度上还是经济上都无法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提供支持。再看社会环境,新农村建设改造后,开放了很多公共设施,可小镇上不见有像样的图书馆、阅览室,连租书店也越来越罕见。农村孩子还不具备去市图书馆借阅,而且整个社会阅读氛围也尚欠浓厚。农村教师,尤其作为一名农村语文教师,必须有“为伊消得人憔悴”的精神为改善阅读环境而努力。
二、保底阅读,读之三味。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学校教育的缺点之一,就是没有那种占据学生的全部心灵的真正的阅读。”保底阅读,有了上述“三保”为基础,我们要努力去达成这样一种真正占据学生心灵的阅读,在“三味”目标上下功夫。
1、读晓“文味”。
所谓的“文味”,即阅读要达到的知识目标。要立足文本,透过语言文字,建立起“生本对话”,读晓文本中最本质的美。
首先在课堂上,教师要尽量做到用准确、鲜明、生动、形象,富有逻辑性,富有吸引力,富有艺术感染力的语言与学生交流,启迪学生,使之快速有效地读懂语言文字中蕴含的思想、知识和情感。便捷读晓文味的方法很多,由文本的“题眼”、“中心词”入手进行研读就是其中一种。课题往往就是课文的.浓缩,比如《全神贯注》,写了谁全神贯注的做什么?读懂文本的主要内容。怎样全神贯注?读懂人物言行神态等的入微描写。全神贯注地做有何意义?读懂作者的写作目的。再如《与象共舞》,抓“共舞”一词,谁与谁共舞?深入文本后读出泰国的象的独特之处,再细读自己最感兴趣的描写共舞的一个场面,体会人与象之间的那份和谐。
其次要让学生学会提问题。学生不会提问题,是阅读的最大问题。无论是学一篇文章还是一组课文,都要让学生先自学,有一点自己的感受,能提出自己想要解决的问题,在学生质疑的基础上,整合出少量的有价值的问题。课外阅读也一样,与文本的对话中,注重引导学生言意兼得。
2、读出“韵味”。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凡是没有学会流利地、有理解地阅读的人,是不可能顺利地掌握知识。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6
摘要:阅读是一个人涉猎知识的重要途径,也是一个人汲取中华灿烂文化的重要手段,在学习灿烂文化的过程中可以提升自己的品味,陶冶自己的情操。可以见得,在语文教育教学中提升学生的阅读技能是非常重要的,语文教师要在平时的教学中教给学生最基本的阅读方法,引领学生探索未知世界,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学生的写作水平,是语文教育教学中重要的环节。
关键词:学生;语文;阅读
如何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是我们每一个语文教师必须研究的课题。笔者结合多年的语文教育教学经验,谈几点拙见,与各位同仁共勉。
一、使学生由“要我读”向“我要读”转变,凸显学生阅读的主体性
学生思想转变的前提是教师的引导,教师必须先要更新教学观念,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他们自主阅读的主动性,发挥学生主人翁的阅读精神。教师要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指导自己的教学工作,在具体的实践操作中,将学生的学放在教学的首要地位,把语文阅读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这就要求教师要做好语文阅读教学的引导工作,发挥才智让自己的学生爱阅读,会阅读,并在实践的锻炼中形成良好的语文阅读习惯,在这方面要形成默读习惯,形成总揽习惯,掌握汉语结构,养成预读习惯,养成浏览习惯,养成分析句子习惯,养成搜寻要点习惯,养成把握信息核心习惯,让学生学会自主阅读。
二、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增强学生阅读的自信心,让学生爱阅读,敢于挑战阅读问题
孔子在两千多年前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以见得,要想在某一方面有所建树,就要对这一方面产生浓厚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教师。要想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就要让学生先爱上阅读,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让学生海量阅读,博览群书,增加自己的阅读储备,让学生经常感慨自己的某方面的成功受益于曾经读过的一句话、一段话、一本书等等。我国一些成名的人士,在谈成功之秘诀的时候大都会说,自己也没有什么丰富的经验,无非是比别人多看了几本书而已。名人名家朴素而富有哲理的话,给了我们一个启示:仅靠课本上数量有限的几篇文章,怎能满足好奇心和求知欲强的学生?岂能培养出视野开阔、知识丰富、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人才?那么,我们该做些什么呢?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指导学生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为学生导航,让学生在浩瀚的书海中遨游。众所周知,浓厚的课外阅读兴趣,不仅有利于学生开拓视野,增知启智,还能够提高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因此,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有利于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全面提高其听说读写能力。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要以让学生有所收获为目的和归宿。在这种目标的引领和导航下,让学生探究阅读内容,在这种强烈阅读欲望的驱使下完成阅读任务。只要学生有了强大的阅读知识的动力,就会比较主动自觉地去涉猎阅读内容,就会全身心地投入到语文阅读中来。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倡导,大胆引导,积极鼓励学生在阅读中自由畅想,敢于质疑,并且让学生在小组合作探究中体验成功的乐趣。这样,学生的阅读兴趣日渐增长,阅读的自信心日渐增强。在这样的阅读教学中达到了真正的“教学相长”,教师引导得开心,学生阅读得舒心。
三“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
阅读方法的习得会让学生终身受益,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在阅读方法、阅读技巧上多给学生实际的指导,让学生在阅读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率。学生掌握了适合自己的一套语文阅读方法,在日常学习中持之以恒地海量阅读,学生的知识就丰富了,视野就开阔了。在阅读方法的指导上,教师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定时,每天至少抽出5~10分钟的读书时间,这是无论每天发生什么事情都不会受到影响的时间。其次是减少看电视、上网时间,多读书。再次是做好阅读记录,与读书列表类似,此记录不应该只写下自己所读的书的书名和作者,如果可能的话还应该写下读书的起止日期。更好地做法是在其后写下自己对此书的感想,几个月之后,再返回来看记录,回顾自己的阅读经历,真是一种绝佳体验。然后是阅读有趣的和耐读的`书,那些能够吸引你并让你持续阅读的书,即使不是文学名著,它们也让你充满阅读欲望――这就是阅读的目标。紧接着是建立一个阅读博客,形成阅读习惯的最好方法之一是建立博客。如果没有,就建立一个。最后是设置一个远大的目标,告诉自己今年要读50本(或者类似数量),然后完成任务。但是请确认,你仍然是在享受读书过程,而不是苦苦挣扎。
四、以有效的阅读问题为导向,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有效的阅读问题是提升阅读质量的保证,是教师引领学生理解文章内容,感悟作者情感的切入点。我们语文教师设计阅读问题,要做到将阅读文本知识问题化,将阅读问题层次化,将阅读的层次梯度化,在这种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的引领下,把语文阅读问题建构在学生的有意的注意力上和积极的阅读兴趣上,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阅读问题的设计一定要兼顾问题的知识性和趣味性,还要兼顾阅读问题的科学性和思想性,使学生在这些问题的导引下,探究阅读内容,体验心灵的碰撞。这些有效的课堂阅读问题可以让学生加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拓宽文本内容的思想,领悟文本内容的主题,思考探索人生的真善美。总之,提高语文阅读能力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学生需要博览群书,扩大词汇量有效地积累语言知识。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要通过各种教学实践,逐步达到这一目标,切实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为他们今后进一步学习和运用语文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国栋.阅读教学的理论困境[J].语文教学通讯,20xx(5).
