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品德课堂论文:立足课标创建生活化的课堂
思想品德课堂论文:立足课标创建生活化的课堂
思想品德课堂论文:立足课标创建生活化的课堂
郑俊彦
(浙江省温岭市第九中学)
初中思想品德课是一门以初中生生活为基础、以引导和促进初中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综合性课程。要体现这一内容,就需要我们从课程标准出发,创建贴近学生生活的课堂。在外出教研中听到王老师的一堂《告别依赖 走向自立》,在这方面给了我很大的启发。
一、从课标出发确定学习目标,使之符合学生实际
学习目标在学习和教学过程中起着指导学生学习、指导教师教学、指导学习结果的测量与评价的重要作用。因而从课标出发,确定学习目标是教学的基本前提。
王老师选择的《告别依赖 走向自立》在课程标准上有这样几个要求:“成长中的我”部分:“形成良好的学习、劳动习惯和生活态度。”“养成自立的生活态度,树立为人民为社会服务的远大志向。”“我与他人关系”部分:“理解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学会尊重他人的权利,履行自己的义务。”王老师对课标要求进行了分层,并在认真分析学生实际情况的基础上,确定了本课的学习目标,主要有:(1)通过视频《啃老男》使学生知道依赖的危害;(2)通过几段与学生相近的生活片段明确自主的含义以及自主与自立的关系。(3)在明确自主自立的前提下,要求学生在生活中能告别依赖走向自立。这一学习目标的确定为教学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从课标出发选择教学素材,使学生喜闻乐见
在从课标出发确定学习目标的基础上,教师接着就应选择合适的教学素材开展教学活动,进而达成学习目标。这些教学素材可以是预设的,也可以是生成的。预设的教学素材最重要的`是教材,但由于区域差异,因而也就存在着教学内容与课标要求不一致的情况,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也可能会遇到些困难,使学习目标难以达成。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就应依据课标理念和学习目标创造开发新的教学素材。
解决方法有两个:(1)创造性地处理教材。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研究学生的现有水平,挑战潜在水平,从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出发处理教材。(2)根据课标理念和内容标准创造开发新的教学素材,即创造开发生成性的教学素材。这些素材可以从书本、多媒体、网络等多种渠道得到,也可以通过教师自身的社会实践、调查研究等方式获得,还可以由学生提供感兴趣的学习素材,在此基础上,教师对素材加工创造,使教学素材更有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
王教师在确定《告别依赖 走向自立》教学主题,分解课标层次确定学习目标后,开始认真地分析教材进行教学设计。首先出场的是《啃老男》,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就被吸引了过去,王老师提出的问题:你喜欢和这个人交朋友吗?为什么?学生能很快地予以解决,很好地达成了第一个教学目标:认识依赖的危害。接着王老师从学生的心理出发,出示这样一个情景:初一学生小青郑重向父母宣布:“从今往后,我要真正走向自立了,不再需要你们的任何帮助了,学习上、生活上我都自己管理自己,你们不要再管我了。”这又把学生推到了一个需要辨析的场景,经过师生之间的交流,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依赖与依靠不是一回事。前面两个环节都是讲别人的事,第三个环节中王老师自然地把教育的方向指向了每个学生,提问你在寒假期间经常妈妈干活吗?让学生反省自己的行为是否存在依赖,最终引导学生告别依赖。
在这个实例中我们可以看出,教师只有对学生有足够的认识,才能选择符合学生心理特征的素材,让学生在剖析他人和自己的言行中获得思想方式和行为习惯的培养。
三、从课标出发开展教学,走进学生的世界
教学活动应是落实课标理念的重要环节,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否产生实效主要落脚于教师能否依据课标理念,开展教学活动。
王老师在“反省自己”这一教学环节中,除了简单调查:在家经常叠衣服的举手,自己的书包和房间能整理得干干净净的举手?
下了决心但是又常常反悔,不能顺利完成学习目标的请举手?还在课堂现场做了个调查:让三个学生叠衣服,要求在一分钟内叠好,看谁叠得最好,并自己做示范比比师生之间谁做得好,这样的教学环节一下子拉近了师生之间的关系,让借班上课的生分感消失于无形。
王老师在上课的过程中始终从课标出发,贯彻思想品德课的实践性,通过充分了解学生,创建贴近学生生活的课堂。从《告别依赖 走向自立》一课的设计与实施中,我们可以发现整个教学过程中,课标的要求以及学生的发展始终是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也可以看出教师从课标出发,确定学习目标的一般策略,结合课标要求,选择教学素材的一般方法和依据课标理念,开展教学活动的一般模式,课例为“依标施教”的有效实施提供了实践借鉴。
参考文献:
彭佛光。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生活化[J]。学园:教育科研,2013(06)。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