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论文15篇[必备]
小学语文论文15篇[必备]
从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乃至工作,大家都跟论文打过交道吧,论文是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一种说理文章。那么,怎么去写论文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论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语文论文1
摘要:语文的学习过程就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积累,学会归纳,培养学生积累、归纳的良好的学习品质。
关键词:语文;知识;积累
汉语,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得以代代传承的纽带,作为中国人都有权利和义务学好汉语,使用好汉语。学习语文就是在学习汉语,学生对语文既有兴趣又有困扰,兴趣在于语文中所选的精典文章,学生喜欢去看、去阅读;困扰在于天天学、年年学,语文的水平自我感觉总是不那么理想或是运用不那么自如。
孔子曰:"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老师了解学生的疑惑就要指引学生学习的方式方法,而不是代替包办,应该授之以渔,让学生自己去积累。
语文的学习过程就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积累的习惯,使学生养成语文知识积累的优良品质。新课标明确指出:能围绕所选择的目标加强语文积累,在积累的过程中注重梳理。通过对语文知识、能力、学习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要素的融汇整合,切实提高语文素养。
语文积累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显形积累,是事实性的、知识性的。它包括字词句篇等语言材料、知识、素材、典型的语言运用案例,包括用得精彩的巧妙的实例,有代表性的错误用例和语言修改范例,通过运用、积累成为自己的"语言库"。二是隐性积累,包括思想的积累,方法的积累,情感的体验,生活的经验,方法的积累等。
1.积累的内容
1.1积累字词,并会运用。中学生的字词学会了很多,但是学了不用,会逐渐生疏。看到学生的小练笔中出现了刚刚学过的新词,应该表扬他们,因为他们的运用,就是在积累。
1.2积累优美语句、语段、文章,训练语感。优美的文章总是能给人带来美的享受。这样的积累则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审美来选取的。
1.3积累精典古诗文,增强文化底蕴。古诗文是中国几千年的文学,大浪淘沙,终有流传下来赞不绝口的古诗文。中学生没有很多的时间去个个欣赏,因此背诵一些精典的古诗文体味精华,学生的精神世界增强了文化底蕴。
1.4积累生活感受,建立"资料库。"生活的积累也是学习语文的一部分。如初中课文中《柳叶儿》《三颗枸杞豆》等文章,都是在引导学生抓住生活中的每一种体验,来建立自己的资料库。如让学生写日记,就是让学生抓住每天其中的一点感受来写,逐渐形成作文的资料库,给写作带来很多的便利。
2.积累的方法
2.1诵读。诵读优美词句章段,使学生在有意识的.积累、感悟理解和运用过程中,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记诵是有效的积累方法。典范的语言材料,包括古今诗文名篇,名言警句等,必须记诵。正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通过记诵大量古今中外名篇美文,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2做笔记、剪报纸。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看书,看书就要勾、画、批、注的习惯。并且做一些摘录、剪贴。新学的知识,反复探索的新问题,教师小结的总新问题、板书、自己不懂的新问题要做笔记。老师帮助学生分类归纳,指导学生运用做笔记、剪报纸的方法进行积累。
2.3阅读。在教师的引领指导下,以学生的自主阅读为主线,以发展语文综合阅读能力为主旨,从整体感悟、理清思路、体验情境、把握意蕴、品味语言、鉴赏评价等多角度深入解读课文,并进行鉴赏性、研究性阅读,创设学习情境,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展开个性化阅读。通过阅读,让学生去感受、体验,并在阅读过程中写读书笔记,记录自己的感受、体验、和思考。
2.4复习归纳。复习归纳也是一种较好的积累方法。对所学知识进行复习、归纳、整合、提纲挈领,帮助学生在头脑中构件完整的知识体系。
语文就是因积累而形成。将五千年的文化精华信手拈来,恰到好处的表达自己的情感,并非一朝一夕。
3.积累应用
感情的积累是语言表达最根本的要素。能够及时把自己的情感表达,最容易让孩子迸发出最真挚的情感,书写出最贴切的话语。
在教学中,许多课文都充满了浓浓的情。对动物的喜爱,对人物的钦佩,对大自然的热爱……,无一不能触动学生的心灵。学习中教师最爱问:"你们从文中感受到了什么?""你们学习了课文想说些什么?"孩子们就会在学习课文的情感积淀中真实地表达对人、物、景、事的情感。这样的口头表达迅速、明了,能够让学生通过交流对语言取长补短,很好地运用了语言表情达意的功效。
俗语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我们在孩子用语言表达的同时,再引导他们能够把自己的想法写下来,这样的记忆就更深刻了。
比如,我喜欢让孩子在课文的插图旁边,写上相应的语句。学习《蜜蜂引路》,我让孩子在插图旁边写上对列宁的称赞;学习《一分钟》让孩子写出对自己的要求;学习《日月潭》写出自己的向往。所写的语言,与课文息息相关,让学习时的感动,成为能够铭记的语言。及时的表达和书写,能够逐渐地养成孩子对情感的积累。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指出:要重视发展学生的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自主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合作、探讨的能力,要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和经验,广泛进行积极的社会实践,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语文作为学生学习中的一项重要科目,对于学生的基础知识积累能力、实践技能提升、综合情感培养都有着积极的促进意义,所以在教学中就需要教师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基础知识整理能力,引导学生通过课堂学习、课下积累做好语文知识的整理,以便能够巩固好基础知识,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技能。
总之,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积累,学会归纳,不能搞成大运动量的操作,不能泛而无序,乱而无章,引导学生对具体语言材料、素材、规则、方法等观察归类,不宜搞成学科知识条纹识记,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积累、归纳的良好的学习品质。
小学语文论文2
一、当前小学语文阅读与写作教学现状分析
1.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
就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而言,阅读量、阅读数目相对较少,以吉林省长春版教材为例,先后经过多次改版和调整。20xx年以后的小学语文阅读课本中可供阅读的文章数量才有所增加,直到20xx年新课改实施以后,小学语文阅读要求才有了明确的规定,要求阅读的文章数量也明显有所增加。从数字变化上来看,当前小学语文阅读课文的数量在不断增加,每次改版以后,阅读数量都会随之大幅度提高,小学生的阅读量也会随之增加,这在很大程度上要求学生必须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速度,因此给阅读教学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2.小学语文写作现状
首先,小学学生作文写作过程中不注意对生活的观察。实践中可以看到,很多学生在作文写作过程中,不注意对细节进行观察,比如,作文题目《我遇到的助人为乐故事》写作过程中,学生所写的多是帮助老人过马路、把摔倒的小朋友扶起来以及帮敬老院的爷爷奶奶打扫卫生等,整篇都是简单铺叙,没有对身边的事件进行仔细地观察,走马观花式的写作根本没有生命力。其次,学生的观察不到位。往往在看完一件事以后,没有仔细观察和分析,就开始着手写作。学生在观察这些事时,有时他们会把叙述的重点放到与文章无关的内容上。比如,今天的天气好,今天去玩心里真高兴,而没有有意识地去敏锐捕捉事情的重点。比如,当初那位大姐姐是在怎么样的情况下玩得太尽情,又怎么样性格毛手毛脚丢失了钱包,当时为什么旁边的人没有关注到大姐姐丢失了钱包等等。学生因没有敏锐地捕捉到事情的`重点,所以很难把握事情的写作主线,所写的文章缺乏信服力。
二、提高小学语文阅读与写作水平的有效策略
基于以上对当前小学语文阅读与写作教学中的问题及成因分析,笔者认为,要想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针对阅读教学问题的应对策略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践中,应当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日常课堂教学中,作为教师,应当积极地引导和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比如,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地给学生讲述一些古今名人的阅读习惯和阅读故事,并且与学生一同探讨人物性格、故事情节,通过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同时,还要正确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学习。在小学阶段语文阅读教学中,因学生的年龄比较小,在培养其独立思考意识和能力过程中,应当注意科学引导。比如,读物选择时要注意,小学生自身的分辨能力相对较差一些,不懂得如何有效选择读物,此时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读物,并教会他们怎么去阅读。对学习优良的学生予以表扬,对相对差一些的学生应当给予鼓励和引导,从而使他们养成良好的阅读意识和习惯。
2.针对写作教学问题的应对策略
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在小学语文写作中,学生的写作灵感和素材多数来源于现实生活,否则便是空洞的。基于此,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应当将写作与现实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比如,教师应当引导小学生进行社会实践,在实践中不断地拓展思维空间。根据当前小学生的情况,笔者建议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应当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尽可能多地组织学生参加各类社会实践活动,切身去接触社会、感受社会,同时还要引导他们去观察社会、生活,去认知事物规律,只有这样才能写出有血有肉的作文,才能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语文时,必须意识到,课本中的素材是来源于作者生活实践的感悟,如果学生没有足够的生活实践,将很难感悟到作者写文章的心情。同时,还要通过不断沟通与交流等方法,来引导小学生进行写作学习。小学语文写作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积极引导学生进行交流、沟通,并为学生创造一个交流平台,以此来引导学生积极地学习,提高他们的语文作文写作意识和能力。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可采用鼓励的手段,引导学生表演童话故事或者小品,鼓励他们多看一些优秀故事书和作文书,让学生在模仿中不断提高自己,在交流中不断地发现、改进和提高自己。事实上,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的阅读与写作二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因此不可顾此失彼、偏废其一,应当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小学语文论文3