[2]王忠.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中学语文阅读教学[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xx.
作者:许小红 单位: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柏林学校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7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多媒体教学逐渐成为现代教学方法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的出現不仅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优化了教学环境,还有效地弥补了传统教学方式缺乏活力的不足,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本文作者就以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课本中的《荷花》一课为例,谈一谈多媒体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所起到的有效利用。
一、利用多媒体创设逼真情境
教师在课程的开始可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播放满池荷花的影片,并配上“荷塘月色”的动人旋律,此举能使学生在视觉和听觉的享受中逐渐放松心情,并愉快的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去,在此基础上,教师可提问:“这样的景色有人见过吗?美不美?哪里美?”有学生说在公园见过荷花,但是粉色的,也很漂亮;有学生说没有见过真的荷花,很想亲眼去看看;还有学生说看着荷花的影片好像都已经闻到荷花的香味了。经过学生的各抒己见,教师总结:“每个人心中的荷花样子都不一样,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课文中的作者是怎样描写他所见到的荷花吧。”由此引出本节课所要学习的课文。教师通过多媒体技术再现文章中描绘的情境,促使学生产生同感心理,这种课程导入的方法真实而自然,有效避免了学生面对新知识时产生突兀感。
第四自然段是整篇文章精神的升华,作者对荷花的喜爱、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溢于言表,教师在讲解这一段时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地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将文中作者的想象以动画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创设出逼真的情境,让学生真的看到一个个穿着白色衣裳随风翩翩起舞的小姑娘,包括头顶的蜻蜓、脚下的小鱼都能够得到充分再现,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亲眼看到作者想象出的画面,不仅能够形象的理解其看到荷花时的喜悦之情,还能够加深对荷花美丽的认识。由此可以看出多媒体技术是学生理解课文内容、领会文章中心思想的有效手段。
二、利用多媒体突出文章的重点
学生对一篇文章理解的不够透彻往往是因为没能抓住其重点,每篇文章都有自身的重点词语和段落,学生只有仔细品味这些语句才能更加准确地体会文章所表达的主题思想,进而引起情感上的共鸣。
《荷花》这一课的精彩之处在于第二自然段中作者对荷花细致而生动的描写,受环境局限,教师不可能真的带学生去池塘观察荷花,但却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荷花各个角度、各种形态的图片,为学生提供相对真实而丰富的研究对象,这样一来,学生很容易就会形成有效的形象记忆,从而达到积累重点知识的基本学习目标。作者在描写荷花时通过拟人、夸张、排比的修辞手法活灵活现的展现出荷花的美丽,使读者在心中也能开出一朵朵的荷花,同时巧妙地使用了一些系列动词来描绘荷花生长之茂盛,为读者勾画出一幅动态的荷花图,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要仔细体会本段中的这些重点词汇,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本段课文内容并将“挨挨挤挤”“冒”“破裂”这些动词重点标出,引起学生的注意,然后将其分别替换成“一个挨一个”“长”“裂开”这些词语,再让学生进行阅读,通过对比学生发现替换词语后的文章变得平淡了,描写的荷花没有生命力了,从语感变化中体会出原文词语的精妙之处,这样做不仅有利于他们理解课文含义也为其习作能力的提高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本文递进式的表现手法也是不容忽视的可贵之处,作者描写荷花时采用了由远及近、由整体到局部的描写方法,完整的再现了一池荷花的优美景色,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按照文中作者描写的顺序播放图片,由全景到近景再到细节,让学生可以形象的体会文章这种层层递进的表达,深刻的体会作者对荷花的喜爱之情,同时强化自身对事物细致、全面的观察能力。
三、利用多媒体扩展学生的思维
活跃的思考力是提高学习能力的助推器,任何学科的学习都离不开思维的不断扩展,语文科目也不例外,学生只有在反复思考中才能真正感受到语言和文字的无限魅力。
《荷花》一课旨在培养学生拥有一双发现大自然之美的眼睛,作者通过对荷花仔细地观察才写出如此优美的文章,教师在教学活动的最后可再次为学生播放开课时的导入影片,并提问:“还是这一池荷花,除了作者发现的美,还有其他的美丽之处吗?”有的学生通过认真观察发现荷花虽然生长在淤泥里,但花瓣和荷叶都干净而美丽,这正是荷花“出淤泥而不染”的独特品质;也有学生通过淤泥联想到深埋其中的藕,虽然它身在淤泥里但可以为荷花提供养分还能被人们食用,作用也真是不小呢;还有的学生发现了莲蓬中的莲子,莲子虽苦但其能入药,苦口良药正是说的它……学生在此过程中不仅观察能力得到了有效锻炼,其思维运动也得到了发散性的发展。教师可以进一步鼓励学生将自己发现到的景色写出来,使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真正领悟到文章的主旨,从而主动地去寻找大自然中蕴藏的那些美好。
综上所述,多媒体技术在教学活动中的合理运用不仅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还能够通过烘托氛围使学生被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所浸染,进而更好地领悟到文章的中心思想。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8
一、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小学语文课程改革的实施,促使小学语文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手段等方面较传统的教学有了长足的发展,但小学语文教学依然存在诸多问题。
1.教师教学观念陈旧,教学设计不合理当前,仍有一部分教师对小学语文教学的要求把握不准确,教学观念陈旧,教学设计不合理,忽略课前设计和课后设计,不能有效地对小学生进行正确的指导,无法提升其学习兴趣。
2.教学内容脱离学生实际,学生学习兴趣不浓当前,小学语文教学大多能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设置教学内容,但教学内容和主题偏离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况仍有发生,忽视了小学生的性格特点和心理特征,超出了小学生心智成长和生活阅历水平,使得小学语文教学显得枯燥。
3.教学模式缺乏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单一新课程改革强调对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创新能力和运用能力的培养与发展。针对这一要求,小学语文教学进行了诸多的尝试,但是总体来说,传统的教学模式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改变。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除了存在形式化的弊端,还存在教学过于自由放任的问题。有的教师在教学中虽然强调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但是没有具体而充实的内容和有效的课堂组织。有的教师则把课堂全部交给学生,不管什么教学内容都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教师主导作用不能有效发挥。教学方法和手段缺乏创新,手段单一。教师缺乏主动性,只是选择陈旧的教学方式去管理学生,教学气氛沉闷,语文教学显得乏味,不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教学效果无法提升。
二、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的实践探索
根据新课程改革理念,小学语文教学要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语文运用能力和合作创新能力,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出发。
1.高质量备课,合理设计教学内容备课是教师开展教学的前提,也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的基础性工作。教师要依照课标与教材进行高质量的备课。一要吃透教材,研究学生,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心理特征出发,设立具有弹性的课堂教学内容,科学制作教学课件,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二要考虑不同发展水平、不同性格特征学生的需求,选择富有时代气息的、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的教学内容,让学生感受到语文知识就在生活中。三要合理进行教学设计,创造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注重活动设计,让学生在活动中充分展示。
