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写好习作,增强言语表达力

  怎样写好习作,增强言语表达力

  亲爱的家长朋友们,在十月我们成功举办了一场关于"怎样写好习作,增强言语表达力"的线上讲座,具有多年教学经验的专业老师牛老师给家长朋友们提供了很多经验和好的建议,我们也把老师的语音讲座转化为文字的形式方便大家阅读,让我们一起期待下一次讲座的举办吧!

  怎样写好习作,增强言语表达力

  主持人,各位家长朋友们:

  晚上好!今天跟大家交流的话题是《怎样写好习作,增强言语的表达力》。

  首先我想就这个话题中的"习作"一词,跟大家做一交流,"习作"这个词可能有家长比较生疏,但是大家一定对"作文"一词非常熟悉。其实之所以谈"习作",是为了强调小学生作文的"练习"属性。那么,既然是练习,它更趋向于即兴的表达,三言两语,生活琐事,嬉笑怒骂皆可进入孩子笔下。打个比较形象的比方吧,"作文"作为一种规范化的文体,似大家闺秀,而"习作"则像在殿堂外徘徊的小家碧玉,不大气,但清秀。正所谓"作文有矜持,习作无忸怩。"

  那么,我之所以今天在开讲前,跟大家辨析"习作"与"作文"的不同,是想说我们小学生的书面表达其实并没有那么多的禁忌,也没有那么多的条条框框。在我们语文学科的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小学生的习作要使孩子乐于表达,增强表达的自信。所以,我们应首先鼓励孩子写"放胆文",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表达自己真实的感受。在这一点上,我想帮助我们家长朋友们厘清认识。因为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我们常常发现孩子写的溢满童真的习作,被家长斥责为"写流水账,语言不够优美生动"等等,其实孩子的表达如同孩子长个子一样,是需要有一定的时间,因为饭要一口一口吃,习作的基本功也需要不断的累加。作为我们家长,应该养护孩子这种表达的兴趣。

  讲个小故事吧,这也是真真实实发生在我们生活中的一个故事。一次,一个老师准备上一节习作课,习作的题目是《我最喜欢的一张照片》,他要求孩子精心挑选一张自己喜欢的照片,把它带到学校。课间,教室里热闹非凡,兴奋的孩子们迫不及待地欣赏着彼此的照片。

  一个小男孩眉飞色舞地说:"这张照片是我给爸爸照的。那天是爸爸的生日,我和妈妈早就商量好要给爸爸一个惊喜。爸爸从来不记得自己的生日,一大早就出门了。我和妈妈早就商量好要给爸爸一个惊喜。爸爸走后,我和妈妈赶紧忙开了,挂气球,买生日蛋糕,还做了满满一桌子的菜。做完这些已经是下午五点了,我和妈妈就开始等爸爸。快六点的时候,我们终于听到开门的声音——爸爸回来了!当爸爸看到为他准备的一切时,吃惊地嘴都合不拢了。说时迟那时快,我一下就拍下了这张照片!"他忍不住还做了一个抢拍的姿势,那神气的模样引得大家哈哈大笑。

  上课了,老师说:"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写一篇作文《我最喜欢的一张照片》。要把照片的来历写清楚,要交代清楚四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听明白了吗?"

  学生异口同声:"听明白了!"

  "那谁先来说说?"

  高高举起小手的小男孩被老师点到了,他清了清嗓子,大声说:"这张照片是我给爸爸照的——"

  "停!"老师微笑着说,"先说时间!"

  小男孩挠挠头,不好意思地说:"我忘了……就是爸爸生日的那天……"

  "再说地点!"小男孩又挠挠头,犹豫着说:"就是在我自己家里……"

  小男孩好不容易结结巴巴按老师的要求说出了人物和事件,他挠着后脑勺坐下了,嘀咕着:"写作文真难啊!"

  通过这个小故事,我想对我们每位教师和家长都会留下深深的启迪。我国著名的语文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早就说过,写作文和说话大抵是一回事,只不过说话随便些,写作文慎重些。不仅叶老这么说,其实我们看到的文学领域的很多优秀作品都如此。闻一多的《最后一次讲演》、朱自清的《背影》,以及徐志摩的很多诗都是在思想极其自然的状态下写成的。苏轼是宋朝的"文章高手",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在总结自己写文章的经验时就说"吾文如万斛泉源,不择地而出。行其当其所行,止其不可不止".这里啊,没有刻意的构思,没有痛不欲生的冥思苦想,没有起承转合的安排,没有谋篇布局的计划,一切都是很自然的、很生态的。写作文无非是要把自己的一种感情或观点表达出来,只要合乎逻辑;只要看着好看、听着好听就行了;只要让人感到自然,质朴无华,接受起来不别扭就是好文章。所以,我们的家长、老师对于小学生的习作,千万不要有条条框框的约束和限制,其实就是让孩子们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所见、所思、所想,表达自己真实的心情故事。

