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建构主义理论下的思想品德课堂新模式

  浅谈建构主义理论下的思想品德课堂新模式

浅谈建构主义理论下的思想品德课堂新模式

  张祖爱

  (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董家镇中心中学)

  摘 要:建构主义理论已经成为当今素质教育思想及教育实践中较为先进的理念和行为模式。逐渐完善形成了以活动建构课堂的新模式,即:构建动场—自主学习、交流探究—综合建模。通过在思想品德课堂上的教学实践与反思,对这种新模式逐渐有了一定的认识和感受。

  关键词:思想品德课堂;建构主义理论;自主学习

  众所周知,建构主义理论已经成为当今素质教育思想及教育实践中较为先进的理念和行为模式,它改变了我们教育者的旧观念、旧方式,使我们认识到,在新课程改革下,特别是作为基础学科的思想品德课,必须通过加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科学性、思想性,以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坚持情理互动,在动态生成的教学过程中谋求人文与科学、智力与人格的协调发展。

  我区通过近几年的探索与实践,逐渐完善并形成了以活动建构课堂的新模式,即:构建动场—自主学习、交流探究—综合建模。它主要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各种探究性活动贯穿教学课堂,体现了以学生的发展为理论核心的创新课堂教学。通过自己在思想品德课堂上的不断实践与反思,我也逐渐对这种新的教学模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因此有了一些自己的认识和感受。下面我浅谈一二,供大家参考。

  一、构建动场

  所谓“构建动场”,就是依据课堂主要内容,联系某些趣味性材料,运用各种教学导入形式,构建一个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引起学生情感共鸣的情境或课堂学习氛围,为下一步的探究学习活动打下基础。构建动场的方式可以多种多样,如歌曲、故事、视频、音频、漫画、图片等,非常广泛。我们思想品德教师一定要把学习的动场构建好,给学生创造怡人的学习、思维、展示自己的环境,好的教学便成功了一半。

  二、自主学习、交流探究

  创新教育理论指导下的活动建构强调,要把课堂定位为人的“发展场”,激发学生思维智慧的生成与发展;促进学生情感世界的陶冶与美化。生活化是思想品德教育的源泉;实践性是思想品德课程的特点。思想品德课要实现由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向能力和知识的转变,必须在实践活动中才能实现。多运用情境体验课型的教学策略,如小组合作、角色扮演、情景模拟、辩论等诸多形式,组织他们多看、多做、多参与课堂活动,使学生活动贯穿始终,并有效地利用活动突破重点、难点,实现三维目标的自然形成。当然,各种活动的设置都要有一定的目的、步骤、策略和评价与交流等,使课堂的学习环境既活泼有序,又能完善和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交流合作等能力。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使我们的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亲历和体验的过程,实现以活动构建课堂的教学新模式。通过实践,我们教师普遍认为效果特别好,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课堂效率提高了,教学目标的达成就水到渠成了。

  在教学过程中,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我们也都在积极运用中。但要注意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选择有利于产生争论的、有价值的.,而且是个人难以完成的内容,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小组内的交流探究。千万避免走形式、不顾实效的合作形式。

  另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应通过组织协作学习,作为平等的一员,参与师生、生生互动,适时抓住学生学习中的疑难问题设计问题情境,启发学生思维,促进学生进行问题解决的学习,从而成为学生进行知识和能力建构的合作者。我们要积极引导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中提升情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真正发挥一个引导者的作用。

  三、综合建模

  建构主义认为:学生需要采取一种新的学习风格、新的认识加工策略,形成自己是知识与理解的建构者的心理模式。一堂课学下来,学生有什么感想和收获,并不是我们教师为他们定义的。这时,可以鼓励他们说一说:“本节课我知道了……懂得了……”或“以后我应该……”当然,学生所收获的或许是知识性的概述,抑或是情感思维的火花,但都是他们亲身实践得来的。由此改变了以往教师做总结,替代学生发言的旧模式,从而更好地体现了以“学生作为主体”的建构主义下的新课程理念。

  总之,活动建构的基本主张:“因学定教、生活重建、多维互动、活动建构、动态生成”无一不体现了教师主导下的学生自主探究、体验、学习、成长的学习本质。因此,我们教师应该认真学习和实践好这一新的模式,不断优化自己的课堂教学,使我们的思想品德课堂更具有特色和活力,真正成为学生思想教育的主战场。

  参考文献:

  唐点权。略论建构主义视角中的思想政治课教学策略[J]。思想政治课教学,20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