2.创设多元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应更新教学理念,通过各种形式创设教学情境,引发学生思考、探究和创新,营造“师生平等交流、共同参与”的课堂氛围,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和创造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教学质量。一是要以学生的全面发展和长期发展为重点,因材施教,根据学生个体的差异和学习需求,创设多元的情境,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的,鼓励学生自主探索适合的方法。二是努力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积极参与、主动学习的热情。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竞争、相互启发,挖掘学生的创新思维,使学生在互动中掌握语文知识,提高思考能力。三是根据教学内容科学设定相关活动,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手段,开展多样化的游戏教学与参与式教学,开展竞赛、小组讨论等活动,实施创新式管理,让学生充分参与教学过程,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创新语文教学方式、方法要适应课标理念的发展、变化,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需要在教学方式、方法上进行不断的创新与改进。教学中,教师除了应运用“做游戏、讲故事”等方法,还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方式的优点与功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多媒体的教学手段不仅能增加课堂容量,而且能化抽象为具象,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形象、具体,利于学生获得明确的感知,更好地理解、掌握语文知识,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9
[摘要]:针对农村教师在实施创新教育的途径、方式、方法等方面所感到的困惑,本文主要从“确立教学目标”、“发展学生个性”、“激励学生思维”、“开放课堂教学”这四个方面对语文课堂教学创新教育进行探讨。
[关键词]:课堂教学;教学策略;创新教育
创新是人才的本质内涵,培养创新人才更是新世纪赋予我们教育者的神圣使命。当今教育正进行着一场大的变革:医治多年来积淀而成的教育沉疴,加大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力度。创新教育作为素质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的一种重要理念,也就成为教育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基于农村教师在实施创新教育的途径、方式、方法等方面所感到的困惑,笔者从确立教学目标、发展学生个性、激励学生思维、开放课堂教学这四个方面论述语文课堂教学创新教育策略。
一、确立教学目标
要达到创新教育目标,就必须制定一个明确的、具体的教学目标。确立这种教学目标的策略,主要是着眼于学生的认知、情感、意志、个性、技能以及身心素质的全面发展,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具体来说,主要是使教学具有以下三种性质:
1、发展性。发展性教学的宗旨,是促进学生身心素质的全面发展。它重视学习过程,尤其是思维过程和语言实践,扩大学生的思维范围,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主体性。主体的发展只有通过主体的能动的实践活动才能实现。因此,主张教学中必须尊重学生的人格,重视学生的兴趣爱好,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三维学习方式,并要在遵循语文教学规律的同时,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认识能力安排教学程序。它也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认为教师的主导作用是实现学生主体地位的条件和根本保证;但它同时认为,“主导”不是“主宰”,反对像传统教学那样,教师完全以权威者的身份和冷冰冰的面孔对待学生,要求师生平等、教学民主,营造愉快和谐的教学氛围。
3、动态性。创新教育需要一种动态性教学。,动态性教学程序往往是“由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再从抽象的思维到实践”,这样由个别到一般,由具体到抽象,由部分到整体,由继承到创新,同中求异,异中求新,新中求优。
二、发展学生个性
我国的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忽视了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甚至扼杀了学生的创新精神,而学生的创新求变、灵活多样、具有个性化恰恰是滋生创造力的土壤。“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的根本目的,是使素质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理念和价值取向,更好地适应学生的个性发展和自身需要,并使之得以充分的发展和展现。为此,必须采取以下两种策略来发展学生的个性:
培养创造性个性倾向。我们要努力培养学生的好奇、进取、探究、专注、自信、坚韧、自制、敢于挑战和冒险心理品质,培养学生创造性人格,这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基础和前提。要努力培养学生的奋斗精神、奉献精神、服务精神。
采用个性化教学方式。在课堂教学中,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应注重学生的不同认知方式和个性特征,由此从适应学生的不同认知方式和个性特征来调整教师自己的教学策略,将正确的知识和观念内化为学生自己的知识系统和观念系统。为此,教学要求既要有统一性,又要有灵活性,这种灵活性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即:教学目标分层、课堂训练分层、作业练习分层、个别辅导分层、学习评价分层。这种分层教学,既有效地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让学生充分地披露灵性,展现个性,发挥主体作用。
三、激励学生思维
应试教育下的课堂教学注重的是培养学生的常规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是指提供新颖的、有价值的成果的思维。因此,素质教育下的课堂教学应当在培养学生常规性思维的基础上,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这也是创新教育的目标之一。为达到这个目标,我们可以采取以下策略来激励学生的思维:
1、培养批判精神。人的思维是受观念支配的。在美国,各个学院乃至整个社会最忌讳因循守旧,崇尚标新立异的创新精神。而我国小学生的传统教育是被动性的教育,“唯书”、“唯师”成了提倡和奖励的标准,他们缺乏批判质疑的精神。学会批判是学会创新的前提,没有对现有知识的批判,便没有知识的创新。因此,教师一方面要保护和鼓励学生的批判精神;一方面要在传播知识的同时,帮助学生鉴别知识,将批判精神有机地融合到知识的传授过程之中,这样才有可能将知识变成创新的源泉;一方面还应当让学生学会将批判精神建立在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之上,不故弄玄虚。< 2、引导质疑问难。问题是创造之源,疑问是创造之母。教师要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必须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教师要在教学中不断鼓励学生主动地质疑问难,引导学生或于平淡无奇之处生疑,或于深层蕴意之处生疑,或于新旧比较之处生疑……“真正做到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朱熹语)。教师要以学生的问题来组织教学过程,创设问题情境,营造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敢问、乐问和善问,在提问和答问的过程中迸放出思维的火花。
3、鼓励标新立异。标新立异是一种创新,它蕴藏着灵性和创造。而传统的教育思想则要求学生中规中矩,服从教师,服从教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进行的一般是求同思维的训练。为此,教师应该教育和鼓励学生破除“唯书”、“唯师”的传统观念,对学生进行求异思维的训练,使学生善于标新立异。
四、开放课堂教学
要实现创新教育,就必须打破传统教学所形成的“以书本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封闭状态,实行开放性教学,使学生主动和谐、生动活泼的发展。制定开放性教学的策略,主要应注重以下三个方面:
1、更新教育观念。教师必须明确,教育需要以创新能力的培养为根本目的,以能否有效地培养创新能力为衡量教育成败的最高标准。针对“三个中心”,教师要有现代的教育观念,实行由“以书本为中心”向“以学生的语文实践为中心”的观念转变,由“以课堂为中心”向“以发展学生的智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中心”的观念转变,由“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中心”的观念转变,牢固树立正确的教材观、学生观和教师观。<
2、开拓教学内容。现今的语文教学,有的教师是“教教材”,就课文讲课文,而不是“用教材教”,教学缺乏应有的广度和深度,这样难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的教学是要凭借教材,但又不能限于教材,而应该超越教材。以“超越教材”的方式来开拓教学内容。主要的方式有以下三种:将课外读物与教材内容有机地联系起来;将相关学科与教材内容有机地联系起来;将社会生活与教材内容有机地联系起来。
3、拓宽教学空间。课堂是教学的主要“阵地”,但不是惟一的阵地。教学内容的丰富性、求知领域的广泛性、社会生活的多彩性要求我们必须拓宽教学空间,创设开放的、多维互动的教学空间,为创新教育提供“硬环境”。我们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利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让学生从一个封闭的空间走进一个令人大开眼界的领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
综上所述,教学策略是实现创新教育目标的关键。以上从“确立教学目标”、“发展学生个性”、“激励学生思维”、“开放课堂教学”这四个方面论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创新教育策略,旨在从改变教师观念、发展学生个性和改革教学方式等方面来解决目前课堂教学实现创新教育所面临的一些实际问题,体现《语文课程标准》的教学要求,从而将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张云源,汪潮.张君梅语文教学理念和艺术[M]. 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xx.