  那么,是不是说增强孩子的习作表达力,就没有辅助的方法了?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作文需要老师在课堂上对孩子习作的全过程予以关注和指导。那么,作为家长,我们也完全可以参与其中,从平常的学习辅导中,引导帮助孩子爱上习作,增强表达。具体做法有以下几点,仅供大家参考。

  1

  第一点,读书。

  第一点,读书。我们常说"勤于读书,逸于作文",这说明丰厚的阅读量一定会作用于孩子的习作。举个最常见的例子吧,孩子在读书过程中,那些如珍珠般闪烁的词语、句子,你有时会不经意地发现,孩子会将其恰如其分地运用其中,这是读书带给我们的很显性的一种收益。再比如,我在批阅一个孩子的习作时,读到这样一个开头"在一个机缘巧合的下午……",这个开头非常的别致,很吸引人。当时我问了这个孩子,你是怎么想到这个开头的,孩子告诉我,他在读了沈石溪的《狼王梦》后很喜欢这句话,于是就把这句话记了下来,然后就很自然地写进了自己的习作。

  其实,孩子读书不仅是对字、词、句、段的积累,而且是对书中所描绘的世界,书中主人公情感的体验,以及对于书中很多的素材做内容上的积累。日常教学中,我们常常会发现,阅读量大的孩子,他的视野往往比较广博,习作的表达也相较阅读量一般的孩子而言,进步很快。因此,作为我们家长,一定要多引导孩子去读书。读书是一个不断累加的过程,我们只有引导孩子多读书,他在习作过程中才会有较多素材、语汇方面的积累,这样孩子在写作文的时候,才不会因为没素材而烦闷,也不会因为语言表达的干瘪而苦恼。

  2

  第二点,做摘记。

  第二点,做摘记。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在我们的语文课本上,开始逐步出现做摘记的要求,这个要求其实是一种导向。做摘记,除了摘录课文中的好词和一些精彩的句段外,更重要的是帮助孩子们做好一种提炼。所以,我们的家长在引导孩子读书的.时候,不妨也如法炮制。您可以在引导孩子读书的过程中,让孩子把精彩的词汇、新鲜的表达一一摘录下来,并且把它专门整理在一个本上,这样就等于积累了最原始、最丰厚的语言素材。在日常的学习中,常常翻看这些摘记的词、句,有意识地把它们运用到自己的习作表达中,这样就敏化了语感,把沉寂的语言"激活"了。引导孩子做摘记,(范文先生网 www.fwsir.com)我们家长可以循序渐进,让孩子从积累一个成语,一句名言开始,进而到积累成段的、精彩的表达,这对于丰富孩子的语汇,储备语言的材料库非常有用。

  我曾经教过一个孩子,也是从三年级开始引导他一点一点做摘录,后来,这个孩子上初中了。有一次,当他读到川端康成的中篇小说《雪国》后,喜欢得一塌糊涂。于是,这个孩子利用假期的时间,把整部小说抄了一遍。这一遍摘录也许在家长看来特别傻气,但是这个孩子在手抄《雪国》整部小说的过程中,确确实实收获到了很多很多。

  3

  第三,写随笔。

  如果说前面我提到的摘记,是为学生提供的源源不断的写作素材,那么它仅仅是一种发现、体会、思索和偶得,还不能称之为习作。为了能提高孩子的习作能力,其实我们家长不妨引导孩子养成每天记日记,或者是写随笔的习惯。日记和随笔其实并不像作文那样,有完整的篇幅,它可以长,可以短,字数不限,文体不限,甚至有时候题目都可以拟得较随意,如《无题》《所见》之类。在日记或随笔中,孩子可以把自己平时做过的、看到的、听到的写进去,他们可以在日记和随笔中尽情挥洒自己的喜怒哀乐,也可以把他们对生活的真实思考记录其中。

  下面我想跟大家分享几篇随笔,虽然是很小的豆腐块儿,但是我想如果孩子每天这样去坚持,久而久之,一定可以帮助孩子砺炼自己的表达。这是一个孩子上一、二年级时写的随笔,虽然低年级的孩子很多字不会写,但是我们家长可以让孩子把不会写的字用拼音来代替,不要因此而阻碍了孩子的表达。下面我们就来听一听这个孩子写的随笔,都是一些很生活化、很真实的故事。这个孩子把自己的随笔起名叫《2012寒假记事》,其中有一篇这样写道:

  昨天,妈妈把我最爱穿的一条裤子给洗了。今天,那条裤子还没晾干,我只好换了一条不久前穿过的裤子。我穿上一看,裤子已经短到膝盖了,我恍然大悟,原来我长高了。

  另有一篇,这样写:

  寒假里的一天,妈妈带着我去西北书城买书。来书城买书的人很多,大家都在精心挑选自己喜欢的书籍。妈妈给我挑了三本书,分别是《长袜子皮皮》、《丛林故事》和《柳林风声》,我非常喜欢。

