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让学生喜欢数学
浅谈如何让学生喜欢数学
浅谈如何让学生喜欢数学
重庆市合川区大石小学 刘 奇
【摘 要】我通过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建立新型师生关系以及运用现代教学手段,让学生亲近数学、喜欢数学,从而积极参与教学活动,领悟学习的意义及乐趣,使数学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情境;喜欢;动手实践
新课标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在新的教育形式下,我们必须倡导的新的学习方式,即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这也是实施新课程最为核心和最为关键的环节。数学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我们的衣食住行更是时时离不开数学,但数学又很抽象,这往往使一些学生难以理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他们才会喜欢数学,才会乐意去探究、学习数学。这就需要我们数学教师在日常生活中想方设法把抽象变形象,让学生产生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所以,在数学课中培养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喜欢数学至关重要。数学知识本身具有一定的枯燥性,如何吸引小学生的注意,使他们更好地投入数学活动中去呢?根据现代教学理论,根据儿童自身的特点,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感知数学就在身边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师对新讲授内容的巧妙引入,对培养学生的兴趣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逛超市、逛商场对于孩子们来说是生活中很熟悉、普通的事,所以,在教学“分数乘法”中关于商品打折这一内容时,我是这样引入的:小丽很喜欢到乡下外婆家玩,她外婆对她可好了,小丽每次去,外婆都会给她准备很多好吃的东西。今年国庆节小丽妈妈把外婆接到城里来住了一段时间,临走时,小丽想给最疼她的外婆买件衣服。于是小丽拿出自己所有的零花钱400元带着外婆去了商场。商场里的衣服可真多,外婆试了好久终于挑中了一件心仪的衣服,可一看价格要500元,外婆连连摆手说太贵了,不想要。小丽赶紧拉住外婆说:“国庆节商场的衣服打八折,我的零花钱够了。”通过这一熟悉的生活情境把学生的注意力都集中起来了,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使学生兴趣盎然地投入到新知识的.学习中。
二、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主动学习
《西游记》是每个孩子都很喜欢看的电视剧,对于里面那个贪吃的猪八戒偷吃西瓜的剧情孩子们都熟记于心。于是,在教学“分数的比较大小”这一内容时,我是这样引入的:唐僧带着三个徒弟去西天取经,途经一片西瓜地,悟空怕八戒再偷吃,就亲自摘来一个大西瓜给师傅解渴,贪吃的猪八戒看到了,就急着想去抱西瓜吃,悟空大喝一声:“八戒,你是想吃这个西瓜的二分之一还是五分之一?”八戒连忙说:“我吃这个西瓜的五分之一。”悟空就切这个西瓜的五分之一给八戒,而让师傅吃这个西瓜的二分之一。八戒看到师傅吃的西瓜比他多,疑惑不解,5不是比2大吗?为什么二分之一大于五分之一呢?这段生动有趣的故事,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三、建立新型师生关系,营造生动、和谐的学习气氛
教育工作的最大特点在于它的工作对象都是有思想、有感情的、活动着的个体,师生关系是教育活动中的基本关系,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用商量的口气与学生进行交谈,如;“谁想说说……”“谁愿意说说……”等等。一位教师在倾听完学生的不同意见后,说“我真荣幸,我和XX的意见相同。”话虽然简单,但足以说明教师已经把自己视为学生中的一员。由此建立起来的师生关系更加平等、更加融洽。另外,教师还应关怀、尊重、信任、理解和热爱每一个学生,需要和学生全心全意地交朋友。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是一种友好的合作关系,从而形成师生间的思想交流、情感沟通、人格碰撞的师生互动关系。
四、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形象呈现,让学生感知数学的趣味性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教与学的方式 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由此,在教学“倍数与因数”这一内容时,我利用多媒体展示故事“韩信点兵”,让学生通过直观的视频了解到自然数的神奇以及自然数中数与数之间奇妙的关系。这种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的教学,既科学又直观,既生动又有吸引力,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变苦学为乐学。
五、把数学知识与动手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喜欢上数学
实践中有许多问题要靠数学方法来解决,小到家庭理财,买卖物品,大到丈量土地,设计制造以及航海航天,都要用到数学。教师应避免枯燥的数学运算和死板的公式运用,而是把数学知识与现实中的问题结合起来,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践中的问题,这样学生会感到数学是很有用的,并且学生在运用所学解决实际问题之后会产生成就感,这样会促使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自发地喜欢学习数学、研究数学。如在教学“比例尺”这一内容时,我结合上一节课中所学的“图形放大或缩小,改变的只是大小,形状不变”这一知识点,让学生将一个长8米宽6米的长方形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在课堂本上画出来,通过展示,我发现有的孩子画出来的是长8厘米宽6厘米,有的孩子画出来的是长4厘米宽3厘米,还有的是长2厘米宽1.5厘米。于是,我就问孩子们:这几种画法都正确吗?为什么同一个图形却有不同的画法呢?由此引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自己动手,自己质疑,主动学习,感受数学知识也可以生动、有趣。
总之,只有学生喜欢学,才会乐意学,才会学有进步;只有教师有创造力,才可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欲;只有在充满活力与和谐气氛的教学环境中,师生共同参与、相互作用,才能摩擦出智慧的火花,结出创造之果。由此,在课堂上采用符合学生心理特点的教学法,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在轻松活泼的气氛中学到新知识和技能,使新课标下课堂教学实现自主、合作和探究的互动模式。让我们从每一节课做起,真正地把学生看成是“发展中的人”,而不是知识容器,让他们能在教师和他们自己设计的问题情境中,通过逐步自主的“做”和“悟”,学会学习,学会创造,从而学会生存、学会发展,这将是我们每一位教师的使命和责任所在。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2]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年版)案例式解读,2012.3教育科学出版社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