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论文(优秀)

  从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乃至工作,大家都有写论文的经历,对论文很是熟悉吧,论文是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一种说理文章。那么你有了解过论文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语文教学论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优秀)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1

  一、影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原因分析。

  1、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过于单一。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很多教师仍然在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将工作重心放在分析文章结构、归纳文章大意上。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过于单一,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容易产生厌烦情绪,并且不利于激发学生语文阅读的积极性,导致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率偏低。

  2、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重难点把握不当。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每一篇文章都具有丰富的内涵。一些教师在课堂阅读教学过程中如果讲解的内容过于广泛,或者对于阅读讲解内容的取舍不当,导致阅读教学中抓不住重点,或者对于重难点的讲解不够深入。这种重难点讲解不深入的教学方式,无异于让阅读教学成为摆设,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对阅读缺乏深刻的理解,无法把握文章的重点,严重制约了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提高。

  二、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对策。

  1、营造阅读教学环境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小学生的好奇心理比较强,教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应该充分利用这一特点,营造良好的语文阅读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语文阅读兴趣,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语文阅读教学中,以此达到提高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目的。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应该做到循序渐进,给学生充足的阅读时间,以免让学生产生厌烦情绪。

  例如,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适当讲解一些与文章相关的故事和人物等,或者综合运用各种多媒体设备,例如PPT、歌曲等,营造良好的语文阅读教学氛围,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阅读教学中,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在阅读过程中调动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以此有效开发学生的阅读潜力,让学生在阅读中感悟文章语言的优美,体验到阅读的乐趣,进而在日后的.学习中养成阅读的好习惯,促进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开展。

  2、将"五读法"运用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首先让学生快速通读一遍课文,大体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旨思想,然后引导学生带着目的去阅读,将"五读法"充分运用到教学过程中,以此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学生对文章进行第一遍阅读后,可以掌握文章中比较生僻的词汇,让文章阅读更为流畅。通过第二遍阅读,引导学生了解文章的大体结构,为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打下基础。第三遍阅读指导学生找出文中自己认为重要的句子,然后学会分析这些句子所表达的意义。第四遍引导学生带有感情地进行阅读,了解文章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第五遍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摘录文章中优美的句子,增加自己的词句积累,也可以根据学生的记忆能力引导学生记忆。

  在小学语文阅读中通过"五读法"进行教学,学生在初始阶段可能感觉不适应,在教师没有引导的情况下可能会无所适从,但是学生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并且掌握学习思路后,可以运用这种阅读方法增强对文章的理解,进而更好地完成语文阅读学习。在学生运用"五读法"进行阅读后,教师再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可以大大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三、结语。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助于促进小学生智力和爱好的发展,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不断总结和积累经验,营造良好的阅读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此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2

  活跃的课堂气氛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真正做到教师只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如何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呢?从课堂教学过程来看,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课堂教学开始时

  上课开始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唱唱歌,背背诗,这样,不仅让学生从课间的活动当中进入学习状态,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为新课的学习作好铺垫。如果是借班上课,可以和学生课前谈话,如问学生“你贵姓”“老师想和你做朋友”“你吃过饭了吗?”等一些轻松活泼的话题,这样便能在极短时间内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为了新授课作情感铺垫。

  二、动手操作调动课堂气氛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儿童多动手操作会促进智力的发展。从脑的结构看,人的大脑皮层的各种感觉和运动部位中,管手的`部位所占面积很大,所以手的运动能使大脑的很大区域得到训练。动手操作的过程,调动了学生的感官参与,手脑结合。学生的思维离不开动作,动手操作是智力的源泉,发展的起点,激发了学生对操作活动的兴趣。动手操作建立学生的表象思维,是学生的直观学习,把书本内容生动化,让语文学习更加形象,课堂学习气氛不再是讲和听的形式。比如,学生在课外进行剪报活动,把用到的知识、语句剪下来,增加了记忆,将学习变成了一种布满情趣的活动课。

  三、以微笑的方式授课,塑造教师亲切可感的外在形象

  在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中,充满微笑地去授课,这是一种简单易行,而又行之有效的方法。当然,这种微笑是发自内心的,是对学生的一种关爱,是一种与学生心理上的交流,而非一种矫揉造作、虚假的表情。学生在洋溢着微笑的课堂中,会感到教师的可亲可敬。现在有些教师在授课时,总是板着面孔,处处想着在学生中树立威严感,这就在无形中就扼杀学生对你的亲切感。那样的话,试问,学生还愿意和你交流问题吗?其实,教师的威严不是建立在严厉的表情基础上的,而是来自于你的学问和修养。微笑着面对学生,其实是一种自信,一种认为自己的魅力可以征服学生的自信。而板起面孔去说教,往往是因为觉得自己没有能力征服学生,而运用一种外来的压力去迫使学生去做,我想,这有的时候似乎会起到一定的效果,但是往往不能持久。因此,语文教师要想使学生在一种欢悦、畅快的课堂气氛中去追求知识,那就要首先自己充满这种情绪,用自己欢悦的情绪去感染学生。

  四、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激发学生的情趣和学习的兴趣

  多媒体教学已成为教学活动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和要素。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使教学形式和教学方式变得灵活多样,彻底改变了过去单凋死板的课堂教学方式;让多媒体技术与语文课堂教学环节有机结合,生动有趣的教学形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例如,教学《黄山》一课时,为了让学生真实地感受黄山的美景。教师可以寻找一些黄山的图片,再配上适合的背影音乐,制作成幻灯片,从而让学生真实、生动地感受黄山的美。通过多媒体技术不仅可以感染学生,更重要的是可以使课堂教学活动生动有趣,调动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爱好,让学生喜欢语文学习,爱上语文,这样就激发了学生的学生情趣和学习兴趣。

  五、创设悬念引发课堂气氛

  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一些教师不愿意活跃课堂的气氛,也不知道怎样活跃课堂的气氛,惟恐一发而不可收,形成了灌输式的教育,学生在听话的听教师讲课,整节课下来,教师讲得多,学生说得少。课堂上教师在唱独角戏,下面的学生静如一潭死水,被动地接受知识,缺少师生互动,课堂气氛沉闷,导致了教与学被割裂开,处于对立面,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因此,教师必须改变这种传统的教育观念,建立活跃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教师可以设置一些有趣的,带有挑战意味的,悬念式的情境,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让课堂气氛活泼起来。学生在悬念下产生认知矛盾,对疑问有了探究的欲望,自觉地去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教师让学生大胆发言,组织讨论学习,课堂气氛活跃,激发了学生的思维,碰撞出灵感的火花。

  六、要提高教师本身的教学艺术

  教学艺术是教师达到最佳教学效果的方法、技巧和创造能力的综合表现,它主要表现在教师对教学过程的把握和教学方法的运用上。在影响语文课堂气氛的诸因素中,教师的教学艺术是一个重要因素,教师首先应从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放手,应积极培养和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探索欲。“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质疑。同时,教师要善于用自己的态度、语言和技巧创设一种宽松、和谐和进取的课堂气氛,使学生思维处于高度活跃状态,此时,教师也不需担心教学效果如何。

  在语文教学活动,教师要给学生创设一个好学上进、互助互爱的集体气氛。创设课堂气氛的方式、途径多种多样,教师要结合语文学科特点、教学对象、教学环境等因素,灵活地采取适合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3

  摘要:快乐作文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培养学生自觉习作的习惯、实现新课程标准对小学语文作文要求的有效途径。随着教学改革不断深入,快乐作文教学必将大有可为。可以肯定,快乐作文对培养小学同学良好的思维习惯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是和思想品德课并行不悖的、影响小学同学一生的思想基础工程,对培养新世纪开拓创新型人才大有裨益。

  关键词:情境 ; 多类型 ; 快乐;

  一、课题的提出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新课程标准对学生的习作要求有了一定的改变和提高,要求学生把自己耳闻目睹、亲身经历的事情,以及内心思想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强调“亲历”和“真实”,这就要求学生善于主动挖掘生活、乐于积极表达思想、勤于自觉动笔习作。长期以来,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基本形成了“教师命题——学生写作——教师改评”的模式,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是许多学校当前作文教学主流,有利于学生掌握命题作文的一些技巧,有利于学生在应试中取得好成绩。但是这种模式已经暴露出其偏面性和局限性,给学生造成了许多负面影响,即习作时,不会下笔,无从说起;不会表达,语言空乏;不会创新,缺少个性。

  二、课题的界定

  快乐作文可以从狭义和广义两方面理解。狭义的快乐作文是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在愉悦轻松的环境中充分表达自己快乐的心境,把自己的快乐体验用一定的语言文字倾注于笔端,这是一般意义上的快乐作文。广义的快乐作文是通过对学生良好写作习惯的培养,使习作成为自己生活的一部分,成为他们自发自觉的行动。也就是说,学生能够把学习生活和日常交往中的快乐、苦恼等感受,乃至对生活中酸甜苦辣的细微体验,主动诉诸恰当的语言文字,写出有血有肉、有感而发、生动耐读的文章,达到阅其文知其心,体现“文如其人”的精神,真正做到“我手写我口”(叶老)。这才是快乐作文的真实目的和深层意义所在。