问题教学法是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过程中主动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寻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获得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一种教学方法。它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课改理念,以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为核心。运用问题教学法,可以充分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好奇心,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语文课堂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运用问题教学法呢?可以采用如下基本策略:
一、科学地设计问题是实施问题教学法的前提
语文教学的任务,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字、词、句、篇的知识,而且要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因此,语文教学中运用问题教学法,教师必须针对学科特点和学生实际,科学地设计问题,使问题包含着学生依据课程标准必须完成的智力操作任务。教师应该围绕教学内容,设计难易适当的问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拓展学生的思维方向,引导学生积极地思考、有效地参与讨论,增强教学效果。
例如:教学高尔基的《海燕》一文,可以采取以下的教学策略及步骤,指导学生研读和思考。首先,让学生欣赏课文录音,带着以下问题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首散文诗由三幅画面组成,每幅画面上有海燕、有背景,哪位同学能够又快又好地分别描绘出这三幅不同的画。学生们感到这个问题新鲜,兴致勃勃、跃跃欲试,全身心投入地进行感情朗读。在朗读中,他们领悟这三个画面分别是:暴风雨“来临之前”、“逼近之时”、“即将来临”。学生们争先恐后地抢答,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品味着语文学习的乐趣。接着,我又提出一个问题:每一个画面是怎样描写海燕的?请同学们找出表现海面景象变化的关键语句。学生反复朗读、分组讨论、发言交流、互相补充、共同探究,解决了这个问题,领会高尔基描绘不同画面海燕形象的意义。然后,我又顺着学生的兴趣提出第三个问题:文章描写这几个画面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谁能把它们概括出来?海燕、大海、波浪、海鸥、海鸭、企鹅、风云雷电、暴风雨分别象征了什么?学生们进行讨论探究,教师给以点拨指导,学生懂得了这篇散文诗的主题思想是运用象征手法表现出来的,从而理解了本文的深刻意义。学生不仅理解了各个事物的象征意义,而且了解了作者运用比喻、反复、对比等修辞方法,增加了散文诗的感染力。上述三个问题之间具有内在的逻辑联系,构成一条教学主线。在问题的引导下,学生自主学习和自己解决问题,充分发挥学习主体作用。因此,教学中所设计的问题,难度应适当,问题难度过低,就缺乏训练学生思维的价值;问题难度过高,学生难以完成智力操作任务,就会降低学习兴趣。“跳一跳,摘得到”是最理想的问题的难易程度。
二、培养学生质疑能力是实施问题教学法的重点
运用问题教学法,有一个渐进的'过程。开始阶段应以教师提出问题为主,逐步过渡到师生互提问题的阶段,最后进入到以学生提出问题为主阶段。语文学科教学,就是要培养学生语文学习能力,做到不需要教师教,学生就能独立地完成听、说、读、写任务,领会文章的内涵,并提高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语文的能力。语文教学要达到这种境界,就必须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努力促使学生在学习中不断“生疑”。 如,实施问题教学法一段时间之后,我在教臧克家的《有的人》一文,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文之后,纷纷举手提出了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第一节中两个“活”和两个“死”字应怎样理解?两个“有的人”分别指谁?等等。学生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自己思考、分组讨论,解答了这个问题,认识到第一个“活”指躯体活着,第一个“死”字指精神死了;第二个“死”指生命结束,第二个“活”指精神永存。通过对比,分别指出两种不同的人的生命价值:第一个“有的人”指当时反动统治者,他们只是为自己而活,生命毫无意义,虽生犹死;第二个“有的人”指鲁迅以及像鲁迅这样的人,他们一生为人民事业奋斗,活得有意义,即使生命停止,而精神永驻,虽死犹生。教师引导,学生自己提出一个个问题,经过思考、讨论和交流,解决了问题,掌握了全文的内容,实现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一体的教学目标。
三、贯彻纲举目张的精神是提高问题教学法效果的保证
在语文教学中运用问题教学法,应该贯彻纲举目张的精神,坚持“一法为主,多法并举”的教学原则,把其他教学法有机地融入问题教学法中,这是由语文教学任务多样性和综合性的特点决定的。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思维活动一般总是从问题开始。因此,教学活动应该围绕着问题的解决而进行。问题教学法的运用对其他教学法起到推动作用,起着穿针引线的作用。
例如,在《海燕》教学中,我把运用问题教学法和默读法、讨论法、情感体验朗读法等教学方法结合起来,产生相得益彰的效果。如“导读”教学方法,学生自读是基础,教师引导是关键。导读过程实际就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导读”法的教学目标和问题教学法的目标基本一致。可以说,问题教学法为“导读”法等教学方法开辟广阔空间。
语文教学中运用问题教学法,能够进一步启发学生思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挖掘学生潜在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运用语文能力,同时构建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小学语文论文4
摘要:在当今社会,信息技术已经深入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尤其在课堂教学中,信息技术尤其展现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信息技术对于小学语文教学而言,不仅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利工具,更是深化教学思想、改革教学方法的有效手段。本文从信息技术视角出发,具体探讨信息技术影响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关键词:信息技术;多媒体;小学语文;教学
法信息技术为人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有目共睹,随着信息化社会的不断深入,这种信息技术引发的巨大变革以更加多角度、多层面的姿态呈现出来。信息技术对于课堂教学而言,在近年来更是产生了推动课堂教学改革的卓越作用。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当中,信息技术扮演了一名“教学助手”的职能:不仅提高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同时也帮助教师开拓思路与教学视野,通过更加多元化的方式将信息技术、多媒体应用到教学过程中,以起到既改革了教学方法,同时也积极促进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一、信息技术对小学语文课堂的重要意义
在当今社会,信息技术就像是无缝不入的空气一般存在于人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当中,不仅改变着学习方式、工作方式与生活方式,同样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信息化思维成为当代最为具有普适性的概念。信息技术对于课堂教学而言,更是起到了重要的推动改革的作用,尤其对于小学语文教学,信息技术更加呈现出其创新性、灵活性的积极属性,让小学语文教师们越发地感受到信息技术之于小学语文课堂的重大作用和重要意义。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利用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和一本教材完成所谓的“填鸭式”教育,课堂上的教学氛围与学生的学习状态的调动,完全依赖于教师的个人魅力———肢体动作和幽默语言等,为了能够上好一堂课,优秀的教师在课前就需要很长一段时间的备课,才能够实现自己理想中的教学效果和教学目标。而信息技术、多媒体的出现,打破了课堂教学的僵局,重新开启了教师的教学视野。利用多媒体工具,教师不仅可以将课堂准备板书的内容事先写入PPT课件之中,更加可以灵活动脑,将这些教学内容以一种更加生动有趣的灵活方式展现出来。这种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结合的方式,不仅节省了大量的板书时间,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同时也极大的以多重感官刺激的方式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他们的探索欲。因此,信息技术对于小学语文教学而言,产生了既深刻又广泛的积极效果。
二、信息技术应用于小学语文课堂的具体方法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尚未完全成熟、完善的理解能力是他们学习语文这门学科的巨大门槛,对于很多课文、段落、词句,小学生往往只能依靠教师的积极的语言点拨,而教师的这种点拨正是基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在的年龄段的理解共性上,这种点拨并不能够以点概面地改善所有学生的理解能力,所以教学效果也是可想而知的。因此,信息技术尤其对小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等相关知识内容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例如,在讲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节选自郑振铎《海燕》的课文《燕子》时,由于大部分学生都没有在现实生活中真正见过燕子,对于课文中描写的春天里的燕子灵活、可爱的姿态,并不能够在脑海中建立一个具体的影像,因此也就对于课文中的内容谈不上任何理解了。这时,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课前准备的燕子相关视频,让学生能够直观地看到燕子的具体形象和飞行姿态,利用具体、形象的`动态图像在小学生的脑海中建立起一个完整意义的燕子形象,从而结合课文的语句内容,理解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内容和意境。类似这种凭借学生的已有经验无法完成形象建构的内容,信息技术与多媒体显示出无可比拟的教学优势,在动态的图像和声音的展示下,学生由抽象的想象到具体的观察,加快了学生思维方式的成熟。同时,利用信息技术和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时候,为了能够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与主动思考的能力,教师更多的可以尝试利用多媒体营造一定的教学氛围,让学生能够在与课文内容相符合、相一致的氛围当中,感受作者描写的词句,以及理解文中的重点词语。通过多媒体设备,一段旋律,一段视频,一组图像,一首歌曲,等等,都能够帮助教师完成教学氛围的建构,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学习内容。因此,信息技术和多媒体对于小学语文教学而言,更多的教学辅助功能是对于学生理解能力的培养,以此为教学核心目标,经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欲望,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等教学目标才能够顺利实现。
三、结语
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学科相结合已经成为当今的主流教学形式,在多媒体的辅助之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得到了更好的改革发展,小学语文教师已经能够凭借已有经验生成相关的教学框架。但是,在今后的多媒体应用过程中,仍然无法忽视这种工具的两面性,有效规避其负面影响,才能够让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更加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参考文献]
[1]孙晓莉.有效利用多媒体,优化小学语文童话教学[J].求知导刊,20xx,(21).
