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论文【精品】
初中语文论文【精品】
在日常学习和工作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论文吧,借助论文可以有效训练我们运用理论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的能力。你知道论文怎样写才规范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中语文论文,欢迎大家分享。
初中语文论文1
一、多媒体能巧妙进行课堂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学习兴趣的培养能够促使学生产生强大的内在驱动力。在这种情况下,学生才能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实现学生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转化为学习行为,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初中语文的课堂教学,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落实到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我始终注意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贯穿于课堂教学的整个过程中,使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学习产生持久的学习兴趣。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在一定意义上甚至可以说,课堂导入决定着一节课的成败。因此,在这一环节中,我特别注重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通过各种手段来促使导入环节的多彩,使课堂导入一下子能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活学生思维。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多媒体进行导入新课,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有效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把学生的注意力迅速转移到所要讲授的教学内容上,从而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成为课堂的主体。多媒体教学符合初中阶段学生感性思维活跃,而理性思维相对不足的特点。它通过一些生动形象的材料,能把无形化为有形,把抽象的内容转化为符合学生思维特点的生动形象的知识,能够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使课堂导入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为后续的课堂教学打下坚实基础。
例如,在讲授《木兰诗》这一课时,由于人物历史相隔久远,因此,在课前我利用互联网查找关于花木片的各种资料,如图片资料、影视资料等,并通过多媒体制成了优美的课件。这样,学生在学习本课的过程中就不会感觉到太陌生。通过欣赏关于花木兰的相关视频资料,学生能在动态的画面中,以一种直观感性的形式切实感受到花木兰的英勇和柔美,体会到了作者对木兰的赞美。这样,通过这样的导入环节,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教学氛围,更重要的是能促使学生带着问题进一步参与到学习中来。
二、多媒体教学能有效增强学生的个体体验
初中语文教学内容丰富、体裁多样,所选内容都是极具代表性的文章,对于学生思想的提升、情感体验有着巨大的作用,而且语言优美,仔细研读,有利于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美感。因此,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任务不仅仅是教会学生认识一些生僻字、学习一些语法知识、了解作者的写作思路、中心意思。初中语文教学更重要的目的在于使学生通过对文章文字的了解,进一步领会文字背后所隐含的深层次的情感,使学生体会到文章的美。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真正落实新课标的教学理念,把学生看成是具有思想和见解的独立个体。学生有自己的思维方式和思考问题的方法,有自己的情感体验、价值判断。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使学生产生各自的情感体现,达到对文章的一种深层次的理解。这样才能转变传统语文教学中,教师单纯采取一种语言描述,简单学习一些语法、生僻字,单纯剖析文章段落的简单处理方式。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采用多媒体,教师可以根据文章内容、教学环节的需要设置一些情境体验,使学生在优美的画面、动听的音乐中体会到作者描写的意境,克服传统教学中教师平白枯燥的`叙述的弊端,为学生营造一种符合文章内容的氛围,将学生带入文本中描述的具体情境之中,使学生能真正体会到作者的内心世界,更深层次的解读文本内容,从而获得个性体验。
三、多媒体能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思维能力与想象能力的培养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以及社会对高端人才的需要,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成为教育的迫切任务。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我们要摆脱传统的以教师枯燥的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创造各种情景,通过学生的探究、讨论、调查研究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这也是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的重大问题。正如爱因斯坦所说的:“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而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严格地说,想象力是科学研究的实在因素。”采用多媒体教学的方式能够很好地克服传统的课堂受到时间和空间限制的局限性。它可以通过搜集到的图像资料,以一种动态的、感性的形式展现在课堂上,突破时空限制,给学生创造一种无限遐想的空间。在这种空间中,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思维,张扬学生的个性,能够更好地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其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同时,语文学科固有的特点也为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提供了丰富的素材。语文教材中的优美作品,作者通过文字创造出来的文学作品本身也蕴含了一些优美的意境,使学生能根据文字描述去想象蕴藏在其后的意境。
总之,多媒体在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引用,符合学生的实际,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是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也显示出越来越大的优越性。而且,它能够增强学生的个性体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因此,教师应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势,尽量避免容易出现的一些弊端,从而促使多媒体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发挥最大的功效,实现初中语文的高效课堂。
初中语文论文2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逐渐深入,人们对学校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要学校对学生进行文化知识的教学,还要学校有针对学生德育的教学策略,促进学生的道德品格培养。初中阶段是学生进行学习和接受教育的重要转变时期,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这对学生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本文首先对初中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开展的重要性进行简单的介绍,然后重点对初中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的具体现状和开展策略进行有效的分析研究,以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初中语文;德育教育;重要性;现状;策略
学校教育的重要目标就是教书育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教授学生知识,让学生有能力在社会竞争中生存和发展,还要对学生进行道德品格的教育和培养,让学生能够懂得做人的道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初中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开展的重要性
教师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有效的进行课堂教学策略的创新,形成有效的语文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素质能力的提高。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的开展对学生今后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一方面,德育教育策略的有效开展可以更好的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培养。在语文教学中,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也是学校教育的核心。教师通过德育教育策略的开展,可以有效的促进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培养,让学生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促进学生今后的学习和教育。另一方面,德育教育策略的有效开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初中语文学习的有效进行。教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培养,可以对各种语文课程进行分析研究,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和探究,让学生自己感受课文中的各种情感,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实现对学生的有效教育。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的具体现状分析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实施德育教育策略能够有效的.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的教育,让学生在各种语文文章中进行学习,培养学生的心理素养,促进学生德、智、体三方面的全面发展。然而,如今的初中语文教学中还是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不利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进行,也阻碍了语文教学对德育教育策略的有效开展,需要我们在今后的语文教学中进行完善和改革。
(一)课堂教学方式过于陈旧单一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是课堂教学策略的制定者和实施者,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具有重要的作用。不过,在实际的德育教学中,很多教学方式还是过于单一。有的教师受传统教学思维影响,重视对学生进行课堂上的知识灌输,对学生进行教育,而学生只能进行学习和理解。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受到教师的压缩,学生无法有效的发挥自身的作用,课堂上也没有形成教师与学生的有效互动。这就使得德育教育不能有效的进行,也阻碍了对学生的德育培养。
(二)学生对德育教育不够积极
在如今的语文教学中,很多学生都对德育教育不够积极。学生们不重视德育教育。有的学生习惯于传统语文教学的方法,关注对语文知识的学习。有的教师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对学生语文课程的学习成绩非常关心,并积极创新各种教学策略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提高。这就使学生认为德育教育对自己今后的学习和升学没有明显的作用,不愿意进行德育教育,从而导致语文德育教育不能有效的开展。
三、初中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开展策略的探究
(一)加强教师的重视,明确课堂教学目标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课堂教学是我们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渠道,也是教师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而教师则是课堂教学的主要引导者,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我们要加强教师的重视,明确语文课堂教学的目标,有效的转变教师对德育教育的观念,让教师认识到德育教育对学生发展的重要性,积极进行课堂教学策略的改革,通过有效的语文教学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让学生在丰富自身知识的同时,提高自身的道德素质。
(二)丰富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想要有效的实施德育教育策略,需要教师积极丰富课堂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探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德育教育的有效培养。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积极进行课堂教学的改革创新,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再只是对学生进行单纯的知识教育,而要更加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思维活动,促进课堂教学的发展。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心理特点进行教育策略的创新,有效的应用各种语文知识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主动进行课堂学习,或者组织各种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正确思维的发展,从而实现语文课堂教学目标。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初中八年级语文《马说》时,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分组教育,通过对学生实际情况的分析研究,对学生进行分组,让各个小组学生对课文进行学习,分析作者韩愈在这篇文章中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学生自己有怎样的看法,结合我们社会生活的实际进行总结,各个小组进行竞争和辩论,从而形成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德育教育的有效进行。
(三)以学生为中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人。任何课堂教学策略的开展都需要学生的积极参与,才能够得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有效开展需要我们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应用各种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探究,让学生在各种语文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实现思想道德修养的提高。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积极与学生进行互动,创设各种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进行学习,以此促进德育教育策略的开展。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初中七年级语文《黄河颂》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有感情的朗诵这首诗歌,再通过多媒体技术辅助学生进行合唱式的朗诵,引导学生进行课堂实践,让学生能够切身体验诗歌中的情怀,对学生进行教育,如此便可促进语文教学中对德育教育的有效开展。综上所述,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有效开展,需要我们加强教师的重视,积极对课堂教学模式进行创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从而促进德育教育的有效进行。
参考文献:
[1]王玉国.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初中语文德育教育渗透分析[J].学周刊,20xx(26).
[2]房丽娜.试论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J].学周刊,20xx(5).
[3]高凤群.德育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与实施[J].时代文学(下半月),20xx(12).
[4]刘毅.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xx(12).
