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地理课堂有效教学的认识和实践

中学地理课堂有效教学的认识和实践
“有效教学”是新课改背景下催生的一种教学理念。其内涵就是在正确的教育教学思想的指导下,通过教师的有效行为,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促进学生有效的发展;它的外延涵盖有效的课前准备(解读课标、背景分析、资源整合,有效预案等)、有效的教学实施(即有效的课堂教学)和有效的教学评价。
凡是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有效地实现预期教学目的的教学活动都可称为“有效课堂教学”。包括有效的教学目的、教师有效的教与学生有效的学。它既是一种理念,也是一种教学策略,更是我们教学活动的基本追求。那么如何构建有效的课堂教学呢?
一、实现地理课堂有效教学要研究“四问题”

中学地理课堂有效教学的认识和实践

1.立足差异性
学生素质有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教师要从思想上、情感上、行动上接纳智力不同,兴趣爱好不同,个性心理品质不同的学生。要切实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即从每位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具体特点出发,有区别有针对性地进行课堂教学。教学目标的落实应兼顾:一般与个别、集体与个人、点与面的关系。要尊重差生,注意发现其积极因素,鼓励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创造转化条件,因势利导,从而使教学面向全体学生的目标得以落实。当然也要鼓励热爱地理及才智超众的学生脱颖而出。
2.重视基础性
(1)从整个教学过程来说,要注意精选教学内容,注意联系实际,注意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2)从具体的教学内容来说,要全面设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目标,并在课堂上落实到实处。(3)从教学要求来说,起点要低,循序渐进,要让学生掌握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成为身心结构中稳定的,长期起作用的素质要素。
3.落实主体性
课堂教学中落实主体性就是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并使两者得到和谐的统一。教师的主导性就是要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如采用以旧引新、等方式,为学生创设学习获得新知的情境,诱导学生进入自觉学习的状态,并在学生活动过程中及时和恰当的给予指点和引导。学生的主体必性主要体现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掌握主动权,主动、自觉、积极地学习,跟老师的主导作用协同进行。
4.创造特色性

以现代教学理论为指导构建有效课堂教学,使教有特色,学有特色。教有特色是指教师有在一定范围内为大多数人公认的独特的教学个性、独特的教学风格、教学效果显著的教学特点。学的特色表现在学习动机、学习意志、学习方法等方面,是学生主体精神弘扬的必然产物。教与学相辅相成,没有学的配合和督促,教学的特色也难以形成。教与学的特色促进了优良教风和学风的形成。