[2]张惠英.浅谈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的策略构建与运用[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xx,(Z1).
[3]茌月芹.浸润书香,享受阅读的教学研究———让阅读陪伴学生一路前行[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xx,(12).
小学语文论文5
论文摘要:《课标》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论文关键词:明确目的;分工合作;现代化教育技术;评价
《课标》首次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目标,并将“综合性学习”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并列,共同组成语文学习内容的五大板块。它体现着课改精神,成为引导语文教学改革的一大亮点。《课标》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是践行课程改革的需要、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语文教育改革的需要。语文综合性学习方式也必将成为知识经济时代语文课程中占主导地位的学习方式。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综合性学习呢?我来谈一谈几点看法:
一、明确学习目的,逐步布置任务
拿到教材后,教师首先要明确本学期综合性学习的内容和学习目标,根据目标与内容备课,确定活动的方式方法,逐步布置任务。有些综合性学习的准备工作一开学就要开始。例如:在教五年级第一学期时,通过备课我就明确了本学期综合性学习的内容——《遨游汉字王国》,在确定了活动的主题后,我及时给学生布置了活动的第一个任务:让学生利用本学期节假日出去游玩的机会留心观察,把有特点的汉字拍下来。等到开展活动时,学生都拿着自己拍下的关于汉字的照片,有的是博物馆中展览的文献上的汉字,有的是石碑上刻的碑文,还有的是古代建筑上挂的匾额等等。因为学生年龄小,如果一次性地布置活动的所有任务,可能会出现手忙脚乱’、贪多嚼不烂的现象,因此布置任务必须逐步进行。例如我在教学完四年级上册《中外童话》一单元后,决定开展“我的童话王国”这一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我先让学生自己选择一篇最喜欢的童话故事,手抄或打印出来,然后再让学生分组合作,把童话故事装订成册,接着让学生全班讨论,写感受,进行评价,最后让家长点评。这样下来,活动开展得有条不紊。
二、合理安排。分工合作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离不开合作学习。“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只有发挥每个学生的长处,活动才能开展得更有水平。例如:我在开展“我的童话王国”语文综合性活动时,有一个任务是让学生把自己喜欢的童话故事整理后装订成册。如果让学生独立完成,任务的难度可想而知。于是我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合作完成,擅长写作的学生写《序》,擅长绘画的学生画插图,家里有装订工具的学生负责装订,字写得漂亮的`学生负责写封面,学生们看到自己的特长有用武之地了,都非常高兴,任务完成得也更出色了。"
三、与时俱进,利用课件
在加大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深度和力度上面,现代教育技术的作用不可低估。例如我在开展“遨游汉字王国”语文综合性活动时,我把自己和学生收集的关于汉字的图片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出来,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汉字的神奇和它悠久的历史。在开展“轻叩诗歌的大门”语文综合性活动时,我把学生喜爱的诗歌显示在大屏幕上,配上插图和音乐,使学生完全沉浸在活动的氛围中,读起诗歌来也更有韵味了。
四、加强指导,注重评价
1.评价学生课前准备情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综合性学习评价的着眼点主要在:在活动中的合作态度和参与程度,能否在活动中主动地发现问题和探索问题,能否积极地为解决问题去搜集信息和整理资料,能否根据搜集的课内外资料,形成自己的假设或观点。
2.评价学生的参与态度。正确的态度决定活动的成败。如学生是否参加对活动主题的选择;有否主动搜集信息;能否评价自己对活动成果的满意度,并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和设想等。
3.评价学生的合作精神。主要对学生在参与小组及班级活动中的合作态度和行为表现进行评价。如你帮助谁解决了什么问题;你主动和谁配合完成了什么任务;你认真倾听并采纳了谁的意见;在主题活动中最大的贡献是什么等。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是一个长远的课题。所以笔者对它的研究虽有良好的动机和信心,也有一段时间的摸索与研究,却只是认识与实践的初步尝试,有待进一步完善,结合《课标》的要求,提高教学水平。
小学语文论文6
摘要:受疫情影响,全国中小学均推迟开学时间。为保证学生正常学业不受影响,很多地区的学校根据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工作安排,积极探索将教师线上教学与学生居家网络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展开教学。为了提高小学语文居家自主学习效果,需要教师采取多样化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提高疫情期间学生居家学习质量。本文就疫情背景下小学语文开展居家自主学习策略进行探究,以期对提高疫情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效率和学生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对于小学生的学习方式,素质教育提出的要求更加地细致、明确,新课标改革过程中不断强调的学习理念之一就有自主学习。众多学者研究表示在课堂教学中高效、科学地学习之路就是自主学习,但是从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学现状来看,大部分小学语文教师仅仅是在表层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对学生的思维没有给予尊重,对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比较随意。因此对于现阶段小学语文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现状亟待进行改善。笔者就是在此背景下对小学语文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进行研究。
一、小学语文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原则
(一)确立自主学习目标
小学语文教师要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进行培养,需要将自主学习目标在小学语文课堂上确定,确保调节引导的功能能够由目标发挥出来,让学生的有关学习活动是在自主自愿的基础上进行的。小学语文自主学习目标的确立,首先,需要确保课堂教学总体目标与教师布置的学习目标相一致,是在小学生学习能力范围之内设立的自主学习目标,与就近发展区基本理论符合的同时能够帮助学生在有效地指导中完成自主学习任务。其次,自主学习目标的确立需要明确学生的学习方向和学习目的,加强学生自主学习目标的引导性。
(二)注重组织开展探究活动
小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对语文知识进行思索,对学生合作互助活动的开展比较有利,是学生对文本大意体会、感悟和学习的重要途径,也是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良好方法。首先,在探究性学习任务布置时,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积极鼓励,对其自主思考问题进行引导,对文本进行更加深入的思考。其次,教师还需要尊重学生的思维和其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性,让其能够自主地将自己所学的学习方法运用到学习中来,在互动、观察和对比活动中对答案进行自主验证求解。
二、小学语文自主学习能力培养途径
(一)尊重学生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人文性、思想性是语文教学所具备的,而小学生由于心理和生理因素导致其仅有初级的学习能力和认知能力,因此语文教师在对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进行培养时,需要尊重小学生的体会和认识。首先,小学语文教师需要将选择权提供给学生,让学生的自主学习从学习兴趣出发,比如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可以将宽松、民主的选择权提供给学生,让学生讲一讲、读一读自己最喜欢的文本段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教师需要将话语权提供给学生,以学生的体验作为出发点,学生由于个体差异对相同的文本会有着不同的感悟和理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不同的观点和意见需要给予鼓励,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二)创设情境提供自主学习空间
小学语文教师将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主动参与积极性的.教学情境创设出来,有利于催化和唤醒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以及主体意识。在发展和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才是主体,其是活动的、能动的,并且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性,其大多数都有着较强的探究欲望。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时,首先,需要将氛围营造得更加民主,在情境中教师需要将角色转变,利用师说生评、生说师评、生说生评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获得成就感,将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激发出来。其次,小学语文教师还需要将自学氛围创设出来,将自学的方法教授给学生,让学生能够利用教师教授的学习方法顺利地完成自主学习,达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目的。
(三)借助在线平台密切师生互动
不同于在校期间师生面对面教学交流,疫情背景下,语文在线教学不利于师生间的教学互动,教师不能及时了解学生学习疑难点,学生也不知道如何就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向教师咨询。为了保障学生自主学习效率,教师需探索与学生的多渠道互动办法,如,在语文直播教学中,可以留出供学生提问的时间,并在线及时为学生答疑释惑。同时教师还可借助班级钉钉、微信群等在线交流互动平台,以语音方式就语文教学与学生进行互动,及时了解学生学习需求及问题。线上教学结束后,教师可汇总学生反映较多的疑难点,设计相关内容的强化训练题目以引导学生对知识点进行解析和思考,直到掌握相关内容。为了保障在线教学质量,教师可利用在线平台的便捷条件抽查学生作业完成质量,并将完成质量较好的作业通过平台进行展示以供学生学习借鉴。
综上所述,疫情期间虽然给学生的正常学习带来一定困难,但也是教师通过在线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一次契机。需要教师结合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探索语文在线教学模式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方法,做到化不利为有利,使学生在居家期间的语文自主学习能力得到锻炼和提升。
参考文献:
[1]张万泉.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自主学习[J].西部素质教育,2017(02).
[2]冯丽.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学周刊,2017(06).