  三、研究过程

  (一)把握儿童爱玩与好奇的心理特点,适时创设各种情境,增强习作兴趣。

  小学同学受年龄特点及认识水平的制约,他们的写作往往需要教师提供一定的情境,需要老师的指导帮助等外部条件促使他们写出更好的作文,以增强写作的兴趣。“创设情境”实质上指的就是创设有利于学生习作的一切外部条件。在把握学生的心理、思维特点,认知水平的基础上,教师精心创设情境,让学生自然地融于情境,利用已有的知识发现新问题,沟通知识间的联系。

  1。观察情境,提炼重点,写出真情

  观察情境的内涵就是去观察世界,即观察大自然、社会生活、艺术作品或具体的实物。它是根据儿童的思维、心理和学习语文的特点提出来的。

  2。游戏情境,体验乐趣,抒发感受

  游戏是孩子们的天性,通过设定的游戏有感而作,也是提高习作兴趣的一个好办法。

  3。实践情境,体验成功,得到发展

  结合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创设一系列的主题实践活动,在活动内容的确定上,我针对学生的实际,对教材的“习作教学要求”、“口语教学要求”、“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要求”进行同伴考虑,进行“利用、选择、改编”,结合教材和学生生活实际、心理特点,按照“用游戏的方式来模仿成人生活”理念来设计出能够和作文紧密结合在一起的“主题实践探究活动”。

  4。想象情境,拓宽思路,激发美感

  想象力是一种富有创造性的认识功能。真正的创造是想象活动的结果,有计划地设计安排想象情境对进一步发展儿童的创造能力十分有效。

  (二)把握儿童不拘一格、跳跃性强的思维特征,鼓励多类型作文,充分体现习作个性

  多类型,指写作类型不拘泥于某种格式,作文格式多样化。在教学实践中,若能开放作文的形式,就能充分调动儿童的习作积极性,收到较好的效果。

  1。作文“日记化”,降低行文难度。作文“日记化”就是把依次作文的任务分散到几篇日记中逐步完成,借此逐步降低作文的难度,使绝大部分学生取得好成绩,提高写作兴趣。

  2。作文“书信化”,拉近与实际生活的距离。以写信代替作文,把作文的内容、要求转化到书信的写作中去,也是快乐作文的一种有益尝试。因为写信可以比较自由地倾注自己的感情,容易写出真情实感来。

  3。作文“诗歌化”,激发创造性想象空间。儿歌、儿童诗一直以节奏轻快、语言活泼、琅琅上口等特点深受学生喜爱,模拟创作有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4。作文“课文化”,加强对课文的'理解。在《桂林山水》教学中, 我创设的四次情境,充分调动了儿童丰富的情感体验,加深了对课文所表现的桂林山水的美景和文质兼美的语言材料的理解,并通过综合介绍桂林神奇的自然风光这一语言训练,引导孩子表达对客观世界美的感受及情感体验。其中我凭借“结合课文语言,向老师、爸妈介绍桂林山水的美景”的两次情境创设,巧妙地从阅读教材中引出表达的话题,前两次的情境创设,使学生充分朗读了课文,仔细欣赏了课件图片,积极地感知、积累了语言,这为表达提供了大量的感性材料。在最后的写作环节中学生都能写出有个性的好文章,达到了写作的目的。

  此外,还可以把作文“演讲化”、“稿件化”,把说和写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自己写稿的基础上,开展演讲活动。把作文“表演化”,发动学生将有意义的见闻编成相声、话剧、小品等。总之,不拘一格的多类型作文,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习作积极性,真正达到新课程提出“能不拘形式,自由地把自己的见闻和想象写出来”的要求。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4

  一、立足本位——关注一个联结点

  在实施单元整体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首先掌握一定的辩证法知识,如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原理、系统优化的原理等,当整体实现了内部优化后将产生大于部分之和的效果。因此,教学者应确立整体观,运用整体性思维进行全局设计,在坚持整体性的基础上明确各要素之间的联系,确保系统各要素相互支持、促进,增强整体效果。即我们在教学一个新的单元时,先确定教学主题,围绕主题找到不同课文之间的联结点,再通过展示、深化和提炼这种联系,加强学生的整体印象。

  (一)抓主题,在于一个“明”

  教师在一个单元的教学中首先找出每篇课文的共同特点,即单元主题,开门见山告知学生,使学生了然于胸。接着教师根据每篇课文侧重点不同选出其中一个重要知识点来突破。立足知识点,讲清其中的规律,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最后让学生在此基础上去发挥、创造,从而由“学会”到“会学”,倾吐不同的感悟,收获别样的发现。例如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本单元主要由三篇课文和一组古诗组成:第一篇课文《找春天》直接由标题引出了单元主题,即描写春的勃勃生机、赞美春的美好风光、表达了人们对春天的喜爱和对美好事物的赞叹。《笋芽儿》则从细节出发,通过描述某个具体事物的生长状态进一步深化了春的主题,更加贴近生活;《小鹿的玫瑰花》则以充满童趣的笔触向学生讲述了一个美好动人的故事,更加衬托出春的美好,使得春的主题拥有更加丰富的内涵。另外,“古诗两首”《草》和《宿新市徐公店》则以古色古香的笔墨展现了春的背景下大自然的美好。其中古诗《草》通过小草顽强的生长过程表现了春的生生不息,将其上升到精神高度;而《宿新市徐公店》则向人们描述了一片自然祥和、风景优美的'乡村景色,和春的主题紧密相连。

  (二)促理解,在于一个“深”

  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要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课文,教师通过提炼单元主题将每篇课文有机联系起来,既加深了学生的整体印象,又提高了教学效率。另外,要使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教师还可引导学生将课文中的精彩语句整理出来形成自己的素材库,在实际应用中加深感悟。《找春天》一文以拟人化的手法将春的到来描述成一个向我们迎面走来的活泼可爱的小姑娘,排比句的使用增强了文章的表达效果,为读者呈现出春的美好和勃勃生机。在《笋芽儿》、“古诗两首”中也包含了具有强烈表达效果的精彩语句,学生们可以逐一整理出来,分析各自的语境,在今后描写春的作文中可以将其作为备用素材。

  (三)用教法,在于一个“新”

  进行单元整体性教学时,教师一方面要引导学生明确主题,另一方面也应考虑如何创新教学方式,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记忆教学内容,从而增强学生掌握知识的能力。教师可以将单元中课文的中心思想以歌曲或其他易于吸收的方式教给学生,使学生在“歌曲”中理解教学内容,以多样化的形式构成知识体系。以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数星星的孩子》一文为例,文章讲述了少年张衡数星星的故事,文章告诉我们张衡能成为伟大的天文学家并不是偶然的,而是因为他从小就痴迷天文、善于观察。教师可将文章大意编成顺口溜:“有一个小孩叫张衡,从小就爱观天文。倚着奶奶数星星,一眨一眨亮晶晶。乐此不疲半夜醒,终成伟大天文家”。学生读来朗朗上口,学习也会充满乐趣。

  二、搭建平台——确立一个延伸点

  实施单元整体教学法不仅要突出课文与课文之间的联系,还要突出单元与单元之间,课内与课外之间的相互学习,相互延伸,以形成统一连贯的知识体系。

  (一)于比较时,学方法

  单元整体教学并不会忽视每个单元之间的联系,也不会忽视书本知识和现实生活的关联性。理论知识只有经过现实的检验才能成为真理,学生在现实生活中使用书本知识其实就是一种比较的过程,将生活常识和科学知识进行比较。不同单元主题之间也存在相互比较的过程,学生从这种比较过程中更加清晰地认识差异,进而利用差异。上文实例是以描述春天为主的,我们也可以描述其他季节为主的实例与之相比较,体会作者的不同心境和表现手法。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有三篇课文和“古诗两首”,分别是《风筝》、《秋天的雨》和《听听,秋的声音》。这三篇课文和两首古诗着重描述秋的景色以及秋景之下人的心境,和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找春天》、《笋芽儿》等形成鲜明对比,通过比较教学,学生将学会描述不同季节的表现手法,形成连贯的知识体系。

  (二)于实践时,用技巧

  课本知识大多以理论形式存在,导致小学生难以真正吸收和理解。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课本知识本质上来源于生活,因此,教师在实施单元整体教学策略时应充分联系实际,从学生的现实生活中获得灵感,增强学生的临场感。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有三篇课文,分别是《富饶的西沙群岛》、《美丽的小兴安岭》和《香港,璀璨的明珠》,通过这三篇课文,我们很容易明确本单元的主题,即介绍我国美丽的地理风貌、赞美祖国的大好山川、歌颂伟大的爱国之情。为了强化学生对这一主题的认识,教师可引导学生参与以“美丽的中国”为主题的演讲活动:①学生首先要搜集祖国名山大川、地理风貌等材料,对祖国的人物风情有一个基本的了解;②选择演讲角度,比如“美丽的中国之我的家乡”、“美丽的中国之青藏高原”等;③进行分组比赛,选出入围者。最后,教师还可将此项教学实践活动扩展至全校范围,吸引各个年级的学生踊跃参与。