初中语文论文3
一、学生学习古文畏难情绪严重。
古文在今天遭遇这样的情况,主要原因有如下方面:其一是白话文改革之后,古文离我们日常生活越来越远。语言离开了日常的交流使用,自然会失去活力。现在的学生在理解学习古文方面,就会感觉那些词句拗口、语法艰涩。其二,当前的汉语本来就遭到了冲击,学习外语的热潮一直蛊惑着很多人趋之若鹜,而自己的母语则被大家忽视了。这样一来,古文更是没多少人学习了。其三,从运用和实用上来讲,学生现在学习古文最大的动力来自升学考试,这本书就是一项缺乏持久性和根本性的动力,只是外在的一个因素。因此,学生学习古文的兴趣不高。第四,古文教学容易陷入对字词句的解释、翻译等技术性问题上,使得古文的魅力无法充分地展现出来,学生没有领略到古文的美,于是产生畏难情绪。由此,学生放弃了大量诵读古文这个传统的学习方法,疏于积累,遇到困难不能很好地借助工具书等解决。这些问题造成了学生学习古文的畏难情绪日增。
二、教学方法不当,造成学生学习古文的兴趣日减。
古代私塾里教孩子读古书,是启蒙的主要教学内容。学生就在老师的带领下诵读经典,反复诵读的好处就在于将古文的基本表达方式和词汇深深地印刻在了脑海里。
但是现在的学生由于学习任务繁重,特别是理科难度一直在增加,外语在考试、就业方面显得越来越重要,家长有一窝蜂地给学生增加特长技能的培训和训练,留给学生诵读古文的时间是少之又少。任何一门学科,如果基本不去学习,那是根本不可能培养起兴趣爱好的。在考试大纲规定的范围内,学生通过突击复习等方式就将古文应付过去了,根本没有将学习古文提高到应有的高度。这些问题,造成了学生学习古文兴趣日减,基础越来越差,对古文的理解和赏析也打不到初中生、高中生应有的水平。所以,教育制度和社会对教育的压力是有责任的。但是,是不是我们就不去努力改变这样的状况了呢,是不是就让学生这样敷衍着把古文这样糊弄过去了呢?作为初中语文教师,要在教育一线开展语文教育来讲,这显然是不妥当的,也是不负责任的。因此,面对这样的状况更应该想方设法加强对学生古文的训练和阅读、赏析古文能力的培养。
第一、恢复诵读古文的习惯。虽然学生学习时间紧张,但是也要计划出一部分时间来帮助学生养成诵读古文的习惯。每天的'早读时间,老师可以带动学生读一篇古文,朗诵一首古诗词。老师的范读非常重要,吐词断句就需要很好的语感,老师的范读可以帮助学生尽快地培养起语感,对比较难一点的文章多读几次,鼓励学生通过默读、朗读、吟诵、个人读、集体读等方式读古文。比如老师可以带领学生背诵一些名篇,增强学生诵读的兴趣。比如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读了起来朗朗上口,文学的形式美和音乐美体现的淋漓尽致。老师可以利用一节早读课,与学生一起诵读该篇课文,在一个比较好的氛围里,文章的思想和情感也能够更好地感染学生,培养他们对古文的热爱。
第二、注意课文讲解方法,带动学生学会自学古文。对古文教学这个问题,很多老师的处理方式都是文章背景、字词释义、篇章翻译这三个方面。当然,这三个方面是基础,是学习理解古文的基本步骤。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言,教的目的就是为了不用教。也就是说,一定要让学生自己能够学习,而不依赖老师的教。那种老师逐字逐句翻译、学生一字一句记录的方式不但工作量大,更重要的是学生觉得枯燥无味,因为古文的语感、意境并没有真正展现出来,文章的整体性被割裂了。就我的经验来讲,在文章背景介绍之后,顺接而来的是对文章的一个赏析。读懂文章的意思,并不是一定要每一个字都要理解准确,只要将整体的意思读懂,然后理解文章的思想、体会文章的形式美和意蕴美,让学生在古文学习中体会文学的魅力才是非常关键的。在这个过程完成之后,结合课文的注释,辅以古汉语等学习工具书,对一些难以理解的词进行必要的说明和提醒,然后让学生尝试自己进行翻译,同学和老师进行补充。这样学生的参与性就得到了加强,并且在他们自己疏通文意、翻译的遣词造句过程中,领会了古文和今文的差异,这也是非常重要的能力培养。只有激发了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性,才能真正锻炼学生学习和表达的能力,才能提高他们学习古文的兴趣。
第三、古文学习涉及到的知识点,需要进行必要的归纳、比较和辨析,这是帮助学生提升古文阅读水平的基本方式。文言文中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词、虚词活用等语法知识比较多,也比较难,仅仅在一篇古文中讲解了,并不能让学生留下深刻印象。因此,就要针对一些语言现象进行知识点的重点突破。比如,《岳阳楼记》中“,而或长烟一空“”或异二者之为”,两个“或”的意思就有些不同。第一句中的“或”是“有时”的意思,第二句中的“或”就应该理解为“或许”,这就是语境的区别。在具体的语境下帮助学生增强理解,同时做好归纳与比较、辨析,帮助他们理解文章、诵读文章,都是非常重要的。文言文教学中的虚词是一个难点,离开具体的语境,是根本没有办法让学生掌握的。学习文言文,必须温故而知新,教师必须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培养兴趣、提高自学能力,才能真正解决文言文学习的难题。
初中语文论文4
一、体验式学习以创设情境为基础
只有教师首先具备了体验并将体验正确表达出来,才能使学生理解接受,并形成独特的转移性体验。为此,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活动的实施中,要求通过情境模拟的方式,为学生以阅读为载体的体验创造必要的条件。可以说,只有在情境的创设背景下,才能使学生对文本内容有强烈的情感共鸣。在教师教学活动的开展中,可以通过真实性的情境或者是模拟性的情境达到阅读教学的效果。无论采取的是何种模拟教学方法,都需要以阅读学习的目标作为标准,遵循学生的阅读水平,做好准备工作。以阅读课程为出发点,通过情景构思的方式,增强阅读内容的真实感。
在此过程中,可以通过以下措施实现对情景的合理创设:首先,需要借助生动、富有感情的语言对情景进行创设。此种方法在教学活动中应用最多,使用效果相当理想。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在叙述阅读文本内容的过程中,应当结合文本情景,以生动且富有感染力、号召力的语言阅读内容,使学生能够在教师丰富生动的言语描述中融入文本,体会并感悟作品的情感乃至创作者的精神世界。以《秋天》为例,教师可以通过应用合理的导入语,使学生建立起生动的情景,即“同学们一听到‘秋天’这一词,脑海中会有怎样的联想,是不是想到了丰收的田野,想到了金黄的稻谷。那么,在《秋天》当中,作者带给我们的又是怎样的一种秋天?”以这种生动的语言导入阅读文本,有助于学生激发自身的情感,获取情感体验。其次,需要善于通过课堂表演,营造契合阅读内容的情境。课堂表演是一种在新课程标准下,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教学模式。学生在教师的组织下,对阅读文本当中的人物语言、行为特征进行表演,通过亲身体验,深化对文本内容的感悟。以《威尼斯商人》为例,在本课的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再现阅读文本当中的典型场景,不同学生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合理定位角色,带有真情实感地演绎出来。通过此种方式,能够使学生站在所演绎人物的角度品读整个文本,进而达到深化感悟的目的,对于促进课堂的生动发展有重要的价值。
二、体验式学习需要以想象移情为重点
初中阶段的学生受到年龄阶段特殊性因素的影响,有着丰富的想象力与联想力。通过想象与联想的`应用,能够使学生投入到文本情境当中,对于提高中学生语文阅读中的体验水平有确切的价值。想象移情的核心在于:将学生积累的生活经验带入阅读文本当中的各个角色,通过对学生自身情感的充分调动,积极参与到与阅读文本密切相关的阅读活动当中。由此可见,想象移情教学措施的实施与学生积累的生活经验有密切的联系,将其迁移至文本角色身上,使得学生能够伴随阅读文本故事情节,产生波动的情感体验,进而促使学生阅读水平的提升。
为了实现想象移情的目标,要求教师通过诵读或导入的方式,在学生的思维当中刻画出一幅幅形象且具体的画面。想象移情教学措施的实施需要注意对学生关注度的吸引,避免学生漫无目的的想象,应当依据一定的经验,有根据、有把握地想象。以《背影》为例,在本文的教学中,在引导学生理解“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色棉袍”的父亲的蹒跚背影时,为了使学生的情感体验更加丰富与生动,可以引导学生联想自己的父亲,联想父亲对自己的照顾,激发对文本的个性化理解,深化感悟。
三、结束语
体验式的学习重点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的情感体验,建立在体验的基础之上,使学生对于文本的理解更加生动与形象。这种学习模式对于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而言是尤为重要的。本文重点研究体验式学习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就教学策略进行分析与研究,希望能够引起业内人士的广泛关注与重视。
初中语文论文5
一、初中语文对话型阅读教学的改良措施
对话型教学并不是简单的师生问答,真正的对话型教学是老师与学生之间通过互相交流、互相倾听从而敞开心扉,对教学的过程有一定的价值和意义。根据初中语文对话型阅读的教学现状,笔者提出几点改良措施:
1.营造和谐的对话氛围,激发对话兴趣。要想对话型阅读教学顺利的开展,老师则需要营造一个良好的对话氛围,让学生在宽松的阅读环境中敢于与老师进行沟通和交流。如今多媒体技术已经被广泛的运用到不同的教学过程中,语文老师也可以利用多媒体的便利将阅读材料的内容进行展示。通过静态到动态、文字到短片的转变和呈现,激发学生的对话兴趣,从而为话型阅读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比如在阅读马克吐温《汤姆索亚历险记》的时候,老师就可以根据学生的阅读情况并结合阅读教学的目标在网上下载相关的短片利用多媒体来进行播放。为了让老师和学生的交流过程变得平等,老师则可以适当的改变学生“秧田式”的座位方式,以半圆形的座位形式来拉近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距离。通过座位上的.改变和多媒体对阅读内容的呈现,能够让对话的氛围不同于传统教学氛围的死板,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激发学生与老师的对话兴趣。