[2]巢宗祺,雷实,路志平.语文新课程标[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xx.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10
摘要:现阶段的教育教学之中,应试教育的思想始终存留在各个学校之中,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之中这种教学模式迫切需要改革与完善,摒弃传统的教学模式,“以生为本,构建有效课堂”是一种新兴的教学形态,这种教学模式的出现强调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把学生放在了教学的主要位置,在本文之中,主要围绕以生为本,构建灵动的小学语文课堂为主要话题进行研究和讨论,激发小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提高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从而达到最终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以生为本;灵动教学;小学语文课堂
我国是一个文化大国,语文是我国的基础文化,在小学阶段教育教学之中,初期语文学习能够为小学生未来奠定坚实的基础,教师是教学的主导,在教学过程中扮演著重要的作用,以生为本教学模式的出产彻底打破了这一现象,以构建灵动的小学语文课堂为主要标准,让学生在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下进行学习,掌握到学习的乐趣和真谛。
1生本教育的基本理念
生本教育的理念源自于郭思乐教授和他同人们所宣扬的精神:教育的目的不在于控制生命,而在于激扬生命。在这之中强调的是教学终端是学生,只有站在学生的角度,为今后学生的长远发展自从有受的教育和教学,这才是最好的教学方式。最大的尊重学生,这是生本教育最基本的原则,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到每个学生的特点,充分发掘每个学生的潜能所在,通过不断地努力营造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人本环境,不能仅仅依靠教材进行教学工作,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充分活跃学生的学习思维,锻炼学生的认知水平,教学的过程也是一个相互交流的过程,作为教师一定要适当和学生进行交流,逐渐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了解每一个学生的优点和缺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寻找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鼓励学生不断超越自我,发挥出学生最大的才能所在。
2以生为本,构建有效语文课堂的途径
2.1尊重需求,讲授实用的教学内容
在实际的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课本里知识有些学生已经提前预习,或者通过学习已经充分了解,这种课文的方式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无法支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想要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课堂效率,就是要穿插一些比较实用和有趣的教学内容,打破课本的局限,延伸一些课外与小学语文相关的内容,让学生学习到更多的知识,对所学内容有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例如:在学习《桂林山水》这篇文章时,课本中的一两幅图片无法让学生充分理解到桂林的美好风光,在这个时候教师可以自己通过一些课外相关书籍或者是互联网,从中查找一些关于桂林山水风光的图片或者是视频,在课堂上向学生展示出来,让学生对桂林山水有更深刻的理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日常的生活中,教师要适当鼓励学生多看一些新闻,或者是时政,关心本国的大事,开阔自己的视野和胸怀。
2.2激扬生命,通过互动提高课堂效率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无论是任何教学,都需要教师以学生的共同配合,任何一方单方面的投入都无法顺利的完成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达到优质的教学效果,关于生本课堂的中心思想以学生为主,作为老师,一定要最大限度地把“教”变为“学”,通过这种方式,有效地释放学生的主体性。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之中,教师与学生的教学互动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教师与学生之间所体现的应该是一个良性的互动,教师的教学是对学生所学知识进行有效的引导和启发,帮助学生找到最好的学习方式,感受到学习的种种乐趣,学生通过对知识的学习产生思考和质疑,将自己的学习状态在课堂上及时反馈给老师。除了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互动,学生之间也可以进行互动和交流,对于老师提出的一些问题,学生可以进行分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教师进行适当的引导,还有生本之间的良性互动,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之中,老师组织学生与教学客体,即文本之间的情景交融与认知对话,详细体悟作者透过文字所表达出来的情感与态度。
2.3关注差异,制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
无论是任何教学,都需要有一定的教学目标,任何科目的教学都需要教学目标辅助,通过不断的实施达到最终的教学效果,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每一个班级中的学生都有不同的特点,学习的动力、态度、个性、能力都存在很大区别,作为教师,一定要充分了解学生的这些特点,根据不同的学生布置差异化的教学任务,可以是识字、阅读或者是写作等任务,依次进行分层教学,指定不同层次的教学任务。例如:可以将一个班的学生根据学习特点分成三个层次,分别是A、B、C,其中A层次的学生学习能力较强,你有很好的学习基础,教师可以重点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拓展,鉴赏和创造能力,位于B层次的学生学习能力有待提高,基础略微差一点,教师可以重点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要求他们理解,关键的句子和文章的基本内容,C层次的学生学习能力相对薄弱,基础也不好,教师在教学中可以让这些学生先从抄写,识记这些简单的知识点开始,再逐渐展开深一步对知识的练习和学习,每个层次的学生虽然学习能力和基础都存在一定差距,但是可以相互讨论和交流,发表自己不同的见解和看法,相互取长补短,在互帮互助中提高小学语文课堂的学习效率,让每个学生都能逐渐的进步,共同完成各项教学目标。
3结论
总结全文,在本文之中主要针对的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将以生为本为教学宗旨,从而构建灵动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提高小学生对知识的认知能力,激发学生对小学语文的学习兴趣,通过学生与教师的共同努力,在不断交流和探索之中实现最终的教学目标,为我国教育事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春梅.唯有源头活水来———“生本课堂”让语文课充满生命活力[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0,24:143.