小学语文论文7
现代儿童为何要读文言文?我想其中的原因至少有三:1.文言文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得以世代传承的主要载体。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之魂,是炎黄子孙必须继承的无与伦比的瑰宝。因此,每一个炎黄子孙都应该了解文言文,并且力求读懂文言文。2.学习文言文可以发展学生的语言,提高语言表达的质量。文言文语言简练,内涵丰富,许多文言名句格言特别是一些常用的成语,至今仍有强大的生命力。熟读背诵一定数量的文言文,不仅可以培养文言文的语感,而且可以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改善和提高语言表达的质量。3.学古文可以丰富人的文化内涵,不仅可以让人明白许多深刻的哲理和基本的为人处世的礼仪,还能了解许多历史人物、史实、风俗、典故等文化知识。多读古诗文,就容易“知书达理”,其言谈举止就会显得温文尔雅。怎样指导现代儿童阅读文言文呢?首先,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古人教学文言文,首先就是让学生读,一遍又一遍地读,一直要读到滚瓜烂熟。
这样一遍一遍机械地读,会抑制学生的兴趣,当然不能机械照搬。但我们必须懂得多读、反复读,不论古代还是现代,都是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教学中,教师对“读”的指导可以分为几个层次:先是读正确,即帮助学生读准古文中难读字、生僻字的字音,扫除朗读的障碍;再给出一些时间让学生自主朗读,把文章读连贯读通顺,通过反复朗读,“感悟”文章的大意,把文章读成一个整体。其次,指导学生理解。古时候一些开明的塾师其实也反对儿童死记硬背,在蒙童熟读文章以后也重视逐词逐句串讲文意,称作“开讲”。塾师串讲的目的在于使蒙童理解和把握文意,并不在乎提高蒙童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因此其教学方法是以教师讲解灌输为主。现代语文教师关注学生的发展,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应该提倡文言文阅读方法的教学。根据我的总结,小学生理解文言文的方法主要有三:一是对照课文中的注释理解文意。现在课文中编写的文言课文或供少年儿童阅读的`文言读本一般都附有注释,充分利用好这些注释,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文中大部分难理解的词和句子(现在有些教材或课外读本中的文言文还给出了白话文大意,这样当然可以降低文言文阅读的障碍,但是这样的方式对培养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是否有利,还值得研究)。二是在反复朗读中感悟并“猜”出不理解的词与句子的意思,这是许多教师教学文言文时最常用的方法———猜读。所谓猜读,就是让孩子们联系前后文,猜一猜文中的词或句子是什么意思。与现代白话文不同,文言文中的用词大多为单音节词,而且古今字义也有不小的变化,但现代汉语毕竟是在文言基础上发展而来的,现代词语中的许多双音节的语词与文言单音节的语词有着内在联系,学生联系具体的语境做一番深入思考,常常可以“猜”出大部分词语的意思,这种能力可以为学生今后阅读文言文奠定扎实的基础。三是不求甚解,其实这也是一种读文言文的非常实用的方法。现在不少教师教学文言诗文追求字字落实,在讲解字义句义上花费大量时间,这种认真负责的精神可嘉,却不一定值得肯定,因为花费的时间与收获不成比例。其实成年人阅读文言文,包括阅读文白相间的古白话文小说,也不是字字落实,句句解义。读不懂的地方怎么办?很简单,跳过去,说不定读到后面,突然就明白前面词句的意思了;即使全部读完还不懂也没啥关系,因为个别词句不理解并不影响对全篇(文)的理解。其实,我国古代典籍中解释不通或不能解释的词句大量存在,有些词句的解释专家们也众说纷纭、争论不断。比如,“易经”之“易”,一说为“简易”之义,另一说为“变易”之义。不同的解释,并不会动摇其经典的地位。
于丹解读《论语》之所以会受到部分专家的批评,就是因为对一些语段各家有不同的解读。陶渊明提倡“好读书,不求甚解”的读书方法,这种方法可以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效率,教师也可以少费许多口舌,从而将更多的时间放在学生的朗读背诵上。再次,指导学生熟练背诵。我听过不少教师讲解文言文课文,对文言文教学理解比较深刻的教师在课堂教学结束前一般都设计有背诵环节,遗憾的是,往往由于没有时间匆匆而过,显得浮光掠影,远没有达到人人都能背诵的程度。古人读书必定是先能背诵,再讲意思,将背诵视作儿童学习文言文的第一要务。他们认为,儿童开始读文言文,对读的书可以不完全懂,但是读了若干年,一旦豁然贯通,不懂的全懂了,而且是“立体的懂”,关键就在于熟练背诵,把所读的书全部装在脑子里。现代人学习文言文注重理解,但忽视了背诵,对学生文言文语感的形成以及今后阅读理解文言文,都是不利的。如果只是追求文章内容的理解,以便使文中故事走进学生的心里,达到思想道德教化的目的,那么学白话文课文效果会更好。读文言文的价值更在于熟悉文言文这种古代书面语言表达形式,在于培养文言文的语感。从这一目标出发,那么小学文言文教学对文章内容的分析解读可大大压缩,多一些时间让学生背诵,最好能做到人人都能熟练地背诵。熟读成诵,是古代蒙童学文言文的基本要求,是否也应该成为现代文言文教学的基本要求?我认为,评价一堂文言文教学课的成功与否,关键是看这堂课给学生留下什么痕迹,具体说就是对学生今后阅读这一类作品是否能产生迁移。前几年浙江一位教师上的《猴王出世》引起很大的争议,这堂课教师的教学重点放在指导学生“欣赏古典小说的语言”这样一种阅读的方法,教学目标和意图非常明确。但是,我认为这一目标设计,过高估计了小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小学生读原版的古典名著,最大的困难是语言障碍,不少学生因为语言理解比较费劲就不读了,这样就始终不能走进经典。对大多数还没有接触或者刚刚开始接触古典名著的小学生而言,教一点如何“读懂”的方法策略似乎更有必要,因为流畅地阅读是基础,阅读时没有或少有语言理解的障碍,学生才可能喜欢去阅读。至于文言文的阅读欣赏,应该是在大量文言文阅读积累的基础上进行。刘勰在《文心雕龙》里有这样一句话:“操千曲而后晓声,舞千剑而后识器。”文言语言欣赏必须以大量的文言文作品阅读以及相当的文学素养和认知水平为前提条件。因而,对文言作品的语言欣赏应是高中语文甚至是大学语文的教学任务。我国传统小学阶段的文言文教学,也是“止能讲其大义。若欲博综精研,可俟入大学堂后为之”(《奏定初等小学堂章程》)。当下课程标准对初中文言教学的要求,也只是“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而不要求对作品语言进行研读分析。如果以为学生通过一堂课欣赏了这样几个句子,以后就会这样去阅读古典文学作品,那就过于天真了。即使是作为成年人的语文教师,通过这样一堂课的训练,也未必就能独立欣赏文言作品的语言。
小学语文论文8
摘 要:故事教学法既符合新时代语文教学的需求,又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是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师应当深入研究故事教学法,发挥其教育作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从多方面详细分析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做到故事教学法的有效运用。 1.小学语文故事教学法的意
关键词:小学语文高效课堂论文发表,发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论文,小学教育教学论文投稿
故事教学法既符合新时代语文教学的需求,又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是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师应当深入研究故事教学法,发挥其教育作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从多方面详细分析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做到故事教学法的有效运用。
1.小学语文故事教学法的意义
1.1营造积极的教学氛围
教学氛围对于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语文教学质量有着重要影响。教师营造积极的教学氛围能够吸引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语文教学中。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当采用灵活有趣的教学方法,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故事法的有效运用有利于积极教学氛围的营造。教师采用故事教学法,能够通过有趣曲折的故事情节吸引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能够发挥学习主体性,从而营造积极的教学氛围,促进语文教学的高效开展。
1.2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现今时代主张素质教育,不仅要求学生掌握语文基础知识,还要求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教师作为语文教学的组织者,应当以长远的眼光看待学生的语文学习,采取更加有效的教学方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采用故事教学法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首先,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教材内容编故事,这可以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促进学生想象力的提高。其次,故事教学法可以调动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以更认真的态度对待语文学习,这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采用故事教学法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小学语文故事教学法的有效运用
2.1将教材内容与故事相结合
小学生年纪小,理解能力查,注意力也难以长时间集中。如果教师采用单一的讲授方法会造成语文教学的枯燥无味,学生学习积极性低下。教师将教材内容与故事相结合,一方面可以激起学生倾听的兴趣,另一方面也可以加深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生,教师可以将教材内容与故事相结合,有效运用故事教学法。例如,教师在讲《静夜思》这首诗时,学生由于理解能力有限难以充分形象诗人望月思乡的场景,难以体会其中感情。这首教师就可以根据诗的内容展开想象,向学生述说李白思乡的故事。通过讲故事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诗人的思乡之情。教师将语文教材内容与故事相结合是对于故事法的有效运用,有利于学生语文知识的理解和吸收。
2.2让学生代入语文故事中的角色
小学语文低年级教材内容简单,并且具有一定的故事性,教师可以将教材内容编成故事,让学生代入故事中的角色,从而营造积极的教学氛围,引导学生更好的理解语文教材的感情和内容。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代入语文故事中的角色,有效运用故事法。例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小松鼠找花生》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代入鼹鼠和小松鼠的角色,重现文中的场景。这种角色代入可以让学生更加真实的.感受文中角色的思想,不仅有利于学生对于教材内容的学习,还可以锻炼学生的表演能力,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让学生代入语文故事中的角色,可以通过真实的故事情景让学生主动学习,积极学习,促进学生的个人发展。