2.精心设计对话的内容,调动对话热情。在初中语文对话型阅读教学的过程中,不代表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对话越多就能让阅读教学的效果变得越好。对话的“量”变多,对话的“质”在一定程度上就会受到影响,这样容易让师生之间的对话变得流于形式。因此老师要对对话的内容进行精心的设计,在符合阅读教学目标的前提下,与学生进行有意义的对话,而不是为了对话而对话。通过调动学生的对话热情,促进对话型阅读教学目的的实现。比如在阅读高尔基《童年》的时候,老师则可以对对话的内容进行设计:童年的生活通常都是丰富多彩的,为什么高尔基所描述的童年却设计“铅一般沉重的丑事”?老师通过适当的点播和引导,则可以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有一个探索的大方向,根据这样的对话内容设计,学生可以去文中寻找答案。为了能够调动学生对话的热情,老师应当给予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进行思考,鼓励他们表达出自己的想法。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让学生在对话的过程中敢于表现自己,符合初中语文对话型阅读教学的过程。
3.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平等进行对话。老师普遍是偏爱那些成绩好、性格活泼的学生,在进行对话型阅读教学的时候更多的是与那些学生进行互动交流。对于那些语文基础差、性格内向的学生,则是予以忽视。要想真正实现对话型阅读教学的目的,则需要老师以平等的心态来对待每一名学生。由于每个学生的想法不同,对于同一个文学作品的看法自然也会产生差异,老师需要尊重学生对作品的不同理解,从而达到对话型阅读教学的目的。比如在阅读吴承恩《西游记》的时候,《西游记》作为我国的四大名著之一,对于书中的内容学生通过电视剧的观看就有一定程度上的理解。在对这一作品进行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可以让学生来阐述对书中几个主要人物的看法。有的学生认为唐僧是心慈仁厚,一只蚂蚁都不敢踩死。然而有的学生却认为唐僧是窝囊,常常因为盲目的仁慈让自己落到妖怪的手中,让孙悟空付出很多代价来救他。一件事情总有两面性,人们从不同的角度看自然也会有不同的看法。老师对于学生这样的表达应当予以尊重,在大方向不错的前提下鼓励和引导学生进行对话,从而让对话型阅读教学发挥出真正的作用。
二、总结
总之,为了落实《盐城市加强全市中小学语文和英语课外阅读指导意见》,为了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当对教学的方法进行适当的创新。在初中语文课外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利用好对话型教学的方法,则会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通过平等的互动和交流让学生敢于在老师面前表达自己的看法,有利于学生阅读水平的提高。
初中语文论文6
摘要:文章首先阐述了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现状,其次提出了初中语文教学有效性的原则,最后从营造学习氛围、备课、改变教学理念、作业设计的角度分析了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措施。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有效性;教学理念
新课改要求初中语文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实现“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打破传统教学理念的束缚,从而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提高语文素养。初中语文教学有效性也直接关系到初中语文教学的质量,因此,探究提高初中语文教学有效性的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现状
(一)教学理念有待转变
教师的教学理念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效性,但在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的教学理念没有与时俱进,跟不上新课标和新时代的步伐,导致教学有效性下降。
(二)教师对教材的理解不够深入
教师设计课堂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是教材,但是许多教师对教材的把握并不是很理想,对教材理解的深度、广度都不够,而且初中语文教学压力大,备课时间有限等因素也会造成课堂教学不理想。
(三)语文课堂教学气氛不活跃
活跃的课堂气氛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但语文教师受制于教学压力,教学过程中并没有尊重学生的多元化思维和个性特点,课堂教学僵化、气氛不活跃等,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下降。一般表现为语文课堂上教师在唱独角戏,下面的学生静如一潭死水,被动地接受知识,缺少师生互动。
二、初中语文教学有效性的原则
在对语文教学有效性探究的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原则:①以生为本原则。在当前教学环境下,要着重突出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主要起引导作用,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②包容性原则。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到不同学生在学习能力、学习习惯、创新能力等方面的差异,承认差异、比较差异[1],并制定有效的差异化教学体系,实现分层教学,以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③联系性原则。教师要认识到知识与应用之间是存在一定的差距的,而教师的作用在于在二者之间搭起一座桥梁,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内化知识,并在这个过程中学会独立思考,从而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④开放性原则。在课堂教学时,教师要留给学生充足的思考、活动的时间,通过与其他学科、与探究性活动结合的方式,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并进一步提高其学习能力。
三、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措施
(一)通过情境教学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情境教学模式是近年来较为提倡的一种教学模式,其通过将知识融入生动的情境中的方式,实现知识的具体化和形象化,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更容易接受的学习方式,从而改变学生以往被动接受知识的情况,调动学生主动探求知识的兴趣[2]。例如,对于一些对话较多的文章,教师可以让学生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人物的话语体会其性格特点及文章的主旨思想。教师也可以作为“群演”参与其中,与学生一起体会学习的乐趣,从而营造出和谐的教学环境和师生关系。
(二)教师要钻研教材,做好备课工作
教材是开展语文教学活动的主要“武器”,教师要仔细、深入地研究教材内容,发掘其中的知识点,而不要仅仅局限于教学大纲的要求。教师可以根据自己对教材的理解,适当地拓展教学内容,例如,在讲鲁迅、老舍等的作品时,教师可以穿插将一些作者的轶事,调动学生听课的热情,然后再渐渐地转入课堂教学内容中,学生自然而然就会对语文学习产生兴趣。另外,教师应接受系统化的教育心理学培训,对学生的心理特征、教学的本质、教学组织形式、教育理念等都有所了解,用理论指导备课、作业设计等工作。
(三)改变教学理念,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为目的开展教学
学校、教师教学理念的改变是提升初中语文教学有效性的关键,过去的课堂教学过于凸显教师的作用,而在新课标下,则提出“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将课堂的发言权交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例如,在教学《中秋咏月》时,教师应鼓励学生在课堂上背诵学过的描写月亮的诗词,或者是现代作品,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
(四)进行多元化的作业设计
课下作业是语文教学的第二课堂,教师要进行多元化的作业设计,让语文学习变成学生日常生活的一部分。除了巩固课堂知识的作业外,语文作业还应包括阅读作业、朗读作业等,从而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也使学生对标点符号、生僻字词等有所掌握,进而提高语文教学有效性。总之,课堂是语文教学的第一阵地,教师要坚守这一主战场,通过行之有效的教学措施和多元化的教学组织形式活跃课堂教学气氛,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李芳.提高初中语文教学有效性的方法探析[J].学周刊,20xx(7):50-51.
[2]黄建美.提高初中语文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亚太教育,20xx(6):66.