[2]黄琼.浅谈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J].《教育学文摘》.2013年5月总第83期.
[3]汤萍.打造高效课堂.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小学教学研究》.2011年第23期.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11
1.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现状
此外,一些教师儿童文学意识淡薄,将不同载体纳入同一种形式进行教学,这就存在着很多的失误与偏差,同时,教师也没有深入解读儿童文学作品的文体知识内涵,实质上,儿童文化作品多是一种极度、强烈的夸张,对于文学作品理解上的失误导致教师难以对人物言行进行深入的解读,对于细节的分析也过度的具体化,导致儿童文学作品失去想象,难以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
2.儿童文学作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对策分析
2.1提升教师儿童文学素养
要想提升儿童文学的人文教育作用,必须要提升教师的儿童文学素养,教师必须要有正确的儿童文学观念,与儿童教育观点相一致的观念,为此,必须要确定以下三点因素:首先,儿童文学是文学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其他作品相同,均是通过语言来塑造生动的艺术形象,也是通过语言来表达作者对生活的感受与体验;其次,儿童文学的读者对象是广大的少年儿童,儿童是独立的个体,有着特殊的审美需求与精神需求,而儿童文学便是为了满足儿童审美需求与精神需求而创作的特殊文学,对于儿童心灵和精神的成长有着独特的教育和审美价值;最后,儿童在生理、心理与年龄上有着一定的特殊性,因此,儿童文学在艺术创作上是以儿童心理特征为标准和依据的,有着特殊的意识和价值,是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考虑到以上的因素,教师必须涉猎大量的儿童文学作品,通过大量儿童文学作品,如任溶溶的儿歌、郑渊洁的童话、曹文轩的儿童小说、林格伦的童话等等,这些作品之中都渗透着作家的情感,教师阅读这些作品后不仅可以丰富自己的视野,也能够提升自己对于儿童文学的审美鉴赏能力与感悟能力,也可以走进儿童,不断的调整自己对儿童的认识。可见,教师必须要具备正确的儿童文学观与儿童文学理念才能够正确的处理儿童文学作品,才能够优化语文教学效果。
2.2抓住作品的美学特征与文学特征开展教学
儿童文学作品蕴含着丰富的美学特征与文学特征,美术特征就是儿童文学作品的艺术品性与审美特征,与其他的作品相比而言,儿童文学作品有着独特的儿童情绪。儿童的思想单纯、思维独特、感情纯真、想象丰富,儿童文学作品中蕴含的独特儿童情趣可以对广大的少年儿童产生强大的吸引力,对于儿童的成长有着十分积极的效用。为此,教师必须要把握好儿童文学作品的美学特征,善于挖掘作品中的情趣,有的儿童情绪是通过儿童的语言、神态、心理活动表现出的.,有的儿童情绪则是通过戏剧化的情节表现而来,有的则是蕴含在儿童的纯真情感之中。例如,在《妈妈的爱》中,其中的儿童情趣就是通过一系列的生活小事表现而来,在《小狐狸卖空气》《小猴子下山》中,其儿童情趣便是通过戏剧化的情节表现而来,对于这些作品,教师必须要儿童的思维进行思考,用智慧的眼光去挖掘,根据作品的内涵挖掘出其中的儿童情趣,激发出孩子们的童心。为了抓住儿童文学作品的文学特征,教师必须要了解作品的分类与构成,儿童文学作品与成人作品不同,分类更加的细致,有童话、儿童故事、儿歌、儿童寓言、儿童散文、儿童小说、儿童科学文艺与儿童戏剧等多种形式,教师必须要了解这些类型作品的特征,掌握好不同文体之间的特征,根据实际的特征选择不同的教学方式。例如,对于儿童诗与儿歌,两者同是韵文,因此,就可以从韵文的特征来开展教学,引导学生感受作品中蕴含的美感,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将游戏、歌曲等形式融入其中,让孩子们在快乐的氛围中学习。
3.结语
总而言之,对于儿童文学作品,教师必须要抓住其独有的文体特征与美学特征开展教学,把握好不同类型儿童文学作品的精神实质和底蕴,这样才能够全面的发挥出其独有的审美功能。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12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有效教学是语文教师所追求的最高境界。像合作式学习、主动探究式学习等现代教学方式就被应用的非常广泛,不仅活跃了课堂教学活动氛围,也让课堂教学变得更加有效。然而,在新课改实施的今天,我国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效果并没有想象中的那样成功,所以如何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仍然是小学语文教师需要关注和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课堂教学;小学语文;有效性
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一直以来都是教学领域着重研究的一个课题,新课改从颁布到实施的这几年当中,我国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虽然已经有了明显的提高,但仍然还存在一些比较严重的问题。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必须要具备现代化的教学理念,不断制定、更改教学策略,从而引导学生去进行有效的学习。
一、转变课堂教学身份,提高学生的主人翁意识
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需要教师提高自身的服务意识,学生是参与教育活动的重要主体所以如何获得他们的“芳心”就显得十分重要。现代学生的思维模式比较活跃,且思想个性也比较超前,为此根据现代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性格特征,教师应该把更多的权利和机会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形成他们的主人翁意识。总之,就是要把学生的被动地位转化为主动,为他们提供更丰富的舞台去让他们探索更丰富的知识。教师尽量不去干预他们的想法和做法,如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问题和麻烦,教师可以对他们进行适当的暗示和指导,引领他们走向正确的方向。
二、帮助学生形成自主学习意识,敢于提出质疑、进行创新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往往是一个指导者的身份,当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了困难,教师就需要及时伸出援助之手去“帮助”他们解决一些问题。在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指导的同时也要掌握他们的学习情况,推进他们的学习进程。这样一来学生的主动参与性不仅提高了,且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也会随之提高。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多鼓励学生去进行自主学习,要敢于思考和提问,敢于尝试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问题,这样才能帮助学生形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与此同时,在指导的过程中教师也要多反问,多给予他们启发,但不能代替他们去解决问题。之所以有很多学生不愿意去学习,一方面是因为比较懒惰,在另一方面则是因为他们的依赖心理非常强,哪怕是面对一道不是很难的题目他们也都懒得去自己动脑想。而这时候教师如果去多多鼓励他们,给他们一些启示,那么他们就会愿意去主动分析问题,最终就有可能会解出这道题目的答案。当学生学会了自己思考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那么课堂教学也就会变得越来越有效。
三、制定合理、有效的教学目标
首先,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需要教师制定合理、有效的教学目标。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语文知识的掌握程度去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对于一些语文基础比较好的学生可以拓展他们的其他能力。其次,语文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也要按照学生的个体差异去制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比如,四年级有一篇课文是《大自然的启示》,而教师在设计这个教学目标时就可以进行这样的定位:(1)锻炼学生的朗诵能力,让学生可以富有感情的朗诵课文,并在朗诵过程中体会课文所表达的中心思想。(2)带领学生画出课文中的重点语句,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教会他们辨别课文方向的方法。(3)对于语文学习能力比较强的学生可以对他们进行课文辨别方向的拓展。由此可见,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需要根据学生的语文学习层次去提出不同的要求,这样一来教学目标就可以更好的实施,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四、创造一个平等的学习氛围
教学活动的本质就是对话交流,而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地位应该是平等的.,教师所建立的教学环境也应该是轻松、愉悦、平等的,在双方交流的过程中教师也要做到以下这两个方面。1.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自尊、性格,让学生可以感受到自我价值的存在。2.教师要平等、真诚的对待每一个学生,不能因为学生学习能力等差异产生不同的态度。比如,二年级人教版里有一篇课文叫《称赞》,为了可以营造成一个平等、快乐的学习氛围,语文教师就可以在课堂中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去感受这篇课文里的这两个主人公之间的对话情感,这样的教学氛围就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课堂教学变得更加有效。
五、结语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它本身就具有很强的艺术特征,外加影响课堂教学的因素也很多,所以小学语文教师要想提高教学质量,就需要制定更有效的教学策略。除此之外,在平日的教学工作中也要进行不断的创新和实践,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最终达到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张杨.关于小学语文课堂有效评价的研究[J].读与写,2017,(10).