2.3采用多媒体运用故事法
多媒体是时代发展的产物,它是新型的教学媒体,为小学语文教学提供了更多可能和便利。多媒体的巧妙之处就在于它能够让语文教学更加直观,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又可以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和效率。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充分运用故事法。例如,教师在讲授《雪地里的小画家》时,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各种小动物雪地出游的故事,然后让学生看看它们在雪地上留下的有趣爪印。多媒体能够让语文教学内容具象化,将其以故事的方式展现,既可以让学生更加真实的观看教学内容,又可以促进学生的语文学习。所以教师在语文教学中采用多媒体,可以对故事教学法加以有效运用。
2.4引导学生根据教材内容编故事
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运用故事法应当给予学生一定的自由和表现机会,发挥学生的学习潜力和主动性。让学生根据教材内容编故事一方面可以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另一方面也可以加深学生对教材内容的深入理解,增长学生的语文知识。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教材内容如编故事,有效运用故事法。教师在讲完《乌鸦喝水》这篇文章后,可以让学生把自己想象成一只乌鸦,想喝水时想办法的故事。这能够吸引学生主动参与,既可以锻炼学生的智力,又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小学语文论文9
摘要:著名的生物学家达尔文说过:“就我记得我在学校时期的性格来说,对我后来发生影响的,就是强烈而多样的兴趣,深入了解任何复杂的问题与事物。”强烈的求知欲,对科学爱之入迷,才使无数科学家取得了成功。教学也是如此,学生是否对学习有兴趣,效果大不一样。实践证明,只有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遇到困难时强烈的毅力与自我求索的精神。
关键词: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语言描述
一、创设语言情境,激发兴趣
语文课堂中的语言情境,它依赖学生已经拥有的表象和想象起作用,要求语言准确、简练、生动形象,能诱发学生在头脑中形成正确的表象,从而感知所学的语言材料。在教师形象化的语言作用下,学生通过对语言的物质形式的感知及对语义思维、记忆和想象而进入特定的情境。
教学《雨铃铛》,我在引导学生理解词语“丁零当啷”时,以语言描述为主,创设一种特定的情境。我用动情的语调有声有色地讲述:蒙蒙细雨随风飘洒,落在房檐上他们唱起了欢乐的歌儿,你们听“丁零当啷、丁零当啷”,真是一幅绮丽的图画,动听的旋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使他们在如临其境、如闻其声的真实情境中学习语言,学生跟随老师形象生动的语言展开想象,调动了学生储存在脑海中对春雨的表象,眼前出现了一幅美丽的图画,感受了语言文字蕴含的美,陶冶情感,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学中我还通过示范朗读,吸引学生读书的欲望,学生的感情朗读也是借助语言来再现情境,帮助学生理解文中内容和体会文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因而在指导学生朗读上,教师应重视自身的朗读,把握好感情基调,与学生共创一种学习场景。在师生共创的情境中,学生体会到了作者对春雨的喜爱之情。
以语言描述为主的情境创设,可以给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提供广阔的天地,教师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培养学生正确敏锐的语感能力,激发学生的思维和联想,体会其情境。这里所说的“语感”,是指对语言的内容、感情和表现方法等的感悟。语感越强,对作品的艺术形象感受越深,也就越能体味作者的情感。
二、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在我们的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已常用的手段。()但是,运用多媒体课件还必须有老师形象、生动的语言渲染,这样才能有效地再现课文中用语言描写的情境。
在教学《小鸭子回家》一文时,我精心设计、创设意境:天空黑黑的,一只小鸭子孤独地走在森林里,孩子们看到了这幅图,他们完全被吸引了,多么勇敢的小鸭子呀。他们非常感兴趣地想知道《小鸭子回家》的故事,在教到小鸭子走在这样的环境中时,我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深深地吸引住了孩子们,他们了解在这样危险的情况下,小鸭子仍然勇敢地往前走,体会小鸭子的勇敢。就在学生处在紧张的氛围中时,我又在漆黑的夜晚出示了月亮的画面,学生通过画面紧张的心情一下轻松了许多。小朋友们都像画中的小鸭子一样从紧张又轻松地笑起来,情感上产生了共鸣。由于师生情感投入,整个课堂气氛活跃,学生能入情入境地朗读,提高了教学效率。学生在情境中,理解了课文内容,领悟了中心,从而培养了他们勇敢的品质。这样,能化静为动、化远为近、化抽象为具体,寓教于趣,寓教于乐,提高教学效率。
三、模拟情境,激发兴趣
模拟教学情境,能给学生的学带来生机,给教师的教带来活力,有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在教学《田忌赛马》一课时,为了创设比赛情境,我让学生分别用自己的左手和右手代表田忌和齐威王两方,大拇指、食指、中指分别为三个等级的马,边演示边讲解两次比赛的过程。让学生在这种演示情境中领悟孙膑的善于观察和机智聪明。实验演示,把静态化为动态,把抽象的语言文字变为直观可感的动作场面,妙趣横生,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领会和掌握教材内容,而且调动了他们的参与性,培养了思维的有序性,发展了儿童的思维能力。以模拟的`情境演示田忌赛马过程,创设了一个具有探究性,又可操作的情境。不但突破了课文难点而且激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了儿童探究的精神。
还有一例,让我的感触更深:在教学《山沟里的孩子》这篇和城市孩子生活实际很遥远的课文时,如何让孩子们真正体会到山沟里孩子求学的艰难,成为这节课能否成功的关键。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切身感受这一点,我结合课文内容努力创设情境:在漆黑的山路上,伸手不见五指,天边的云黑黑的,地上的路黑黑的,远处狼在嚎……让学生闭上眼睛去感受,我又运用课件适时播放狼的叫声来增加效果,把学生带到那令人害怕的情境中,让其“亲身”感受条件的艰难和环境的恶劣,领悟山沟里的孩子不怕艰难、刻苦学习的精神,同时对自己的心灵又是一次深层次地触动,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四、创设实物情境,激发兴趣
教师充分利用实物指导学生进行细致的观察,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感受和理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长知识,激发情趣。
我在执教二年级课文《龙眼和山里红》时,就给学生带来实物龙眼和山里红,让学生不但从外观上感受龙眼和山里红的诱人,而且激发了他们对美好事物的直观兴趣。他们内心激动不已,嘴上不停地赞叹和发问。在这种情境之中,我就趁机问孩子们:想了解龙眼和山里红的故事吗?运用创设情境方法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唤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求知欲望,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发现问题以及积极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这时他们就争先恐后地读起课文来,这时候的读书带有明确的目的性。然后再去指导学生品读、理解课文,孩子们十分乐意地学习。
五、创设艺术情境,激发兴趣
音乐是一种以系统的声音旋律为媒介来塑造形象、传达情感、反映生活的艺术,与文学有共同之处。运用音乐来创设情境、烘托气氛,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到课文中的形象、画面及表达的感情。
《爱我中华》一课是一首诗歌,描绘的是56个民族的大团结快乐的场面以及人们高兴的心情。我选用了歌曲《爱我中华》来创设欢乐的情境,表现形式为播放乐曲和学生哼唱。学生对旋律比较熟悉,对歌词比较生疏。第一次播放后,让学生想象欢乐的场面,教师就可以告诉他们这首歌的歌词就是由今天学的课文改编的。学生听到这快乐的歌曲,巴不得马上就会唱,于是他们学习情绪高涨,主动进入学习状态。在理解课文基础上,再教学生哼唱这首歌,巩固教学内容并感受欢乐的心情。
教学中利用学生表演也可创设艺术情境。如教学《小母鸡种稻子》一课,首先让学生熟悉角色,感知角色,进入课文的世界。然后让学生仔细领会课文中角色的语言、行为、心理活动描写的句子。在此基础上,让学生通过表演来创设书中的情境。学生对此有强烈的兴趣,当他们真正进入角色时,表演更是栩栩如生。通过表演,他们真正领悟到了“只有劳动是最光荣的”.这样,不但使学生认识到这篇课文揭示的是美的真正内涵,而且还开发了学生的表演才能。利用艺术手段来创设情境,确实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提高了教学质量。
情境教学十分注重让儿童在特定的情境中和热烈的情感驱动下进行创新、实践,通过创设情境,为儿童在知识建构的过程中插上“基础”与“发展”的翅膀。情境的生动、形象、有趣,容易激起学生的情绪。在教学中巧妙创设语文情境,既能使整个课堂充满了勃勃生机,又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既能突出教材重点,突破教材难点,又能促进儿童知识、能力、智力、情感意志最大限度地发展。
小学语文论文10
一、使用情境教学法,提升学生审美情趣
信息技术的应用,还可以提高学生审美情趣。语文教学作为基础学科,应该掌握必要的审美能力,而审美能力需要在实践教学中开展。信息技术拥有现代的高科技手段,可以营造各种美的氛围,无论动态的动画,还是静态的图像,一切美的事物,都会刺激学生的感官,在视觉、听觉和感官上使学生得到美的愉悦。提高小学生的审美情趣,小学生得到心情的放松,高尚人格的培养。美育作为教学的一部分,也要渗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使小学生拥有审美的能力。
二、信息技术强化小学生的智力发展
信息技术以音频、视频等形式为小学语文教学增加了生动性和趣味性。既能增强教材的感染力,又可以刺激小学生的感官,开拓小学生智力。通过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中的应用,使小学语文教学充满活力,使小学生的智力获得更大的开拓。
1.使静态的字活起来,增强记忆。信息技术能够使静态的文字变得生动有趣,而小学语文在识字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就可以得到更生动的应用。小学语文教学运用这种教学方式,可以使好动的小学生能有主动学习的兴趣。例如,在汉字的笔顺上应用信息技术,可以让小学生更直观、更生动地看到字的每一笔变化与技巧,使小学生更快地掌握生字。