初中语文论文7
摘要:教育信息化,是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以多媒体应用为契机,实现初中语文教学课堂模式的优化调整,由此推动初中语文教学效益的全面提升,已然成为当前很多初中语文教育工作者的共识。多媒体技术在初中语文课堂中的运用,能够改变初中语文教学格局,是当前很需要尝试和探索的教学策略。由此笔者倡导积极探究基于多媒体技术的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模式构建策略。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模式;构建策略
一、引言
多媒体教学,在多媒体技术的帮助下,充分发挥计算机,网络和视听设备的效能,以营造出形象化的教学环境和氛围,能够使教育教学朝着现代化的方向发展和进步。一直以来初中语文教师在探究如何以更加高效的教学模式推动教学改革,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很多初中语文教师在此方面开展了深入研究,提出可以将多媒体技术纳入初中语文课程教学,实现全新初中语文教学格局的营造[1]。
二、多媒体技术纳入初中语文教学的必要性分析
(一)有利于初中语文教学情境的创设
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常常会用到情境教学法,就是根据教学目标,适当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展现出丰富多彩的意境,激发学生的态度体验,由此带领学生更加深入了解教材内容。情境教学创设得越具体,越生动,越动态,给予学生造成的情感体验越发有效。多媒体,能够在视觉听觉等方面营造形象化的意境,学生在享受视听世界的过程中,自然会增加对于教材内容的理解,此时的情境创设就算达到了教学目的,由此可见初中语文教学情境创设过程中,多媒体技术运用,是至关重要的。
(二)有利于初中语文教学形象化发展
初中语文学科也存在很多抽象的知识,仅仅利用语言阐述,是难以做到课堂内容的有效掌握的,毕竟学生阅历和经验不足,此时就需要利用浅显易懂的方式开展教学,化抽象为具体,使得教学难点得以突破。以初中语文说明文教学为例,说明文特点为:客观公正,一板一眼,语言严谨,词汇专业,如果单纯以语言讲述的方式诠释,往往难以保证学生对于内容的理解。此时如果可以运用多媒体,以图片,视频或者音频呈现,就可以使学生清楚地看到,此时增强了教学的直观性,也达到了教学的目的。
(三)有利于初中语文教学效益的提升
多媒体涵盖了更多的初中语文教学资源,能够在弥补初中语文教学内容充实性不足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无论国内国外,还是古今中外,都能合理融入初中语文教学课程体系,而这对于初中语文教学效益提升来讲,是很有必要的;在多媒体技术融入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以更加理想的方式呈现课堂内容,也不再局限于笔墨粉笔,而是以更加高效的操作模式进行,这也体现出语文教学效益的`提升;最后,多媒体技术作为新型的教学模式,容易受到学生的欢迎,此时也是促进语文教学效益提升的重要契机。
(四)有利于初中语文教学改革的发展
初中语文新课标倡导素质教育,希望改变以往初中语文灌输式教育的模式,使学生成为初中语文学习的主导。要想实现以学生为主导,就需要考量学生的需求、学生的兴趣、学生的个性,而利用多媒体技术实现语文教学,迎合了初中生喜欢多媒体的特点,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从而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主动参与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去,而这些对于改变当前初中语文课程教学氛围,实现初中语文教学改革来讲,是很有帮助的。也就是说,在初中语文新课改之际,初中语文教师可以在多媒体技术的帮助下,实现教学格局的创新创设。
三、基于多媒体技术的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构建策略
基于多媒体技术的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构建,并非将多媒体技术堆砌到初中语文课程体系中去,这只是从形式上满足了初中语文信息化改造的要求,并没有起到促进初中语文教学质量提升的作用,这是当前很多初中语文教师运用多媒体教学法存在的认识偏见。多媒体技术运用到初中语文教学中去,实现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需要结合初中语文教学案例来探讨,笔者认为可以从如下几个角度入手:
(一)立足初中语文教材,实现多媒体课件的优化设计
基于多媒体技术的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构建过程中,首先需要明确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是有目的的,基本目标就是:在新课标课本范围内,针对课文的内容进行多媒体课件的制作,由此可以保证多媒体技术的融入是符合课程教学目标的[2]。此处以《木兰诗》学习为例,多媒体技术的高效课堂设计过程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其一,截取美国动漫《花木兰》的片段,选取高潮部分,时间控制在三分钟,内容选取花木兰的战斗场面,由此激发学生对于花木兰这个人物的兴趣;其二,挑选《木兰诗》的朗读视频,最好是配有视频的资料,将其作为本次课程的引导,并向学生介绍《乐府诗集》的概况;其三,引导学生分析《木兰诗》的字词含义,疏通整个课文,并且利用事前设计好的情境,以图片和声音带领学生去朗读,感受《木兰诗》的意境。
(二)找准知识结构空缺,发挥多媒体资源的作用
多媒体资源的利用,除了需要考量新课标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还需要探究学生知识缺陷和不足,以此为切入点,发挥多媒体资源在弥补学生知识储备不足方面的作用。此处以《宇宙里有些什么》教学为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其一,在与学生进行宇宙话题的探讨过程中发现学生认识还停留在想象的状态,并不能对于宇宙探索形成一个理性的认识,教师可以以此为切入点,实现课件的优化设计;其二,适当添加当前国内外宇宙探索的最新成果,以图片或者视频的方式,展示给学生,由此弥补学生在宇宙探索方面的知识缺陷和不足,为开展课程教学奠定基础;其三,给予学生关于宇宙探索的影视作品,鼓励学生以发展的眼光审视宇宙探索,由此实现学生科学素养的提升,营造宇宙探索学习氛围。
(三)明确语文知识难点重点,全面提升多媒体教学的效果
多媒体技术在融入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过程中,还应该注意在明确语文知识难点和重点的基础上进行,使多媒体教学效益得到更加全面的发挥。在此方面,以课文《藤野先生》为例,推动初中语文教育教学工作的发展,明确此课程教学存在的重点和难点:回忆了藤野先生的哪些事情?依照这些事情脉络,对全文进行归纳和整理;讲课时将其作为阅读教学的重点在多媒体上展现出来。挑选文章中的阅读难点,选取片段,要求学生以情境还原的方式深入探讨,进而在多媒体音频的配合下,实现对多媒体教学环境的营造。利用多媒体教学的特点,将本文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展现出来,提出富有层次性的问题,要求学生以绘画文章脉络的方式,制作流程图,教师在对流程图进行分析的时候,以多媒体的方式来呈现整个文章的内容,指出小组流程图制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且使用思维导图引导学生制作更好的流程图。
(四)坚持以人为本教学理念,实现学生课外自学能力提升
基于多媒体技术的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模式的构造,还需要转变初中语文教师教学理念,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意识,关注学生课外自学能力的提升,这也是多媒体技术运用到初中语文教学的关键所在。也就是说,在多媒体技术运用到初中语文课堂的时候,还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其一,在课堂课件制作的时候,适当增加语文素材信息,比如增加与文章内容相关的作者介绍、社会背景、文学故事等,鼓励学生利用课外的时间去学习和探究,以营造良好的课程学习氛围;其二,注重课堂延展实践活动的开展,在课程内容多媒体课件展示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利用互联网查询更多信息,要求学生写阅读感受,使学生的信息输入和信息输出能够达到和谐的状态,这也是提升语文教学效益的重要途径[3];其三,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在兴趣的基础上,利用多媒体资源,实现课外阅读生活的充实,以为课文教学工作的开展打下良好的基础,这也是多媒体资源利用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杨帅.信息化背景下烟台市区初中语文课堂板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鲁东大学,20xx.
[2]俞磊.多媒体技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D].信阳师范学院,20xx.
[3]姜华.浅谈应用多媒体技术提升初中语文教学的有效性[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xx(01).
初中语文论文8
摘要:本文从赏识学生的学习进步、赏识学生的道德情感、赏识学生的质疑意识三个角度阐述了初中语文教学中以赏识教育理念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初中语文;赏识教育;应用策略
语文学科承担着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任务。但初中语文教学总是以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依据,导致无法取得优异成绩的学生失去学习自信。学生的语文学习心理影响着他们的学习效率,所以教师应以赏识教育理念为指导,赏识每一名学生的闪光点与智能优势,让学生在被赏识中重燃学习热情,稳步提升自身的语文素养。
一、赏识学生的学习进步
赏识学生的学习进步,主要是针对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积极表现与突出进步给予赏识性评价,让学生意识到他们所付出的点滴努力都被教师记在心中,进而使其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语文知识。学生的学习进步会直接反映在考试成绩上,为了避免伤害学生自尊,教师应针对学生的考试成绩予以纵向评价,以量化数据激励学生进步。具体到本班学生,笔者会认真记录他们在每一轮考试中的成绩,并绘制成个人成绩折线图,使学生清楚地看到自己的成绩起伏。当学生有了明显进步时,毫不吝惜地予以表扬,肯定学生所付出的积极努力。此外,还可结合学生在语文课堂中的学习状态,如主动回答问题的次数变多、与同伴展开合作学习的效率有所提升等,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表现,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为了保证赏识教育的实施效果,需要控制好赏识力度与赏识时机,以“饥饿营销”策略保证教师赏识对学生的吸引力,不失为一种好做法。
二、赏识学生的道德情感
初中语文教学除了教给学生语言文字与文学知识外,还蕴含着丰富的道德情感与人生哲理。因此,教师既要赏识学生的智力发育,又要赏识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所显露的道德情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作为新课程的目标之一,要求教师必须关注学生的是非观念与真善美的品质,帮助学生明辨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不断优化与完善学生的行为习惯。如教学《风筝》一课,笔者鼓励学生以5人为一组学习本课的生字词,探究文中主人公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不同心情,并根据段落结构总结段落大意与课文主旨。在本轮教学活动中,有一名学生的表现十分优异,他不仅给每名组员设定了明确的合作任务,使得他们都参与到了课文探究之中,而且还认真帮助本组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使他们跟上教学进程。为此,课堂上我及时表扬了这名学生的团队领导能力和乐于助人的精神,希望他继续保持和发扬这种良好品质。
三、赏识学生的质疑意识
每名初中生都有独特的人生经历与生活环境,他们的.成长经历决定着他们的智力发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提出创新性见解,使其从多个角度分析与讨论解决问题的办法,重视学生提出的质疑。为保护学生的质疑意识,教师对学生提出的有探究与思考价值的质疑观点要给予赏识性评价,使学生相信自己具备提出问题的能力,以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激发其创新意识。如在教学《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时,鼓励学生自主总结诗歌意象,分析“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的内涵与诗人的人生态度。以这首诗歌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就“如何面对人生路上的‘拦路虎’”这个主题展开辩论,鼓励学生结合自己为理想奋斗的真实经历说明应如何面对人生逆境与不幸。在辩论活动中,学生分为两派,有的认为逆境与不幸是为了敲醒我们,让我们不要在不适合自己的路上浪费时间;有的则认为应该以“不撞南墙不回头”的精神迎接生活的所有磨难,而我们要永远相信未来是美好的、光明的。只要学生能提出有理有据的个人观点,教师都应加以肯定。总之,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已经明确提出,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智能优势,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扬长避短,让学生实现个性化进步与成长。为此,教师应以赏识教育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自信,使每名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陈艳.论赏识教育理念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D].济宁:曲阜师范大学,20xx.