[2]刘世礼.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创新改革[J].读与写,2017,(10).
[3]梁敏.浅谈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J].经贸实践,2017,(06).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13
摘要:情感教育是教育过程的一部分,也是至关重要的一部分,情感教育在教育过程中可有效地调控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情感,可使他们有获得美、感受美、体会美、享受美的美好感受,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以及人生观。从情感教育的作用以及情感教育的激发来论述。
关键词:小学语文;情感教育;作用;激发
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是至关重要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把语文定位为“培养高尚的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陶冶情操、感悟人生、升华精神境界”。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必须重视情感教育。
一、情感教育的作用
(一)调控作用
情感教育可有效地调控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在良好的情感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达到学习效果的最优化。
(二)熏陶作用
情感教育对于学生树立良好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等具有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
(三)审美作用
情感教育可使学生获得美、感受美、享受美,有助于学生内化情感,提高审美能力,净化心灵,陶冶情操,提升他们的思想境界。
二、情感教育的`激发
(一)适时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情感
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因此,语文教师饱含激情地创设适当的情感教学,学生才能兴致盎然地学习,使学生的情感处于最佳状态。学生心情愉悦,注意力集中,师生才能有效地进行智力活动和情感交流。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适时创设多种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创设良好的“情感场”,引导学生进入最佳学习情境,优化教学效果。
(二)深入品析文本,引导学生体味情感
1.关键字词,让学生获得美
从文中找到抒发感情的关键字词,如“喜”“哭”“雀跃”“悲伤欲绝”“欢蹦乱跳”“喜极而泣”等,,带领学生用内心去感受这些情感,进入文章中的情感,才能真正地理解文章的情感。
2.品味佳句,使学生感受美
如,在学习《青海湖,梦幻般的湖》一文时,作者通过围绕“梦幻般的湖”这个中心句,介绍青海湖美景的特点,使学生想象自己身在青海湖美景之间,就如身临其境一般,细细感受青海湖的美景。
3.从文到图,让学生表达美
图具有形象性、直观性、趣味性等特点,图文并茂,看图结合课文,让学生表达他们的感想,这样既可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也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培养他们观察、想象和语言表达能力。
4.指导学生朗读,让学生体会美
学生大声地朗读,既可以锻炼学生的口才,又可以使学生表达出美,体会到美。教师要对学生的朗读进行指导,帮助学生采用正确的语调,掌握好停顿点等,可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信赖感、自信感、合群感和求知感,使学生真正地体会到美感。
(三)拓展延伸阅读,加深体验情感
只用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陶冶学生的情感是远远不够的,只是杯水车薪。因此,语文教师应在学生掌握好课本课文后,再引入多篇课本外的文章供学生阅读,充实学生的阅读时间,增加知识量,丰富学生的情感,可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总之,教学过程中,知识的交流应寓于情感之中。学生运用良好的心理状态、合适的情感态度进入学习中,既可以愉悦地完成学习,又可以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从而达到学生学习效果的最优化。
参考文献:
[1]秦训刚,晏济生.语文课程标准教师读本[M].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xx(10).
[2]郑永静.浅谈小学语文中的情感教育[J].都市家教:上半月,20xx(04).
[3]印宏伟.在小学阅读教学中加强情感教育的途径[J].广西教育,20xx(09).
[4]卢家楣.情感教学心理学[M].上海教育出版社,20xx.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14
【摘要】趣味性是衡量课堂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一堂妙趣横生的课程能吸引学生进入课堂预设的场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教育气氛,有效实现教与学的融合,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本文基于交互式电子白板强大的呈现方式、灵活的互动功能,分析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提升课堂教学趣味性的策略及效果。
【关键词】电子白板;课堂教学;趣味性
一、问题的提出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课堂教学如果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的欲望,那教学的目的就基本达成。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的欲望是课堂教学的关键环节,而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则是这关键环节中很重要的一环。交互式电子白板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工具,在课堂教学应用的不断深入,其强大的呈现方式、灵活的互动功能对于提升课堂教学趣味性的作用也渐渐彰显出来,精彩演绎了动静结合、妙趣横生的课堂,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1]。本文结合交互式电子白板的教学特点,在重点分析如何运用交互式电子白板技术强大的呈现方式创设课堂场景,利用白板写字、绘画等灵活的互动功能增加课堂教学互动效果,达到提升课堂教学趣味性的目的,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二、交互式电子白板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趣味性的策略
(一)综合运用“声”、“影”、“图”、“文”,创设逼真的教学场景,勾起学生的求知欲