  (三)于评估时,增了解

  随着社会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视野也变得越来越宽阔,尤其是当下的少年儿童,他们接触新鲜事物的机会越老越多,较早地获取到了各种新知识、新理论。因此,小学语文教学应首先对学生的已有知识水平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开展针对性的教学,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有四篇课文,分别为《太阳》、《月球之谜》、《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公路”》和《果园机器人》,显而易见,本单元的教学主题是引导学生了解自然科技,使学生从小养成热爱科学、探索自然的学习习惯。通过了解和考察学生对自然科技知识的掌握程度,我们发现不少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对科学读物颇感兴趣,已经通过各种形式掌握了一定的自然科学知识。因此,在学习《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公路”》一文中,教师可引导学生讲述自己的上网体验,结合书本知识对日常上网行为有了更深度的认识。总之,单元整体教学概念的提出不仅重视课本知识的延伸,还将视角延伸到现实生活中,加强对学生实际生活经验的发掘,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生活化理解,增强学生实际应用知识的能力。实施单元整体教学要实现书本知识和现实生活的有机融合还需积极组织丰富多彩的线下活动,通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教学实践活动深刻践行“大语文”观。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5

  【摘要】随着小学语文新课标的实施,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教师要全面为学生的学习服务。因此,关爱学生成为我们广大教师始终不变并为之努力去塑造的教师形象。如何让孩子们在心情舒畅的环境下能够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这就需要我们要不但备好课,更要对学生进行无限地关爱,给予他们最大的爱心,使学生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关键词】小学语文;爱心教学;赏识教育

  “敬业爱生”是全体教师长期来共同塑造的良好形象,随着小学语文新课标的实施,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教师要全面为学生的学习服务。因此,关爱学生成为我们广大教师始终不变并为之努力去塑造的教师形象。如何让孩子们在心情舒畅的环境下能够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这就需要我们要不但备好课,更要对学生进行无限地关爱,给予他们最大的爱心,使学生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此,本文笔者从所从事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探讨如何关爱学生的学习,给予他们赏识教育的尝试。

  一、爱向全体同学

  想让学生学好语文,就要让孩子们喜欢语文,让他们感悟到语文的伟大美,也能对语文由此产生极大的兴趣。作为老师所要做的应该是给予学生最大的爱,并且我们要倾向于全体同学,不能只是部分学生,否则就会引起学生认为的.“偏向”。所以,对每个学生献出爱心。因此,我们要关爱每一个学生,决不能放弃对他们的爱。我们要对学生给予尊重、宽容、公平,哪怕是智商低下的,那些好“惹是生非的学生”,更不能去讽刺、挖苦没有按照教师意指去做的学生。首先,尊重学生。英国的哲学约翰洛克曾经说道:“家礼貌是儿童与青年所应该特别小心养成习惯的第一件大事。”俄国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屠格涅夫也说道:“自尊自爱,作为一种力求完善的动力,是一切伟大事业的渊源。”尊重是体现着人与人的精神境界。我们在孩子们幼小成长心灵中要给他们种下尊重的种子,教育是最能体现尊重的,因为尊重是人的第一需要,当儿童们成长的初期更要以尊重为基础使他们长大成人。他们的幼小心理是在尊重的前提下走向成熟和丰富积累知识的。在学习中,孩子们时刻都想得到老师的尊重鼓励,这样才会产生一种学生更爱老师的情感,由此也会出现一种敬佩自己的老师,渴求他们所传授的知识,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之中。正像有的人说的那样:没有尊重就没有教育。因此,我们作为教师要根据新课标的要求: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以尊重为基础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递。我们要放下架子,蹲下身子和学生交朋友,通过尊重激励学生听课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们要使学生养成公平正直、仁爱善良、光明磊落等高尚的道德品质。其次,公平关爱学生。平等待人是我们的传统美德,教师不能给学生留下偏向的印象。特别在素日的学习生活中,注重那些细微的语言行为。例如,我们在上课的时候,让学生回答问题,不能只是提问几个学习好的学生,要面向全体学生,对问题深层的可以提问那些学习好的;对浅显一点的问题可以问及基础弱的学生。这样就可以人人都能被提问到,都能够参与到教学中来。当和孩子们谈心的时候,也要顾及到不同的孩子,在排座位的时候更要体现着公正平等的思想。我们在平时的讲课中时刻都要注意到的:对学生不能说三道四、指桑骂槐;也不能让孩子们没有面子,下不来台;更不能随便就会和家长回报,打小报告什么的;不要在说话时涉及学生的生理缺陷;不要忽视学生的任何闪光点,等等。

  二、多鼓励学生

  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说道:“哪怕天下所有人都看不起你的孩子,做父母的也要满含热泪地欣赏他,拥抱他,赞美他,为自己创造的生命而永远自豪。”由此,我们不难看出,我们作为教师更应该对学生进行赏识教育了。通过赏识教育师生关系就会增近,学生更会喜欢自己的老师,继而会更加地努力学习,越是这样越好得到老师的表扬和赞誉,学生也就会奋发向上、锐意进取。所以,我在教学中,充分运用夸奖和表扬,从有利的方面进行诱导学生,激发孩子们的最大潜能。多给孩子一些鼓励和表扬,给予学生赞许的眼神等,让孩子品尝更多成功的喜悦,同时给孩子提出合理的目标或期望,能够激发出孩子自信和积极向上的进取力量。在批语的时候,多写一些激励的评语。这就会增强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甚至是创新精神。

  三、发挥率先垂范作用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影响着孩子们的成长。因此,我们作为教师要时时刻刻地注意自己的行为语言,做到言传身教,使他们能够耳濡目染。叶圣陶说过:“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我们要在学生心目中有着一定的威信,以身作则,使学生在学习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只要在这样的氛围熏陶下,学生良好的学习动力才能得以更好地激发。总而言之,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要时时刻刻地对学生进行着赏识教育,特别是当今的新课标实施,更要培养学生的主体精神,使他们能够积极地发挥出创新能量,更好地达到教书育人。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6

  一、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的现状分析

  首先,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活动中,许多的语文教师很难突破传统的教学理念的束缚,使得教学模式一直处于僵化阶段,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主要是以学生上课听为主,教师只是负责讲解,这就与新课程的改革形式大不相符,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极大地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学习兴趣,很难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更加的不利于学生能够主观能动性以及创新性思维的开发;其次,小学语文教育是整个语文教育的基础阶段,如果不能在这一阶段培养师生交流方式的新形式、教师不能培养写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兴趣,那么,就会使得教师严重忽略了挖掘学生学习潜能的机会,启蒙工作也起不到它应有的垫脚石作用;最后,目前大多数的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化的知识水平并不高,导致教学方法也很落后,这在一定的程度上严重降低了教学的质量与效率,特别是一些语文教师并没有深入的研究课本教材中的内容,很难对知识的全面性进行详细了解,这就很容易导致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不完全,影响语文教学目标的实现过程。

  二、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的创新性措施

  (一)小学语文教师灵活的'运用多媒体技术,创新教学方法

  传统的语文教学过程中,大部分的教师都是根据课本上的内容进行讲评,教学知识的内容较为单一,很难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学习的兴趣也不高。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小学的语文教师能够将多媒体技术引入语文课堂教学的学习中,通过调查显示,如果语文教学活动能够调动学生的所有感知器官,不仅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记忆能力与创新能力,多媒体技术可以帮助学生形象的理解知识,将图、文、像等形象的结合在一起,学生在观看完课件之后,教师要适当的给学生提供一些开发思维的空间,使学生充分的发挥想象力,独立的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多媒体技术的创新性不仅充分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的兴趣,而且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多媒体技术能够将书本上的抽象知识及难点问题更具体化、形象化,使得学生更容易理解书本知识,有利于小学语文教学的高质量。

  (二)小学教师合理整合书本知识,转变课堂教学模式

  语文作为一门基础性的学科,所涉及的知识领域很广泛,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充分熟读教材,整合教材的内容,将所有的知识点和难点详细的罗列出来,有重点性的介绍给学生。同时教师还可以充分利用一切的教学资源来丰富课堂内容,优化教学质量,促进小学语文教学活动的开展。另外,现代语文教学活动主要突出强调培养小学生的自身主体意识,这就需要教师在语文课堂的教学中细心了解学生的心理变化,尤其是学生进行语音训练时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促进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最后小学语文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一视同仁,不能因学生成绩的好坏差别对待,这样不仅能够鼓励后生积极上进,还可以调动全体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能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这种创新性的教学方法对于积极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自主创新的能力有重要的作用。

  三、结束语

  总之,创新性的小学语文教学模式的开展直接影响着小学生素质教育的实现,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小学生语文素质的高低,因此,小学语文教师需要不断地提高自身教学的专业化水平,不断地发扬创新性教学的优势,促进小学语文教学的健康蓬勃发展。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7

