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小学的音乐课堂元素
浅谈农村小学的音乐课堂元素
浅谈农村小学的音乐课堂元素
在农村学校工作两年有余,在这两年多的时间里,我不断听课学习,吸收养分,同时结合自己所在的教学环境,在音乐教学上有了一点浅显的理解。在音乐课上,我尝试使用不同的音乐元素,使音乐课堂充实、丰富。以下是我对音乐课堂元素的几点基本认识。
一、音乐课堂的乐器
钢琴,是音乐课堂上最常用的乐器之一。是的,钢琴被称为"乐器之王",它有很好的表现力,无论什么样的歌曲、表达什么样的情感,通过钢琴都能表达的很准确。然而,农村的音乐课堂上人手一个随身乐器很是重要,这个"随身乐器"可以是竖笛、陶笛、葫芦丝、口琴等小型乐器。农村地区,除了在学校,几乎没有人见过钢琴,更谈不上对钢琴有多少了解或能弹多少曲子。钢琴对农村学生来说还是显得高贵而神秘。能够掌握一种乐器,对农村的学生来说很有必要。因为没有被乐器"熏陶"过的学生,往往不知道什么是音高,演唱的歌曲甚至每一句调都不同。利用"随身乐器",不仅能够使学生在学习演奏乐器过程中潜移默化的明白什么是音高,在学习中唱准音高,同时能拉近学生与音乐的距离,使他们慢慢地感受音乐、亲近音乐,甚至能够简单地创作音乐。
唱歌对小学生来说尚不困难,难的是唱准音调。相比之下,演奏乐器就更困难了。这种困难是相对的,只要老师正确引导,用合适的方法,循序渐进,总能有所成就。如,学校三年级几个班级配了竖笛,第一节竖笛课,我留出五分钟让学生尽情的随意乱吹,来表达他们对这件乐器的好奇心。学生们发现,这样的"演奏"除了吵闹,没有丝毫意义,我便开始用竖笛演奏"早有预谋"的简单乐曲,使学生们明白,只有掌握方法、勤于练习才能吹好竖笛。竖笛是件有一定难度的乐器,特别是低音声部,对气息控制要求较高。这种情况下,先不去碰那些难掌握的部分。传授给学生最基本的气息要求:气息平稳,速度一致,拿开竖笛,吹气时听不出"呼呼"的风声,便是正确的气息。然后学生拿稳竖笛,不按任何孔,用所讲的气息吹响竖笛。经过简单的讲解,学生几乎都能吹得整齐、音高统一。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有了这样的开端,加上教师语言上的肯定,学生会自然的接受这件乐器,以便以后教学工作的开展。
二、音乐课堂的创编(律动)
创编(律动)主要是为了使学生更好地表达对音乐的理解,从"学讲计划"的角度来说,是学生"学进去、讲出来"的直观体现,在有限的教学经验中,我对此深有体会。
比如,二年级上册四单元的一首学唱歌曲《火车开啦》,是一首很典型的可以进行动作创编(律动)的歌曲,在教材所配的插图中就可见一般。这首歌节奏简单,曲调欢快,学生对"火车"这一事物比较熟悉,这都给歌曲的创编(律动)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歌曲演唱没有问题,便可以进行创编(律动)。在创编(律动)开始之前,教师一定要充分讲解创编(律动)的基本要求或者进行示范,以便创编(律动)的顺利进行。二年级学生的特点是活跃、大胆、不拘束,只要有创编(二律动)环节,学生们基本上都愿意积极参与。同时,这也会带来一个问题,就是纪律会不好控制。我的解决办法是分批创编(律动),(www.fwsir.com)语言上给与指引:同学们,我这趟火车只有表现好的同学才能成为车厢,因为表现得不好会造成整趟火车开得不顺利甚至会脱轨。这样学生在积极表现的'情况下也能注意保持课堂纪律。通过创编(律动),能够锻炼学生的表现能力,看出学生对歌曲节奏等环节的掌握程度,也能够使学生对歌曲的理解更加深入,活跃课堂气氛。在创编(律动)教学环节中,学生有没有"学进去",能不能"讲出来"便一目了然了。
三、音乐课堂的氛围营造
在农村地区,现代化的教学设备严重缺乏,难以使用多媒体等工具来营造课堂氛围。这就需要教师多运用语言讲解、示范来把氛围营造出来。我遇到最典型的一首歌是二年级音乐上册第二单元的学唱歌曲《小宝宝睡着了》,在导入部分,播放欣赏曲目《摇篮曲》时,我便提醒学生仔细听我为什么这样说话(轻声说话),引出歌曲《小宝宝睡着了》,提醒学生注意这一题目,说话时应使用什么语气(轻声)。在这样的引导下,整堂课下来,学生没有一个大声唱歌或回答问题,是因为他们都觉得小宝宝睡着了,不能吵醒他。虽然没有好的教学设备营造气氛,但以上方法也能够起到较好的效果。
农村音乐教育与城市音乐教育的不同主要体现在两点:1、学生音乐素质差距较大;2、学校教学设施差异较大。虽然有很多不利因素,但音乐教学的开展并非一定都要是有利因素,在现有的基础上不断创造、创新,开展适合农村的音乐教育是我需要继续努力的方向。在音乐教学工作中,我将继续学习,充实教学的方式和方法,研究音乐课各环节的展现方式与手段,了解学生特点和知识储备,使音乐课堂元素更加丰富、多彩。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