[2]李娟.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赏识教育研究[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xx
初中语文论文9
1产生先学后教的重要价值
《新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确切表明:“语文教学需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氛围,有助他们树立主体意志”,“教师要为学生的阅读实践创设良好氛围,提出有利条件,尽量注重学生阅读情绪的主动性、阅读需要的多样性、阅读心理的特殊性,重视学生个人的意见,需激励学生批评提问,发表不同见解。教师的点拨是一定的,但不能以自己的解析讲解替代学生的独立阅读”。可见,《新课标》注重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位置,基本肯定了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而“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要“尽力满足其(学生)学习需求,支持其(学生)优点和个性的发挥”。一言以蔽之:《新课标》,以生为本,以学为主。
当今在新课程背景下,语文课堂上盛行一种被称之为“问答式”的教学方式。这种由老师先依据课文内容拟好思考题,然后在授课时向学生连珠式发问的教法,究其实质就是“师本”教育,由于它是以教师预先设置好的思路去替代学生的思维进程,以教师预先预备好的答案为最后的学习目的,而学生则自始至终处在被动的学习和思索情况当中。因此,这种教学方法不仅能让很多学生对老师产生严重的依靠思维而不愿主动地去发掘问题和研究问题,并且还限制了学生的思维方式,压制了学生的创新思维潜力。借鉴此认知,需要放弃自我早已习惯的“问答法”,而是让学生直接和文本对话,他们需要在已有知识的根本上自主地发掘问题,提出问题,并最终解决问题。作为教师或在一旁倾听学生的解析探讨,或和学生开展平等的对话,或对学生的奇思异想、特别感受给予发自内心的赞扬和欣赏。这一体验没想到取得了意想不到极为显著的教学成效。
2在教学中进行先学后教的方法
2.1落实“先学”
“先学”是“指导—自主学习”的重要特点和核心。“先学”是教导学生课前独立学习,体验练习,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精神。采取对学生“先学”的培育,寻求学生自我教育意志和自我教育潜力的发展。“先学”学什么?怎样学?这是实践“指导—自主学习”首先处理的问题。在教改实验中,我们通常发现学生的超前学习是肤浅的、片面的,无法体现“先学”的“要求”。我们认识到学会“先学”需要一个进程、一定方法、转变教和学的理念。
一是一定要改变教师教学理念。教师主要解决三个理念:急于求成观念。俗话说:欲速则不达。在这个“先学”过程中,蕴含着教导的力量因素、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家庭环境、社会背景等,要求教师的究因识果,体察求索;潜能认识观念。要相信学生拥有独立学习潜质。提供足够时间和适当帮助,百分之九十五的学生可以学习一门学科达到高水平掌握;人性观念。教师要对学生保持积极、向善、信赖的态度,相信学生拥有自我负责精神,能够独立学习,自我实现愿望,以人生幸福寻求人性化教育。二是“先学”需要一定方法。常规性先学。我们重点把它放在阅读和双基的学习。例如:语文“三读”,生字词读写记(音形义)、语法修辞、语句插图等。数学读懂教材,理解线式、图式、格式表达意思等,切重于“做数学而不是说数学”教学理念,强化问题、策略何在研究;引导性先学。在“指导—自主学习”中我们针对教材(篇章)目标精要、重难点等,保证以导学提纲、预习指要、实践操作、收集材料、社会调查等方式作为先学指南或拐杖。在这些富有特色、形式多样的导学,具有“吊胃口”作用和激励学生好奇心,充满挑战性、趣味性和探索性;拓展性先学。学生在自主学习教材基础上,由教师指导参阅和教材内容相关联的课外读物、材料、了解社会、历史背景,以更好地解决、学习教材。在这点上我们重点抓好教师“备”的针对性指导,全面掌握相关参阅资料,以提高自主学习成效。总之,落实“先学”使问题形成、提出,使矛盾、困惑碰撞,逼近最近发展区,逼迫学生思考,使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走近同学、小组和教师。
2.2怎样“后教”
“后教”也是“指导—自主学习”的一个主要特点。学生已超前先学,教师“后教”什么呢?创建课堂教学新常规。这是有别于旧常规的压抑、严整、呆板的课堂制度。它以学生精神放松,形体自如,活中有序为特点。在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创造性学习中,允许学生发言不举手,先上就上,畅发己见,并学会倾听,快速思考;学会补充,表达自己的想法;引起学生学习意向。创设学生认知冲突情境,引发学生学习欲望,让思维擦出火花,让矛盾碰撞,使学生积极加入有意义学习行列。尊重学生的选择,让个性自主张扬,焕发思辩活力,汲取他人观点为我所用,激活学生挑战、迎战的能力;让学生选择学习方式。让学生以自己方式、方法、手段、角色等表现自我,表达自己行为,表述自己认知,表演自己创作,满足学生表现欲望,以符合学生认知、情感需要,以“让”为“促”,体现学生主体地位;提供必要帮助。当学生思维没有方向时,给予指点迷津,确立航标。当学生思维受阻时,给予铺路架桥,纠正错误。当学生思维外放时,给予正面牵引,把握教材。当学生思维定势时,给予侧向、发散的启发。在学生思维“山穷水尽”时,给个“柳暗花明”的启示;把球抛给学生,促进交往互动。创设机会,把球抛给学生,也让教师多说一些“我也不懂,不知道”,装无知和愚笨,让学生多些互动,多些探究。交往可分为语言交往、情感交往、动作交往,课堂教学注重以活动促开放,以开放促发展,通过活动提升学生交往能力。互动可分为师生互动,做到矮化师高,让教师做个“平等中的首席”。生生互动,让出机会,让出问题,让学生自己解决。生本互动,引导学生与书本(教材)交流,回到文本中再认知,再发现。
3在教学中实行先学后教的策略
3.1以学为主
人本主义学习论者认为,学习者拥有一种内在的、天然的学习趋向,人的学习潜质是无限的,学生是选择教学进程和其结果的主体。教学进程不需要由教师直接实行,在教学进程中教师只需当作“看守者”和“助手”,他的位置不是站在学生面前的讲台上,而是应当站在学生的背后。通过自我教学实践,坚信以生为本、以学为主的语文课堂教学,定能唤起学生内在的学习情绪和潜质,充分调起学生的学习天性,使其愉快、主动、积极地学习。
例如,在教《伤仲永》一文,需要学生综合练习三作课前预习,并事先把教法定为“分组辩论法”。当天,很多同学不但熟读研读了选文,甚至有些同学还上网查找了很多有关的资料。第二天课堂上,学习氛围自然非常活跃,持不同观点的同学各抒己见,旁征博引,侃侃而谈,发表了很多老师想不到和《教参》中见不到的观点和看法。一节课下来,教师无法讲上三言两语,基本成了一个“多余的人”,只需鉴赏学生的奇思异想就可。可见,在语文课堂上,只要给学生以“学”的自治权,努力激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仅能够规避教师教得身心疲倦,满头白发,且教学品质低下的尴尬状况,并且还能把学生从苦学厌学而又不能不学的痛苦境地里解救出来。因此,以生为本的教学是师生“双赢”的教学。
3.2先学后教
在一些教师的潜思绪中,学生是无知的,一定要教才能会;学生是不善思索的,一定要教才会解析;学生是缺少自学潜力的,一定要教才会读懂文章。这一错误思想不仅否定了学生的学习潜质,也否定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它的支配下,教学进程也就变成了“先教后学”“我教你学”的进程,这种以教代学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夺去了学生思索、抉择和尝试的权利,只能扼杀学生个性的发挥和创造力的发展。所以,语文课堂上不妨反其道而行之,教师激励学生先自主学习;假如在自学进程中出现问题,产生疑虑,就激励学生展开研究、协作学习;假如仍不能解决问题,教师才去“教”,而这时的教就是和学生一起去探究问题,和学生一起展开平等的对话交流。孔子曰:“学,然后知不足。”教师的教应在学生“知不足”之后,这样才可有针对性。比如:文学作品教学,教师就要多激励学生实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勤查工具书,梳通字句,倘若还有不明白意思的文言词句,再师生一同研究解析。又如:欣赏小说、戏剧等文学作品,教师更需激励学生综合自我的.生活经验、生活阅历、审美情趣,自主解读文本,对文本中的形象作出个性化的解析,其后才是师生共研那些不解谜题。教师在教《背影》和《风筝》时采取的就是这种“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倘若如此,岂能听到这等让人拍案赞叹、新奇精辟的理念。
3.3以学定教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一直以来都是以教师的“教”确定学生的“学”,教师的“教案”确认学生具体的学习目的、学习内容、学习进程甚至学习方法。而正是这种教学模式才致使了语文课堂的哈欠连天、死气沉沉。因为假如一堂课中学生的“学”全依照教师的“教”去实行,而所学的又非学生所愿学的或是学生所不认可的,那么,学生的“学”绝不是真正的“学”,教学的失败也就不可回避了。所以,在课堂教学中,老师需要因时制宜,因生制宜,依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应,积极灵活地整改教学思路和方式,将教师教的思路和学生的思路动态地综合在一起。这种开放性、生成性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可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加入到课堂教学的活动中来。这种“以学定教”的语文教学模式,尽管会给教学者带来更多的“麻烦”,但却会打碎教学者固有的思维禁锢,拓展教学者的视野和心胸,引导教学者进入一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时尚、新奇、个性的年轻世界,真正做到“教学相长”的理想境界。例如:在教授《给巴特勒的信》一文,如果非学生大胆提问,教师对小说认识恐怕仍然有一定年龄限制性,而“警世小说”和“揭示人性弱点”这些大违定论充满时代色彩的声音也就无法听到了。
3.4用体验代认知