教学场景是教学活动的平台和基础,教学活动通常是在特定的教学场景模式下进行的。教学场景优劣直接影响到教师能否将教学内容完全教授给学生,也会直接影响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兴趣,关系到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程度。教学场景的创设是课堂教学的基础工作,其目的是搭建师生教学交流的共同认知平台。交互式电子白板作为先进的教学工具,融合了“声”、“影”、“图”、“文”等信息技术,在有效搭建师生教学交流的共同认识平台、创设教学场景方面起作着积极的作用。可以通过影像或图片展现教学内容描绘的场景中“形”的环境,也利用声音模拟教学内容描述的场景中“声”环境,还可利用文字进行必要的说明。在进行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雪了》的`课堂教学时,岭南的学生也许从未见过下雪,因此对下雪的情景缺乏感性认识,如何能模拟一个逼真的教学场景,勾起学生的求知欲,则成了备课环节的一个重头戏。教师可借助电子白板,先以“图片”或“影像”将雪花飘落的场景呈现在学生面前,再以“声音”模拟呼啸的北风,创设了逼真的下雪场景,同时配合一定的“文字”说明:下雪了,下雪啦!雪地里来了一群小画家。学生就会置身于预设的下雪场景里,对下雪的场景有了较直观的感性认识;同时,也勾起了学生探知后面教学内容的兴趣,期盼着看到雪地里的小画家们究竟都有哪些。这样,就创设了一个逼真、形象的教学场景,搭建了教学活动所需的共同认知平台,为课堂教学奠定基础。同时在满足学生对教学场景的视觉需求的同时,也满足了听觉的需求,能有效勾起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好奇,对相关知识的渴望。
(二)巧妙应用“拖拉”、“透镜”,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锁住学生对教学活动的关注
在教学活动中,“教”与“学”是相辅相存,缺一不可的;“教”是“学”的必要条件,“学”是“教”的最终目标;教师与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两大主体,在教学活动中占有同样重要的作用。要达成课堂教学目标,除了教师的教授之外,也离不开学生的学习和参与。利用交互白板可以巧妙地构思课堂,灵活地创新课堂教学,解决了以往教学课件中难以实现的交互问题,真正实现了教与学的互动。自由、生动的课堂,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感,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了提高,充分调动了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质量。仍以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雪了》的课堂教学为例,在创设了逼真的教学场景之后,已经勾起了学生的求知欲。这时,教师可指导学生一起运用电子白板“拖拉”或“隐藏”等功能把“小画家们”请到雪地上,构建出生机盎然的雪地。此外,还可请学生用“”在雪地里找出在洞穴中冬眠的青蛙……这样,课堂教学变得同游戏活动一样有趣,在满足一年级学生好玩的天性的同时完成了教学互动,课堂教学就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完成了,实现趣味性和知识性完美融合,促使了课堂教学效果提高。
(三)有效运用“书写”、“批注”,激发参与感,调动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程度与课堂的趣味性及课堂教学过程的互动性有着密切的关系。交互式电子白板的许多特殊功能使得教学互动变得简便而有效,也使课堂教学变成一项有趣的活动,提高了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积极性。在新课程教学课堂开放的今天,即使有强大的演示功能PPT,也难以满足复杂多变的课堂需求,因为采用PPT教学,教师通常成了课堂上的放映员和讲解员,交互性不足。而交互式电子白板是集传统黑板教学和现代多媒体教学的优点于一身的新型教学辅助工具,既能展现静态教学的魅力,又能演绎动态交互课堂的精彩;既能即时书写文字、手绘图形,也能根据讲述需求自由板书,使用注解、批注等功能[2]。教师可以便捷地实现对媒体的控制,摆脱了媒体的牵制。交互电子白板提供方便的书写和绘画功能,运用于语文学科,可以实现学生“边思考-边想象-边批画”的学习方式,呈现学生阅读、思考的过程以及最终的思维成果,便于教师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评价。如在讲授《两只小狮子》时,为了让学生体会到勤狮子刻苦练习“滚、扑、撕、咬”的本领,教师可以请学生在白板上划出自己认为能体现出勤狮子刻苦练习的词语,根据学生的回答,同时利用电子白板的屏幕批注功能,在学生的答案中做上批注(加下划线、着重号、画圈等),让学生通过“整天”这一词语感受到勤狮子非常刻苦。这个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在独立批注和互动讨论中也提高了思维的独立性和深刻性。而传统的黑板教学模式,学生难于充分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三、教学效果
(一)教学效果调查
为使调查结果具有普遍性和代表性,本次调查分别选择高、中、低年级学生进行了调查,发放调查问题200份,其中高年级组占35%,中年级组占35%,低年级组占30%;共收回调查问卷200份,回收率100%;有效问卷180份,有效率90%。本次调查选择课堂氛围、教学场景预设、教学互动、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及课堂教学感受(学习兴趣)等10个因素,作为课堂效果的衡量指标(如上表)。
(二)教学效果调查统计分析
在对回收的调查问题进行统计、分析时发现:在使用了交互式电子白板授课后,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态度、备课情况、课堂表现、课堂氛围等10方面的平均满意率达99.11%,平均优秀率达85.79%。教学场景预设、课堂教学感受(学习兴趣)、对教师的总体评价等多项衡量指标满意率达100%,各项教学效果衡量指标优秀率均达80%以上。根据统计分析结果,采用交互式电子白板进行课堂教学能够较好地通过预设课堂教学场景,借助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强大功能实现教学互动,活跃课堂气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帮助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显著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四、结语
交互式电子白板利用其强大的呈现方式,创设逼真的教学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勾起了学生的求知欲,也有助于学习对知识的理解。同时,交互式电子白板灵活的互动功能,使课堂教学变得更有趣味性,有效促使学生能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开启了多元化的互动教学,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增强了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潘霞.交互式电子白板课堂教学边际效益的探讨[J].教育信息技术,20xx,(5).
[2]朱宁贤.从黑板的演变看交互式课堂教学呈现方式[J].中国教育信息化,20xx,(6).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15
摘要:俗话说:兴趣是学习一切新知识最棒的老师。兴趣是在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中的一种非智力条件因素,是人们进行学习新知识的一种内心深处的倾向,是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动力源泉。因此,小学语文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遵守兴趣优先的原则。为学生在课堂中营造出快乐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实学生的学习生活,给予学生更多的新知识。小学语文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呢?