  摘要:语言来源于生活,在生活中学语文,这是“大语文教学观”的需要。识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都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学生的生活,使语文教学返朴归真,应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同时生活又是学生学习的源泉,是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延伸。浅谈语文教学回归生活小学语文论文

  教学中,通过“访一访,观察生活”、“演一演、再现生活”、“学一学、体验生活”等,从而引导学生走向社会,走向生活。 美国教育家华特指出:“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此话不无道理,教学活动是人类生活中的一部分,离开生活的教学活动是不存在的,而语文教学更离不开生活,生活中无时无处不存在语文教学。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以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语文素养是指能适应生活需要的、整合的、具有可持续发展前景的综合素养。

  要培养这种以促进人的发展为宗旨的综合素养,必须将教育与生活紧密相连。教学的生活化是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从而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同时将教学的目的、要求转化为学生作为生活主体的内在需要,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从而获得有活力的知识,并使情操得到真正的陶冶。

  语文教学应回归生活 以往的语文教学只注重知识的传授,技能的`训练,是在教语文课本,很少站在学生生活的高度来审视教学活动,致使语文教学成了学生生活的一种负担。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学生的生活,走语文教学生活化的道路,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应该是语文教学的返朴归真。

  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来自于生活,课堂教学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我们理应以课堂为起点来实施生活化的教学,加强课堂教学与生活的沟通,让教学贴近生活,联系实际。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并真正受到启迪;才能赋予课文以生命和活力,更好地揭示其全新的潜在意义;才能引导学生更好地懂得生活、学会生活、改造生活,做生活的强者,做生活的主人。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8

  摘要:本文从语文教学教师的教学艺术入手,无论是领略教材还是学生的感受,学生的兴趣,学生的动手能力。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等各个方面,都进行了深入的阐述。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关键词:语文的教学艺术

  小学生年龄小,好奇好动,思维处于形象感知阶段,对学习目的缺乏认识。而且语文是一门应用广泛,最接近生活,内容丰富多彩,最有情趣的学科。然而,传统的应试教育将充满人性美,具有趣味性的语文变成枯燥乏味的应试训练。这种状况与现今的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相违背。因而,如何让小学语文课堂活起来,学生的积极性的调动,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是当之无愧的实践者。

  一、激发兴趣,享受语文

  灵活多变的课堂组织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小学生的注意力不稳定,集中注意时间短,持久性差,因而,通过灵活多变的课堂组织形式能有效的刺激、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使学生乐于参与,乐于探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表演激趣:犯错是孩子的权利,求知是孩子的天性,好表现是孩子的需要、孩子的特点。从课堂实践看,学生的表现欲很强,他们喜欢表演,表演带给他们无穷的乐趣。例如《包公审驴》一课,我安排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以课文为依据,加上自己的想象,让学生自编自演,收效甚佳。通过表演,学生不仅懂得了包公的铁面无私,为民作主。而且还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达到了学习的目的。把表演带入课堂,改变了学生被动的学习地位,使学生多动手、多动脑,主动参与学习,激发了学习兴趣。

  2、游戏激趣:在低年纪语文课堂教学中设计游戏,能使课堂有声有色、生动有趣,在游戏中学生要看、要听、要说、要做、要动脑、要创造。孩子们在参与的过程中,兴趣盎然。即锻炼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师利用多种形式组织教学,让语文课成为学生享受的乐园。

  二、要我学变成我要学

  学生厌学现象很普遍,究其原因,教师把学生当作了“知识的容器”,这样的教学抑制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大量的练习和作业使学生疲于应付。要想彻底改变此现状,必须先改变教师的观念。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儿童手脑的六大解放”中提出“解放儿童的头脑,让他们能想;解放儿童的.手,让他们能做;解放他们的口,让他们能说……”的教育思想。教师必须调动学生多种器官协调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不断激发求知欲,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

  三、让教材活起来。

  1、教师走下讲台,参与学生的学习。传统的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中心,教师主宰一切,把教材中的知识灌输给学生,老师累的筋疲力尽,学生听得昏昏欲睡。结果是事倍功半,收效甚微。现在的教育理念要求教师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不再以教会学生为主,而是以教学生自己去学会为主。因此教师应该走下讲台,深入到学生中来,主动和学生一起探究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自己感知新知识,交流新问题。教师从中引导,给予肯定,从而达到师生互动,使教材在课堂上活起来。

  2、给学生表现的机会。天真活泼的小学生,无论看到什么新鲜的事物或者学到了什么新知识,都想急切地告诉别人,以获得赞赏。因此,教师应该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地表现自己,展示自己对教材的独到理解,教师应鼓励学生把自己对教材的真实感受。独特理解讲出来,和大家一起交流,一起探究,从而达到共知共识,使教材成为师生互动的活教材。这样才能使我们手中的教材在教学中活起来,更好地使教师、学生、教材、实践融为一体。

  四、走进学生心灵深处

  1、以情境感染法教学。情境感染即情感交流过程。教师应挖掘教材中健康、愉悦的情感去感染学生,使其产生强烈而积极的内心体验,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在教学中可将音乐、美术、语文等多种艺术结合在一起,调动学生的各种器官创造艺术情境,让学生通过多种艺术手段产生共鸣,从而创造立体教学情境。

  2、实践竞争法教学。实践竞争即安排学生亲身实践,组织学生激烈竞争,在对学生的读写训练中,放开学生手脚,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生活实践中学习语文,开展辩论课、朗读课。既丰富了生活开阔了视野,又培养了学生的协作精神,激发了学生争先创优的竞争意识,增强了学习动机。

  总之,语文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显而易见,如果说,一堂优秀的语文课是一剧本时,那么教师就是导演,学生则是演员,最后叫不叫座,靠教师与学生的协调配合。语文教学中处处渗透着教师的心血。因而教学艺术不仅使学生乐于接受、学到知识及能力,而且更加丰富了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小学语文教学不仅仅是字、词、句的学习,更是兴趣的培养,观念的更新,能力的培养。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9

  小学语文课堂互动教学策略思考

  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互动教学起到的辅助作用越来越大,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不仅使得教师与学生之间建立了良好的信任关系,还能在这种互动之中锻炼学生的沟通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对于学生语文水平的提高,也有很大的帮助。

  一、互动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1.拉近师生关系,激发学习兴趣

  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可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上课的听课质量。学生在课堂上与教师互动,可以令课堂气氛更加活跃,让他们以更加轻松地心态接受知识,教师也可以借这个机会倾听学生的想法,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以及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等。课堂互动拉近了师生关系,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同于传统教学模式的互动教学,让学生的参与感更强了,每一个学生都有了表达自我的机会。

  2.教师学会倾听,学生学会表达

  在传统教学当中,教师是讲台上的主角,将教案上的知识一一讲解,中间穿插一些教师的提问和学生的问答,没有与学生更多的沟通。由于学生普遍不愿意在课堂上主动提出问题,传统课堂教学就成了教师的独角戏,学生则是台下的观众,毫无参与感。在互动教学中,教师要学会将时间让给学生,让学生发言、讨论、表达自我,教师则倾听学生的'表达,了解学生的思想,将课堂的主动权让给学生,让课堂成为学生的舞台。学生在互动的过程中,可以将刚刚所学的知识运用到表达当中,对课上不清楚的地方提出疑问,帮助知识的消化吸收。课堂上的表达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遣词造句的能力,与人沟通能力等等,这是在传统教学当中很难做到的。

  3.帮助课堂教学更精彩更高效

  互动教学作为在传统教育模式上的创新,其新颖性和多样性使得课堂教学更加精彩,学生的奇思妙想令课堂更加活跃,更多的互动带来更多的积累,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就是不断吸收和积累的过程,互动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在倾听的过程中吸收知识,在交流的过程中积累知识,双管齐下,令课堂教学更加高效。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有效互动的策略

  1.设立情境与学生沟通

  互动教学有多种方式,其中一种就是创设情境,将课文中的场景搬到课堂中来,让学生亲身感受文章所描写的内容。例如,在学习《乌鸦喝水》之前,老师可以先拿出半瓶子水,水瓶的瓶口很小,乌鸦喝不到水,聪明的乌鸦想了一个办法,让口渴的自己喝到了瓶中的水,同学们想一想,乌鸦是怎么喝到水的?是把瓶子打碎了,水流出来了,还是想到了两全其美的办法,没有破坏瓶子也喝到了水呢?

