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汉语阅读能力现状研究
高中生汉语阅读能力现状研究
高中生汉语阅读能力现状研究
江苏省苏州市苏苑实验小学薛臻
【摘要】目前,高中生的汉语阅读能力对第二语言习得的影响日益突出。文章从英语教师的角度调查高中生汉语阅读能力的现状,以期为英语学科的教学工作提供必要的参考。文章首先叙述了汉语阅读与英语教学之间的联系,然后介绍了目前国内对学生汉语阅读能力状况的研究。
【关键词】汉语阅读;英语阅读;现状;研究
基金项目:本文系苏州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1年度重点课题“汉语阅读能力和英语词汇量在高中英语阅读中的关联性研究”(编号:110701116)的阶段性成果。
一、研究背景
从小学到高中,汉语阅读能力一直是语文学科重点考查的内容。近些年来,对学生汉语阅读能力的关注已经不再局限于语文教师,汉语阅读能力直接影响学生在其他各个学科的学习。
以英语学科为例,汉语是英语教学中的母语基础,英语与汉语同为语言学学科,两者都有对阅读能力培养的要求。汉语环境下的阅读习惯、阅读技巧等要素会迁移到英语阅读中去;另一方面,学生在汉语阅读中所积累的知识体系能为英语阅读提供必要的背景知识。
因此,笔者在探究“如何提高学生英语阅读水平”的问题上,首先想到的是:当前学生的汉语阅读状况是怎样的?本文研究的最终目的,是为英语学科的教学工作提供必要的参考。
二、相关研究
目前,国内的教师与学者对学生汉语阅读能力的调查研究,主要回答以下三个问题:怎么样、怎么会、怎么办。“怎么样”是指学生汉语阅读能力的现状,“怎么会”是成因,“怎么办”是解决方案。
1.怎么样?以近年的江苏省高考语文考试为例:阅读题的得分情况常常垫底,得分率甚至还不到50%。学生普遍反映阅读题不会做,缺乏综合分析能力。为此,从2009年开始,江苏省教育考试院提高了阅读题的分值;2011年在现代文阅读中取消了相对简单的“选择题”。“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汉语)阅读水平”也是一个老大难问题。
2.怎么会?在“怎么会”的问题上,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观察角度。经过整理,集中在以下几个观点:①学生阅读量少,缺乏阅读兴趣;②没有掌握良好的阅读方法和技巧;③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
3.怎么办?针对“学生阅读量少,缺乏阅读兴趣”的现象,常见的做法有推行名著阅读和课外阅读、加大阅读量、用鉴赏阅读提高学生的兴趣等。
出于应试教学的需要,更多的教师会选择在阅读方法、阅读技巧上进行专项培训。如将阅读能力分层,总结、归纳出各种应对阅读考查的基本技巧等。
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主要表现在应试教育对阅读时间的压缩,对阅读兴趣的制约。有学者提出“应该以教师讲解为主,还是形成学生的自主阅读?”关于这方面的讨论,还仅仅是纸上谈兵,实际措施很少。
三、高中生汉语阅读能力现状的调查研究
1.研究对象。本文的研究对象,选择苏州市某中学高中二年级以上的学生。这个阶段的高中学生,开始形成各自的阅读习惯,已经掌握了部分阅读技巧。在语文和英语这两门学科上,他们都经过长期的学习,初步完成了双语体系的建构。但是,这个阶段的`高中学生也有明显的弱点:语言基础知识还不牢固,仍需大量练习和纠错;图式知识体系主要来自于母语环境(汉语阅读的作用特别明显)的阅读量和阅读面差异性很大。
2.调查方式。本文的调查方式分为四步走:第一步,对现有的各种文献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形成初步的感性认识,把各种学术观点分门别类,构建理论框架。第二步,在教师中进行专项座谈,广泛听取意见。笔者主要关注两类教师的意见:一是有班主任工作经验的教师意见;二是语文学科的教师意见。担任过班主任的教师,对学科之间的平衡性理解最深,可以最大限度地涵盖各个学科。语文教师的意见专业性强,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第三步,对学生进行语文阅读能力的试卷考查。题型以阅读理解为主,选取历年高考卷中有代表性的试题。第四步,对学生进行语文(汉语)阅读情况的问卷调查。问卷的设计以现有的各种学术意见为总体框架,以教师意见为关注重点,并补充了一些与学生阅读相关的事务。调查采取无记名方式,内容涉及阅读方式、阅读技巧、阅读习惯、阅读的深度和广度等。