2.训练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小学生具有更强的直观性需求,通过信息技术直观的图像,可以更方便地开始思考与分析,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还可以训练小学生的思维能力。例如,教材中涉及的太阳、天空、绿树、红花等,这些元素都可以通过一幅幅直观的图像呈现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进行认真观察与分析,进行归纳和总结,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既发挥了主观学生的能力性,又训练了思维能力。
3.提高小学生知识层面。小学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基础学科,需要更丰富广博的资源来进行扩展,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的使用,可以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信息技术拥有丰富的信息储备,可以使教师结合教学目标进行教学内容的扩充,通过大量信息资源的丰富,小学生在知识层面上获得极大的提高。
三、信息技术激发小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也是推动学习主观能动性的动机,所以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是教师的重要工作。教师在努力研究教材中的艺术魅力、教育之外,也要考虑能够使小学生产生学习兴趣的'因素,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就可以轻松做到这一点。小学生从有兴趣发展到学知识、爱学知识,这是一个阶段性的发展目标。掌握这些教育环节,使学生实现寓教于乐的效果。
1.有兴趣。小学生的兴趣在学习中并不能保持持久,但兴趣却是产生学生动力的来源。教师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帮助学生解答疑难。而小学生通过课堂接触的信息技术,对学习保持住一个比较长久的兴趣,并从兴趣中得到教师传授的知识。
2.学知识。小学语文课运用信息技术,既可以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针对课文中存在的一些疑难问题,做出解答,而这种解答,往往更生动、更直观,易为小学生理解。在解答问题的同时,完成了小学生知识的传授。
3.爱学知识。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很多角色和事物,距离小学生的实际生活相差甚远。教师运用信息技术将学生头脑中的抽象意识转变成实体的影像,学生得到认知的同时,获得了参照物,个人的观察能力与表达能力都能得到很大的提高。而且学生边看边学、熟练运用到语文学习中,慢慢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小学语文论文11
习作讲评是师生之间交流思想,及时反馈习作的指导结果与提高批改效果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是在学生完成习作并经过教师批改后进行的,是对学生一次作文训练的二次指导。那么如何优化习作讲评流程,更有效地发挥它的作用呢?
一、让学生根据教师的批注知道改在哪里
随着作文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当前大部分老师已充分认识到“教师命题学生写,学生习作教师改,学生习作重改不重评”所存在的弊端,在评改学生习作时,能把学生放在主动地位上,做到多批少改,批有启发,改有示范,更多地留给学生自主时空。这样在讲评课上,学生的自主评改就有了发挥的余地。课上,首先应引导学生读懂老师的批注,包括眉批、总批、修改符号。从眉批中了解老师所指出的字、词、句、段等方面的优缺点,从总批中领悟老师对习作是否符合本单元习作要求的评判,从老师的修改符号中学习怎样规范地修改习作。
二、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听取别人的意见
合作学习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特点,是提高课堂主体参与效率,拓宽学生情感交流渠道的重要方法。在作文讲评课上,采取小组合作评改,可以克服教师讲评带来的“一锅炒”、“一刀切”、“一言堂”的弊端。
1.互读互评,听取合作伙伴的意见
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由于受年龄、思维水平的限制,在认识能力上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他们对自己的行为包括自己的文章,自我评价的能力较差,但对别人的行为包括别人的文章,却比较容易发现毛病。根据这一特点,讲评中,可组织学生在学习小组中相互传阅习作,互读互评。在小组合作中,可组织写同一题材或相近题材的同学根据他人习作,讲讲各自不同的经历、感受。如“记一项活动”的.习作,有不少同学写到夏季游泳活动,评讲时,要让这些同学针对别人的习作,讲讲各自不同的经历,让学生在群体互补中把活动说具体,又能交流在不同水域中(大海、小河、游泳池等)的感受。
2.教师巡视,即时进行指导
美国专门从事中小学写作教学的格雷夫斯教授认为:“师生之间的正常磋商才是真正的写作教学的基础。”为此,在学生小组合作评议中,教师要以与学生平等的身份出现在课堂上,参与各小组的讨论,对各组中争论较多的话题要认真倾听,同时要因文因人而异地适时点拨,满足学生的即时求援需要。教师的参与,不要厚此薄彼,对各小组要一视同仁,使教师真正成为各小组的一员。
三、让学生在班级交流中汲取成功的例子
在学生小组合作讲评的基础上,教师应联系班级学生和习作实际,把各小组推荐的习作和同学的意见放在班级中进行交流,让学生汲取别人的成功经验。
1.交流让学生悟到怎样写好本次习作的例子
小学生由于受各自的认识水平和表达能力限制,在每次习作训练中所暴露出来的、所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多方面的,但这些问题不可能在每次讲评时都涉及到,也不可能通过一两次讲评就都能得到解决。因此,在讲评时,可紧扣每次习作训练的基本要求,针对学生习作中存在的共性问题,选择成功的例子在班级中交流。如在第七册第四单元“讲述一张家庭照的故事或发生在家庭成员中的一件事”这一次习作,通过批改,了解到由于是回忆往事,有不少学生习作存在着内容简单、描写失真的毛病。因此在讲评时,针对这一毛病选择一篇较切合习作提示要求的优秀习作,让学生对照“家庭照”进行阅读,引导学生针对习作中写到的主要事情,各抒己见,让学生从交流的例子中汲取别人的成功经验,找到学习的榜样。
2.交流让学生悟到怎样进行二次习作的例子
习作交流在顾及全体学生的同时,还应有所侧重地偏向对中下生的指导。教学中,可选择一些带有特殊意义的例子(如学生选材比较新颖、符合本地实际,但例子中缺漏却较多等)在班上进行交流。这种习作交流,可采用对比的方法进行讲评,即通过同一学生修改前后的两篇习作进行对比,侧重让学生欣赏经习作者及小组集体评改后的习作,让学生感受到“好文章是改出来的”。
心理学认为,小学生对获得成功并能带来愉快的事物感兴趣,并在内心起激励作用,于是对这事情就会更加关心,想再做一次。因此,在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班级交流获得一次感性经验的基础上,教师应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放手让学生参照老师和同学们的修改意见,结合自己原有的体会进行二次习作,这样才能扎实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小学语文论文12
新课程改革提倡学生自主、和谐、全面的发展。但目前许多学校所面临的大班额教学却与其产生了一些矛盾.如教师精力有限、教学空间不足等都成了阻碍学生发展、学校教学质量提高的不利因素。如何面对实际,使大班额语文教学有显著收效,在此,我结合近年来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
一、加强理论学习,转变教学观念,就是搞好大班额语文教学的前提。
面对大班额,学生的知识水平参差不齐,性格、爱好各不相同。因而,我们就不能采用传统的教学手段,课堂上教师讲,学生听这种教学模式,那么如何改变这种状况,这就要求我们要加强理论学习。一就是学习新课程全新的理念,转变教学观念,领会“全面提高语文素养”的目标,牢记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性质,准确把握“知识与能力”、 “过程和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整合,领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方式的内涵;思考如何组织、开展教学活动。二就是学习先进的教学经验,经常听课,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三就是学习先进人物的事迹,净化自己的灵魂,热爱教育事业,树立安贫乐教、爱岗敬业、爱生如子的师德形象。让教学内容生活化,使师生共同成为“生活处处皆语文”这一理念的忠实实践者,进而让“师——生——文本”三者能很好地联系起来。四就是学习现代教学设备的操作程序,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就是搞好大班额语文教学工作的关键。
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学习最好的刺激就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兴趣就是学习动机最活跃的成分,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学生对学科兴趣如何,决定着他对这门学科的态度。面对大班额,我们更应该从培养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入手。
首先,要让学生喜欢语文教师这个人。要让学生喜欢教师,教师必须具有崇高的师德、渊博的知识、高超的技艺、精粹的语言和幽默的谈吐,这样才能产生亲和力、信赖感,唯有如此才能产生“亲其师,信其道”的效应。博得学生的喜爱,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其次,教师必须最大限度挖掘课文内涵,深入钻研教材,披文入情,把握作者思想情感的脉络,并结合学生实际,选好课文内容与学生实际相联系的切入点,寻找学生兴奋点,理清应该掌握的知识点,找准拓展延伸的发散点,引起感情的共鸣。在备课时,教师一定要设计好各个环节:如何说上课的第一句话,如何安排课堂提问,如何用自然的教态,去抓住学生的心,给他们创设情景,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让他们驰骋在文本的天地里,去领悟作品的深刻内涵,去享受文本带给他们的快乐。
第三、关注差生,充分发现寻找差生的闪光点。差生的客观存在,就是我们每一位教师都无法回避的现实。俗语说得好:“一只老鼠坏锅汤”,这就是再简单不过的道理。尤其就是在大班额的班级里,教师如果不关注差生,不善于发现差生的闪光点,他们就如同汤中的那颗“老鼠”,在其间捣乱,影响其他同学的.听课情况,也影响着学科的教学质量。因此,教师要充分尊重差生的自尊心。对于那些讨厌语文学科,学习有些掉队,存在着不同程度自卑心理的学生,应实施“倾斜政策”。当然分寸要得当,要使全班同学理解教师的用意和诚心。如果在尊重这部分掉队学生自尊心方面处理得慎重、科学,不但能激发他们迎头赶上的信心,而且能自然地融洽师生之间、差生与其他同学之间的感情,使他们感受集体的温暖和力量。所以,在教学工作中,教师要时时刻刻关注差生,给差生的进步予以及时的鼓励,让他们找回自信,逐渐进步。
三、建立科学、合理的班级教学管理体系,就是搞好大班额语文教学工作的保证。
面对大班额,建立科学、合理的班级教学管理体系,就是我们搞好语文教学工作的保证。该怎样建立呢?