  2.有效提问令课堂学习更高效

  小学正是学生思维能力建立的关键时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适当的提出有效问题可以让学生在学习时,打开思路进行思考,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偶尔的提问,还可以将学生的注意力保持在课堂当中,防止他们“开小差”。例如,在学习《小松鼠找花生》时,教师不能单单要求学生掌握课文中的生字,可以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展开互动,可以让学生画一画花生的花是什么样子的?小松鼠为什么等不到花生结果子呢?是不是小鼹鼠拿走了花生呢?在教学过程中提出设问,让学生对此进行思考,引导他们展开想象力。

  3.角色扮演令课堂更有趣

  语文教学当中常有故事性的文章,这一类文章是学生最感兴趣的部分,但是传统教学模式令这类文章,也只是着重于生字的学习,没有将其趣味性发挥出来。在互动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对文章中的故事情节加以改编,让故事向学生想象的方向发展,例如,在学习《小稻秧脱险记》中,讲述了杂草们要吸取小稻秧的营养,一起欺负他,然后喷雾器大夫用除草剂消灭了杂草们的故事。教师可以根据原故事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感受人物的性格特点,享受表演的乐趣,让学生更开朗。也可以由学生展开想象,如果喷雾器大夫没有来,小稻秧如何用自己的力量顺利脱险呢?

  三、避免互动教学中的误区

  1.不仅仅采用问答模式

  一些教师在实践互动教学中,总是以为多向学生提出几个问题就是互动教学,这种观念是错误的,互动教学应当是多样化的,除了问答,还有学生讨论、情境分析、展开想象、角色扮演等各种互动方式,单一的问答,很可能让学生对于这种模式产生厌烦感,从而失去学习兴趣。

  2.不忽略课堂重点

  在教学方式的改革中,教师要时时思考课堂教学时间分配和教学结构,防止本末倒置。互动教学仍旧是课堂教学当中辅助教师对课程的讲授,课堂的重点还是教材的基础知识,一切高效教学辅助方法,都不能成为课堂的中心。

  3.不照搬他人经验

  互动教学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方式,各种方式方法的材料都只是他人的经验,教师在实践时还要结合自身特点,结合学生的特点进行改进,打造具有自身特点的互动教学,使互动教学的作用最大化。

  4.不做无效互动

  在课堂教学中,课堂时间非常宝贵,每一分每一秒都要发挥它最大的作用,教师在互动教学当中,不应为了互动教学而互动教学,无效的互动只会浪费课堂时间,不能真正的让学生参与到互动中。教师要在互动前,应选择适当的互动方式,充分利用课堂时间进行教学。

  四、结语

  有效的互动教学可以帮助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更有趣、更高效的引导学生学习,教师要时时思考最适合的互动教学方式,如此才能使互动教学发挥其最大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王某.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J】.语文学刊,20xx(11)

  【2】王伟.小学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有效性探究【J】.文教资料,20xx(33)

  【3】郑亚成.谈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如何以学生为主体【J】.教育现代化,20xx(17)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10

  摘要: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应使学生初步学会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新课改以来,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阅读教学带领学生深入学习课文,理解课文的深刻内涵,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迁移学习方法,对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不断提升阅读教学水平是非常重要的。本篇旨在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践和创新策略进行相应的探究,以期通过正确的方式优化小学阅读教学,提高阅读教学能力,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实践;创新策略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1]应使学生初步学会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新课改以来,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阅读教学带领学生深入认识和学习课文,理解课文的深刻内涵,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迁移学习方法,对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只有学生具备优良的阅读能力,才能够在实践过程中发挥自身的认知意识,积极地参与到语文学习的实践中。由此可见,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尤为重要。

  一、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探究

  由于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的严重影响,导致整个语文教学都存在不小的问题,阅读教学自然也深受其影响,阻碍了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教学工作的良好开展。所以,在新课改时代,教师应该不断探究和发现,找出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而为创新阅读教学提供理论依据。1、缺乏有效的阅读实践一些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比较多的注重自身教学任务的完成、注重教学的进度,而较少考虑到实际的教学效果。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的时候,忽略了在语文课堂中开展有效的阅读实践,学生在学习的时候不能够得到有效的阅读学习,降低了教学效果。[1]就算是很多教师在课堂上有过阅读教学的过程,但是也趋于形式化,没有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没有深刻地感受到阅读的作用和乐趣,从而降低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质量。2、教学方式相对单一一直以来,常态下的小学阅读教学方式都比较单一,课堂上教师引导下的的抽读、齐读、自由读以及一问一答式的交流几乎司空见惯,在阅读过程中没有充分体现出学生的个性表达,很难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也难以得到提升。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时间和策略创新研究

  1、明确语文阅读教学目标

  目标是开展教学的方向指导,是开展教学的动力。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为了能够更好地体现出阅读的有效性,就应该制定具体的阅读教学目标,并通过阅读教学达到目标。让学生深刻地感受到阅读带来的好处,并且通过阅读能够更好地掌握课文中的难点和重点,优化教学效果[2]。比如在教学《匆匆)这一课文时,教师制定相应的教目标,让学生能够正确地把握“伶伶俐俐、赤裸裸、白白”等生字词。教学中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来理解课文,感受太阳挪移的姿态,聆听太阳挪移的声音,朗读体会叠音词重复出现的节奏美感,增强学生的阅读体验性,提高阅读质量。这样有目标的阅读教学能够始终让阅读教学抓住重点,引导学生进行深度阅读。

  2、引导学生表述阅读内容

  阅读是学生接收信息的过程,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通过阅读教学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和表述能力,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效性。比如在学生阅读一篇文章时,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达,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积累与理解,把语言积累转化为学生的言语能力。比如薛法根老师在教学《雾凇》一课时,请学生根据课前预习,说说“雾凇”是怎么回事,同学们交流之后,薛老师请同学们把课文中的词语“饱和的.水气、雾气、霜花、雾凇”之间的关系,用几句话说清楚。这样一来,同学们明白了,雾凇形成的科学原理,都藏在课文中,自己通过连词表达,把模模糊糊的事物说得清清楚楚了。简单的形式中蕴含了丰富的内涵,为学生提供了语文实践的机会,增强了阅读教学的实效性,

  3、开展创造性阅读

  阅读不仅是一种教学方式,更是一种学生学习的能力。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应该积极创新,开展创造性阅读。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网路、图书馆为学生的阅读创造更多的空间,让学生的阅读韵味更加生动,阅读途径更加拓宽,阅读书目更加丰富。在阅读中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情趣。增强学生的阅读体验性,感受阅读的魅力。学生必将在文化基础、社会参与、自主发展方面获得很大提高,成长为真正的全面发展的人。

  三、结语

  总的来说,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要不断创新和探究,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利用新的阅读教学理念指导阅读教学,不断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作者:闫晋晓 单位:山西省临汾市第三小学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20xx.

  [2]谢幼如,吴利红,黎慧娟,郭琳科,黄咏瑜,肖玲,杨阳.智慧学习环境下小学语文阅读课生成性教学路径的探究[J].中国电化教育,20xx,06:36-42.

  [3]郝洁.浮华浪蕊岂真芳淳语真文是正行——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xx,31:219.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11

  摘要: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微”产物进入到我们的生活,比如“微信”“微电影”“微商”“微视频”“微课”等。这些“微”事物是顺应时代而生,符合现代人的生活快节奏。“微课”的产生,为教育教学提供了便利,尤其对小学语文教学,如同注入了新的活力。

  关键词:

  微课;小学语文教学;作用

  社会的发展,信息技术的浪潮催生了许多新事物,微课便是随着这股浪潮,顺应现代生活快节奏而产生的。笔者认为小学较低年级学生具有有效注意力时间段的特点,可以利用微课短而精,形象化具体化的优势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较高年级虽然有效注意力有所增长,但随着语文学习内容的深化和文章篇幅的增加任然存在提高注意力和将分散知识点系统化的难题,微课教学的特点正是打破这一教学瓶颈的好手段之一,灵活应用微课教学必将对小学生语文的学习起到有效地推动辅助作用,并影响着他们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所谓“微课”就是短小精悍的一节课。微课的特点就是:时间短,只有三到十分钟;知识点精而小且具有完整性;多个微课会形成一个知识的系统。小学生的的上课特点是:活泼好动,注意力的持久性较段,思维具体形象占优势,概括能力处于直观、具体形象的水平。所以微课的短小精悍的特点正好适合小学生学习的特点,有利于小学生的课堂学习。