  还有一篇:

  昨天,我和妈妈去小姨家做客。小姨的宝宝只有两个月大,她像只小蜥蜴一样趴在小姨身上,左看看,右看看,妈妈说我小时候也是这样的。

  再来分享一篇:

  昨天晚上,爸爸带我到楼下放炮。我们放了许多炮,有"武松打虎"、"魔球王子",还有"开心果".这些花炮绽放的时候,有的像小花,有的旋转的陀螺,还有的像眨着眼睛的星星。

  这一篇也非常有意思。

  我有一个小秘密,那就是怕鬼。有一次,我赖在爸爸妈妈房间睡觉。爸爸和妈妈还在看电视,妈妈说:"你自己先去睡觉吧,我们一会儿就来".我只好乖乖地躺在床上,一边紧闭双眼,一边嘴里念叨着,"鬼,别吃我".这就是我的小秘密。

  以上我们分享的,是一个低年级的孩子,他在学习表达的过程中每天所写的随笔,其实你会发现孩子记录的就是他每天遇到的"琐事",虽然很短小,但是溢满了童真。那么,同样也是这个孩子,一、二年级的时候写的是很短小的随笔,到了三年级,这个孩子还是在继续坚持练笔,我们来看看这个孩子后续的发展。这是他上三年级时写的一篇随笔,名叫《"神"曲》。

  "神"曲

  说到神曲,你会想到什么呢?是但丁的名著《神曲》,还是那些离奇可笑的歌曲?

  那不妨来欣赏一下这首来自《夏日书》里的《牛粪歌》吧。

  牛粪一大堆,哒啦啦!

  可别往我身上扔,哒啦啦!

  否则你也会——哒啦啦!

  黏上那牛粪!

  记得我第一次读到这首歌词时,我就深深地喜欢上了它。我把歌词读给妈妈听,妈妈也很喜欢,于是我们俩总会经常唱道:

  牛粪一大堆,哒啦啦!

  可别往我身上扔,哒啦啦!

  否则你也会——哒啦啦!

  黏上那牛粪!

  在这篇随笔中,这个孩子记录了自己在《夏日书》里看到的一首歌谣,孩子对它的印象特别深刻,把它写进了自己的随笔。

  再来分享一篇,这篇随笔名叫《我的同桌》。

  我的同桌

  我的同桌叫王昶童,他总会做出许多出其不意之事,为此,我每天总是会"惊喜连连".

  王昶童长得和平常人,没什么两样,可最能代表王昶童的就是他的鬼灵精怪,他的举动常常是"神秘莫测".他的爱好就是让大家开怀大笑,只要有他这个"开心果"在,我们每天都能笑口常开。

  有一次,黄老师让我们读课文,不知王昶童脑子里在想什么,我们读完课文后,他唱了一句鸟叔在《江南style》中的歌词"欧巴港南斯带嗷",这让心情本来很好的黄老师一下子变得暴怒。晴天忽起了暴风雨,黄老师三步并作两步,走到王昶童跟前,抬手就给他了两巴掌。我们乐坏了,而王昶童只有捂着脑袋"哎呦"的份儿了。

  黄老师自打把我和王昶童调为同桌起,我俩就在桌子上设立了"三八线",我们"约法三章",谁要是超过线,就要给对方磕三百个头。有一次,他想挑衅就故意把我的橡皮碰到地上,我说:"我要捡一下橡皮。"谁知,他幸灾乐祸地说:"你要是捡橡皮超过了‘三八线’,下课就给我磕三百个头。"我才不让他得逞呢,无奈我错的题因为没有橡皮只能错着,害得我那回的作业只得了个B.

  王昶童这个"开心果",真是让我欢喜让我忧啊。

  刚才我们以这个孩子为例,分享了他写的几篇随笔,其实你细思量,孩子写的就是自己的生活,而这样的生活一经文字的再现,就有了华彩。所以,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我们能做的最重要的一点是——鼓励孩子乐于表达,大胆抒写自己的见闻和感受,长期坚持,一定能帮助孩子提升他们的表达力。

  最后,我还想给大家一个建议,那就是抓住每次习作练笔的契机,引导孩子主动练笔,比如带孩子外出旅游,碰到了新鲜的事物,这时您不妨鼓励孩子把它们及时记录下来。要知道每学期我们的语文课本上,一共有八篇习作,孩子表达力的提升仅仅靠这八篇习作练笔,很显然是不够的。另外,对于孩子写的这些小日记、小随笔,我还建议我们有心的家长能把它们打印出来,作为孩子的一本习作集。我相信,在您整理孩子的这些随笔的过程中,一定会看到孩子成长的足迹,这样您也为孩子的童年留下了一笔珍贵的财富。

  家长朋友们,今天我们的分享到此结束,希望以后有机会跟大家分享更多关于读书和习作的话题,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