二、实现地理课堂有效教学要确立“四主观”
1.学生是学的主体
“学生是学的主体”的理论依据是“人的全面发展”。它强调把学生看作“人”,不是把学生看作可以大批量“生产”的“物”;把学生看作知识的主人,不是把学生看作知识的容器;把知识内化到学生的认知结构中,不是把学生消弭于知识之中。
“学生是学的主体”是让学生在实践活动的基础上,运用已有的认知结构去“同化”外部世界的过程,是让学生在“三论”(讨论、争论、辩论)、“三想”(猜想、联想、幻想)、“三动”(动手、动口、动脑)的过程中,掌握和发展知识的特征与关系,并把它们加以区别和概括,从而获得理性认识,实现学生主动地学──有明确的学习目的,有浓厚的学习兴趣,有持久的学习热情;灵活地学──善于提出问题,善于分析问题,善于解决问题;独立地学──善于自我检查,善于自我评价,善于自我补偿。
“学生是学的主体”要把学生的自主学习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从形式上说,是多样的,观察、操作、质疑、讨论、分析、归纳等;从内容上讲,是多方面的,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情感的展现,行为的表现,以及思维活动等;从时间上说,是全程的,体现在教学的各个阶段、各个环节;从范围上讲,是全员的,包括不同水平、不同层次的每一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参与状态佳(热情饱满、注意力集中)、参与度广(人人参与)、参与方式多、参与品质优(善于倾听、敢于质疑、积极动手)、参与效果好(目标达成并注意迁移到新的学习情景中去)。
2.教师是教的主体
“教师是教的主体”是说教师如同书本、同学、环境一样,成为学生学习、发展的一种资源,“启发学生,熏陶学生,让他们自己衷心乐意向求真崇善爱美的道路昂首前进”(叶圣陶语)。教师要像教练员、导演一样,成为学生才能、发展的发现者、发掘者;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服务者;成为学生学习方法、策略的参与设计者、择优者。在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能适时地予以恰当的帮助,使学生能顺利地克服困难,取得成功;能千方百计地设计各种教学活动,创设学习情景,形成学生自由、安全的学习氛围。
“教师是教的主体”要求教师尽可能地给学生提供展现的机会;让学生展现个性,让学生展现能力,让学生展现学习成果;尽可能地给学生多一些选择的机会:选择学习内容,选择学习方法,选择学习进程,选择学习伙伴;尽可能地给学生多一些时间:给充足的读书时间,给充足的思考时间,给充足的讨论时间,给充足的操作时间;尽可能地给学生一些空间:独立人格的空间,独立思考的空间,独立活动的空间。
“教师是教的主体”还要尊重、相信每一个学生,使之树立自信心,体现一个“爱”字;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并使之持久保持,体现一个“趣”字;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并大胆直陈,体现一个“活”字;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使之形成能力,体现一个“效”字;强化学生的思维训练,落实双基,体现一个“实”字;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良好的学习习惯,体现一个“严”字。
3.思维是训练的主线
“思维是训练的主线”的理论基础有孔子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程颐的“为学之道,必本于思”以及“创新教育”理论等。强调“科学思想方法”应是师生共同追求的目标。“保持一个人的首创精神和创造力量而不放弃把他放在真实生活中的需要;传递文化而不用现成的模式去压抑他;鼓励他发挥他的天才、能力和个人的表达方式,而不助长他的个人主义;密切注意每一个人的独立性,而不忽视创造也是一种集体活动。”〔3〕思维是智力活动的翅膀,是科学发明创造的前身,也是学生掌握知识的必要条件;思维不但应该贯穿于教育的始终,而且应该贯穿于人的工作、生活的始终;不但应该进行一般性思维,而且应该上升到“理论思维”--站在“理论”的高度观察和解决问题;不但要解放学生的思维,而且要活跃、创新学生的思维。
“思维是训练的主线”就是要通过想象、联想等训练学生的形象思维;通过分析、比较、归纳、演绎等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通过大胆猜想、合情推理、严格验证等训练学生的直觉思维。通过发散思维的训练,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通过逆向思维的训练,培训学生思维的批判性、独立性;通过纵向思维的训练,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严密性。
“思维是训练的主线”要以疑为线索促思维,把疑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始于生疑,终于解疑;缘疑而入又缘疑而出;缘疑而思,缘疑而问,缘疑而答;通过疑深、疑透、疑广,帮助学生树立多思路、多角度、多元化认识事物及其特性的思维方法和思维艺术。
4.促进学生发展是主旨
“促进学生发展是主旨”,以学生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促进学生的发展,要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发展他们科学思想方法,发展他们的创造力,发展他们的观察力、想象力、记忆力、注意力等;要促进学生的非智力发展:发展他们健康个性,发展他们乐观向上的性格,发展他们爱美的情趣,发展他们坚韧不拨、顽强拼搏的意志,发展他们关心他人、热爱生活的美德等;还要促进学生体能的发展。为此,教学中要由知识积累为取向,转到以促进学生能力,情感、习惯的发展为取向;由注重分数、只顾眼前,转到注重发展,关注长远;教会学生学会学习,有自觉更新知识的意识和能力,有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促进学生发展是主旨”就要热爱每一个学生,使他们不仅提高文化知识水平,而且热爱生活、学习求知、学习做事、学习与人共处、学习如何做人,打下继续学习和持续发展的基础。特别要尊重差异,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个有差异的个体,承认学生的发展存在着差异性,不平均发展,不搞“填平补齐”,让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不同起点上获得最优发展;承认学生发展的独特性,要用放大镜寻找他们的优点、闪光点,并保护之、发展之,把学生在发展方向上的差异作为一种资源来开发,不追求每个学生各方面的均衡发展。为此,教学中要处理好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统一性与灵活性、共同性与个别性的关系,区别指导,分层教学。
三、实现地理课堂有效教学要抓住“四环节”
心理学告诉我们,学生的认识是从不全面、不深刻,甚至常出谬误的多次反复中逐步发展起来的。针对这一实际,进行地理课堂教学时应实施“立足课堂、夯实双基、学练结合、滚动提高”的有效课堂教学结构。突破口应在“提问”上,因为问题是思维活动的起点!只有通过提高问题的质量去改善学生的学习状况,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一节课只有45分钟的有限时间,哪些内容是老师应该教的?哪些内容又是教师不该教的?老师要教学生还不会的,不能教学生已经会了的!老师要教学生自己学不会的,不必教学生自己能学会的!因此,地理课堂有效教学要抓住这样“四环节”。
(1)围绕主题找话题
(2)围绕话题觅案例
(3)围绕案例设问题
(4)围绕问题去探究
地理科的重要特点是许多重要知识内容以图表形式呈现的,针对这一特点,教师要重视教材图表,设计成层层递进的问题串,引导学生进行探究,那么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如淙淙流水,在学生平静的心田开出朵朵莲花。
例如,必修教材I(湘教)学习“地形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这一内容时,可以根据P92页活动题中“四川省地形和交通线路分布图”,探究不同地形区内交通线路的布局特点和形态特征。先让学生读图思考:
(1)山区和平原地形在交通线路建设中难易程度如何?交通线路的密度和类型有何差异?
(2)四川省大致可分为哪两个地形区?各地形区有何特点?
(3)盆地中部平原地区交通线路形态有何特点?川西多山地区交通线路形态又有何特点?
(4)盆地中部平原地区和川西多山地区交通线路布局各何特点?
这样,学生沿着教师预设的思路去解答问题,然后从案例中总结结论:平原地形,交通道路建设的限制因素少,因此交通运输的类型多,线路稠密,形态呈网状,多沿城镇居民点布局;山区地形,地表崎岖,交通道路建设的难度大,因此交通运输的类型少,以公路为主,线路稀疏,形态呈线状,多沿地势低平的山谷布局。
再让学生根据前面的推理和结论去探究:(1)美国中东部和西部地区交通线路各有何特点?(2)在你的家乡再建一条道路应如何选址?
教师的主导作用就是教会学生主动学与活学,促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由死学向活学转变。
学无止境,教无止境,时代对教师提出了新要求,基于国家对于教育教学的希望,基于民众对于教育教学的诉求,教师应是课堂教学的革新者、组织者,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教师应培养学生的学习创新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重心放在学生的学上。在教学过程中,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紧紧抓住课堂教学改革这个中心环节,通过优化课堂目标、优化课堂结构、优化课堂作业,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度。我们在教学中要学会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
教学还需必须不断地反思,及时地总结,适时地改进,充分地完善自我,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不断提高我们的教育教学水平,切实有效地优化课堂教学环节,提高学科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