  一、微课的生动性,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小学语文课本的文本内容即使是生动的,可是如果长达六七百字,只有几岁年龄的小学生也不会对它产生兴趣。如把文本中的重要知识点做成微课,那效果就截然不同了。语文微课本身集音频、视频与一体,有教师生动形象的解说,有色彩鲜艳的美丽画面,有教师演示的具体步骤。小学生看到这样色彩艳丽的画面和熟悉的声音,注意力会立即集中起来。记得我在上北师大版一年级《识字教学》“日、月、山、水”这些在成人眼里十分简单的字眼,我原以为只要在黑板上写写,学生就可以很顺利的学会这些简单的字,可是谁知,当作业本出现在我的面前时,我傻眼了,学生的各种各样的错误让你哭笑不得。不得已,我用flash动画把这一个字编成了一个有趣的小故事,字的笔顺的每一笔用汉字宫中的flash呈现,学生看到这样的微课后,各个伸长了脖子,聚精会神的的学写字、学字义、讲故事,只有十分钟的时间,学生对这些字已经全部掌握,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出来了,学习效果就不言而喻。对于小学高年级的学生,注意力相对于低年级的学生要好得多,可是五六年级课本中文本内容相对抽象,学生走进文本,看文本背后的内容还是有一定的难度,可是微课正好可以化难为简,化抽象为具体。对于古诗词的理解,教师可以用ppt课件配合自己的录音用喀秋莎软件制作出,这首诗的写作背景,作者的故事,作者的当时的处境,学生看到在这些视屏材料之后,学生与古诗之间的距离一下子被拉近了,学生对古诗本身的感触也就由陌生变得熟悉了,理解课文或内容不再生硬和孤立,而是有了整体性和灵活性。《村居》中有这样一个微课,大约四分钟用flash动画介绍“居”字的演变过程,学生看了这一微课之后,对全诗描绘的那个农村五口之家的环境以及他们较为具体的生活画面,就有了较为直观的印象,尽管我们说,一千个读者面前有一千个“哈姆莱特”,但是这个“哈姆莱特”要有一定的借助意象才会理解的深刻而具体。对诗中表现的人情之美和生活之趣才会感同身受,心有戚戚焉的体会。一个“居”字,能够投射出农家老少的生活清新,恬淡。同时农村的乡土风俗,也呈现的一览无余。《修鞋姑娘》这一课中用微课展示“人物的描写”这一教学内容,人物描写中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描写,通过微课中的动画,把教学内容变得直观、可视、具体。学生轻松的掌握了这一知识。

  二、微课的完整性,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语文知识点较多而乱,零散的分布在不同年级的不同课文,学生对与一个知识点学习的七零八落,若用微课就能把分散在不同课文中的同一个知识点统一起来,这样便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小学六年级的考卷中经常出现关联词语的填空,可见这一知识是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可是这个知识点分布在不同的课文中,教师平日里只是在不同的课文中见一个讲一个,学生没能形成系统的知识链条。微课就能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可以先制作出关联词语八种关系:并列关系、转折关系、条件关系、承接关系、递进关系、选择关系、因果关系、假设关系,然后在每一种关联词语的定义后面,附上相应的关联词。这样学生可以根据句子的.具体内容,语句结构所表达的意义关系,选取相应的关联词语。同时,学生在微课中学到的关联词语经常是成对出现,学生对这些词语的搭配,读的朗朗上口,遇到关联词语的填空自然就脱口而出。再比如小学语文中常用到比喻这种修辞手法,大部分学生在他们的头脑中有这样一种概念:见到“象、好像”就以为是比喻句,的确在大多数情况下,“像、好像”表示比喻,但是有的情况不表示比喻,学生便糊涂了,教师用微课的形式把不表示比喻的情况作以呈现,学生的这一知识点一下子就明晰起来了。一是表推测;二是表想象;三是表比较;四是表列举。教师把自己的讲解与课件以及配有图片的内容同时呈现给学生,学生就一目了然。

  三、微课的便捷性,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

  当代社会需要的是自学能力强的人才,学生在学校由于课堂是学习的主阵地,学生的大部分时间和教师在一起学习,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空间较少。但是大家都知道一个人能够成功,主要取决于课余时间的自主学习。微课正好可以充实学生业余学习的内容。沿海地区在七八年前就实施翻转课堂,所谓的翻转就是把第二天的课堂学习内容以微课的形式传递给学生,学生在家中就能应用微课进行新知识的学习,课堂中只是解决学生在家学习中的问题。由于微课的便捷性,学生喜闻乐见,学习效果也显而易见。“微课”以它特有的小而精的特点,推动着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的车轮,在改革的浪潮中“微微”的闪着耀眼的光芒。

  参考文献:

  [1]何勇寿.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策略[J].学周刊,20xx(8):172.

  [2]韩谢楠.小学语文教学的五环节[J].小学语文教育,20xx(1):49-50.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12

  一、教师要以生动的教学情境,培养学生在乐趣中学习

  小学语文的教学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从语文知识、技能技巧、阅读能力等方面进行综合学习,获得深厚的文化内涵,让学生之间都能够用流利的语文知识进行交流。五年级学生“识字与写字”的能力相对低年级学生来说已经算是较强的,特别是对汉字字形的掌握最为扎实。此外,学生对文本中信息的获取、对文本关键语句进行的解释、利用文本信息解决生活中问题的能力都比较强,语言材料的积累也比较丰富,多数学生能比较恰当地运用语言进行表达。对语文学习有积极的态度,对学习有较强的自信心,对学习产生了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地进行学习。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和最活跃的因素,它是一种力求探究某种事物的心理倾向,并带有强烈情绪色彩。所以要让他们对学习内容重视并感兴趣,就必须让他们在玩中学、在活动中学,让他们在充满生活情趣的课堂中参与学习。在教学中,以“鼓励”为主线,让孩子在成功的体验中获得学习的喜悦、学习的信心、学习的激情和动力时,往往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样的教学,学生就会容易入情入境,展开想像,比起简单的讲述更能激发学生的灵性,开启学生学习之门。在注重积累的同时,要尽量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机会,让他们置身于一种探索问题的情境中,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愿望,积极主动地去探索新知识,增强学生心理上的愉悦感,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二、培养学生热爱学习语言文字和欣赏语言的美

  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我把学生的学习习惯分为一般学习习惯和特殊学习习惯。学生的一般学习习惯包括:上课习惯、作业习惯、预习和复习习惯以及文具的整理习惯和使用习惯,需要学生的真情和激情的投入,学生的情感,需要引导,需要熏陶,需要结合习惯养成教育来培养。尤其需要注意的是,不要让孩子同语言文字伤了感情。当然,用什么样的语言、用什么样的方法、用什么样的手段来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对我们老师的教学艺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就拿识字写字来说吧,学生怎样才能掌握好呢?我认为“抄”不是最好的办法,我始终坚持一个原则:只要你扎实的会写了,就不用反复抄了。在小学语文课文中,诗歌用字精练传神,散文句式优美多样,记叙文对话富有个性,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推敲、欣赏,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语感,又能使学生得到美的熏陶。一般地说,诗人和作家都十分注重用词的传神,它的精妙之处就在于既形象又包含丰富的内容。课文《鸟的天堂》中作者写道:“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树叶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美丽的南国的树”。这段话写得很生动,其中的“堆”字用得特别传神,它描绘了树叶一片挨着一片,层层叠叠的情景,“明亮”一词形象地写出树叶的色彩明亮富有光泽,“颤动”一词把静态的树叶描绘得栩栩如生。这些词语我们如不引导学生认识琢磨就很难体会出文章所表达的美感,欣赏优美的句子。生动的'语言总是依靠优美的句式来表现,讲究工整美,有的句式参差,讲究段落美。如《桂林山水》这一课,作者不仅用词十分传神,而且句式也非常讲究,在写出“山、水”这两段中,恰到好处地运用了工整的排比,琅琅上口的语感,把水“静、清、绿”和山“奇、秀、险”的特点描绘得淋漓尽致。在教这类句子时,我们要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分析各分句之间的结构联系,使学生充分回味其优美韵味,使学生在欣赏中得到美的熏陶,从而激发学生热爱桂林山水秀丽多姿的强烈情感,从而体会出人物性格特点乃至思想品质之美感。因此,在语文教学中,琢磨富有个性话的语言,对培養学生的审美意识与审美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让学生在诵读中品味体验情感的美

  情感体验是阅读教学中不可忽视的心理因素,是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而诵读课文又是体验情感的有效方法之一。我们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课文,就是要使学生在语文文字的训练中,更好地获得学习语文能力,并且有机地使学生受到思想情感的陶冶。教师的范读作用是不可低估的,它能引发学生情感,使学生→老师→作者之间产生情感共鸣。同时,通过范读,学生也会模仿教师的一些朗读技巧,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对一些特殊的、说明问题有承接性和层次性的句、段,通过引读,能直接抒发作者与读者的真美情感,通过评议朗读,让学生自己体会怎样诵读更能体验文章的情感。热爱学生,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学生,让他们都感受到老师的关心,良好的师生关系促进了学生的学习。教师应该有一双善于发现的学生的“美”的眼睛,留心学生某一方面的优点、亮点,引导他们参与合适的学习,发挥他们的特长优势。如果教师的冷淡、责怪、不适当的批评往往都会挫伤学生的自信心,而一旦丧失自信心,那么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就会大大削弱,当然对语文学习也就提不起兴趣了。所以,作为语文教师应努力创造条件让学困生在语文课堂上获取成功,尝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在教学实践中尝试了分层教学,即经常让一些成绩较差的学生回答一些很浅显的、在书本上很容易找到答案的问题,做一些简单的基本题和练习作业,如果答对了、做对了或者答对了、做对了其中的一部分,就立即加以表扬,表扬他进步了。然后逐步加大训练难度,提高训练要求,让学习困难生在不断的训练中获取点滴的长进,体验成功的快乐,能使学生在以后的各环节中保持学习热情,形成良性循环。

  通过以上的语文教学分析,不仅培养了小学五年级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愿望,挖掘了学生的创造潜能,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张扬了学生的个性,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了提高,使整个课堂显得生机勃勃,让每个学生都成为真正发展的主体。同时,通过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不仅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而且使教学质量和学生自身素质得到了提高。总之,要让我们的语文课堂充满活力就一定要把它变成学生乐于学习的场所,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让他们的个性在课堂上飞扬。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师范教育司组.龚春燕与创新学习[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xx.