第一、根据学生情况,确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即分层教学)。在推进我们的教学内容时,教师有意识地把各个层次的知识点渗透到相应的同学身上,以便掌握其内容。课堂上,将一些难度较大的问题,请比较优秀的学生回答,然后再让差生复述要点,督促其掌握知识;遇到简单问题,让差生回答,让他树立起自信心,培养起学习积极性;在布置作业时,也采用分类布置的办法,让优生吃得饱,让差生消化得了;同时,利用课外时间对差生辅导时,一定要让他们把基础的东西学懂、弄通。当然,这个分层目标就是一个动态的目标,会随时根据学生的变化进行调整。而且,在确定各层次目标时,要采用“跳一跳,摘桃子”的原则,以利学生求知欲望的保持,学习兴趣的长期存在。
第二、编排学生座位时,采用“好”与“差”相搭配的原则。这样的编排方式,便于形成“你帮我扶”的良好班风。可以设立三至五人为一小组,由组长帮助小组内差生,协助老师检查、督促完成各种学习任务,促使其不断进步。
小学语文论文13
一、研究的背景
朝师附小作为北京市小学语文教育传统优秀校、语文教学研究基地校,一直有着自己的语文特色。在“悦”文化的引领下,阅读成了朝师附小语文教学的新特色。聚焦当前的阅读,每一个精彩的作品都是离不开汉字的。而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因为生活、工作节奏的加快,致使人们动手写字的时间越来越少,提笔忘字的时候越来越多。更别说静下心来了解汉字的含义及演变的过程了。如何让中国的汉字文化得以传承?如何让学生从中感受中国的文化、了解中国的历史,品味中国的德与行?因此“说文讲坛”这一特色语文活动随之应运而生。
二、方案的设计
(一)阅读特色缺少“新”,寻求创新之路
朝师附小是一所具有五十年发展历史的老校,在学校的发展中,逐步具有了自己的语文特色。自从我区开展语文课外阅读活动以来,这也唤醒了我校语文的又一新的春天。孩子们的阅读兴趣提高了,老师们能把课内外的阅读相结合,提高了语文教学的水平,读书会等各种阅读活动也在开展。但是几年时间下来,课外阅读还是停留在阅读这个层面,缺少新意和创意。如何使语文阅读教学更上一个层次?这成了引发我们思考的重要问题之一。
(二)阅读活动缺少“度”,开展深度研究
在课外阅读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大多数情况下,老师们只是在广度上下功夫。激励学生多读书。但是通过阅读活动,学生只是在阅读后交流自己的感受,而对书后所承载的理念、所折射的文化却没有更多的涉及,这样就显得所开展的活动层次浅显。如何使学生能够在阅读中真正了解更多的文化?特别是了解中国的文化精髓?这成了引发我们深思,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横向连接纵向贯通,确立研究方案
“说文讲坛”——说汉字之演变,讲文化之精髓,展能力与品行。汉字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一种文字,也是寿命最长的一种文字之一。它从原始人用以记事的简单图画,经过不断演变发展,最终成为一种兼具音、形、意、韵的独特文字。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都浓缩于汉字之中,它以独特的形式,记载和传承着中华文化,每一个汉字都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通过认识了解汉字的演变从而走进中国的汉字文化,在感悟汉字的同时又亲近、体会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而在感受中国几千年的文化传统的同时受到中国精神的熏陶和感染,从而增强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提升学生的品行。
三、研究的过程
第一阶段:老师讲解团进驻“说文讲坛”
要想学生动起来首先老师先要静下来,老师静下心来学习中国汉字的演变过程,搜集相关的资料,先行了解中国的汉字,真正的走进汉字。老师们通过自己的讲解,拉开了“说文讲坛”这一活动的序幕,把学生带入了中国汉字发展的源头。从甲骨文到金文,从小篆到楷书,老师用浅显易懂的语言向学生们介绍了汉字的文化,老师一举手一投足之间都透露着中国的礼仪之美,老师示范的一笔一画中都显现着中国文化的魅力。
第二阶段:名家指导团提升“说文讲坛”
“说文讲坛”第二季,我们又结合学校的名家进校园活动,邀请了一些书画方面的专家学者到学校来讲学。汉字和中国画之间的关系,汉字与书法之间的联系,汉字与中国古代作品的秘密,每个名人名家都能把汉字背后的故事、汉字所传承的文化,学生更在同名人学者的交流中提升着自己的礼仪、文化修养。更走进了名家推荐的中国古代文化读本,《诗经》《论语》《孟子》……这些闪烁着中国文化精髓的一本本书籍成了我校班级图书角中的一员,更成了同学们课余时间谈论的话题,学生在阅读中增长了自己的见识,丰厚了自己的学识。
第三阶段:学生展示团激活“说文讲坛”
汉字进我“家”,每个班认领一个字,这个字能体现本班的班级文化特色,这个字能彰显本班的精神风貌,这个字能代表本班的文化内涵。高年级的学生在活动中锻炼了能力、展示了才华,德与行都得到了最大化的收益。低年级的学生小,老师出谋划策的同时,更少不了高年级学生的帮助。这就是“说文讲坛”第三季汉字的演变给老师、学生、学校带来的收获。
四、研究成效
“说文讲坛”活动开展以来,同学们领略了汉字的文化,走进了高雅殿堂,
直面了名人名家,品味了中国文化的.精髓。通过“说文讲坛”活动,师生的能力、修养不断提升,教育与教学有机的融为了一体,育人与育德相得益彰。
(一)积淀了老师的文化素养
老师的阅读意识提升、阅读历程丰富。自活动开展以来,老师的古代文学作品的阅读含量大幅度增长,量的增长的同时质的飞跃也显而易见。从《说文解字》到《汉字与文化丛书》,从《论语》到《吕氏春秋》,从阅读书籍到指导教育教学。老师把自己对汉字文化的理解带到课堂中,把自己阅读的感受同学生进行分享。从而在丰富自身阅读历程的同时更积淀了自己在教育教学领域的素养。
(二)挖掘了学生的潜能力量
主动阅读,亲自创编。主动转变,丰厚德行。在活动的过程中,由读—思—悟—行,学生的学习和品行都经历了这样的变化。在深刻感受到汉字文化的同时,也在把中国古老而又富有哲理的精神品质在自身身上进行折射。孩子们以学校的“悦”文化为引领,在“人”字的教导下,时刻铭记自己应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
综上综述,我们深深的感受到在实践中,活动虽然有了创新和一定的深度广度。但是想做成系列活动并真正达到立德树人的目的,我们还需要深入的思考。从师生阅读的系统性、到班级文化的纵深性、传承性、再到展演的方式方法的多样性,我们还需精益求精。乃至在小学如何进行中国古代文化的宣扬、继承和开发。这些还需要我们在实践中进行深思。总之在“说文讲坛”实践活动中,我们还要持之以恒,在活动中求深、求精、求新、求真,使得师生真的能在活动中收益,同时能更好的展现学校的办学品质。
小学语文论文14
口语交际是人们交流思想、传播信息、表达情感的重要形式。因此,加强口语交际能力的训练和培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是提高小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阶段是一个人发展语言的黄金时期。尽快让每个孩子动起来,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培养口头表达能力,是我们教师刻不容缓的任务。针对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心理特点,我做了以下尝试。
一、亲近孩子,让孩子们敢于说
我们常说“童言无忌”,的确,孩子是天真无邪的,他们通常想到什么就说什么。但是,由于受生活环境和语言环境的影响,一些孩子胆小、害羞,没有当众大胆、清楚表达的习惯,而且有些孩子从小用方言说话,给学习规范语言造成了障碍。因此,教师应创设良好的语言氛围,亲近孩子,做孩子的知心朋友,把培养和训练学生敢于表达放在首位。
1.多一分赏识
赏识是一种爱。当我们用欣赏的眼光看孩子,并且真诚地赞扬孩子时,将会给他们增添无穷的力量。根据学生这一心理特点,在课堂上对于学生的发言,我都给予肯定、表扬或奖励,就是说得不好的,我也不训斥,以免挫伤孩子在学龄前期孕育的积极性。“你的声音真响亮!”“你还会用这个词,真不简单啊!”“你一下子能说这么多,太了不起了!”“你说起话来小手放得直直的,身子站得挺挺的,多大方啊!”这些话都是我常挂在嘴边的,红星、小书签、卡通图片等小礼物更是我时常奖励给孩子们的。说得特别好的小朋友还会在众多羡慕的眼神中接受老师奇特的奖励──当一天班长、让老师抱一抱、捏捏老师的鼻子等,并请他到讲台前说给大家听,称他为“说话小能手”。教师的赏识激发了孩子说话的积极性,即使是平庸的孩子,在赏识的雨露下也会变得鲜活起来,产生强烈的幸福体验。渐渐的,他们的胆子大了,说话的兴趣浓了,觉得和同学、老师交流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小小的讲台成了孩子们向往的舞台。