关键词:小学语文老师、课堂教学、引导。
一、创设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树立服务意识。
小学语文老师在课堂中要树立服务意识,做到把“玩”的权利还给学生,把“做”的任务派给学生,把“说”的机会让给学生,把“创”的使命留给学生。从而将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推向自主探索获得知识的舞台,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小学语文老师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定目标,并根据目标进行预习、尝试、操作、探索、归纳等。努力做到:凡是能让学生自己学会的,老师不教;凡是能让学生自己去做的,老师不替代;凡是能让学生自己讲的,老师不暗示。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索欲望。
小学生自主、合作、探索性学习方式是在问题情境之中的学习,因此如何创设问题情境,就成为这一学习方式能否有效的前提条件。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思维总是由问题开始的,并在解决问题中得到发展。学生学习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创设问题情境的过程,它可以引起学生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的思维在问题思考与探索中得到促进和发展。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再现课文生活中的真实情景,使学生进入身临其境的问题环境,从而产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欲望,使学生获得学习成功的快乐体验,增强求知欲和自信心,进而促进身心的全面发展。
(二)合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学习资源是学习过程中最重要的要素之一。提供什么样的资源,以何种方式提供,就成为实现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教学最重要的策略。教学老师要合理整合各种教学手段,“因材选媒”,突出多媒体的辅助教学作用,淡化其“装饰”效应,让学生在形象生动的情景中经历探究过程,获得理智和情感体验,切不可喧宾夺主,切不可忽略了学生的自我体验和品位。
但放眼时下的语文课堂,似乎不采用现代教学手段就是保守,就是观念不先进。为此,上课前老师总是不惜花费时间、人力、物力、财力、精心制作多媒体课件,可结果却并不理想。在语文教学中引入多媒体辅助教学,对课堂效率的提高无疑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但老师在设计课件时,首先应明确目的,如何才能把问题用多媒体特有的优势表达清楚;其次老师必须清楚地认识到语文教育重在对语言文字的感悟,任何语言文字之外的手段都不能成为语文教学的主导性手段。
(三)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鼓励学生质疑和创新。
学生是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即以学生为本,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学生是课堂学习中的主人,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实践过程,老师的作用则是隐性的,是为学生的学习服务的。老师在提供了一些丰富的素材后,学生就要进行大量的自主探索。此过程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情况安排学习内容的先后顺序,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如可以自己独立学习,也可以与人合作,与老师交流。让学生了解有关知识,完成学习任务,真正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科学研究证明人的潜能在一生中大约只开发了5%,那么,还有95%的潜能处于待开发状态。这说明,为学生的学习创设独立思考、独立探索的时间和空间,大部分学生是完全可以自己获取知识、自己质疑并解疑的。这时的老师成了学生学习的指导者,为学生提供适当的帮助和指导,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协调,对学生遇到的个别问题进行个别解决,促进学生的学习进程。学生可根据自己完成学习任务的情况,选出认为最优秀的学习过程和成果向全体同学进行展示,老师利用多媒体的功能,使全班同学都能详细地看到展示同学情况,进行评价并提出自己的意见和想法,在此老师可适时进行调控并提出相关问题,以引起全班同学更深层次的思考。
在课堂教学中,如果学生的主动参与性越明显,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越大,越表明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老师要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勤思多问,可以说,一切有成就的人都善于思考,都有好思的习惯。老师在指导学生学习时一定要注意多启发,多反问,不要包办代替,要鼓励他们想问题、提问题、钻研问题。现在有些学生不但手懒,脑子也懒,有一点难题就想问,总想依赖别人,一看题目较难尚未好好琢磨就去问老师。这时候如果老师能有效引导,学生仔细一分析,可能就想出来了。如果引导还不行,老师可以给学生指明思路,要根据学生所提的问题教给学生思维方法。只有在学生自己会思、会问、会学的基础上,才能合作交流,才能使学生个体的潜能得到发挥时,课堂教学才变得有效。
二、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大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维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形式。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小学语文老师要蹲下身子与学生对话。“对话”体现了“关注每一位学生发展”的新课程核心理念。而学生与文本对话最能体现自主学习的'理念。老师应鼓励学生对文本的自我解读、自我理解,尊重学生的个人独特感受和独创性的见解,引导学生调动自己已有的知识储备、经验储备,多角度、多层次地体悟文本所涵盖的信息,与作者进行心与心的交流、情与情的碰撞,真切地体验他们在特定的背景中的喜、怒、哀、乐,达到情感的共鸣,得到人生的感悟,获取语感的积累。
(一)创设情境,合作学习。
目前最佳的课堂教学合作模式是“小组讨论,合作学习”。这是因为如果长时间让一位学生发言,其他学生就势必只能当听众,达不到“动”的目的,不利于其他学生的发展。“小组讨论,合作学习”则能让每一位学生在互动中交往,在交往中互动,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的目的。在组织“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小学语文老师应组建好合作学习小组(以4―6人为宜)、培养好合作组长、宏观调控好合作学习的时间,更要精心设计好问题情境,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走向学生提问的课堂。
学生提问改变了问题的呈现方式,也就改变了课堂的结构形式。学生的提问使学生从他主走向自主,使课堂的对白变成对话。
授新课前,在老师的引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重点、有范围地预习所学的知识内容,在重点和难点中提出若干问题,以避免低水平的提问。要求学生先自学课文,独立阅读,发现问题并记在书本上。鼓励学生勤用工具书。受课中鼓励学生随时提问,教学内容结束,留一段时间让学生提问,使之成为教学过程中的一个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的环节。培养学生“好问”的习惯和探究的精神。
(三)实践感情活动性学习。
积极引导学生动手实践、活动探究,是新课程大力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用外显的动作来驱动内在的思维活动,从中感悟并理解新知识的形式和发展,体会学习语文的过程和方法。活动性学习,目的在于让学生以更科学的方法学习知识,尤其强调对学习方法、思维方法、学习态度的培养。倡导活动性的学习方式应突出学生的主动学习,强调围绕一定的主题进行,并使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思考。小学语文老师可变示范性教材为探究性材料、变封闭性提问为开放性课题、变终结性结论为过程性探究,努力为学生创设活动性的氛围。
(四)自主探索、探究性学习。
新课程大力倡导开展多样化的探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能启发和锻炼学生的思维,培养多方面的能力。在探究性学习中,强调老师知时、必要、谨慎、有效的指导,以追求真正从探究中有所收获。老师首先倾听学生各自的理解,再以一个研讨者的身份适时地、平等地参与学生的讨论。由于学生的经验与知识背景的缺少,由于老师的专业出身与经验阅历,老师的参与往往会令整个研讨过程发生喜剧性变化。
作为小学语文老师,就是要创造条件让学生在相互影响中使自己的个性优势得到充分发展。在共同的学习活动中,学生能用优势去克服劣势,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五)合作交流,互动性学习。
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会遇到新问题需要解决。当学生独立思考后还是解决不了,是知难而退,是指望老师的讲解,还是有意识地寻找伙伴,共同合作解决,这需要老师有意识地引导。合作学习把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放在小组内讨论,寻找解决策略,老师所做的正是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工作。在小组合作学习、交流中,学生要发言,要听取同学的意见,在评价中要当小老师。这样,学生参与的量和质都得到了提高,主体地位更加突出。语文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的时机是很多的,可以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展开合作学习。不少新知识是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后,大部分能解决问题,只要让学生同桌交流一下自己的想法,老师稍加点拨即可,节约大量时间,让学生在练习中巩固发展。老师要投入到小组中,以一名探索者的身份出现,提高学生积极性。老师也可以在练习的过程中展开合作学习,在学生独立解决的基础上,组织小组讨论、辨别、交流,这样有利于解决问题,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总之,课堂教学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具有极强的艺术性。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们必须以教学理论作指导,经过自己的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不断完善和创新,熟练地运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提高学生学习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宾志/学生亲近你的.《广西教育》20xx年第1期[D]
【2】陆家耀/对学生放手.《广西教育》20xx年第4期[D]
【3】刘芳/让学生在趣味中学语文.《江西教育》20xx年4月综合版.第962期.
【4】蒋岭/如何把书读活. 《广西教育》20xx年第5期[D]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