  [2]陈志杰.谈语文教学与素质教育.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xx年03期.

  [3]张大均.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xx.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13

  内容提要:目前,在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也已逐渐成为人们的共识,心理健康教育应“全面渗透在学校教育的全过程中”。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呢?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探索,谈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些方法和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

  渗透

  心理健康教育

  方法研究

  目前,在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也已逐渐成为人们的共识,心理健康教育应“全面渗透在学校教育的全过程中”。依据《语文课程标准》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有关学科渗透心理健康的要求,在现有的条件下进行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语文作为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文化载体,语文学科作为工具性与人文性高度统一的学科,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呢?通过教学实践和探索,我认为以下几种方法对于在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可行且有效的。

  一、以学生为本,创新备课模式确定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目标

  新课程倡导的教学过程观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因此,备课,就不能是老师单方面的事,而应该有学生的参与。不论是语文学科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还是基于语文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都需要学生的有效参与。所以,互动式师生合作备课是确定语文教学各项目标的有效途径,特别是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

  在师生合作确定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目标的备课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权,准确把握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以学生为本,从学情出发,确定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从而采用相应的教学策略,做到以学定教,消除无效劳动,提高教学效率。所以,以生为本的开展扎实有效的师生合作备课活动是落实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各项任务的前提。

  经过探索,互动式师生合作备课确定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目标的形式有三种:一是教师与全体学生合作;二是教师与小组同学合作;三是教师与个别学生合作。但教师与全班学生合作,受时空限制太大,仅可利用早读、自习课进行。教师与小组同学合作是比较省时、省事而有效的一种形式。教师与个别学生探究,比较适合于较深层次的探讨。同一次备课也可将几种形式有机结合起来进行。

  在落实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研究过程中,我们经常采用教师与小组同学合作备课的形式,一般请来4至6位同学参与,他们分别是班中学习水平层次不同的学生代表,同时他们也是班上不同心理发展特征的代表。以小学中段语文课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为例,首先是基于语文学科教学的读课文、学生词、概括课文、提问题、谈感想;更为重要的是师生合作备课有利于教师关注学生对教材的兴趣点、兴奋点、情感体验和意志品质的锤炼。比如,通过分级分类互动式师生合作备课时的问卷、访谈等方式,分析归纳总结出这一阶段学生心理发展的一般特征和存在的主要问题,然后找准本单元或本课的心理健康教育渗透点,制定恰当的心育目标,使它更适合学生的学情,切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知行意和谐统一,从而提高教学效率。经过我校分级分类互动式师生合作备课心育目标研究,我们归纳出影响小学语文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目标确定的总体因素是:一是学生认知能力、智力水平的发展;二是稳定、乐观的情绪,愉快的心情;三是意志健全,有较强的行动的自觉性、果断性、顽强性和自制力;四是自我观念正确,具有健全统一的个性;五是和谐的人际关系;六是较强的适应能力。

  二、以教材为载体,挖掘教材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内容

  语文教材本身就是由一篇篇生动形象、富含哲理与情感的文章构建成,不仅可以对学生进行认知心理的教育,也渗透着心理健康教育的其他内容,语文教材是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载体。教师应充分挖掘和利用教材内容中的心理因素通过形式多样的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培养学生健康积极的心理品质。更为重要的是现行的各种版本语文教材都不是集中有序地直接将心理教育内容表达出来,而是蕴藏在课文的字里行间;也不是独立的,而是与其它教育因素综合并存的,所以正确而深刻理解教材中所蕴含的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内容是充分发挥心理健康教育作用的关键。

  在这些教材中,有些教材心理教育内容比较明显,可以直接利用文本,让学生与文本进行对话,从而把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其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如:教学《中彩那天》这篇课文,我让学生先带着问题去读课文“父亲面临的道德难题是什么?”在学生充分读书解决了这一问题后继续追问“中奖汽车是留给父亲自己呢,还是还给库伯?说说你的理由。”抓住“懂得诚实,讲信用是人的精神财富,它比物质财富更珍贵的道理。”这一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核心内容不放松,通过学生与文本对话、与自己对话、与同伴对话、与老师对话,最后达到“自我观念正确,具有健全统一的人格”的心理健康教育目标。

  有些教材所包含的心理教育内容不明显,就需要拓展,教师应努力找出言“此”与“彼”之间的结合点。例如《地震中的父与子》一文,教学时为了继续在抓住人物动作、外貌描写体会父亲的伟大的基础上,达到“体谅父母,感恩父母”的心育目标,我抓住文中描写父亲坚持挖了36小时这一片段展开教学,由此及彼地设计了一个读写结合的训练点“父亲苦苦挖了36小时仍不见儿子的踪影,此时的父亲最想对生死未卜的儿子说些什么?请你在书本的空白处写几句话。”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借助语言文字调动自己的情感体验,很快就能站在父亲的角度用一句句饱含真情的话语体悟出父亲的不容易、担心乃至伟大,达到了“体会父母之爱,感恩父母”的效果。

  那么,在一篇篇课文的教学中,在一个个生动例子的研读中,一定能挖掘出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丰富内容,收到心育的`实效。

  三、以评促发展,推进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有效落实

  1、遵循“全程”“全员”“激励”的评价原则

  教师对学生及时、积极的评价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学业的进步,而且能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小学语文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应坚持全程全员激励原则。所谓“全程”是指所有实施这一渗透的全部时间内全部实际操作过程,“全员”指的是我们所面对的是全体学生。在实施这一渗透的全部操作中,在具体某一课堂上的渗透中,我们都应该做到:适时的准确地做出评价,把评价贯穿于实施渗透的全过程,使渗透获得不断的反思达到持续的增值,另外,还要时时处处对每一个学生注意加强激励,把激励面遍及全体学生,使学生得到奔赴目标的源源不绝的动力,让我们的受教育者保持着开朗、愉悦、奋进的心态,从而切实有效的落实小学语文学科教学的心育目标。

  2、采用教师与学生互动式的评价方式

  我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落实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主要采用教师与学生互动式评价的方式,并在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教师与学生互动式评价,以学生评价为主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为了更有效地在语文学科教学过程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评价的标准也相应转变成了教师是否为学生创设了一个有利于知识建构的情境,是否能激发学生的主动精神、合作意识、浓厚的学习兴趣以及是否能引导学生加深对基本理论和概念的理解等。为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努力改变单一的教师评价模式,努力改变教师是评价权威的现象,把评价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积极引导学生开展互动式自评与互评。通过互动式自评,促使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反思,了解自己的长处、存在的问题,从而针对性地进行学习。通过互动式互评,使学生能正视自己、尊重他人,同时提高了学生的鉴别能力、分析和表达能力。

  例如,我在课堂上努力创设一种生生、师生平等、宽松、民主、和谐的互动交流氛围。课堂交流时我提醒学生做到:学会倾听,在倾听中吸取别人的长处;互相评说本组成员在活动中的表现。加强了自评与互评以后,课堂气氛和谐了,师生、生生之间的关系更加融洽了。学生增强了主人翁责任感、集体荣誉感,学会了宽容、理解,增强了学习语文的信心和兴趣。学生在评价他人的同时,对自己也有了全新的认识,推进了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有效落实。

  3、把握恰当的评价时机

  评价的时机把握是十分重要的,如果把握不好,会影响评价的结果,甚至于适得其反。教师要抓住稍纵即逝的机会,及时地进行激励性评价,还要引导学生也学习在评价时善于捕捉、把握时机,进行对话交流评价,促进师生、生生心灵沟通。同时要注意评价的语气要诚恳,要用充满爱心和智慧的语言去熏陶、感染学生,让学生沐浴在教师富有个性的评价中,促进学生个体的良性发展。

  四、以活动为突破口,拓宽渗透心理健康教育途径

  小学教材中,安排了不少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由于学生实际参与实践,在制作、设计、组织、表演、辩论等活动中,学生全身心的投入,有着丰富的体验,或品尝成功、分享喜悦,或经历挫折、体验失败,学生的心理状态是随着活动的过程和参与程度而呈发展变化的状态。这些语文实践活动具有开放性、愉悦性、自主性和活动性的特征,它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延伸,以综合实践活动为突破口拓宽了语文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老师要善于把握机会,随时随地进行心理教育渗透,这种见缝插针的教育渗透,耗时少,针对性强,往往有事半功倍之效。我在教学中,以“活动”为“教材”,敏锐地把握心理健康教育的契机,用行动去感染学生、影响和暗示学生,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的教育,让学生在充分的活动中,愉快地感悟、体验。例如:我组织学生开展了一次“跳蚤市场”的实践活动,把同学们平时不玩的玩具、看过的书本等带到教室来,让学生模拟交易市场进行以物换物的公平交换。学生的积极性很高,这样的活动既锻炼了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树立了学生变废为宝珍惜劳动成果的意识,又培养了学生适应社会的生存能力。在活动过程中,我有意识的渗透心理健康内容:学会通过劳动获得成功的喜悦,遇到挫折的懊丧这样的实践活动缩短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可促进学生之间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同时不仅有利千提高每个学生与人共事的能力,更为重要的,还有利于学生良好的适应社会心理品质的养成,使他们从小便能树立起自我生存的观念。