一般情况下,一节课结束后,教师最重视的是自己的教学任务和教学计划是否完成,最关心的是学生学到了多少知识。但“以生为本”教学关注的不仅是受教育者能否学到了知识,学到了哪些知识,它更关注的是受教育者能否获取了经验,获取了哪些经历。这不但是因为体验有着认识论的含义,即以体验的方式达到认知掌握,或促使并且深入理解,更是因为体验有着价值论的含义,即体验是人的生存的方法,也是人追求生命价值的方式。所以,语文老师需把学生的体验进程看作是教育活动的重要内容和根本方式,强调学习中的体验,体验后的感受。只有这样才能使原本静态的知识在学生的心灵中被激起、被催化,进而发生宽泛的联系,获取新的价值意义,并且因此出现新的创造。例如:在解析《背影》一文时,正是由于学生努力调起了自己的生活经历和知识累积,并融合了个人的满腔热情和真情实感,才能对人物形象作出如此接近完美的解析和对小说主题的超乎深刻的发掘。例如:在《风筝》一文教学结束后,一位同学向教师提出了一个发人深省的问题:“老师,今天的学生像不像拽着线的风筝?”若不是他对文章的宗旨和自我所处学习氛围已有深刻感悟和体验,又怎么能提出这样令教育者惕惧惶恐的问题。
总之,语文教学无概念,只要我们努力探究,不断革新,优化教学形式,确切学生主体发展意识,以生为本,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努力创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教导学生先自学,自读自悟,不断拓宽学生自由发展的天地,营造学生广阔多姿的自主学习氛围。也要相信每个学生都有一个聪智的头脑,都能善于发现并解决问题,都蕴含着巨大的创造力。教师教什么,怎么教;学生学什么,怎么学,教师在教学中需要不断实行教学创新和反思,寻找适合学生发展的有效教学办法,才能不断地提升教学品质,才能使师生都脱离“越教越难,越学越难”的怪圈!
初中语文论文10
在新形势下,社会对于人才的要求不仅仅停留在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上,还更加注重于人才是否具有口语交际能力,是否能够将自身所学知识表达出来和与别人进行交流。在传统教学过程中,我们会发现很多学生的知识储备较好,学习成绩很高,而在回答问题和表达自己观点的时候往往词不达意,这些都是忽视口语交际能力培养造成的后果。那么,在新课程标准下,如何做好初中语文口语教学工作呢?
一、结合教材与生活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有专门的口语交际内容,教师应该充分发挥这些内容的作用,促进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得到提高。首先,教师要激发学生的说话兴趣,让全体学生参与到口语交际中来,实现人人想说的课堂局面。例如,教师可以让胆子较大、口语能力较好的学生进行口语演示,让胆子较小、口语较差的学生进行评论,这时再对评论学生展开鼓励和表扬,久而久之,提高口语较差学生的说话兴趣。其次,教师要模拟口语交际环境,调动学生的口语交际热情,将生活融入课堂教学中,增强学生的`表达欲望,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例如,在口语交际练习"与家长对话"内容时,教师可以模拟生活情境,针对家长不让学生上网这一话题,让学生分成两组,一组扮演家长,一组扮演学生,让他们在课前做好准备,通过这样的模拟,学生不仅能锻炼口语交际能力,还能站在父母的角度体会父母的心情。
二、结合口语与写作教学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发挥好口语交际训练与写作训练结合的作用,全面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首先,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写作之前讨论写作素材和写法,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针对作文,很多学生往往感觉找不到可写以及不知道怎么写,这就需要学生积累写作素材,掌握写作方法。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收集素材比赛、好词好句欣赏比赛、讲故事比赛、辩论赛等等,还可以让学生针对同一作文话题,让学生将自己的想法交流出来,看看自己在立意、布局谋篇方面存在哪些问题等等,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其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参与作文评改、口语作文训练等等,让学生及时交流,锻炼学生的思维敏捷性,这对于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是非常有益处的。
初中语文论文11
一、营造良好氛围,激励学生自主学习。
1、营造自学氛围,教给学生自学方法。
让学生自主学习,并不是放任自流,在学生自学前,教师应教给学生自学的程序与方法,采用一读(将课文读通读顺,了解课文脉络,知道课文主要讲了些什么)、二思(看一看预习提示,读一读课后思考题,明确新课要学什么)、三写(即认真读课文,深入思考,在文中圈圈画画,记下疑难,写下感受)、四用(即使用工具书,迁移旧知识,初步解决一些自己能解决的问题)的方法,使学生自学时有法可循,明白如何入手,懂得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最后做什么。
2、激发自主学习的动机,让学生乐学动机是内驱力,自主学习需要一种内在激励的力量。
如果学生对自己从事的探索活动具有强烈的欲望和追求,这种内驱力就能把学生内部的精神力量充分调动起来,从而有效持久地投入探索活动。在语文教学中,利用学生好奇心强烈的特点,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置身于一种探索问题的情境中,产生对新知识的需要和渴求,并在兴趣的激励下形成探索的动机。
二、启发学生自主探究的思维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是学生的示范者,同时也是一名学习者,要善于研究调查,善于启发学生。一旦学生的思维断裂,要及时进行引导;学生的思维散乱时,要帮助学生梳理知识脉络;学生的思维堵塞时,进行疏导;学生的思维模糊时,要进行点拨。要根据实际的观察,对学生的状况进行正确的判断,将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正确的处理。
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通过教学要引导学生进行探索,要让学生在学习中能够觉得“我可以做出来“”我可以讲给同学听“”我可以自己进行总结”等学习的喜悦。在学习课文时,可以先组织学生进行自学,然后为学生设置能够初步了解课文的问题,学生在经过学习和思考后,能够进行积极的回答,然后再布置一些深入课文内容的问题,使学生能够对整篇课文进行有效的学习,整个课堂以学生的思考和解答作为推动。这样能够引导学生深入学习,正确地理解作品的主题。
三、鼓励“人自为学”,培养自主精神。
学习者不会思考、不掌握学习的方法、单靠死记硬背来获得知识,必然会失去求知的兴趣。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要得当,“放”要得法,给足时间和空间,鼓励学生人自为学。放的`最终目的是要让学生敢问、善问,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敢于辩驳别人、发表相反意见。师生在课堂互动中交换思考所得,从而不断修正自己的答案,真正体验探究的乐趣。关注自主学习的过程,其最佳手段是优化课堂教学中的反馈与评价。学是核心,导是关键,评是学生求知的催化剂。教师的主导作用不仅体现在课堂提问的梳理精当,而且体现在处理反馈信息的应变能力上。
四、进行自主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针对教学内容精心设计典型的、发散性和开放性的练习,包括表达、观察习题,让学生能够根据教学内容、目标及时进行整理和归纳,将知识系统化,学会用所学习的知识来解决实际的问题。
五、完善对学生的评价机制。
通过进行多元评价,让学生本人、家长、老师、同学都对学生发展的状况进行评价,能够促进学生的进步和成长。在传统教学的评价中过于强调学生的成绩,评价重点在知识方面,评价机制中没有难以量化的内容。而实际上,教学的效果并非是立竿见影的,自主行为以及倾向性,以及技能、风格和认知的动机。
知识的获得一定是主动过程,如果学习者仅仅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而不是主动获取知识的参与者,不但没有求知的欲望,也不会得到应有的知识。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创造最佳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提出问题、研究问题,才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达到初中语文的教学目的。
初中语文论文12
摘 要:在当前的初中语文教学改革中,教师应当充分创新理念,立足于教学实际,不断改进方式手段,为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创设良好的条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语文教学 教学改革 教学水平
跟传统的初中语文教学相比,新课程改革重要的一点就是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对于这一要求,教师要从提高学生的教学参与程度、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学习动力及整合教育教学资源等方面入手,提高语文教学水平。
一、培养良好的预习能力,提高教学活动的前移性
在以往的初中语文教学中,部分教师不注重对学生良好预习能力的培养,主要依靠课堂教学来完成教学目标,结果是教学效率低下、教学时间不足,教学活动针对程度与效率水平都不高,因此,要提高教学效率,预习能力的培养必不可少。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科学认识预习作用。我将班级学生分为两组,其中一组要求开展详细的课前预习活动。在课堂教学中开展课堂提问时,预习组的正确率明显高于未预习组。在教学总结时,我充分肯定了预习组的学习成效,以预习活动的实际成效让学生乐于接受预习活动。其次,教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我在教学中着重要求学生结合学习目标,拟定预习题纲,增加预习活动的针对性,避免了预习活动的盲目性。最后,教师要指导科学的预习方法。如文言文预习中,我要求学生采取“读、想、划、做”四步预习法,读通全文,逐字逐句查阅工具书,独立思考,初步了解大意,将自己无法解决的地方做上记号,并尝试做一做课后习题,检测一下自学成效。
