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中学语文朗读教学的几点体会

  加强中学语文朗读教学的几点体会

加强中学语文朗读教学的几点体会

  四川省宜宾市南溪区教师培训中心 陈忠扬

  在参与课改的过程中,身处教学一线,领悟到加强朗读教学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方法。在新课标下如何加强朗读教学作者谈一下自己的体会。

  一、教师要切实转变观念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古训,朱自清先生的“读的用处最大,语文教学中应该重视它”以及钱梦龙老师所说的“教师应特别重视诵读指导,这非常有利于学生形成语感,熟读和背诵又使学生逐步积累起比较丰富的感性材料……这就为提高语文的阅读能力打下了比较坚实的基础”是我们人所共知的新知,着名特级教师孙双金指出的“书声琅琅应当成为一堂好课的首要特征”的谆谆教导仍在我们耳边回响。

  然而走进语文课堂,往往是教师讲得多,学生读得少,很难听到令人心旷神怡的琅琅读书声。即使读,也是为讲这一段,而让学生读这一段。充斥语文课堂的“讲问教学”挤掉了学生读书的时间,一节课45分钟,学生朗读的时间却不到5分钟,朗读往往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如蜻蜓点水,雁过无痕。如预习时的朗读,要求学生读通课文,读准生字生词,但实际上往往是有三分之一的学生连一遍课文都未读完,教师就“啪——啪——”鼓掌示意学生停下,马上转入下一环节,朗读只是成了教学中的一个过渡而已。

  为什么我们人人都知道的道理而在现实中却又是这样一番情景呢?究其原因,固然有积习的深厚,认识的偏差,但更重要的是“以教师为主体”“以讲代学”的旧观念的根深蒂固。新课程的理念中重要的一个精神就是在课堂上要以学生为主体,那么怎么贯彻这一精神?我认为加强朗读教学是一条重要的途径。语文新课程标准中还明确指出:“各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新课程理念已给我们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吹响了行动的号角。观念是行动的先导,是我们转变观念的时候了。我们应该形成这样的认识:只听老师滔滔不绝地讲述,不闻学生朗朗书声的课堂,不是好的语文课。让我们变“教”堂为“学”堂,变“讲”堂为“读“堂,变“问”堂为“读“堂,让我们把声情并茂的朗读还给学生,把与文本充分交流对话的机会还给学生,让学生去读出自己的理解,读出新意吧。

  二、要充分发挥范读的作用

  我们中学教师往往总觉得,中学生了已不需要在范读了,然而孰不知范读不但能帮助学生正音,而且可以培养学生对朗读的兴趣,唤起学生的感情,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有声有色的朗读,会加深学生对课文的印象,作品中优美、准确、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尤其使学生着迷,范读传达着教师本人对文章的理解,范读时鲜明的爱憎,强烈地影响着学生,使他们的思想感情和教师和作者发生共鸣。成功的范读,对学生朗读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教师要特别重视范读。

  范读既可以是教师亲自示范,还可以借助于录音机或多媒体电脑进行。在教学过程中,范读应该不止一次地进行,每读一次,都要先提出具体要求,读后都要给学生以新的感受,新的'收获。范读可以在讲解分析前进行,它可以使学生对作品的整体有个初步的了解,对作品的内容有个粗略的印象,从而为课文的分析讲解创造条件。范读也可以在分析讲解中进行,它可以与讲析互为补充,帮助学生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范读还可以在分析讲解后进行,它可以帮助学生把讲析时拆开的若干具体形象连缀起来,加强整体感;它还可以通过欣赏,进一步感受作品的思想感情,深化对主题的理解。

  “心动不如行动”,“口说千遍不如手做一遍”,“榜样的力量是无敌的”,要加强朗读教学,就要充分发挥范读的作用。

  三、朗读教学应该贯串于语文教学的每个环节

  要加强朗读教学,就要给朗读教学充分的时间,就应该让朗读教学贯串于教学的每个环节。根据需要,一学期可以安排几课时,集中进行朗读教学,但这不应该作为朗读教学的主阵地。朗读教学应经常地持久地贯串于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这样才能增加学生朗读的机会,才有利于发挥朗读对于教师讲析的辅助作用。

  朗读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作用是不相同的。例如,在讲前范读是为了给学生作示范;在讲前抽学生试读,是为了发现学生在理解文章时的难点,便于讲析时解决;在讲中,可根据需要让学生读,是为了查看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与学生在讲前的试读进行对比,是为了找出进步的地方和存在的缺点,从而让教师根据学生试读中暴露的缺点,对有关内容作补充讲析并作范读或领读,让学生从中理解要这样读的道理,而后再作朗读练习;全文分析讲解结束后,让学生朗读,是为了让学生根据作品的主题定准基调并把握文章各章节思想情绪的变化。

  我在教文言文时,往往让学生先听课文的朗读录音,要求学生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朗读的节奏,同时要求学生边听边动笔,在文中给生字词注音,给难读的语句标出朗读的节奏。然后让学生自已练读,要求学生读准读通课文。再指名个别学生朗读,要求读得准确而流利。接下来引导学生赏析文章内容,必要时,让学生在读中品味语意,在赏析中加以品读。最后要求学生整体朗读,要求读出感情,读出语言气势。这样朗读贯穿整个课堂教学始终,并且每个朗读环节都要完成不同的任务和要求。学生在整个朗读过程中,思维始终在活动。因此,学生对文章的理解速度大大加快,对文章理解的深度也大大加深。

  四、要加强朗读方法的指导

  曾经我总认为,中学生了读一篇文章会有什么困难,渐渐地我发现其实不然。虽然大多数学生都能正确地读完一篇课文,然而却是千文一调,千文一情,无论读什么样的文章都是语调平淡,表情漠然,学生不是在朗读而是在机械地发声。这充分说明即使在中学阶段,我们仍然有必要在朗读方法上给学生以指导。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要加强朗读教学就更要教给学生一些基本的朗读方法和技巧,从实践到理论上给予具体指导。这样才能收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朗读方法的指导不外乎就是掌握重音、注意停顿、控制速度、调节音响、运用语调等。对于这些知识的讲解不应过细过碎,面面俱到,只需介绍一些常识,教给一些规律性的东西即可。不但要讲清楚怎样读,更要讲明白为什么要这样读。例如在指导朗读时,我们不但要告诉学生,把某个字(词)读得重(或轻)些,把某几个句子读得快些(慢些),更应解释说明为什么要把这一个字(词)读得重(或轻)些,把这几个句子读得快些(慢些),从而使学生明白应根据表情达意来控制语调音速。

  实践证明,只要我们给学生以必要的指导,学生完全能做到准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从而使学生在朗读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在朗读中体会到美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发挥朗读的作用。

  五、朗读时方法要灵活、多样

  加强朗读教学就要研究朗读教学,利用丰富多彩的朗读形式,如个别学生朗读、小组朗读、齐读、自由朗读、分角色朗读、配乐朗读、轮读、伴读、有表演的朗读,充分发挥每种形式的功能,点燃学生的朗读兴趣,激发学生的朗读情感。

  实践新课程标准,加强朗读教学非一日一时之功效,需要我们持之一恒。我们所有的语文教师都重朗读、爱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成长,在读中创新,在读中提高自己的语文素质!让新课标的理念在神州大地开出丰硕的果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