  总而言之,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已经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又是一个全新的课题,语文老师理应责无旁贷地分担这一重任,因而这就更需要我们去探索,去研究,开辟出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片天地,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受到心理健康教育,就像古诗所言“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要像春雨润物那样,悄无声息地去滋润学生的心田,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和运用的同时,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做到智育、德育、美育和心育的统一。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14

  一、“实”与“活”语文教学思想的提出

  “实”与“活”的教学思想深深扎根于基础教育实践。所谓“实”,则体现了基础教育基础性的根本要求,语文教学的“实”是指教学体现务实的态度,扎实的教风,学生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学有所得,学有所长,从而使语文课程目标落到实处。所谓“活”,则体现基础教育发展性的时代趋势,语文教学的“活”是指教学要目中有“人”,教学理念不断发展,教学方式不断创新,教学方法灵活多样,以学定教,顺学而导,从而使语文教学充满生命的活力。在不断地实践中,我们认识到,“实”与“活”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是辩证的统一,既不能孤立地追求“实”,也不能片面地追求“活”。应当说,语文学科追求“实”与“活”的教学思想,形成“实”与“活”的教学特色,有着较为坚实的理论基础与较为鲜明的现实针对性。

  首先,“实”与“活”的教学思想符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理念与语文学科自身的规律、特点。第一,基础教育的价值追求“实”与“活”的统一。今天,教育的发展要求我们的教育价值从“以知识为中心”转变为“以人的发展为中心”。因此,人的生动发展和人的整体和谐的发展成为我们必须关注的问题。我们必须认识到,我们教育的对象是活生生的、有尊严的人,他不但需要获得知识、能力、情感等各方面的发展,而且这种发展应该是主动的、生动的。所以,无论是主体教育的研究,还是新基础教育的研究,都一致认识到,真正的教育应该是“人”的教育,是“活”的教育,是促进每一个“具体人”的发展的教育。

  第二,语文课程改革要求“实”与“活”的统一。《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同时,“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等理念,都要求中小学的语文教学既要把语文的教学目标扎扎实实地落到学生身上去,又要实现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特别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最基本的特点”的论断进一步说明,语文教学是掌握“语文”这一工具的过程,也是人的思想、精神丰富、完善、提升的过程,两个过程是统一在一起的。工具性与人文性对于语文来讲是浑然一体的,既不能无视人的存在,抽象地进行语言训练,也不能泛化对人文性的认识,搞与工具性对立的语文教学。因此,语文教学必须努力实现目标、内容、方式的“实”与“活”的统一。

  其次,“实”与“活”的语文教学追求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我们在听课和语文研究中,发现存在必须纠正的教学现状:一是新理念与教学实践脱节。比如,语文教学实践反映出一些教师搞枯燥的、题海战术式的语文训练,教学方式陈旧、僵化,教学上不敢求“活”,认为“活”会降低教学质量。这样的语文教学束缚了师生的发展。二是教学改革搞形而上学,作“表面文章”。教学价值的追求抛开学生实质性的发展,无视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的要求,追求形式、方法上的花样翻新和表面的热闹。前者并非真正的“实”,后者也并非真正的“活”。这种把“实”与“活”对立起来,或是将“实”与“活”简单化、形式化的教学实践必然导致低效的教学。因此,我们也努力通过追求“实”与“活”的语文教学,深化课改,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正因为“实”与“活”的语文教学思想有着明确的理论基础和现实针对性,所以,学校语文教师很快形成了共识,并用以自觉指导语文教学的实践与研究。

  二、“实”与“活”语文教学的构建

  北京小学在语文学科的建设过程中,在坚持“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前提下,结合小学语文教学的特点,从北京小学的培养目标与学生实际出发,围绕“实”与“活”的教学思想,从学科目标、教学方式、教学实践到教学评价,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整体性的探索。

  (一)研究四个“实”,实现学生实质性的发展。

  基础教育是为学生一生的发展奠基的工程。我们必须潜心研究,怎样通过六年的语文教学,才能实现学生语文素养实质性的提高?所谓实质性的提高,是指学生扎扎实实地实现所处学段的语文素养的发展,特别是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语文兴趣、语文知识、语文习惯等的发展。因此,六年的语文教学必须在“实”字上下功夫。那么,我们的“实”体现在哪些方面呢?教学论文集-实与活的语文教学模式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15

  【摘要】在小学阶段的所有学科中,小学语文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在小学学习阶段起到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其中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尤为重要,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质量直接关系到新课程改革的落实情况,关系着传统教学的创新之路成功与否。基于此,我们需要认真分析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高质量的优化方案,进而不断提升小学生的作文写作质量。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教学质量;提升

  通常情况下,小学语文教师比较重视小学生的基础知识教育,教学方案也主要根据教学大纲来制定,并没有关注小学生的兴趣爱好,不了解小学生对教学模式的喜恶。但是根据我国新课程改革的相关要求不难看出,小学生的作文应该与实践经验紧密结合在一起,让学生通过观察现实生活来书写作文,让作文内容贴近生活,让学生时刻关注生活,这样他们才能在写作中融入感情。所以,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日常生活,让学生观察生活,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学生有充足的写作素材。

  一、当前小学语文作文中出现的问题

  (一)小学生写的作文不够真实,与实际生活脱轨。新课程改革提倡小学生要以自身的真实想法来书写作文,但实际上小学生作文中存在着很严重的问题,就是作文无法与生活相连接,作文写出来后让别人感觉不真实,因为他们每天只在课堂上读书,与现实生活接触的太少,导致他们写出的作文缺乏真实感。

  (二)小学生写的作文更偏重模仿。在联系作文写作的初始阶段,大部分小学生都是模仿别人的作文,经过长时间的写作经验积累才能形成自己的写作风格,假如小学生在模仿阶段没有找对模仿对象,教师缺乏正确的写作指导,就会导致小学生的.作文模仿一直延续下去。

  (三)小学语文教师缺乏科学的示范。当今时代是一个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小学生的信息来源非常广泛,当然他们也具有一定的自主选择能力,比如,小学生在认真听完教师的讲解之后会自己思考怎样写好作文,同学会怎么写,自己会怎么写,教师写的作文会怎么样等,这个时候就需要教师为学生写好作文做出示范,让学生心中没有疑问,让学生相信教师的写作水平。而教师不能只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要多以鼓励为主,不能只强调学生的写作水平,也要从自身查找问题所在,让自己的教学方法更加适合学生。

  二、从思维角度提升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质量

  (一)充分发挥多媒体设备的作用提升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生受到自身年龄的限制,对自己感兴趣的学科往往会加大学习力度,因此我们需要采用科学的教学方式提升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课堂中可以运用多媒体设备辅助教学,多媒体设备的应用可以使小学生更直接、清晰地接触新的教学方式。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播放一些与作文有关的音乐或录像来增强学生的写作灵感,这样就能够丰富小学生的写作素材,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对语文学习产生期待。

  (二)把生活实践经验融入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根据新课程的改革需求不难发现,小学语文作文教学需要与生活实践经验紧密联系起来,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态度,在布置作文写作任务时需要与实际生活结合在一起,让学生的情感得到较好的表达。语文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引导,让他们的写作重点与生活相结合,此外,教师在教导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来及时调整教学方案可以带学生走出校园进入广阔的大自然中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景,这些都是写作的好材料,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课外活动,让他们都参与到活动中,获得真实的体验。

  (三)让学生增强课外阅读、为写作做好积累。小学生要想不断提升自己的作文写作能力,就要不断增加自己的课外阅读量,教师可以帮助小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课外阅读材料,让小学生在享受阅读的同时积累写作素材,并在写作文时加以应用。教师需要做好对小学生的阅读指导,在小学生阅读完成后,提出相应的问题,并让他们进行讨论,让每个人都说出自己的阅读理解,这样教师既能够全面了解学生的阅读情况,也能够根据每个学生的讲解来继续给予他们指导,进而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得到提高。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师应该以新课程改革要求为参考依据,联系生活实际情况指导学生的作文写作,结合小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辅导方法,通过不断创新和完善作文教学方法,使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效率逐步提高。

  参考文献:

  [1]姚良君.优化小学作文教学的四点体会[J].小学教学参考,20xx(7):35.

  [2]李生治.浅谈小学作文教学[J].学周刊,20xx(6):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