二、引导合作探究学习,提高教学过程的自主性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探究性是体现新课程理念的核心,教师应当改变传统的灌输教学模式,采用以引导、启发学生为主的探究式教学方式来完成教学任务。在自主探究教学中,教师应当发挥好组织、引导、启发等方面的作用,提高探究教学的成效。首先,教师应当组建好探究学习主体。学习小组是较为合适的载体,在一般情况下,小组成员数量控制在6—8人,人数太多难以控制秩序,人数太少又形不成探究的氛围。同时还要注意将班级各个能力层次的学生均衡地编到各个小组,体现公平原则。其次,教师要设计好探究提纲。探究题纲要体现全面、引导和逐层深入原则。
例如在《皇帝的新装》教学中,我设计了以下探究题:开头为什么要着意写皇帝喜欢“穿得漂亮”?骗子为什么要介绍“新装”的特性?皇帝为何相信骗子有关“新装”特性的内容?皇帝、官吏为什么要违背意愿称布料美?皇帝、官吏、骗子的行为映射了什么社会现象?作者为何借小孩子之口道破真相?从童话中得到了什么启示?学生按照提纲开展探究活动,可以自主完成学习目标,充分体现了主体地位。最后,教师要发挥好引导作用。
三、实施分层教学活动,提高教学对象的兼容性
学生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呈现出明显的差异性,如果教师在教学中还是坚持“一刀切”的陈旧模式,那么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难以得到充分激发,甚至会挫伤一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新课程理念要求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能够充分兼顾学生的差异性,促进学生的整体发展,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能够兼顾到学生发展的差异性,其中分层教学模式的广泛运用是较为有效的方式。
四、改革教学评价方式,提高教学评价的科学性
教学评价在语文教学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改革教学评价模式,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教学成效具有重要的影响。教师应当注重这一方面的探究,从提高评价的全面性、体现评价的激励性和体现评价的差异性三个方面入手,提升评价质效。首先,教师应当提高教学评价的.全面性,改变知识性考核的单一模式,将语文能力发展作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可以将语文能力培养目标进行细化与量化,折合成具体分值,采取“书面考试+平时考核”相结合的客观评价方式,较为全面地反映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其次,教师应当对学生开展分层次评价。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存在着差异性,因此教师应当尊重这样的客观差异性,对学生进行分层考核。尤其是要注重对班级后进生进行单独考核,设计难度相对低一些的题型,兼顾学生的实际水平。最后,教学评价还应当体现激励性原则。在学生经过了努力,但是没有取得较好成绩的时候,教师应当对学生的勤奋精神予以肯定;在学生取得进步的时候也要加以表扬,激发学习动力。
五、开展课外实践活动,提高教学空间的拓展性
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堂教学之内,还应当充分拓展教学空间,将课外实践活动作为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教师可以从组织兴趣小组活动、开展语文学习竞赛和进行社会实践三个方面强化课外实践活动的辅助作用。首先是组织好兴趣小组活动。教师可以结合学生学习兴趣和自身能力特点,开展相应的兴趣小组活动,如文学兴趣小组、古诗词研究小组等,满足学生的学习探究需求。其次是组织好与教学活动相关的竞赛。可以结合教学进度安排,开展课文背诵竞赛、读后感竞赛、口头小作文竞赛等,配合课堂教学活动的深入开展。最后是组织社会实践,主要是带领学生参加一些公益活动、参观重要场馆等,通过这样的方式为作文教学积累素材,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总之,在当前的初中语文教学改革中,教师应当掌握创新理念,立足于教学实际,不断改进教学方式,为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创设良好的条件,促进学生的发展。
初中语文论文13
摘要:文章介绍目前初中语文教学现象,提出了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教学策略。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策略
1初中语文教学的情况
当前初中语文教学的情况:①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水平的提高,对语文教学要求越来越高,教师的能力有待提高;②教师的教学方法要多样化。不同的课文需要不同的要求,单一的教学方法不适应需要;③目前应试教学依旧,影响各学科的教学改革,要进行高效教学,很难进行[1]。
2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教学策略
1)提高初中语文老师的业务水平,是高效教学的关键,作为一名初中语文老师已具有大学的文凭,具有比较高的知识水平。作为一名合格的语文教师,必须具有比较丰富的知识、技能。首先,具有一定的阅读技巧、方法、语音、语调等,以吸引学生。学生对你的阅读赞扬,才能培养出优秀的阅读人才,才能培养出朗读诗歌的才子;其次,老师要有一定的写作能力。没有写作能力,怎么能上作文课呢?怎么能分析好句子呢?怎么组织学生出版节日板报、月报、周报呢?这是提高写作能力的.最好活动。作为语文教师,最好有一定的表演能力、开展课外活动的组织能力。初中学生开展课外活动比较多。在开晚会时,一般语文教师功不可没。此外语文教师要有语言表达能力、掌握好语文教学法和学生学习语文的方法。总之,语文教师一定提高业务水平,才能把语文教好[2]。2)教会学生掌握学习初中语文的学习方法。初中语文是初中课程中最重要的课程之一,是各门课程的基础。每一门课,都有它的内容、规律,也有它的叙述的方法,更有它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每个人都喜欢看春晚、看戏,演员的语言、高低声音、生动的对话、准确的动作,赞扬连连,演员的表演讲话离不开语文。每一学科都有一个通用的顺向其学习的方法,即预习、听课、复习、练习。但每一个学科都有其特点,形成了此门学科的学习方法。例如举一反三学习方法、逆向思维方法、朗读法、语文写作法等。要根据学生的特点选择学习方法。教师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多看课外的作品。教师可以重点介绍书名及学习此书的知识点、语言的技巧等。作为语文课,教师要创造一个放松、活泼的环境,学生在这种环境中学好语文,并带动把其他科一起学好。3)利用多样化的作业以巩固教学效果。任何一个课文,都要有巩固教学的一个环节,巩固教学的方法有复习、总结、提问、测验、作业等。作业是常用的方法,是巩固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作业有:背诵课文、写话题作文、专题作文、问题作文、生活速写、感想作文等。要学生做多样化作业目的是不同的作业,做法不同、要求不一样,完成格式也不一致。学生在完成作业中,教学效果得到巩固,知识得到提高,写作也有了新的进展。老师一定要批改好作业,总结成绩,发现问题,对作业有缺陷的学生要指出,帮助其提高做作业的成功率[3]。4)写好教学方案,是初中语文高效教学的首要条件。教学方案是一节课教学方法、教学步骤、教学问题、教学结论等。教学方案必须系统性、全面性、科学性、合理性,要求比较高;教学方案必须考虑到学生的能力,是否能够接受;教学方案必须找准重点、难点,难点讲清,重点就突出,课文的中心就清清楚楚,学生的学习就觉得好学,逐步爱学,兴趣愈来愈高;教学方案必须考虑到师生互动,没有互动的课堂,学生没有思考的余地。师生互动是指在课文重要的地方,提出问题,学生动脑,参与教学;教学方案,必须有课尾小结,体现本节课讲课的主要内容。教学方案要有教学反思,总结优点、缺点。发扬优点,克服缺点。5)利用语文教学,鼓励学生开展自主探究学习。语文课文比较多,有些语文比较深,也比较难懂。教师就要考虑各种办法让学生学懂,例如分组实验、分组讨论、分组回答问题等办法,让学生在学习中动脑,回答问题。例如在教学《范进中举》时,教师让同学去查资料,对课文进行了解,并提出:范进这个人的特点是什么;范进中举的描述是否可信,是虚构还是真实的;范进中举的时代背景是什么?现在为什么不考举了?范进中举有什么意义?作者写作的意图是什么?让学生研究这些问题,回答这些问题,讨论这些问题,了解这些问题。学生对这些问题的研究、探讨,促进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对语文的理解,使语文教学实现较高教学效果。6)立足实践,贴近生活,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中学生在实践中生活,我们可将语文课在实践中进行教学。让语文课从生活来,又回到生活中去。在课文《济南的冬天》,这是老舍写的冬天景色的散文。在学习之前,播放桂林、乌鲁木齐的冬天的景色,播放济南的冬天的景色;然后引导学生读懂作者描述济南的主要景色,领会作者对济南景色的赞美,学习作者采用的比喻手法及修辞手法;最后安排两个大组,第一大组向大家介绍桂林冬天的景色,第二大组向大家介绍乌鲁木齐冬天的景色。通过这样的教学,学生学语文的兴趣浓了,教学效果更好了。
3结束语
语文是初中的一门重要学科,是学生获取知识得到全面发展基础。因此,我们要不断完善教学方式,为高效课堂的构建奠定基础,以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
参考文献:
[1]袁秀斌.有效构建初中语文教学高效课堂的措施研讨[J].课程教育研究,20xx(21):174-175.