3.调查结果。从试卷考查的结果来看,学生成绩成正态分布,分布曲线的中轴线位于试卷总分值的60%左右。问卷调查的统计情况呈现出一些热点问题:①学生对阅读时间普遍表示不足;②学生的阅读兴趣非常广泛;③学生的阅读长度偏向于短篇幅;④学生的阅读媒体偏向于网络工具,传统的书本式阅读大幅减少,多媒体式的阅读内容更能引发兴趣;⑤对名著阅读的理解度不够,甚至产生逆反心理;⑥学生阅读缺乏科学、有效、规范地引导。
四、结论与思考
1.研究结论。
(1)阅读时间。绝大多数学生表示平时的阅读时间不足,教师也有相同的看法。高中阶段有着明确的终极目标——高考,高中生的学习任务重,时间紧。在高中三年的学习计划中,高一到高二会进行文理分班,学科的偏向性会逐渐显现;高二学生要参加会考,高三学生要高考,各个阶段的学习任务不同,导致教学计划的连续性无法保证。在这样的情况下,要让学生有足够的课内和课外阅读时间,是强人所难。寄希望于学生自身的阅读积累也不现实。目前来看,学生在高中阶段阅读时间不足的状况将会长期存在。
(2)阅读兴趣。从问卷调查的结果来看,高中学生的阅读面非常广泛,涵盖文学、历史、地理、自然、科技、影视、时尚、体育、军事、计算机等诸多领域。但从个体而言,学生阅读的选择具有偏向性,而且往往带有情绪化色彩,容易跟风。有些学生的阅读内容偏向于动漫化。笔者认为,不能一概地认为学生对阅读缺乏兴趣。阅读仍然是高中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之一。如何引导学生的兴趣才是关键。要了解青少年时期学生的心理特点,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
(3)阅读平台和阅读篇幅的缩减。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普及和应用,计算机、移动通讯(手机)等电子阅读工具开始替代纸质媒体。互联网已经成为学生主要的阅读来源之一,网络资讯简短而快捷,各种多媒体效果也比图文版的书籍更具吸引力。高中生由于学习紧张,越来越倾向于这种快餐式的阅读,长此以往,学生将失去阅读长篇著作的耐性。而这些智能化终端的另一个副作用,是很多学生把本来就不充足的阅读时间耗费在了电子游戏上,甚至出现对智能手机的痴迷、依赖症状。
(4)名著阅读。笔者不完全赞同当前大规模推广名著阅读的方式,特别是对中国古代四大名著的阅读。调查发现,学生对此也是怨声载道:不得不读,读又读不懂。徒生逆反、畏惧心理。
经典范文、美文的阅读是需要的。但动辄大部头的名著阅读,超越了高中生的接受能力,时间亦不允许。名著之所以著名,是因为其反映的时代问题深刻而尖锐,需要长期研读和知识储备。高中生的社会经验普遍薄弱,对当代的事情尚不能完全搞清楚,怎么能够在短短的三年内达到名著文学的理解深度?名著阅读看上去轰轰烈烈,实际上流于形式。笔者建议,应根据高中生的实际情况,节选导读。
(5)阅读指导。针对上述的各种问题,科学、规范、有效地阅读指导必不可少。教师应从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引导学生的阅读兴趣着手,改变学生被动阅读的尴尬状态。应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的关联性,加大阅读的深度,使学生在阅读后形成自己的个性观点。教师与学生间、学生与学生间应该定期就阅读情况进行交流,可以用读书会的形式交流阅读心得、阅读技巧,互相补益。汉语阅读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从学校、家庭、教师、学生多方着手,统一思想,统筹兼顾。笔者建议,应充分发挥学校图书馆的作用,推荐优秀读物,适时与互联网阅读相结合,扩大学生的阅读面,提高阅读质量。
2.对英语阅读现状的参照。对比高中生汉语阅读能力的现状,英语阅读就显得更为窘迫。阅读量少的问题在英语教学中同样存在。汉语阅读尚且如此,能长期坚持阅读英文读物的高中生就更少了。有部分学生所能接触到的英语阅读材料仅局限于英语课堂上。汉语阅读能力的缺乏,直接影响英语阅读中阅读技巧的掌握。更为重要的是,英语阅读需要有广泛的背景知识支撑,这些只能来源于汉语环境。
综上所述,我们不能再把汉语阅读能力的培养看作是语文学科的事,需要各学科教师共同关注。多学科的交叉影响,是提高阅读兴趣、改变阅读环境的必经之路。
参考文献:
[1]吴诗玉,王同顺。结构建构框架下的外语阅读机能迁移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外国语文双月刊),2006,(2)。
[2]张必隐。阅读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3]张大均。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编辑:易继斌)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