2.多一些童趣
孩子和成人并不拥有同一片天空,孩子有着迥异于成人的观察和思考问题的视角。我们只有“变成”孩子,拥有活泼的童心,才能走进学生的心灵深处;也只有变成孩子才能将语言童化、趣化,才能贴近孩子的生活,易于为他们接受。实践证明,采用儿童化的语言和孩子们说话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上下楼梯时,我对孩子们说:“让我们都来学做小花猫,走路静悄悄。”对于动作缓慢的孩子,教师则会幽默地说:“你想成为蜗牛王国的小公民吗?这可不成啊!”有的小朋友写字姿势不正确,教师富有童趣的语言会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老师听见你的背在说,我本来多挺,多帅啊!可是现在却像一张弯弓似的,真难受!我多么希望能变得像小松树一样挺拔啊!”孩子听了后,不仅非常乐意改正,而且以后也会用这么有趣的言语和小朋友说话。儿童化的语言为孩子们创设了一种宽松愉悦的环境,使孩子生活在浓浓的爱的氛围中。
3.多一点沟通
刚上学的孩子,只要适应了学习环境,每个人都是活泼可爱的,只要你有耐心坐在那儿,你就会听到讲不完的话。所以,课间十分钟我常常坐在孩子们中间,选一些他们喜欢、熟悉的话题听他们讲。比如《我的爸爸妈妈》《我的好朋友》《我最喜欢吃的水果》《我最爱看的动画片》等。一说起这些,立刻燃起了孩子们的兴奋点,他们眉飞色舞,喜形于色。有的一边讲着爸爸的样子,一边指手画脚地表演;有的一边说着自己的好朋友,一边笑得合不拢嘴;有的孩子一边讲着自己爱吃的葡萄、草莓,一边使劲地咽口水;说到自己最爱看的动画片更是争先恐后、手舞足蹈,一点紧张劲儿也没有。孩子们快乐地表达着,精彩的言语不断喷涌,调皮可爱的皮卡丘、聪明伶俐的大头儿子……在交流中,教师也拥有了一双“儿童的眼睛”,重拾了那份久违的纯真,获得了心与心的沟通。
二、创设情境,让孩子们乐于说
“言语的发源地是具体的情境,在一定情境中产生语言的动机,提供语言的材料,从而促进语言的发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创设生动、活泼、有趣的交际环境,营造民主、和谐、融洽的交际气氛,让学生产生强烈的交流欲望,乐于交际,善于交流,是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重要手段。只有充分创设交际的环境,使学生在这种氛围中无拘无束地进行口语交流,才能有效地提高口语交际的能力。
1.关注日常生活,创设交际情境。
生活是口语交际训练的广阔天地,是口语交际的源头、活水。学生的日常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只要我们做生活的有心人,善于关注现实生活中的精彩画面,创设交际情境让学生进行口语交际,学生就会感到亲切,乐于表达。如在新学期的第一节课上,我面带笑容,先用“嗨,孩子们,早上好!”的问候拉近师生间的距离,然后向同学们作自我介绍“我叫×××,是你们的老师,也是你们的大朋友。我喜欢看书、唱歌、画画,但我最喜欢的还是和小朋友在一起。谁愿意做我的好朋友呢?”孩子们的眼睛亮亮的,扬起小手,嘴里“嗯嗯”地抢着要发言。我就抓住时机,用与一学生对话的形式教给他们交际的技巧。我大大方方地走到一学生面前,握住他的手说:“你好,请问你叫什么名字?我可以和你做朋友吗?”接着又提出如“你家有几口人?”“住在哪里?”“你最喜欢什么活动?”等问题,让学生和老师一问一答,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介绍着自己。为了使每个学生都能有机会交流,我又让同桌互相对话,把自己想问的想说的都告诉对方,并让说得好的同学上台示范说。这样,原本陌生的面孔在交流中熟悉起来,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着口语交际,课堂气氛热烈而融洽。这样的情境,不仅增进了孩子们之间的友谊,更为他们日后与人成功交流起到了桥梁的作用。
小学语文论文15
1小学语文教学中视觉素养的教育策略
1.1开发视觉感知能力
现如今的科技依赖,使得多数学生错别字多,或者甚至只会打字不会写字的现象时有发生,这应该引起教育者们的重视与关注。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视觉素养材料,如PPT教学、动画教学等教学方式,将语文汉字的特点、组成与演化过程用PPT的形式表现出来,加深印象,提高兴趣,深刻理解。将词语的运用情境、成语的背后涵义、事物的前因后果等用动画的形式展现出来,开发学生的视觉感知能力,让其感受到色彩、动画、汉字的魅力,加深主观映像。
1.2强调视觉分析能力
虽然多媒体教学已经广泛运用到日常的教学过程中,但若只是简单的呈现情境,教师没有进行一定地引入和带领,学生很难运用自己有限的'感知来对事物进行分析。视觉画面不仅代表文字,更蕴含着深刻的人生态度和观念,一万个观众会有一万个不同的想法,未成年学生由于缺乏稳定的社会观和价值观,难免产生差异。因此要求教师运用高科技技术,在展现艺术作品或者视觉材料时,能够积极引导学生从正确的角度感受事物,打开他们的思维,从而培养他们对事物的分析和探索能力。
1.3提高视觉表达能力
知识的输入固然重要,但输出代表着旧知识的运用和新知识的产出,更是对教育者提出进一步的要求。教师应积极鼓励学生们尽情表达自己对视觉素养材料的实际感知,鼓励他们运用自己的方法或者多种形式进行生动具体的表达,让输入的画面进入大脑,再用自己的印象表达出来,能够与老师和同学分享自己的感受,这样更加深了知识的记忆与理解,还在一定程度上训练了学生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提高自信。
1.4激发创造潜能
视觉素养教育要求教师们能够利用视觉图像等材料,与知识点进行融合,调动学生大脑的主动思考,培养其无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教师可以设定主题,引导学生对主题有关的视觉材料进行发散性联想,根据学生的联想回馈,引导其自主提问,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打开学生的思路,不限制范围,及时捕捉学生的创作灵感,鼓励学生有自己的想法,激发其创造潜能。
1.5灵活运用培养媒介
教学手段的多样化,能够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要灵活运用各种培养媒介,给学生创造和发散的机会,同时也给他们犯错和探索的机会,给他们发挥才能和展示自己的机会,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媒体和网络等多种资源,直观地展示教学材料,方便快捷地提供全方位的学习平台,展开综合性培养,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
1.6创设浓厚的学习氛围
视觉素养教育形式多样、轻松娱乐,不同于机械、传统的教学方法,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调动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教学文化课程的同时,也锻炼了学生多方位的能力。教师可以开展游戏、作品鉴赏、情景对话等形式,优化教学方法,创设浓厚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交流与分享,在这种平等、互助、合作的环境中得到应有的素质培养和智能开发,对未成年人全面发展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2结束语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全面推行视觉素养教育仍然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小学生的思维跳跃又逻辑混乱,想象力丰富又缺乏一定的社会阅历,教育者一定要针对学生本身的特点,多给他们表达和创造的机会与自由,利用自身能力和丰富的视觉材料,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环境,皆为教学改革工作的重点内容。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