[2]范桢.对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反思及策略研究[D].苏州大学,20xx.
[3]黄有生.对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反思及策略研究[J].课外语文,20xx(2):94.
初中语文论文14
一、将德育教育渗透到语文的作文教学中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作文写作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地位是十分重要的,教师在对学生进行作文训练的时候,不仅可以使其快速的掌握语文知识,还能提升学生思想深化水平和文字表达水平。学生的作文可以反映学生看待事物的立场以及思想等特点,如果要写作优秀的作文,教师就需要着重在中心思想和作文立意的新角度上对作文的中心意思和思想有其准确的判断力。借此教师可以将德育教育与作文相结合的来教授,这样两者在互相渗透中达到互相影响的作用,潜移默化的使学生热爱生活,树立正确积极和乐观健康的思想,通过让学生在作文写作时把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写到作文当中,既提高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和热情,又增加了学生的乐趣,进而提升学生写作水平。教师在作文教学时,组织学生在课堂上讨论问题,让学生各抒己见,将自身意见和想法总结,将自身真实想法和感情表达出来,教师加以引导,这样既能开发学生潜力,又能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活跃课堂教学氛围。另外,教师对作文进行批改的时候,一要高度重视批改的作文,二要对学生作文进行评点时,将健康的思想融入其中,帮助并引导学生养成较好的思想品质,对其未来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凭借教学手段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语文教学中,教师应依靠其教学手段,将德育教育渗透其中,从而达到使学生成为德才兼备的目的。德育教育、语文教学两者的关系十分密切,其德育教育如果想在语文教学中占有主导地位,就需要教师以教学手段为途径,正确树立德育思想,将书本上有关德育内容转变为教学知识,将德育思想融入到学生思想当中。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历来都是以讲授法教学的,依靠说教学,无法达到教学目标,况且这种方法也难调动学生兴趣和积极性,所以就需要教师来创造出灵活的教学方法用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可组织相关的语文活动,例如慰问和采访老革命战士。此外至于古典文学的篇章,教师进行讲解时,应与历史背景结合,培养学生的爱国之情。例如教授《离骚》时,应该由学生带感情的进行朗诵,理解诗人对国家的忠诚,也可以让学生通过背诵去理解诗人所抒发的感情,运用正面素材来引导学生塑造思想。
三、在语文教学中通过让学生融入社会环境来渗透德育教育
教师在教授语文的过程中,应该促使学生跟上时代的步伐,融入社会这个大环境并且身临其境地感受这个时代的变迁,不断积累和加强情感沉淀,慢慢渗透德育教育,从而使学生的思想水平和道德品质不断提升,最大程度发挥语文教学的德育功能。在网络迅猛发展的影响下,还可以通过网络信息技术让学生来拓展自身的知识面和阅读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兴趣,使学生具有丰富的情感,并拓展学生的视野。网络有其优势的一面,但也要在应用时注意其不良影响。通过网络可以拓展学生知识面和提高学生的阅读量,这是其优势,但网络上也存在着大量的不良文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及时发现问题,注意引导学生,帮助学生抵制网络不良文化,避免学生沉迷网络、误入歧途。正确引导和帮助学生对网络的运用也已成为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的任务。要选择一些新颖的阅读主题或阅读任务来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从而正确引导学生的阅读方向。与此同时,还可以通过组织学生讨论在使用网络时遇到的不良文化这种现象,共同研究抵制不良文化的策略,不仅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辩论能力,还可以对加强网络道德建设提出自己的建议。
四、在语文教学中将德育的`渗透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
通过语文教学,教师在当今生活当中将德育教育渗透到学生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既而提高其道德素质。道德是通过行为来体现的,两者是密不可分的,学生通过课本学到的孝敬父母、热爱祖国、团结友爱等优良品德,都只能引起学生思想上的重视却不能有效的指导学生行为活动,两者无法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这就造成了教育与实际行动相悖,是教育最大的失败。我们要的德育教育是通过提高学生道德水平,提高其思想境界,并用于服务生活、指导生活,使德育自然化。教师应了解学生的生活现状,将德育渗透到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可以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德育与生活是密不可分的,使学生道德素养全面提高。具体的教学中,为学生提供交流机会,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生活阅历提出个人的见解,这样有利于让学生将道德准则与生活相统一,利于其道德规范与准则的内化。
五、结语
德育教育是当代素质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要把握学生的思想,不定时不定式的选取渗透点和教法来适应教育进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能收到预期效果,让学生在智力与德育两方面共同发展。
初中语文论文15
一、语文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技术的教学优势
1。1较容易创设形象生动的教学
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初中语文知识多种多样,具有包罗万象的教学特征,再加之初中学生的心理和生理还都处于尚未成熟的地步。在语文教学中传统的语文教学方式就是教师不停地讲解,在黑板上不停地写,这样下来教师是口干舌燥,学生也听得浑天转向,而且知识还只能停留在语文知识的层面上,无法更加深层次的讲解。这样的教学环节不但会消耗教师的大量精力,还会让学生感受到语文课的索然无味,从而失去学习语文知识的兴趣。多媒体教书的应用,能够有效地减少教师的讲解过程,帮助教师营造一种更加适宜学生学习的氛围和情境。多媒体技术能够将声音、图像、文字、视频等因素有效地结合在一起,将一些原本静态的知识变得更加灵动起来,也可以使那些枯燥的知识更加生动和形象,打破教师讲解的时空局限性,为学生营造一种轻松的、愉悦的、欢快的教学氛围。
1。2能够优化教学手段,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教学改革就是要求教师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在能够保证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标的前提下,改善并创新出新颖的更加适宜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并且通过方式方法的创新来优化自己的课堂教学,从而使语文教学质量得到相应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的兴趣也能够增强。在传统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想要仔细全面地讲解完一篇文章至少需要两节课的时间,有的课文篇幅较长或是难度大一些的还需要更长的时间。并且每一堂课教师都会不停地讲解,不停地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即使是这样教师最后还是会觉得这篇文章没有讲解得太透彻,学生在理解和掌握上还是差那么一点点。然而运用多媒体教学后,就能够有效地减少教师写板书占用的时间,教师在应用氛围中也不用再绞尽脑汁地思考和描述了,利用计算机技术打破知识与时间的时空限制,为学生情境再现,就能够节省大量的时间,让学生进行更加直观的想象。这样在教学的过程中及时有的地方教师没有用太多的语言去讲解,学生就已经掌握在胸了。
二、语文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技术的教学弊端
多媒体教学除了教学优势之外,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也产生了一定的教学弊端。计算机长时间应用于教学领域就会产生一定的教学误区。要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够较好地掌握多媒体应用的尺度就会让学生陷入观赏画面欣赏音乐等表面的'现象之中。教师也会越来越依赖于多媒体教学技术等等,接下来我们就多媒体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局限性进行分析:
2。1多媒体教学不能体现语文的个性化教学。语文教学过程不仅仅是教师传授知识的简单环节,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还要引导学生体验情感,产生共鸣。在教学的过程中,语文教师要利用自己的语言来引导学生感受文章中作者表达的丰富情感,并且利用自己的激情来为学生营造美的氛围,同时用自己的感受和情感去感染学生。在教学中教师通过设计和实施师生互动的教学环节,让师生在思考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而上述所说的这些是多媒体教学无法比拟的。即使它能够为学生创设出形象直观的学习环境却无法进行思想及思维的交流。在多媒体技术越来越多地被应用到初中语文教学之后,教师便把大部分的精力放在了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和操作中,学生眼睛及思维也都大部分停留在了多媒体的屏幕之中。这样就会失去语文教学的情感交流部分,也就无法完成语文的个性化教学。
2。2多媒体的滥用容易把学生局限于特定的情感和思维之中。语文知识具有含蓄性、情感性、象征性、模糊性和隐喻性等特点。在语文教学中如果不加注意和节制地滥用多媒体教学就会给学生营造一种特定的学习环境和思考方式。也就不能够在教学中传达语文的真正内涵。
三、语文教学中应用多媒体应坚持的原则
我们想要真正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来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就需要走出多媒体教学困惑,看清多媒体教学的利弊,能够在实际教学中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来做出真实有效的选择———在教学中教师要能够以学生为中心,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运用多媒体教学时能够重点把学生放在首位;其次教师要以教学为出发点,要使自己的选择能够使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达到最好;最后要坚持尊重语文学科本身拥有的特点和规律,切记滥用或是不恰当地使用多媒体教学技术。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根据实际教学要求,以及教学内容的特点来选择教学方式和手段,不要盲目地利用多媒体技术。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